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3)
卷第四十五 (3)
1. 腳氣灸法論
凡得腳氣,便速灸之,並服諸湯散,無不瘥者。唯宜急治之。若人但灸而不服藥,服藥而不灸者,則半瘥半死矣。若著灸服藥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後更發動,覺得便須依法速灸之,而兼服湯散者,治十十愈。若輕此病者,當時雖不即惡,療之不猛,根源不除,久久期於殺人,不可不精以為意也。
凡風毒氣,若攻內,則心急壅悶,不療至死。若攻外,毒出皮膚,則頑痹不仁,宜摩膏為佳。若未出皮膚,在營衛刺病者,隨痛處急宜灸,二三十壯即瘥。不必要在正俞穴也。但腹背手足諸要穴,皆能療此病。縱明堂無正文,但隨所苦火艾徹處,毒氣便散。遠方無藥物處,便宜灸之。
如不遇倉卒,依穴次第灸之,善莫加矣。又灸瘡瘥後,瘢色赤白平復如本,則風毒盡矣。若色青黑者,其毒仍在,更灸勿止,待肢體輕利,乃住矣。
白話文:
腳氣灸法論
患上腳氣,應立即灸治,並配合服用湯藥,這樣都能痊癒。務必及時治療。如果只灸不服用藥物,或只服用藥物不灸治,則會好一半死一半。即使經過灸治和服用藥物痊癒了,也可能在一兩年後復發,一旦復發,就要立即按照方法灸治並服用湯藥,十治十愈。如果輕視此病,即使當時沒有立即惡化,治療也不徹底,根源未除,久而久之就會危及生命,不可不謹慎對待。
凡是風毒之邪,如果侵犯內臟,則會心慌氣悶,不治療就會致死。如果侵犯體表,毒邪侵入皮膚,則會導致肢體麻木不仁,此時塗抹藥膏較佳。如果毒邪尚未侵入皮膚,停留在營衛之間,可以用針刺治療,應當根據疼痛處立即灸治,二三十壯就能痊癒,不一定要灸刺正穴。腹部、背部、手足等重要穴位都能治療此病。即使沒有準確的穴位,只要根據疼痛部位用艾灸,直到毒氣散去即可。即使遠方沒有藥物,也應當用灸法治療。
如果時間允許,按照穴位順序灸治,最好不過。此外,灸瘡癒合後,瘢痕顏色紅白平復如初,則表示風毒已盡。如果瘢痕顏色青黑,則表示毒邪仍在,應繼續灸治,直到肢體輕便靈活才停止。
2. 治腳氣緩弱諸方
夫腳氣緩弱者。皆感於風毒所致。初得此病多不即覺。或先無他病而忽得之。或因眾病後所得。始即甚微。飲食嬉戲。氣力如故。當熟察之。其狀自膝至腳。已有不仁。或即痹。或淫淫如蟲所緣。或腳指及脛。洒洒痠痛。或屈弱不能行。或微腫及酷冷。或疼痛。或緩縱。或不遂。
或攣急。或至困。能飲食者。或有不能者。或見飲食而嘔吐。惡聞食氣。或有物如指。發於踹腸徑上衝心氣上者。或舉體轉筋。或壯熱頭痛。或胸心忪悸。寢處不欲見明。或腹內苦痛而兼下者。或言語錯亂有妄誤者。或眼濁精神昏憒。此皆病之證也。若治之稍緩。便上入腹。
入腹或不腫。胸脅氣滿。便即殺人。急者不全日。緩者或一二三月。初得此病。宜速治之。不同常病。既入臟則難療也。
治腳氣緩弱。煩疼悶亂。不遂行李。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石斛(一兩去根銼),白朮(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白前(半兩),獨活(一兩),芎藭(半兩),桑根白皮(一兩銼),黃芩(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漢防己(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緩弱。頑痹少力。語澀心煩。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檳榔(半兩),黃芩(三分),獨活(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三分),犀角屑(三分),赤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皮肉頑痹。筋骨疼痛。腳膝緩弱。行李不得。獨活散方。
獨活(一兩),丹參(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細辛(半兩),五加皮(半兩),牛膝(半兩去苗),芎藭(半兩),白殭蠶(半兩微炒),桑根白皮(一兩半銼),麻黃(一兩去根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緩弱頑痹。行立無力。天雄散方。
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羌活(半兩),木香(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大麻仁(三分)桂心(半兩),訶黎勒皮(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萆薢(三分銼),防風(三分去蘆頭),獨活(三分),芎藭(三分),山茱萸(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大腹皮(一兩銼),漢防己(半兩),檳榔(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標題:[治療腳氣緩弱的各種方法]
