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13)
卷第九十八 (13)
1. 雀附丸
治脾腎久積虛冷。心腹氣痛。時自泄痢。水穀不消。少思飲食。顏色萎黃。雀附丸方。
白話文:
治療脾腎長期累積的虛弱寒冷、心中和腹部疼痛、經常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消化不良、對食物沒有慾望、面色蒼白發黃。使用【雀附丸】這個藥方。
雀兒(三十枚取肉),附子(四兩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萆薢(二兩銼),胡椒(一兩半),白蕪荑(一兩半),乾薑(一兩半炮裂銼),蘹香子(一兩半),青橘皮(一兩酒浸去白瓤焙),艾葉(四兩搗羅為末與附子雀兒同於鍋中先鋪艾葉末一重次鋪雀兒一重次鋪附子一重以釅醋一斗慢火熬成膏),川椒(一兩半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雀肉(三十顆,取出肉) 附子(四兩,炮製後剝皮、去蒂,搗成細末) 萆薢(二兩,切碎) 胡椒(一兩半) 白蕪荑(一兩半) 乾薑(一兩半,炮製後剝裂、切碎) 蘹香子(一兩半) 青橘皮(一兩,用酒浸泡,去除白色瓤,焙乾) 艾葉(四兩,搗成細末,與附子、雀肉一起放入鍋中,先鋪一層艾葉末,再鋪一層雀肉,然後鋪一層附子,用濃醋一斗,小火熬煮成膏) 川椒(一兩半,去除籽和閉口的,略微炒香,去除汗氣)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雀兒膏和。更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補虛冷。暖下元。壯腰腳。祛風氣。充肌膚。益顏色。雀附丸方。
白話文:
先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雀兒膏混合。再搗三百到五百次。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顆。也可以用鹽湯送服。
雀兒(四十隻去毛嘴足腸胃以酒五升煮令爛去骨爛研並酒都絞取汁),硇砂(二兩細研以湯化澄濾於銀器中煎成霜將小大瓜一枚去皮子細切以酒一斤半煮令爛同研用之),川椒紅(二兩微炒搗羅為末),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以上硇砂等。併入雀兒煎中相和。攪令勻。以慢火熬如膏。入後藥。
白話文:
雀兒:
四十隻麻雀,除去羽毛、嘴巴、腳掌和內臟,用五升酒煮爛,取出骨頭,再煮爛,最後將雀兒和酒汁一起磨碎過濾。
硇砂:
二兩硇砂磨成細粉,用湯溶解,用沉澱法澄清,在銀器中過濾後熬成霜狀。取一顆大小適中的瓜,去皮切碎,用一斤半酒煮爛,一起磨碎備用。
川椒紅:
二兩川椒紅,微炒後搗成細末。
菟絲子:
三兩菟絲子,用酒浸泡三天後取出曬乾,再搗成細末。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天麻(一兩),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補骨脂(一兩微炒),沉香(一兩),木香(一兩),蘹香子(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
白話文:
附子(兩錢,先蒸熟後去掉皮和臍),肉蓯蓉(一錢,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烤乾),天麻(一錢),鹿茸(兩錢,去掉毛,塗上酥油,烤成淡淡的黃色),補骨脂(一錢,稍微炒一下),沉香(一錢),木香(一錢),蘹香子(一錢),石斛(一錢,去掉根,銼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雀兒膏和搗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治臟腑久積虛冷。腹脅多氣。脾胃乏弱。少思飲食。羸瘦無力。雀附丸方。
白話文:
以上草藥研磨成粉末,用雀鳥脂肪攪拌搗碎一千次,製成像梧桐樹種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時服用30顆,可以用溫熱的酒或鹽水送服。 適用於長期內臟虛寒、腹部和肋部有多餘氣息、胃腸道功能衰弱、不愛吃東西、身體消瘦且沒有力量的人羣。這是製作雀附丸的方法。
雀兒(三十枚去嘴腳毛羽腸胃胸骨用好酒一升煮爛熟研),補骨脂(一兩微炒),木香(一兩),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木瓜(一兩搗羅為末),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熟艾末(二兩以米醋二升煎如膏)
白話文:
