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三 (12)

1. 治心痛多唾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十丸。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再搗製一、兩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論什麼時候,用生薑湯送服十丸。

2. 治心背徹痛諸方

夫心背徹痛者。由人臟腑虛弱。腎氣不足。積冷之氣。上攻於心。心氣既虛。為邪所乘。則心與背俱痛而傴僂。如物從後所觸。其心痛不可忍。故曰心背徹痛也。

治冷氣攻心背徹痛。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檳榔(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肉桂(一兩去皴皮),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心背徹痛。發歇不定。木香丸方。

木香(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巴豆(一分去皮心膜紙裹壓去油),檳榔(半兩),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桂心(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巴豆令勻。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丸。

治心背徹疼不可忍。烏頭丸方。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赤石脂(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醋湯下一(十)丸。

治胃中氣滿。引心背徹痛。川椒丸方。

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醋湯下十丸。

治心背徹痛不可忍。連腹脅㽲刺。宜服此方。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醋各半小盞。煎五七沸。溫溫頓服。須臾當吐。便愈。未效再服。

治心背徹痛。宜用此方。

川椒,烏頭,桂心,芎藭,細辛,附子,羌活(以上各一兩),芫花(三兩)

上件藥。並細銼。用醋拌炒令熱。以故帛裹熨痛處。冷即易之。

白話文:

治心背徹痛諸方

心背部疼痛,是因為臟腑虛弱,腎氣不足,體內積聚寒氣,寒氣上犯於心臟。心氣虛弱,被邪氣乘虛而入,就會導致心臟和背部同時疼痛,並且彎腰駝背,感覺像有東西從後面觸碰一樣。心痛難忍,所以稱為心背徹痛。

治療寒氣侵犯心臟導致的心背徹痛:吳茱萸散

藥方:吳茱萸(半兩,用溫水浸泡七遍,烘乾微炒)、檳榔(一兩)、人參(一兩,去除蘆頭)、半夏(半兩,用溫水洗七遍,去除黏液)、肉桂(一兩,去除粗糙的樹皮)、當歸(一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毫升),加半塊生薑,煎煮至六分(約90毫升),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心背徹痛,疼痛發作不定:木香丸

藥方:木香(半兩)、附子(半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巴豆(一分,去除皮、心和膜,用紙包好壓榨去油)、檳榔(半兩)、吳茱萸(一分,用溫水浸泡七遍,烘乾微炒)、桂心(半兩)、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末,加入麝香和巴豆拌勻。用醋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綠豆大小。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三丸。

治療心背徹痛難忍:烏頭丸

藥方:川烏頭(半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附子(半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赤石脂(一兩)、乾薑(一兩,炮製後切碎)、川椒(半兩,去除蒂頭和閉合的果實,微炒去汗)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拌和,充分搗杵一百多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不拘時間,用醋湯送服十丸。

治療胃中氣脹,導致心背徹痛:川椒丸

藥方:川椒(一兩,去除蒂頭和閉合的果實,微炒去汗)、半夏(一兩,用溫水洗七遍,去除黏液)、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不拘時間,用醋湯送服十丸。

治療心背徹痛難忍,並伴有腹部和脅肋刺痛:

藥方: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乾燥)、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等量的水和醋(約75毫升)煎煮五至七沸,溫熱服用。很快就會嘔吐,病症即可痊癒。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次服用。

治療心背徹痛:

藥方:川椒、烏頭、桂心、芎藭、細辛、附子、羌活(以上各一兩)、芫花(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醋拌炒至加熱。用舊布包裹,熨燙疼痛部位,冷了就換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