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六 (1)

1. 食治論

夫上古之人。飲血茹毛。純一受氣。所食無滋味之爽。臟腑無煙火之毒。各遂其性。患害不生。神農始教。播植五穀。鑽火變腥。以有營為。能冒寒暑。故生疾苦。因以藥石治之。是以有食便有藥也。黃帝曰。人之所依者形也。亂於和氣者病也。治於煩毒者藥也。活命扶危者醫也。

白話文:

在遠古時代,人們喝生血、吃生肉,身體單純,直接接受天地之氣。所吃的東西沒有美味可口的味道,臟腑沒有接觸過火毒。因此,人們都能順從自己的天性,不受疾病侵害。

神農氏開始教人們種植五穀,並且鑽木取火,將腥食變成熟食。這樣做雖然提供了營養,但也能忍受寒冷和暑氣,所以產生了疾病和痛苦。因此,纔出現了用藥石來治療疾病。所以,有飲食就會有藥物。

黃帝說:人所依靠的是身體,身體的平衡被破壞了就是疾病。用藥物來治療身體的病痛,用醫術來拯救危急的生命。

安人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道。乃憑於藥。故攝生者先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夫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適情遣病者。可謂上工矣。

白話文:

養生的根本,必須依賴於飲食。治療疾病的方法,則藉助於藥物。所以,養生的人首先必須透徹瞭解疾病的根源,知道自己所犯的病因,用飲食來治療。如果飲食治療不能痊癒,才使用藥物。飲食能祛邪安臟腑,清明精神爽志,以供養氣血。如果能用飲食來平息疾病,適應自己的口味,消除疾病,可以說是高明的醫術了。

2. 食治中風諸方

夫風者。四時五行之氣。分布八方。順十二月。終三百六十日。各以時從其鄉來。為正氣之風。風在天地為五行。在人為五臟之氣。生長萬物。非毒癘之氣。人當觸之。遇不勝之氣乃病。人之在身。維血與氣。故身內血氣為真。身外風氣為邪。邪者風也。是以聖人言避風如避矢。故今人中風多病死者。是不避風邪毒氣也。宜以食治之。

白話文:

風這個東西,是四時五行之氣散佈於八方。順應十二個月,在三百六十天中,各個時節從其相應的方位吹來,這就是正常的風。風在天地間便是五行之氣,在人體中則是五臟之氣,能滋養萬物,不是有毒的瘴氣。人應適應風氣,如果遇到難以承受的風氣,就會得病。人體內有血液和氣,所以體內的血氣是正常的。體外的風氣是邪氣,邪氣就是風。所以聖人說避風如同避箭。因此,現代人得中風而死亡的多,是因為沒有避免風邪和有毒之氣。應該用飲食來治療。

治中風。手足不遂。口面喎偏。言語謇澀。精神昏悶。宜食豉粥方。

白話文:

治療中風後出現的手腳麻痺、面部歪斜、語言不清和神志混亂等症狀,可以食用「豉粥」這個藥膳配方。

豉(半升),荊芥(一握),薄荷(一握),蔥白(一握切),生薑(半兩切),鹽花(半兩),羊髓(一兩)

白話文:

黃豆(半升),荊芥(一把),薄荷(一把),蔥白(一把,切段),生薑(半兩,切片),鹽花(半兩),羊骨髓(一兩)

上件藥。先以水三大盞。煎豉荊芥等十餘沸。去滓。下薄荷等。入米。煎作粥食之。

治中風心脾熱。言語謇澀。精神昏憒。手足不遂。宜吃葛粉索餅方。

葛粉(四兩),荊芥(一握),香豉(二合)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煮豉及荊芥。取兩盞半。去滓。和葛粉作汁中。煮令熟。空服食之。

治中風心脾熱。言語謇澀。精神昏憒。手腳不遂。口喎面戾。宜吃粱米粥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先用三碗水,煎煮香豉和荊芥至沸騰十餘次。去渣後,加入薄荷等藥材,再加入米,熬煮成粥食用。

