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六 (18)

1. 治咳嗽面目浮腫諸方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宜服海蛤散方。

海蛤(一兩細研),澤漆葉(一兩),漢防己(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百合(一兩),赤茯苓(一兩半),檳榔(一兩),木通(一兩銼),牽牛子(一兩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咳嗽不瘥。面目浮腫。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一兩),苦葫蘆子(半兩微炒),澤瀉(三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眠臥不安。小便赤澀。宜服甜葶藶丸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漢防己(一兩),貝母(一兩煨令微黃),木通(一兩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桑根白皮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治療因肺氣引起的咳嗽,同時出現臉部浮腫、小便不順暢、呼吸急促,甚至有發展成水腫疾病跡象的情況,應該服用海蛤散這個方子。

海蛤(一兩,研磨成細粉)、澤漆葉(一兩)、漢防己(一兩)、桑樹根的白色樹皮(一兩,切成小塊)、百合(一兩)、赤茯苓(一兩半)、檳榔(一兩)、木通(一兩,切成小塊)、牽牛子(一兩,稍微炒過)、甜葶藶(一兩,隔著紙炒到呈現紫色)、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以排泄通暢為度。

治療咳嗽久治不好,臉部浮腫的情況,應該服用漢防己散這個方子。

漢防己(一兩)、苦葫蘆子(半兩,稍微炒過)、澤瀉(三分)、陳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乾)、甜葶藶(一兩,隔著紙炒到呈現紫色)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水送服,每天三次。

治療因肺氣引起的咳嗽,同時出現臉部浮腫、呼吸急促、睡眠不安穩、小便赤黃且排泄不順暢的情況,應該服用甜葶藶丸這個方子。

甜葶藶(二兩,隔著紙炒到呈現紫色)、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端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漢防己(一兩)、貝母(一兩,煨烤至微黃)、木通(一兩,切成小塊)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粉,用棗泥調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煎煮過的桑樹根白色樹皮湯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