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10)
卷第四十六 (10)
1. 治咳嗽喘急諸方
上件藥。六味搗羅為末。以諸藥汁。及杏仁膏等。同於銀鍋中。攪令勻。以慢火煎成膏。於不津器中盛。不計時候。服二(一)茶匙。含化咽津。
治咳嗽。上氣喘急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一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以水一中盞。入燈心一大束。大棗五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調下散藥二錢。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各種藥汁和杏仁膏等,一起放入銀鍋中攪拌均勻,再用小火熬煮成膏狀,裝在不透氣的容器中。不論什麼時候,服用一到二茶匙,含在口中慢慢讓津液吞下。
治療咳嗽、呼吸急促的藥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桑樹根白皮(一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用一中碗水,加入一大把燈心草和五枚大棗,煎煮至剩六分時,濾去藥渣。每次飯後,用藥汁調服二錢藥粉。
2. 治咳嗽短氣諸方
夫肺主於氣。候於皮毛。氣虛。為寒客於皮毛。入傷於經絡。肺氣不足。則成咳嗽。天氣溫則宣和。得寒則痞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聚於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嗽而短氣也。
治咳嗽。胸中不利。痞滿短氣。心中時悸。手足煩。不欲食。時惡寒。海藻散方。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赤茯苓〔二(一)兩〕,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五味子(一兩),細辛(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胸膈中寒。短氣不足。宜服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一兩),前胡(一兩半去蘆頭),紫菀(三分去苗土),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桂心(三分),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腹脅痛。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桔梗(三分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體虛煩熱。發作無時。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紫菀(三分去苗土),貝母(三分煨令微黃),麥門冬(三分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三分銼),赤茯苓(三分),五味子(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乾薑(一分炮裂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不得喘息。時發寒熱。胸中迫滿方。
五味子(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紫菀(一兩去苗土),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細辛(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短氣。不能飲食。胡椒理中丸方。
胡椒(一兩),蓽茇(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款冬花(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薑(一兩銼),細辛(一兩),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白話文:
肺主呼吸,與皮膚毛髮相關。氣虛則寒邪入侵皮毛,損傷經絡。肺氣不足,就會導致咳嗽。天氣溫暖則氣血流通,遇寒則氣機阻滯。體虛則氣不足,被寒邪所迫,聚集在肺部,無法宣發,所以會咳嗽氣短。
治療咳嗽、胸悶不適、痞滿氣短、心悸、手足煩躁、食慾不振、時感惡寒的方劑:海藻散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赤茯苓(一兩或二兩),半夏(三分,用溫水洗七次,去掉黏滑部分),五味子(一兩),細辛(三分),杏仁(三分,用溫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ml),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約90ml),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咳嗽、胸膈寒邪、氣短的方劑:五味子散
五味子(一兩),前胡(一兩半,去掉根莖),紫菀(三分,去掉根莖和泥土),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切碎),桂心(三分),吳茱萸(半兩,用溫水浸泡七次,焙乾,微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ml),加生薑半片,大棗兩枚,煎煮至六分(約90ml),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咳嗽氣短、腹部脅肋疼痛的方劑:訶黎勒散
訶黎勒皮(三分),陳橘皮(三分,用溫水浸泡,去掉白色內瓤,焙乾),人參(一兩,去掉根莖),桔梗(三分,去掉根莖),吳茱萸(半兩,用溫水浸泡七次,焙乾,微炒),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杏仁(三分,用溫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ml),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約90ml),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咳嗽氣短、體虛煩熱、發作無常的方劑:紫蘇散
紫蘇莖葉(一兩),紫菀(三分,去掉根莖和泥土),貝母(三分,煨至微黃),麥門冬(三分,去掉心),陳橘皮(半兩,用溫水浸泡,去掉白色內瓤,焙乾),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桑根白皮(三分,切碎),赤茯苓(三分),五味子(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約150ml),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約90ml),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另一方劑
麻黃(三兩,去掉根節),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乾薑(一分,炮製至裂開,切碎),杏仁(三分,用溫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ml),煎煮至六分(約90ml),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咳嗽氣短、呼吸困難、時有寒熱、胸悶的方劑
五味子(一兩),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紫菀(一兩,去掉根莖和泥土),桂心(一兩),麻黃(一兩,去掉根節),乾薑(半兩,炮製至裂開,切碎),細辛(半兩)。
將以上藥材粗略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ml),加兩枚大棗,煎煮至六分(約90ml),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咳嗽氣短、不能進食的方劑:胡椒理中丸
胡椒(一兩),蓽茇(一兩),乾薑(一兩,炮製至裂開,切碎),款冬花(一兩),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陳橘皮(一兩,用溫水浸泡,去掉白色內瓤,焙乾),高良薑(一兩,切碎),細辛(一兩),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反覆研磨三百至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拘時辰,用粥送服,每次二十丸。
治療肺氣咳嗽、氣短不能臥睡的方劑:紫菀丸
紫菀(一兩,去掉根莖和泥土),漢防己(一兩),貝母(一兩,煨至微黃),人參(一兩,去掉根莖),款冬花(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切碎),天門冬(一兩半,去掉心,焙乾),木香(一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杏仁(半兩,用溫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檳榔(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反覆研磨三百至五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拘時辰,用粥送服,每次二十丸。
治療咳嗽、氣短氣促的方劑
麻黃(二兩,去掉根節),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甜葶藶(一兩,隔紙炒至紫色),杏仁(一兩,用溫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研磨成膏狀),赤茯苓(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反覆研磨三百至五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拘時辰,用粥送服,每次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