若中風心脾有熱,言語謇澀、精神昏憒、手足不遂,宜服用葛粉索餅方。

取葛粉四兩、荊芥一握、香豉二合。

將藥材以三碗水煮香豉和荊芥,取兩碗半,去渣後,加入葛粉,攪拌成汁,煮熟後空腹食用。

若中風心脾有熱,言語謇澀、精神昏憒、手腳不遂、口喎面戾,宜服用粱米粥方。

白粱米(三合),荊芥(一握),薄荷葉(一握),豉(三合)

白話文:

白粱米:三合 荊芥:一握 薄荷葉:一握 豉(豆豉):三合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煮荊芥薄荷豉取汁二盞。澄濾過。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風。五臟壅熱。言語謇澀。手足不遂。神惰胃昧。大腸澀滯。宜吃冬麻子粥方。

冬麻子(半升),白粱米(三合),薄荷(一握),荊芥(一握)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煮薄荷等。取汁二盞。去滓。用研麻子。濾取汁。並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風。言語謇澀。手足不遂。大腸壅滯。筋脈拘急。宜吃薏苡仁粥方。

薏苡仁(三合),冬麻子(半升)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研濾麻子取汁。用煮薏苡仁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風。手足不遂。言語謇澀。嘔吐昏憒。不下食。宜吃葛粉粥方。

白粱米飯(半升),葛粉(四兩)

上以粱米飯。拌葛粉令勻。於豉汁中煮。調和如法。任性食之。

治中風。頭痛心煩。苦不下食。手足無力。筋骨疼痛。口面喎斜。言語不正。宜吃蔥頭薏苡仁粥方。

白話文:

將藥材以水三碗煮沸,加入荊芥、薄荷、豉,煮至剩兩碗,過濾去渣,加入米煮成粥,空腹食用。

冬麻子半升,白粱米三合,薄荷一握,荊芥一握,將藥材以水三碗煮沸,加入薄荷等藥材,煮至剩兩碗,去渣。將冬麻子研磨取汁,與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

薏苡仁三合,冬麻子半升,將藥材以水三碗煮沸,研磨冬麻子取汁,加入薏苡仁煮成粥,空腹食用。

白粱米飯半升,葛粉四兩,將白粱米飯與葛粉拌勻,在豉汁中煮熟,調和好,隨意食用。

蔥白(一握),豉(三合),牛蒡根(切半升洗去粗皮),薄荷(一握),薏苡仁〔二(三)合〕

白話文:

蔥白(一把) 豆豉(三勺) 牛蒡根(切成半升,洗去外皮) 薄荷(一把) 薏仁〔二(三)勺〕

上件藥。以水五大盞。煮蔥白牛蒡根薄荷豉等。煎取二盞半。去滓。入薏苡仁。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風。傷寒壯熱頭痛。初得三二日。宜服發汗豉粥方。

白話文:

取上述藥材,用五碗水煮沸後,加入蔥白、牛蒡根、薄荷、豉等食材,煎煮後取兩碗半的湯汁。去掉藥渣,加入薏苡仁,煮成粥。空腹時食用。

豉(一合),荊芥(一握),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一兩銼),梔子仁(三分),石膏(三兩搗碎綿裹),蔥白(七莖切),生薑(半兩切),粳米(二合)

白話文:

  • 豆豉(1合)
  • 荊芥(1握)
  • 麻黃(3分,去除根和節)
  • 葛根(1兩,切碎)
  • 梔子仁(3分)
  • 石膏(3兩,搗碎並用棉布包裹)
  • 蔥白(7根,切段)
  • 生薑(半兩,切片)
  • 粳米(2合)

上以水三大盞。都煎至二盞。去滓。納米煮作稀粥。服之。汗出為效。如未有大汗。宜再合服之。

治中風。頭痛濕痹。四肢拘攣痛。宜吃蒼耳葉羹方。

蒼耳嫩苗葉(一斤),酥(一兩)

白話文:

先用三碗水煎煮藥物,煎到剩下兩碗,去掉渣滓,加入米煮成稀粥,食用。出汗即為有效。如果沒有大量出汗,可以再服用一次。

治療中風、頭痛、濕痺、四肢拘攣疼痛,可以用蒼耳葉羹方。

需要準備一斤蒼耳嫩苗葉和一兩酥。

上件藥。先煮蒼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盞半。煎豉取汁一盞半。入蒼耳及五味。調和作羹入酥食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