內容:腳氣緩弱這種病症,都是由風毒侵襲導致的。剛得這病時,患者往往沒有立即察覺,有時突然發生,沒有任何預兆,有時則是在其他疾病後出現。剛開始症狀很輕微,飲食、玩樂都不受影響,體力也和以往一樣。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從膝蓋到腳部,已經有麻木的感覺,或者感到麻痹,或者像有蟲在爬,或者腳趾和小腿痠痛,或者走路無力,或者輕微腫脹和異常冰冷,或者疼痛,或者肌肉鬆弛,或者行動不便。
有的患者會抽搐,有的會非常疲憊,能正常飲食的也有,不能進食的也有,有的看到食物就想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有的手指會有異樣的感覺,從腳踝往上衝心氣,有的全身抽筋,有的高燒頭痛,有的心慌胸悶,不願見光,有的腹部疼痛伴有腹瀉,有的言語錯亂,有的眼睛模糊,精神恍惚。這些都是病症的表現,如果治療稍有遲緩,病情就會蔓延到腹部。
一旦進入腹部,即使不腫脹,也會胸脅氣滿,隨時可能致命。嚴重的可能一天內就不行了,輕一點的也可能在一兩個月內惡化。一旦得了這病,應該儘快治療,不能當成普通疾病對待,一旦深入臟腑,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
接下來是各種藥方:
-
治療腳氣緩弱,疼痛煩悶,行走不便的羚羊角散方:將羚羊角屑、石斛、白朮、防風、赤茯苓、白前、獨活、芎藭、桑根白皮、黃芩、附子、桂心、漢防己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加入生薑,煎至六分,去掉殘渣,無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
治療腳氣緩弱,頑固麻痹,無力說話,心煩的麻黃散方:將麻黃、防風、桂心、當歸、檳榔、黃芩、獨活、甘草、川升麻、犀角屑、赤茯苓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加入生薑,煎至六分,去掉殘渣,無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
治療腳氣,皮肉頑固麻痹,筋骨疼痛,腳膝無力,行走不便的獨活散方:將獨活、丹參、附子、細辛、五加皮、牛膝、芎藭、白殭蠶、桑根白皮、麻黃、杏仁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煎至六分,去掉殘渣,無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
治療腳氣,緩弱頑固麻痹,站立無力的天雄散方:將天雄、羌活、木香、川大黃、大麻仁、桂心、訶黎勒皮、枳殼、青橘皮、萆薢、防風、獨活、芎藭、山茱萸、桑根白皮、大腹皮、漢防己、檳榔、郁李仁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加入生薑,煎至六分,去掉殘渣,無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
治療腳氣,緩弱頑固麻痹,心神煩悶,說話不清,不想進食的漢防己散方:將漢防己、麻黃、赤茯苓、丹參、牛膝、獨活、黃芪、防風、人參、犀角屑、羚羊角屑、木香、桂心、石膏、半夏、檳榔、杏仁、川大黃、桑根白皮、附子、枳殼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加入生薑,煎至六分,去掉殘渣,無論何時都可以溫服。
-
治療腳氣,緩弱無力,無法行走的藥方:將黑豆、附子、天雄等藥材用水煮,等到豆子煮爛後,取出切片曬乾,去除豆子,保留汁液。再將天麻、五加皮、牛膝、威靈仙等藥材搗碎,細篩成粉末,放入豆汁中,煮成糊狀,每次飯前,用溫酒調下半匙服用。
-
治療腳氣,緩弱頑固麻痹,脹滿上氣,進食困難的藥方:將枳實、桂心、白朮、赤茯苓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無論何時,用溫酒調下一錢。
-
治療腳氣,緩弱無力,心腹滿悶的石斛丸方:將石斛、牛膝、桂心、丹參、獨活、赤茯苓、萆薢、薏苡仁、附子、枳殼、檳榔、白蒺藜、麻黃、楮實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請注意,以上藥方需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隨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