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三 (11)
卷第四十三 (11)
1. 治心痛多唾諸方
夫心痛多唾者。是停飲乘心之痛也。痛在心絡。故停水液。為心氣通於舌。小腸為之腑也。其水氣下行。入於小腸為溲便。則心絡無有停飲也。膀胱與腎俱象水。膀胱為腎之腑。津液上為唾。腎氣下通於陰。若腑臟平和。則水液下流。若冷熱相沖。致腑臟不調。津液水飲停積。上迫於心。令心氣不得宣暢。故心痛而多唾也。
治心痛氣脹。心胸不利。痰飲不消。多唾。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檳榔(一兩),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枳實(三分麩炒微黃),訶黎勒(一兩煨用皮),桂心(半兩),赤茯苓(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旋覆花(半兩),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心痛。痰飲多唾。不能食。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白朮(一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赤),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三分),桔梗(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痛。痰飲多唾。腹脹不能下食。白朮散方。
白朮(三分),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檳榔(半兩),桂心(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丁香(一分),高良薑(半兩銼),木香(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痛多唾。不能飲食。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當歸(三分銼微炒),赤芍藥(三分),檳榔(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細辛(半兩),桂心(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生薑棗湯。調下二錢。
治心痛。痰飲多唾。心腹脹滿。不能下食。人參丸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一兩),桂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生干),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赤茯苓(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木香(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橘皮湯下二十丸。
治心痛。多唾清痰。胸中不利。數數欲嘔。食不消化。乾薑丸方。
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白礬(半兩熬令汁盡),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心痛伴隨多唾,是因為體內停滯的水液導致的疼痛,疼痛位於心臟經絡,所以水液停滯。心氣與舌頭相通,小腸是其腑臟,水氣向下運行進入小腸,排出為尿液和糞便,這樣心臟經絡就不會有水液停滯了。膀胱和腎臟都如同盛水的器皿,膀胱是腎臟的腑臟,津液上升則成唾液,腎氣向下通達陰部。如果腑臟平和,則水液向下流動;若寒熱之氣相衝,導致腑臟失調,津液和水飲停積,向上衝擊心臟,使心氣無法宣暢,因此會心痛並伴隨多唾。
以下是一些治療心痛、氣脹、胸悶、痰飲不消、多唾的方劑:
前胡散方: 用前胡、檳榔、半夏、枳實、訶黎勒、桂心、赤茯苓、陳橘皮、旋覆花、吳茱萸等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半片生薑,煎至六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稍熱服用。
人參散方: 用人參、赤茯苓、白朮、枇杷葉、厚朴、桂心、陳橘皮、木香、桔梗等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半片生薑,煎至六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溫服。
白朮散方: 用白朮、半夏、檳榔、桂心、陳橘皮、丁香、高良薑、木香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溫服。
木香散方: 用木香、吳茱萸、當歸、赤芍藥、檳榔、乾薑、細辛、桂心、人參等藥材,研磨成細粉。不限時間,用生薑棗湯調服二錢。
人參丸方: 用人參、白朮、桂心、枳殼、旋覆花、半夏、厚朴、赤茯苓、前胡、木香、陳橘皮、川大黃、檳榔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二十丸。
乾薑丸方: 用乾薑、桂心、白礬、半夏、川椒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用生薑湯送服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