先將蒼耳煮沸三到五次,濾出。

使用一合豆豉,兩大盞半的水,煎煮豆豉,取一盞半豆豉湯汁。

放入蒼耳和五種配料,調勻燉成羹湯,加入酥油食用。

治中風。心煩口乾。手足不遂。及皮膚熱瘡。宜吃牛蒡葉羹方。

牛蒡葉(一斤肥嫩者),酥(一兩)

上件藥。以湯煮牛蒡葉三五沸。令熟。漉出。於五味中重煮作羹。入酥食之。

治中風。手足不遂。言語謇澀。精神昏憒。宜吃葛粉撥刀方。

白話文:

治療中風,伴隨心煩口乾、手足不靈活,以及皮膚發熱長瘡,可以用牛蒡葉羹。將一斤肥嫩的牛蒡葉和一兩酥一起用湯煮沸三到五次,煮熟後濾出,再加入各種調味料煮成羹,最後加入酥一起食用。

治療中風,伴隨手足不靈活、說話含糊不清,精神昏沉,可以用葛粉撥刀方。

葛粉(四兩),荊芥(半兩),蔥白(一握切),生薑(半兩切),川椒(五十枚去目及閉口者),香豉(一合),鹽花(半兩),羊筒骨髓(一兩)

白話文:

葛粉(200克),荊芥(25克),蔥白(一把,切碎),生薑(25克,切碎),川椒(50顆,去籽去殼),香豉(100克),鹽花(25克),羊骨髓(50克)

上件藥。以水五大盞。先煎荊芥等。取汁三盞。和葛粉切作撥刀。入汁中煮熟。頓食之。

治中風。筋脈攣急。不可屈伸。及風濕等。宜吃薏苡仁粥方。

薏苡仁(二合),薄荷(一握),荊芥(一握),蔥白(一握),豉(一合)

上件藥。先以水三大盞。煎薄荷等。取汁二盞。入薏苡仁。煮作粥。空腹食之。

治中風濕痹。筋攣急痛。胃中積熱。口瘡煩悶。大腸秘澀。宜服煮黑豆方。

黑豆(半升煮令熟),酥(五兩)

上件藥。相和令勻。不問食前後。吃一兩匙。

治中風。筋骨風冷煩痹。或多不睡。宜吃酸棗仁粥方。

酸棗仁(半兩炒令黃研末以酒三合浸汁),粳米(三合)

上件藥。先以粳米煮作粥。臨熟。下酸棗仁汁。更煮三五沸。空心食之。

治中風濕痹。五緩六急方。

野駝脂(一斤煉熟濾去滓)

上件藥。收於瓷閤中。每日空腹。以暖酒一中盞。調下半匙。

治中風。攣急疼痛方。

雁脂(五兩煉熟濾過)

上件藥。收於閤中。每日空心。以暖酒一中盞。調下半匙。

治中風煩熱。皮膚瘙癢。醍醐酒方。

醍醐(四兩)

上件藥。以暖酒一中盞。調下半匙。

治中風濕痹。五緩六急。骨中疼痛。不能踏地。宜吃烏雌雞羹方。

烏雌雞(一隻治如食法)

上煮令熟。細擘。以豉汁姜椒蔥醬調。稱作羹。空腹食之。

治中風。腳膝疼痛。不能踐地。宜吃鹿蹄肉羹方。

鹿蹄一具。洗如法。煮令熟。擘細。於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

治中風頭眩。心肺浮熱。手足無力。筋骨煩疼。言語謇澀。一身動搖。宜吃蒸驢頭肉方。

烏驢頭(一枚洗如法)

上蒸令極熟。細切。更於豉汁中煮。著蔥椒鹽。重煮點少許酥。任性食之。驢肉亦可作醃臉。或煮食之亦得。

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心神煩躁。口面偏斜。宜吃蒸烏驢皮方。

烏驢皮(一領撏洗如法)

上蒸令熟切。於五味汁中更煮。空腹隨性食之。

治中風。目眩羸瘦。小兒驚癇。及五勞。手足無力。宜吃蒸羊頭肉方。

白羊頭(一枚洗如法)

