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三 (15)

1. 治心懸急懊痛諸方

夫心與小腸。合為表裡。俱象於火。而火為陽氣也。心為諸臟主。故正經不受邪。若為邪所傷而痛。即死。若支別絡為風邪所乘而痛。則經久成疹。其疹懸急懊者。是邪迫於陽氣不得宣暢。壅瘀生熱。故心如懸而急煩懊痛也。

治心懸急懊痛。腹脹。四肢煩疼。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川朴硝(一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白朮(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懸急懊痛。鬱金飲子方。

鬱金(半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一兩),大腹皮(一兩銼)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心懸急。懊憹痛。氣悶。築築引兩乳間或如錐刺。桂心散方。

桂心(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心下懸急懊痛。宜服此方。

阿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焙),桂心(一兩),生薑(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滓。分為三服。稍熱服。

治心懸急懊痛。腹脅妨悶。不能飲食。沉香散方。

沉香,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以上各半兩),檳榔(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生薑溫酒調下一錢。

治心懸急。懊痛。氣逆不順。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赤芍藥(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微炒),木香(一兩),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治心懸急懊痛諸方

心和小腸互為表裡,都屬火性,而火屬陽氣。心臟是諸臟之主,所以通常不會受邪氣侵犯。如果受邪氣侵犯而疼痛,則會危及生命。如果邪氣侵犯到支別絡脈(經脈的支流)而疼痛,則會久病成疹。疹子發作時伴隨心懸急懊痛,這是因為邪氣壓迫陽氣,導致陽氣不能宣暢,氣血壅滯而產生熱邪,所以才會感覺心臟懸吊、急躁煩悶疼痛。

治療心懸急懊痛、腹脹、四肢煩疼,可用木香散:

木香半兩、川朴硝一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白朮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辰,溫服。

治療心懸急懊痛,可用鬱金飲子:

鬱金半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一兩、大腹皮一兩(銼碎)。將以上藥物細銼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分,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辰,稍熱服。

治療心懸急懊痛、氣悶,胸部兩乳之間有脹痛感,或如錐刺般疼痛,可用桂心散:

桂心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赤芍藥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檳榔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辰,稍熱服。

治療心下懸吊急痛,宜服用此方:

阿膠二兩(搗碎炒至黃色焙乾)、桂心一兩、生薑一兩。將以上藥物細銼,用兩大杯水煎至一杯二分,去渣,分三次服用,稍熱服。

治療心懸急懊痛、腹脅脹悶、不能飲食,可用沉香散:

沉香、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乾)、桂心(以上各半兩)、檳榔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不拘時辰,用溫薑酒調服一錢。

治療心懸急懊痛、氣逆不順,可用檳榔丸:

檳榔一兩、赤芍藥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香一兩、桂心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混合,搗杵百餘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拘時辰,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2. 治心腹相引痛諸方

夫心腹相引痛者。是足太陰之經與絡俱虛。為寒冷邪氣所乘也。足太陰是脾之脈。起於足大指之端。上循屬脾。絡胃別上注心。經入於胃絡注於心。此脈俱虛。為邪所乘。正氣與邪氣交爭。在於經則胃管急痛。在於絡則心下急痛。經絡之氣往來。邪正相擊。在於其間。所以心腹相引痛也。其脈太陽脈厥逆。䯒急攣心痛。引腹痛也。

治冷氣相引。心腹痛不可忍。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檳榔(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心腹冷氣相引痛。或時嘔逆。四肢不和。少思飲食。漸至無力。丁香散方。

丁香(半兩),檳榔(三分),芎藭(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高良薑(半兩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後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冷氣攻心腹。相引頭痛。四肢逆冷。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一兩用米醋一中盞浸一宿掘一地坑可深五六寸用炭火燒令赤去灰入茱萸及醋用盆合勿令泄氣候冷取出),木香(半兩),當歸(一兩銼微炒),桂心(半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心腹相引痛。大腸不調。水穀難化。少思飲食。四肢羸瘦。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一兩煨去皮),木香(半兩),白朮(一兩),檳榔(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草豆蔻(一兩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神麯(一兩搗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三十丸。

治心腹相引常脹滿痛方。

狼毒(一兩銼碎醋拌炒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三丸。

又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細辛(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熱酒下十五丸。

白話文:

治心腹相引痛諸方

心腹相引疼痛,是因為足太陰經及其絡脈虛弱,受到寒邪侵襲所致。足太陰經是脾經的脈絡,起於足大拇指的末端,向上循行,與脾臟相連,再絡屬胃,一部分向上通達心臟,一部分進入胃部再絡屬心臟。若脾經及與心臟相關的經絡虛弱,被寒邪入侵,正邪交爭,則會出現疼痛:疼痛位於經脈則胃部絞痛,位於絡脈則心窩部絞痛。由於經絡之氣運行往來,邪氣與正氣相互搏鬥,因此出現心腹相引的疼痛。脈象則呈現太陽脈厥逆,脈象緊急,伴隨心痛,並牽引至腹部疼痛。

治療寒邪引起的,難以忍受的心腹疼痛,可使用當歸散:

當歸(一兩,銼碎微炒)、檳榔(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泡去除白色內層後烘乾)、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製後打碎)、吳茱萸(一兩,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微炒)、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稍溫服下。

治療心腹寒邪引起的相引疼痛,或伴有嘔吐、四肢不溫、食欲不振、逐漸乏力等症狀,可使用丁香散:

丁香(半兩)、檳榔(三分)、川芎(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除蘆頭)、高良薑(半兩,打碎)、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吳茱萸(一分,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微炒)、當歸(半兩,銼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加棗子兩枚,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稍溫服下。

治療寒邪侵犯心腹,引起相引頭痛、四肢冰冷的症狀,可使用吳茱萸散:

吳茱萸(一兩,用米醋一中盞浸泡一夜,挖一個深五到六寸的坑,用炭火燒紅後去除灰燼,放入吳茱萸和醋,用盆蓋住,防止氣體散失,待冷卻後取出)、木香(半兩)、當歸(一兩,銼碎微炒)、桂心(半兩)、青橘皮(一兩,湯浸泡去除白色內層後烘乾)、檳榔(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細篩成粉末。不限時間,用熱酒調服一錢。

治療心腹相引疼痛、大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消瘦等症狀,可使用訶黎勒丸:

訶黎勒(一兩,煨烤去除外皮)、木香(半兩)、白朮(一兩)、檳榔(三分)、當歸(三分,銼碎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泡去除白色內層後烘乾)、桂心(三分)、附子(三分,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眼)、草豆蔻(一兩,去除外皮)、乾薑(半兩,炮製後打碎)、神麴(一兩,搗碎微炒)、甘草(一分,炙烤微赤後打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反覆搗三百到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熱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心腹相引疼痛且常伴有脹滿的方子:

狼毒(一兩,打碎,用醋拌炒至黃色)、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眼)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熱酒送服三丸。

另一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泡七遍後烘乾微炒)、乾薑(半兩,炮製後打碎)、附子(半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眼)、細辛(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熱酒送服十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