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2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五 (25)

1. 治腳氣春夏防發諸方

羌活(一兩),黃耆(半兩銼),赤茯苓(半兩),生乾地黃(三分),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當歸(半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腳氣。肝腎氣虛。防春夏發動。心腹氣脹。筋脈不利。腰腳無力。胸膈痰滯。不思飲食。宜預服木瓜散方。

木瓜皮(一兩乾者),檳榔(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紫蘇莖葉(三分),木香(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春夏預防發動。令人心悶煩壅。宜服此方。

木香(一兩),訶黎勒皮(二兩),檳榔〔二(三)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童子小便一小盞。牛乳一合。生薑汁一匙。同煎三兩沸。每於食前。調下二錢。以快利為度。

治腳氣。肝腎臟久積風虛。每遇春夏發動。腳膝煩疼。心胸滿悶。膀胱氣攻心腹虛脹。筋脈拘急。神思昏沉。大小腸秘澀。宜預服補泄石斛丸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牛膝(半兩去苗),萆薢(半兩銼),獨活(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芎藭(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天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桂心(半兩),乾蠍(半兩微炒),沉香(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蒺黎(半兩微炒去刺),酸棗仁(半兩微炒),補骨脂(半兩微炒),五加皮(半兩),當歸(半兩),川大黃〔一(二)兩銼碎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一兩),檳榔(二兩),鹿茸(半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治療腳氣,春夏預防發作的各種藥方

第一方: 羌活(一兩)、黃耆(半兩,切碎)、赤茯苓(半兩)、生乾地黃(三分)、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酸棗仁(半兩,稍微炒過)、當歸(半兩)、枳殼(一兩,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木香(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過)、芎藭(半兩)、防風(半兩,去除蘆頭)、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和半份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在飯前溫服。

此方主要治療腳氣,是因為肝腎氣虛,預防春夏季節發作,同時也針對心腹脹氣、筋脈不順暢、腰腿無力、胸膈痰多、食慾不振等情況。

第二方:木瓜散 木瓜皮(一兩,乾燥的)、檳榔(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切碎)、紫蘇莖葉(三分)、木香(半兩)、半夏(半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枳殼(三分,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羚羊角屑(三分)、防風(半兩,去除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碗水和半份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此方主要治療腳氣,在春夏季節預防發作,同時也能緩解胸悶煩躁等症狀。

第三方: 木香(一兩)、訶黎勒皮(二兩)、檳榔(二至三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一小杯童子小便、一合牛奶、一湯匙生薑汁一起煎煮三兩沸,在飯前服用二錢,以達到通暢排泄為度。

第四方:補泄石斛丸 此方主要治療腳氣,因肝腎長時間虛弱積風,每到春夏季節就容易發作,導致腳膝疼痛、心胸悶脹、膀胱氣攻心腹虛脹、筋脈拘緊、神志不清、大小便不順等情況,應提前服用此方。

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切碎)、牛膝(半兩,去除苗)、萆薢(半兩,切碎)、獨活(半兩)、附子(半兩,炮製後去皮臍)、芎藭(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天麻(半兩)、海桐皮(半兩,切碎)、桂心(半兩)、乾蠍(半兩,稍微炒過)、沉香(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蒺藜(半兩,稍微炒過,去除刺)、酸棗仁(半兩,稍微炒過)、補骨脂(半兩,稍微炒過)、五加皮(半兩)、當歸(半兩)、川大黃(一至二兩,切碎稍微炒過)、枳殼(一兩,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生乾地黃(一兩)、檳榔(二兩)、鹿茸(半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烤至微黃)、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製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溫酒服用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