上蒸令極熟切。以五味汁食之。或作膾。入五辛醬醋食之。亦得。

治中風。心痹風熱。手足不遂。及風痹不仁。筋急。五緩六急。恍惚煩躁。宜吃熊肉醃臉方。

熊肉(一斤煮令熟切碎)

上如常法調和。作醃臉。空腹食之。

治心虛風眩頭痛。宜服薯蕷撥粥方。

生薯蕷不限多少。去皮。磨如稀糊。

上和白麵作撥粥。於豉汁中煮。入五味調和食之。

治風不論冷熱。宜吃天蓼木粥方。

天蓼木(半斤搗為末)

上以水一大盞半。入末半匙。煎至一盞。去滓澄清。入米一合煮粥。空心食之。

白話文:

將藥材以水五杯煎煮,先煎荊芥等藥材,取汁三杯。將葛粉切成撥刀狀,放入汁中煮熟,趁熱食用。

治療中風、筋脈攣急、無法伸展,以及風濕等症狀,適合食用薏苡仁粥。

將薏苡仁、薄荷、荊芥、蔥白、豉等藥材以水三杯煎煮,先煎薄荷等藥材,取汁二杯,加入薏苡仁,煮成粥,空腹食用。

治療中風濕痹、筋攣急痛、胃中積熱、口瘡煩悶、大腸秘澀,適合服用煮黑豆。

將黑豆煮熟,與酥一起混合均勻,不論飯前飯後,每次食用一湯匙。

治療中風、筋骨風冷煩痹,或失眠,適合食用酸棗仁粥。

將酸棗仁炒黃研磨成粉,用酒浸泡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快熟時加入酸棗仁汁,再煮沸三五次,空腹食用。

治療中風濕痹,五緩六急症狀,可以使用野駝脂。

將野駝脂煉熟過濾後,裝入瓷器中,每日空腹用溫酒一杯調服半匙。

治療中風、攣急疼痛,可以使用雁脂。

將雁脂煉熟過濾後,裝入瓷器中,每日空腹用溫酒一杯調服半匙。

治療中風煩熱、皮膚瘙癢,可以使用醍醐酒。

將醍醐用溫酒一杯調服半匙。

治療中風濕痹、五緩六急、骨痛、無法行走,適合食用烏雌雞羹。

將烏雌雞煮熟,細細拆開,加入豉汁、薑、椒、蔥、醬調味,做成羹,空腹食用。

治療中風、膝蓋疼痛、無法行走,適合食用鹿蹄肉羹。

將鹿蹄洗淨煮熟,細細拆開,加入五味汁煮成羹,空腹食用。

治療中風頭眩、心肺浮熱、手足無力、筋骨煩疼、言語謇澀、全身無力,適合食用蒸驢頭肉。

將烏驢頭洗淨蒸熟,切碎,加入豉汁煮,再加入蔥、椒、鹽,最後加少許酥調味,隨意食用。驢肉也可以醃著吃,或者煮著吃也可以。

治療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心神煩躁、口面歪斜,適合食用蒸烏驢皮。

將烏驢皮洗淨蒸熟,切碎,加入五味汁煮,空腹隨意食用。

治療中風、目眩消瘦、小兒驚癇,以及五勞、手足無力,適合食用蒸羊頭肉。

將白羊頭洗淨蒸熟,切碎,加入五味汁食用。也可以切成肉膾,加入五辛醬醋食用。

治療中風、心痹風熱、手足不遂,以及風痹麻木、筋急、五緩六急、神志恍惚煩躁,適合食用熊肉醃臉。

將熊肉煮熟切碎,按照常規方法調味,做成醃臉,空腹食用。

治療心虛風眩頭痛,適合服用薯蕷撥粥。

將生薯蕷去皮,磨成稀糊狀。

將薯蕷糊與白麵混合,做成撥粥,加入豉汁煮,再加入五味調和食用。

治療風寒風熱,適合食用天蓼木粥。

將天蓼木搗碎成粉末。

將天蓼木粉末用一大碗半水煎煮,取一碗藥汁,去渣澄清,加入一合米煮粥,空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