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1)
卷第四十六 (1)
1. 卷第四十六
2. 咳嗽論
夫咳嗽者,由肺感於寒,而成咳嗽也。肺主氣,合於皮毛,邪之初傷,先客於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臟與六腑為表裡,皆稟氣於肺,以四時更王,五臟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時,感於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證不同。五臟之嗽者,乘秋則肺先受之。肺嗽之狀,嗽而喘息,有音聲,甚則唾血。乘夏則心受之。心嗽之狀,嗽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乘春則肝受之。肝𠻳之狀,嗽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轉動,兩脅下滿。乘季夏則脾受之。脾嗽之狀,嗽則右脅下痛,陰陰引於背膊,甚則不可動,動則嗽。冬則腎受之。腎嗽之狀,嗽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嗽而唾。此五臟之嗽也。
五臟嗽久不已,則傳與六腑。脾嗽不已則胃受之。胃嗽之狀,嗽而嘔,甚則長蟲出。肝嗽不已則膽受之。膽嗽之狀,嗽即嘔吐膽汁。肺嗽不已大腸受之。大腸嗽之狀,嗽而大腸利也。心嗽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嗽之狀,嗽而失氣,氣與嗽俱出。腎嗽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嗽之狀,嗽而遺溺。久嗽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嗽之狀,嗽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寒氣聚於胃,開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又有十種嗽。一曰風嗽,因語便嗽,語不得終,是也。二曰寒嗽,因飲冷食寒,注入於胃,從肺脈上氣內外合,因之而嗽,是也。三曰支嗽,心下硬滿,嗽則引痛,其脈來遲,是也。四曰肝嗽,嗽而引脅下痛,是也。五曰心嗽,嗽而唾血,引手太陽,是也。六曰脾嗽,嗽而涎出,續續不止,引於腹胃,是也。七曰肺嗽,嗽引頭項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腎嗽,嗽則耳聾無所聞,引腰臍中,是也。九曰膽嗽,嗽而引頭痛口苦,是也。十曰肺萎嗽,嗽而唾膿血,是也。診其右手寸口脈浮,則為陽,陽實者,病則腹滿,喜氣喘嗽,脈微大,為肝痹嗽引小腹也。咳嗽脈浮大者生,沉小伏慝者死。
白話文:
咳嗽論
咳嗽是肺部受寒引起的。肺主呼吸,與皮膚毛髮相通,外邪最初侵犯皮膚毛髮,所以肺首先受到影響。五臟六腑相互表裡,都依靠肺氣的運作,並隨著四季變化而有所不同。因此,五臟六腑都可能咳嗽,各有其發病季節與寒邪入侵的方式,所以咳嗽的症狀也就各不相同。
五臟的咳嗽:秋天,肺首先受寒,肺部咳嗽的症狀是咳嗽氣喘,聲音嘶啞,嚴重時會咳血。夏天,心受寒,咳嗽時心痛,喉嚨有異物感,像哽塞一樣,嚴重時會咽喉腫痛。春天,肝受寒,咳嗽時兩脅下疼痛,嚴重時甚至無法轉動身體,兩脅下還會感到脹滿。夏季末,脾受寒,咳嗽時右脅下疼痛,疼痛感會延伸到背部,嚴重時動彈不得,一動就咳嗽。冬天,腎受寒,咳嗽時腰背部疼痛,嚴重時會咳出唾液。以上是五臟咳嗽的表現。
如果五臟咳嗽久治不癒,就會傳到六腑。脾咳嗽久治不癒,就會影響胃,胃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嘔吐,嚴重時會吐出蟲子。肝咳嗽久治不癒,就會影響膽,膽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嘔吐膽汁。肺咳嗽久治不癒,就會影響大腸,大腸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腹瀉。心咳嗽久治不癒,就會影響小腸,小腸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氣虛,氣息與咳嗽同時排出。腎咳嗽久治不癒,就會影響膀胱,膀胱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尿失禁。
咳嗽久治不癒,還會影響三焦,三焦咳嗽的症狀是咳嗽、腹部脹滿,不想吃喝。這些都是寒氣積聚在胃部,然後上行至肺部,導致患者流涕、唾液增多,面部浮腫,氣逆的現象。
此外,還有十種咳嗽:
- 風寒咳嗽:說話就咳嗽,說不出完整的話。
- 寒邪咳嗽:因飲用冰涼食物或受寒,寒邪入侵胃部,從肺經上逆,內外合邪,導致咳嗽。
- 支氣管咳嗽:心下堅硬飽滿,咳嗽時會牽扯疼痛,脈象遲緩。
