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四 (2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四 (26)

1. 治陰瘡諸方

上燒杏仁。研為末敷之。

治陰邊生瘡。及濕癢方。

槐樹枝。北面不見日處。一大握。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日三五遍洗之。

又方。

黃柏(二兩銼),黃芩(一兩)

上用水煎湯洗之。後更敷黃連粉即瘥。

又方。

黃連(一分),胡粉(一方)

上二味作末。相和敷之。即瘥。

又方。

取停水處干卷地皮末。敷之神效。

白話文:

將杏仁燒過,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治療陰部邊緣生瘡,以及濕疹搔癢的藥方:

取一大把槐樹枝,要選取朝北且曬不到太陽的那一面。加兩升水煮成一升,一天洗三到五次。

另一個藥方:

黃柏(二兩,切碎),黃芩(一兩)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洗患處,洗完再敷上黃連粉就會痊癒。

另一個藥方:

黃連(一分),胡粉(一分)

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敷在患處,就會痊癒。

另一個藥方:

取積水處乾燥的卷柏(又名地皮)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2. 治陰下濕癢諸方

夫虛勞損腎。腎氣不足。故陰冷汗液自泄。風邪乘之。則瘙癢也。

治陰囊下濕癢皮剝。烏梅洗方。

烏梅(四十枚),錢(四十文),鹽(三錢),醋(一升)

上件藥。於銅器中浸九日。去滓洗之。

治陰下濕癢。成瘡方。

豬蹄(二枚),槐樹寄生白皮(切一升)

上件藥。都以水一斗。煮豬蹄爛為度。去滓。稍熱洗瘡。一日五六遍洗。瘥為度。

又方。

上煮桑根皮汁。洗之。

又方。

上煮桃皮湯。洗之。

又方。

甘草(一尺銼)

上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日三四度洗漬。

又方。

吳茱萸(三合)

上用水三升。煮三五沸。以洗之。諸瘡亦治。甚妙也。

治陰癢。生瘡方。

上以胡麻。嚼塗之。立驗。

治陰癢。汁出。疼痛方。

嚼生大豆黃。日二三上塗之。以瘥為度。

白話文:

虛勞損傷腎臟,腎氣不足,導致陰部寒冷潮濕,汗液自流,外邪乘虛而入,就會引起瘙癢。

治療陰囊下濕癢脫皮的烏梅洗方:

烏梅四十枚、銅錢四十文、鹽三錢、醋一升,將以上藥材放入銅器中浸泡九天,去除藥渣後清洗患處。

治療陰部濕癢成瘡的方子:

豬蹄兩個,槐樹寄生白皮切成一升,以上藥材用水十升,煮豬蹄至爛為止,去除藥渣,稍熱後清洗患處,一天洗五到六次,直到痊癒。

其他方子:

  • 用桑根皮煎水清洗患處。
  • 用桃皮煎水清洗患處。
  • 將一尺長的甘草切碎,用水五升煎煮至三升,每天洗三四次。
  • 將三合吳茱萸用水三升煮沸三到五次,用此水清洗患處,各種瘡瘍皆可治療,效果非常好。

治療陰部瘙癢生瘡的方子:

將胡麻嚼碎後塗抹患處,效果迅速。

治療陰部瘙癢,分泌物增多,疼痛的方子:

將生大豆黃豆嚼碎,每天塗抹患處兩到三次,直到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