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10)
卷第四十五 (10)
1. 治風毒腳氣言語謇澀諸方
夫風毒腳氣。從下而上。入於臟腑。攻於心脾。則令語澀也。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語澀。若客於喉厭。則失音也。
治風毒。腳氣發盛。便即昏悶。語澀。或失音。及心神煩亂。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獨活(一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防風(一兩去蘆頭),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淡竹瀝一合。
更煎兩三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頑痹無力。言語謇澀。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銼),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當歸(三分),川升麻(三分),檳榔(一兩),犀角屑(三分),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忽發不覺。心悶語澀或失音。宜服此方。
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三分),石膏(二兩),木香(三分),獨活(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紅雪(一兩半),黃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生地黃汁各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上攻。心神煩悶。言語謇澀。頭痛氣急。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二兩),五加皮(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二兩銼),薺苨(二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發盛。四肢皮膚及小腹。頑痹不仁。言語謇澀。或至失音。心神昏憒。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毒。腳氣上攻。心膈壅悶。語言謇澀。頭目煩疼。腹脅氣滯。大小便難。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獨活(一兩半),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川朴硝〔一(二)兩〕,旋覆花(半兩),子芩(一兩),石膏(二兩),檳榔(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風毒腳氣,由下往上侵犯臟腑,攻擊心脾,就會導致說話困難。脾經絡胃,經過咽喉,連接舌根,散佈到舌下;心經的支脈也連接著舌根。現在心脾兩臟受到風邪侵襲,所以舌頭僵硬,說話困難。如果風邪侵犯到喉嚨,就會失聲。
治療風毒、腳氣發作劇烈,立即出現昏迷、說話困難或失聲,以及心神煩亂,宜服用升麻散:
川升麻一兩,獨活一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防風一兩(去蘆頭),葛根一兩(銼碎)。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一合淡竹瀝,再煎煮兩三沸,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風毒腳氣,頑固麻痺無力,說話困難,宜服用麻黃散:
麻黃一兩(去根,切碎),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當歸三分,川升麻三分,檳榔一兩,犀角屑三分,赤茯苓一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入半片生薑,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風毒,腳氣突然發作,不察覺,心悶、說話困難或失聲,宜服用此方:
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三分,石膏二兩,木香三分,獨活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紅雪一兩半,黃芩三分。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半合竹瀝和生地黃汁,再煎一兩沸,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風毒,腳氣上犯,心神煩悶,說話困難,頭痛氣急,宜服用葳蕤散:
葳蕤二兩,五加皮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桑根白皮二兩(切碎),薺苨二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膏二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風毒,腳氣發作劇烈,四肢皮膚和小腹頑固麻痺不仁,說話困難,甚至失聲,心神昏亂,宜服用獨活散:
獨活一兩,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附子三分(炮製,去皮臍)。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一合竹瀝,再煎一兩沸,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風毒,腳氣上犯,心膈壅塞,說話困難,頭目煩痛,腹部脅肋氣滯,大小便困難,宜服用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獨活一兩半,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川朴硝一(或二)兩,旋覆花半兩,子芩一兩,石膏二兩,檳榔二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2. 治腳氣疼痛皮膚不仁諸方
夫腳氣疼痛不仁者。由水濕毒氣。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擊。而正氣不宣。故令疼痛。邪在膚腠。血氣則澀而皮膚厚。搔之如隔衣。不覺知者。是名不仁也。
治腳氣。風毒疼痛。皮膚不仁。腳膝沉重。行李不隨。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桂心(三分),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三分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赤茯苓(一兩),芎藭(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當歸(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檳榔(一兩半),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腳氣疼痛。皮膚不仁。心胸煩壅。不能下食。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酸棗仁(三分微炒),羌活(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三分),羚羊角屑(三分),赤茯苓(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赤芍藥(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膝(一兩去苗),檳榔〔一(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腳氣疼痛。皮膚不仁。筋脈緩弱。不能行李。海桐皮散方。
海桐皮〔一(三)分銼〕,羌活(三分),羚羊角屑(三分),獨活(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當歸(三分),赤芍藥(三分),石斛(一兩去根銼),牛膝(一兩去苗),赤茯苓(三分),酸棗仁(三分微炒),檳榔(一兩),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腳氣。腫滿疼痛。皮膚不仁。大小便滯澀。心胸壅悶喘促。不能下食。宜服此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木通(一兩銼),赤茯苓(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三分銼),漢防己(三分),羌活(三分),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一兩),酸棗仁(三分微炒),郁李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微炒),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疼痛。皮膚不仁。心神煩熱。眠臥不安。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防風(一兩去蘆頭),羌活(一兩),秦艽(一兩去苗),桂心(半兩),赤芍藥(一兩),大腹皮(一兩銼),牛膝(一兩去苗),檳榔(一兩)
白話文:
腳氣疼痛、皮膚麻木等症狀,是由於水濕、毒邪之氣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戰,導致正氣不能舒暢運行,因此產生疼痛。邪氣入侵皮膚肌膚,血氣運行不暢,皮膚就會變得厚實,搔抓時感覺像隔著衣服,沒有知覺,這就是麻木不仁。
以下是一些治療腳氣疼痛、皮膚麻木的處方:
**獨活散:**主治腳氣、風毒導致的疼痛、皮膚麻木、腳膝沉重、行動不便。 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
**沉香散:**主治腳氣疼痛、皮膚麻木、心胸煩悶、食慾不振。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
**海桐皮散:**主治腳氣疼痛、皮膚麻木、筋脈鬆弛無力、行動不便。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
**大腹皮散:**主治腳氣腫脹疼痛、皮膚麻木、大小便困難、心胸憋悶、喘息、食慾不振。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
**犀角散:**主治腳氣疼痛、皮膚麻木、心煩燥熱、睡眠不安。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
**萆薢散:**主治腳氣疼痛、皮膚麻木。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
**防風丸:**主治腳氣疼痛、麻木、腳膝無力。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已在原文中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