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26)
卷第四十五 (26)
1. 治江東嶺南瘴毒腳氣諸方
夫江東嶺南。土地卑濕。春夏之間。風毒彌盛。又山水濕蒸。致多瘴毒。風濕之氣。從地而起。易傷於人。所以此病多從下上。腳先屈弱。然後痹疼。頭痛心煩。痰滯吐逆兩脛微腫。小腹不仁。以熱憎寒。四肢緩弱。精神昏憒。大小便不通。毒氣攻心。死不旋踵。此皆瘴毒腳氣之候也。
治江東嶺南。春夏不免暑濕鬱蒸。臟腑虛羸。瘴毒攻擊。腳氣發動。兩腳枯疼。
或即浮熱腫滿。或即皮肉乾焦。不能久立。筋急抽痛。或氣衝心悶亂。胸膈痰逆。四,肢不仁。腹脹壅悶。目眩頭旋。宜服五加皮散方。
五加皮(一兩),薏苡仁(一兩半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牛膝(二分去苗),赤茯苓(二分)獨活(半兩),丹參(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升麻(三分),麻黃(一兩去根節)羚羊角屑(三分),漢防己(三分),桂心(半兩),黃耆(三分銼),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江東嶺南。瘴毒腳氣。或其中即腳膝腫滿。心神悶亂。寒熱痰逆。頭痛口乾。肩背拘急。肢節煩疼。不欲飲食。宜服大鱉甲湯方。
鱉甲(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防風(一兩去蘆頭),麻黃(半兩去根節),白朮(半兩),知母(半兩),川升麻(半兩),貝齒(四枚燒通赤),赤茯苓(半兩),芎藭(半兩),犀角屑(半兩),人參(半兩),木香(半兩),麝香(半兩細研),羚羊角屑(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烏梅(十枚去核微炒),石膏(一兩),當歸(半兩),葳蕤(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薤白二莖。赤小豆三十粒。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瘴毒腳氣。身體膚脹。胸心痞澀。或時壯熱。小腹不仁。兩腳全弱。宜服小鱉甲湯方。
鱉甲(二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升麻(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羚羊角屑(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烏梅(七枚去核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薤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瘴毒腳氣。初覺嘔逆煩悶。頭昏不食。宜服此方。
木香(半兩),檳榔(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犀角屑(半兩),旋覆花(半兩),赤茯苓(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這些是對付江東和嶺南地區瘴氣和腳氣病的各種治療方式。
在江東和嶺南地區,地勢低窪且潮濕。春夏之交,風毒盛行,加上山水濕氣蒸騰,導致該地區瘴氣毒素多。風濕之氣從地面升起,容易讓人受傷,因此這種疾病往往由下往上發展,最初會感到腳部無力,接著是疼痛、頭痛、心煩、痰多、噁心、兩腿輕微腫脹、小腹無感覺、畏寒怕熱、四肢乏力、精神恍惚、大小便不暢、毒素攻心,若不及時救治,隨時可能喪命。這些都是瘴氣腳氣病的徵兆。
對於江東嶺南地區,春夏之際難免會遭受暑濕蒸騰,身體虛弱,瘴氣毒素侵襲,腳氣病發作,兩腳疼痛乾燥。
可能出現腳部發熱腫脹、或皮膚肌肉乾枯焦黃,無法長時間站立,筋骨緊繃疼痛,或心慌意亂,胸口有痰,四肢麻木,腹部脹悶,眼睛模糊,頭暈目眩,適合服用五加皮散。
對於江東嶺南地區,瘴氣毒素和腳氣病,可能會導致腳膝腫脹、心神混亂、寒熱交錯、噁心、頭痛、口渴、肩膀背部僵硬、四肢疼痛,食慾不振,適合服用大鱉甲湯。
對於瘴氣腳氣病,身體皮膚浮腫、胸部心臟區堵塞,偶爾高熱、小腹無感覺、兩腳完全無力,適合服用小鱉甲湯。
對於剛開始感到噁心、煩悶、頭暈、食慾不振的瘴氣腳氣病,適合服用特定的藥方。
對於瘴氣腳氣病,心胸燥熱、呼吸困難、口渴、舌頭乾燥、大小腸不順,適合服用升麻散。
對於瘴氣腳氣病,畏寒、高熱、頭痛、腳膝疼痛、腹部脹悶、無法進食、食物無味、口渴,適合服用知母散。
對於瘴氣腳氣病初期,心臟區堵塞、四肢熱、偶爾畏寒、腳膝疼痛、食慾不振,適合服用豬苓散。
對於瘴氣腳氣病,胸部和橫膈膜氣不通、忽冷忽熱、頭痛、心悶、無法進食,適合服用特定的藥方。
對於嶺南地區的瘴氣腳氣病,頭臉和腳部腫脹、忽冷忽熱、類似瘧疾、氣息上沖心臟、呼吸困難,適合服用大麻仁散。
對於瘴氣腳氣病,心神混亂,適合服用犀角散。
對於瘴氣腳氣病,熱毒風旺盛、心神煩悶、腳膝痠痛,適合服用生乾地黃浸泡酒。
對於瘴氣腳氣病,煩躁、心悶、呼吸困難,適合服用特定的藥方。
對於瘴氣腳氣病,以及利尿、消除濕痹、去除心神煩悶,在嶺南地區常見的藥方是熟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