- 肝氣咳嗽:咳嗽時牽扯脅肋下疼痛。
- 心火咳嗽:咳嗽並咳血,牽涉到手太陽經。
- 脾虛咳嗽:咳嗽並流口水,持續不斷,牽涉到腹部和胃部。
- 肺氣虛咳嗽:咳嗽牽扯到頭頸部,並伴隨流口水。
- 腎虛咳嗽:咳嗽時耳聾,牽涉到腰腹部。
- 膽火咳嗽:咳嗽時牽扯到頭部疼痛,口苦。
- 肺癆咳嗽:咳嗽並咳出膿血。
診斷時,如果患者右手寸口脈浮大,則為陽證。陽實者,症狀為腹部脹滿,喜歡嘆氣,咳嗽氣喘,脈象微大,這是肝臟受阻導致咳嗽牽涉到小腹。咳嗽脈象浮大者預後良好,脈象沉小伏隱者則預後不良。
3. 治久咳嗽諸方
夫久咳嗽者。由肺虛極故也。肺氣既虛。為風寒所搏。連滯歲月而嗽也。此皆陰陽不調。氣血虛弱。風冷之氣搏於經絡。留積於內。邪正相併。氣道壅澀。則咳嗽而經久不瘥也。
治久咳嗽。胸中氣不利。宜服百合散方。
百合(一兩),紫蘇子(三分微炒),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菀(三分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三分),漢防己(三分),貝母(三分煨微黃),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桔梗(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咳嗽不瘥。木乳散方。
皂莢樹白皮(二兩塗酥炙微黃),貝母(一兩煨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麻黃(一兩去根節),百合(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久嗽不止。紫菀散方。
紫菀(三兩去苗土),款冬花(三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久肺氣咳嗽。涕唾稠黏。上氣喘急。蛤蚧丸方。
蛤蚧(一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微黃),漢防己(半兩),貝母(半兩煨令微黃),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一兩銼),蟬殼(半兩),豬苓(半兩去黑皮),赤芍藥(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三分(半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粥飲下三十丸。
治久咳嗽。上氣不瘥。宜服紫蘇子丸方。
紫蘇子(一兩),五味子(一兩),蘿蔔子(一兩微炒),桑根白皮(一兩銼),皂莢(三兩去黑皮塗酥炙微黃去子),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棗煮粥飲。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治久咳嗽不瘥方。
兔糞(一兩乾者),硼砂(三分),胡桐律(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一切咳嗽久不瘥。甜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蛤蚧(一對頭尾全者塗酥炙令微黃),杏仁(一雨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久咳嗽。肌體虛羸。不思食飲。宜服此方。
白話文:
治療久咳的各種藥方
一般來說,長久的咳嗽,多半是因為肺部極度虛弱的緣故。肺氣虛弱後,容易被風寒侵襲,導致咳嗽持續不斷,甚至拖延好幾年。這類情況通常是陰陽失調、氣血虛弱,風寒之氣侵入經絡,積聚在體內,邪氣與正氣互相影響,使得氣道阻塞,才會導致咳嗽久久不癒。
治療久咳、胸悶氣滯,宜服百合散:
藥材包含:百合(一兩)、炒過的紫蘇子(三分)、桑樹根白皮(一兩)、去苗土的紫菀(三分)、炙烤過的甘草(半兩)、款冬花(三分)、漢防己(三分)、煨過的貝母(三分)、用熱水泡過、去皮尖的杏仁(半兩,雙仁,炒至微黃)、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去根節的麻黃(一兩)、去蘆頭的桔梗(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碗,放入生薑半分、紅棗三枚,煎煮至剩一半,去渣後,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久咳不癒,宜服木乳散:
藥材包含:塗上酥油炙烤過的皂莢樹白皮(二兩)、煨過的貝母(一兩)、麩炒過的枳殼(一兩,去瓤)、去根節的麻黃(一兩)、百合(一兩)、炙烤過的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中碗,放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後,溫熱服用,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久咳不止,宜服紫菀散:
藥材包含:去苗土的紫菀(三兩)、款冬花(三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中碗,放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後,溫熱服用,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久咳、肺氣虛弱、痰液黏稠、呼吸急促,宜服蛤蚧丸:
藥材包含: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的完整蛤蚧(一對)、漢防己(半兩)、煨過的貝母(半兩)、隔紙炒至紫色的甜葶藶(半兩)、桑樹根白皮(一兩)、蟬殼(半兩)、去黑皮的豬苓(半兩)、赤芍藥(半兩)、用熱水泡過、去白瓤烘乾的陳橘皮(三分)、人參(三分或半兩,去蘆頭)、炙烤過的甘草(一分)、五味子(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搗打五到七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後,用溫熱的粥水送服三十丸。
治療久咳、呼吸不順,宜服紫蘇子丸:
藥材包含:紫蘇子(一兩)、五味子(一兩)、微炒過的蘿蔔子(一兩)、桑樹根白皮(一兩)、去黑皮、塗酥油炙烤過的皂莢(三兩,去籽)、隔紙炒至紫色的甜葶藶(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搗打三到二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用紅棗煮成的粥水送服二十丸,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久咳不癒,藥方:
藥材包含:乾燥的兔糞(一兩)、硼砂(三分)、胡桐律(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用粥水送服三十丸,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各種久咳不癒,宜服甜葶藶丸:
藥材包含:隔紙炒至紫色的甜葶藶(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的完整蛤蚧(一對)、用熱水泡過、去皮尖的杏仁(一兩,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棗泥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用粥水送服三十丸,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久咳、身體虛弱、食慾不振,宜服此方:
藥材包含:柏子仁(一或二兩)、五靈脂(一兩)、隔紙炒至紫色的甜葶藶(一兩)、蝦蟆頭、用熱水泡過、去皮尖的杏仁(一兩,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用溫熱的粥水送服二十丸,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久咳、肺氣虛弱,宜用鹿角膠煎:
藥材包含:搗碎炒至黃燥的鹿角膠(四兩)、赤茯苓(一兩)、去苗土的紫菀(一兩)、微炒過的紫蘇子(二兩)、煨過的貝母(一兩)、百合(一兩)。以上六味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另外,還有用熱水泡過、去皮尖的杏仁(二兩,雙仁,麩炒至微黃)研磨成膏狀,以及生地黃汁(五合)、生薑汁(三合)、白蜜(八兩)、牛酥(五合)。
將以上藥材全部混合,加入地黃汁等攪拌均勻,用銀器以小火煎煮成膏狀。每次飯後,含服半個棗子大小的膏,慢慢吞嚥。
又一方:
藥材:生的百部根(五斤)。
將百部根搗碎榨汁,加入蜂蜜一斤,煎煮成飴糖狀。每次服用一匙,用溫熱的粥水調服,每日三到四次。
又一方:
藥材:款冬花(一兩)。
將款冬花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半個棗子。用棉布包裹一顆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每日四到五次。
治療久咳不癒,神效驗方:
藥材:不蛀的皂莢(五挺,去黑皮,塗上酥油炙烤至黃焦,去籽)。
將皂莢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飯後,用桑樹白皮煮的湯送服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