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20)
卷第五 (20)
1.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諸方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宿食不消。及腹脅脹悶。不思飲食。宜服紅豆蔻散方。
紅豆蔻(一兩去皮),木香(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桂心(半兩),高良薑(一兩銼),芎藭(三分),訶黎勒(半兩煨用皮),草豆蔻(六枚去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半兩),神麯(三分微炒令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脾臟久積虛冷。氣攻心腹脹痛。胃氣不和。見食即嘔。面色萎黃。四肢無力。宜服阿魏丸方。
阿魏(麵裹煨面熟為度),檳榔,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胡椒,丁香,蓽茇,白豆蔻(去皮)桂心,人參(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裂銼),蓬莪朮,訶黎勒(煨用皮),(以上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脾臟久積冷氣。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三分),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白茯苓(三分),檳榔(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胡椒(三分)厚朴〔二(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當歸(三分銼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訶黎勒(一兩煨用皮),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粥飲下三十丸。
治脾臟虛冷。心腹有積滯氣。發歇疼痛。心膈不利。兩脅脹滿。不能飲食。宜服硼硇砂煎丸方。
硼(硇)砂(二兩白色不夾石者研),阿魏(一分),神麯(一兩別搗羅為末),訶黎勒(一兩用皮)丁香(半兩),蓽茇(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芥子(半兩),蘹香子(半兩),檳榔(半兩)
上件藥。訶黎勒以下。搗細羅為末。以好酒一升。先煎硼(硇)砂。次入阿魏。同煎五七沸。後以綿濾過。再煎之。後下神麯末。攪令調。慢火熬成膏。拌和諸藥末。入臼搗三二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以生薑湯下。溫酒下亦得。
治脾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能飲食。四肢無力。宜服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白茯苓(一兩),木香(半兩)肉豆蔻(三枚去殼),胡椒(半兩),京三稜(半兩炮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桔梗(一兩去蘆頭),當歸(一兩銼微炒),檳榔(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治脾臟冷氣攻心腹疼痛諸方
紅豆蔻散方: 治療脾臟受寒氣侵襲,導致心腹疼痛、宿食不消化、腹脅脹悶、食慾不振等症狀。 方劑包含紅豆蔻、木香、當歸、桂心、高良薑、川芎、訶黎勒、草豆蔻、附子、陳橘皮、白朮、神麴。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
阿魏丸方: 治療脾臟長期積累虛寒,寒氣攻心導致腹脹痛、胃氣不和、飯後嘔吐、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等症狀。方劑包含阿魏、檳榔、青橘皮、胡椒、丁香、蓽茇、白豆蔻、桂心、人參、附子、乾薑、蓬莪朮、訶黎勒、麝香。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熱酒送服。
蓽茇丸方: 治療脾臟長期積累寒氣,導致心腹疼痛、面色青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方劑包含蓽茇、木香、桂心、白茯苓、檳榔、附子、胡椒、厚朴、當歸、乾薑、訶黎勒、人參。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粥送服。
硼硇砂煎丸方: 治療脾臟虛寒,心腹積滯,疼痛發作,心膈不舒,兩脅脹滿,不能飲食等症狀。方劑包含硼砂、阿魏、神麴、訶黎勒、丁香、蓽茇、附子、青橘皮、白芥子、蘹香子、檳榔。將除硼砂和阿魏外的藥材研磨成粉,先煎煮硼砂和阿魏,過濾後再煎煮神麴,最後混合藥粉熬成膏,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飯前用生薑湯或溫酒送服。
訶黎勒丸方: 治療脾臟積寒,寒氣攻心導致心腹疼痛、不能飲食、四肢無力等症狀。方劑包含訶黎勒、人參、桂心、乾薑、白茯苓、木香、肉豆蔻、胡椒、京三稜、附子、桔梗、當歸、檳榔、陳橘皮、厚朴。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製成藥丸服用。(劑量及服用方法未在原文中明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