麻雀(三十隻,去除嘴巴、腳、羽毛、內臟、胸骨,用一升好酒煮爛,研磨成粉) 補骨脂(一兩,微炒) 木香(一兩) 吳茱萸(一兩,浸泡七次熱湯,焙乾,微炒) 乾薑(一兩,炮裂後切碎) 青橘皮(一兩,浸泡熱湯,去除白瓤,焙乾) 木瓜(一兩,搗碎成粉末)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 熟艾末(二兩,用二升米醋熬製成膏狀)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雀肉入於艾膏內。和藥末令得所。更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或鹽湯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將雀肉放入艾草膏中,和藥粉充分混合。再搗三五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空腹時和晚上飯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至四十丸。
2. 附子丸
補益駐顏。去風利氣。暖腰膝。充肌膚。強志力。久服變白髮令黑。齒落更生。延年不老。附子丸方。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功效是:增進皮膚光澤、去除風邪、通暢氣血、溫暖腰部和膝蓋、增加肌肉和皮膚的彈性、增強記憶力和力量、長期服用可以使白頭發轉黑、掉牙齒可以再生長、延緩老化。 配方名稱為「附子丸」(21720號),具體成分未提及。
附子(半斤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生地黃(一十斤搗絞取汁拌附子末日中煎令乾),肉蓯蓉(二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二兩),天麻(二兩),白蒺藜(一兩半微炒去刺),乾薑(二兩炮裂銼),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牛膝(三兩去苗),桂心〔三(二)兩〕
白話文:
- 附子(半斤,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
- 生地黃(十斤,搗絞取汁,拌附子末,在陽光下煎至乾燥)
- 肉蓯蓉(二兩半,酒浸一宿,颳去皺皮,炙乾)
- 五味子(二兩)
- 天麻(二兩)
- 白蒺藜(一兩半,微炒去刺)
- 乾薑(二兩,炮裂銼)
- 鹿角膠(二兩,搗碎炒至變黃乾燥)
- 乾漆(一兩,搗碎炒至冒煙)
- 牛膝(三兩,去苗)
- 桂心(三(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治下元虛冷氣。暖脾腎。益氣力。附子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攪拌並搗杵三百到五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四十丸。
附子(一十枚唯大者以尖刀子於心中可剜去一半),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硇砂(一兩細研)阿魏(一兩細研)
白話文:
附子(10 個,只取較大的,用尖刀從中間剖開,挖去一半) 硃砂(1 兩,細研並過水飛淨) 硇砂(1 兩,細研) 阿魏(1 兩,細研)
上件藥。將硃砂硇砂阿魏都相和。重研令勻。納入附子中填實。然後將附子內剜出末。填於諸藥末上。實築。用錢許大紙片子。以面黏蓋附子口。每一個附子。用大蘿蔔一枚圓備者。剜下蘿蔔頭可半寸許。剜卻中心。安附子在內。卻將剜下蘿蔔頭蓋。後以竹籤子緊密簽定。和大麥麵裹合。
白話文:
上述藥方:
將硃砂、雄黃、阿魏全部混合在一起。再次研磨均勻。
放入附子中填實。然後將附子內的肉挖出成粉末。
填入其他藥粉上。填實固定。
用錢幣大小的紙片。用麵粉粘貼蓋住附子口。
每一個附子。用一個完整的圓形大蘿蔔。
挖去蘿蔔頭約半寸。挖掉中心。放附子在裡面。
再用挖下的蘿蔔頭蓋上。然後用竹籤緊密固定。
用大麥粉包裹封合。
約厚半指以來。以煻灰火燒。候面焦熟為度。取出。去卻蘿蔔。入臼內。有剜出附子末。填不盡者。亦同搗熟為度。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或溫酒下十丸。
補益下元。附子丸方。
附子(半斤生用),硫黃(二兩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約略半個手指的厚度。用煻灰(炒熟的草木灰)火燒。等到表面燒焦成熟。取出,去掉蘿蔔。放進臼裡,加入挖出的烏頭末,數量填不滿的,也搗碎搗熟。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用鹽湯或溫酒送服十丸。
上件藥。以新汲水浸附子。七復時。每一復時。換水一遍。並不令見日氣。日數足。陰乾。去皮臍。搗羅為末。入硫黃攪令勻。以羊腎三對。去筋膜。研。以酒三升煮令稠。和藥末。看硬軟得所。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備好藥材,用剛取的新鮮井水浸泡附子。每過七天的時間,換一次水。並且不要讓附子接觸到陽光。浸泡的時間到了之後,將附子陰乾,去掉表皮和中心部位。研磨成細粉末,加入硫磺攪拌均勻。
取三對羊腎,去除筋膜和薄膜,研磨成泥。用三升酒煮至濃稠。將藥粉末加入羊腎泥中,調節軟硬度。搗打三到五百次,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
每天空腹時,用鹽湯送服二十顆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