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上卷 (2)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上卷 (2)

1. 李待制瘴瘧論

又醫者或用朮附湯,而病人寒熱反甚,疾亦不可愈。蓋朮附相濟,能固熱氣,不能發散。惟附子一味,為最要耳。間有脈證實非上熱下寒,面色目睛赤黃,即方可隨證治之,不可用附子湯。余在蒼梧時,數十百人中,惟一鄭防禦病寒熱,身體無汗,脈洪數而浮,皆柴胡湯證遂如證,服小柴胡湯而愈。然小柴胡湯之類,自非其證實可服者,不可遽進也。

蓋上熱下寒,陽氣不收者,比比而是,而當用此藥者蓋少也。審其證未辨,或疑其有熱,亦不須服發表等藥。但且取嘉禾散並服之。([梯注]《景岳全書》作「宜服嘉禾散」,無「但且取並服之」六字。)若果蘊熱,但冷服無害。蓋嘉禾散,治下虛中滿,能升降陰陽,又療四時溫疫傷寒,使無變動。

雖傷暑及陽證傷寒,服之亦解。若或寒多,服之亦宜。服二三日,即寒熱之證自判矣。然後隨證調治之,即無不愈者,審是下冷,或因失飢傷冷所致,即灸中脘、氣海、三里尤妙。或別無濕冷,只灸大椎或第五椎,隨年壯。二穴皆能止瘴癘寒熱,屢曾獲效。若寒熱已止,尤每遇當發日,意思昏倦,終不清快,倦怠欲睡,或體生瘡瘍,當是已服附子等,及脾胃已和,下焦濕冷已去,氣漸向平,即須少服常山藥。

常山藥惟七寶銼散([梯注]七寶銼散,《本草綱目》、《正字通》並引此條作「七寶散」。)為妙。蓋常山能去皮膚毛孔中瘴氣,而寒熱所感邪氣,多在榮衛皮肉之間,欲除根本,非常山不可也。但常山服之必吐人,([梯注]《正字通》無「人」字。)惟七寶銼散,冷服之不吐亦屢驗矣。

又柴胡能治邪氣半在表半在裡,柴胡、常山非不可服也,但須其證可服即服,不可遽服。病人陽氣常浮,身多汗出,須先固本正氣,然後服此等藥,即瘴癘悉去矣。又小柴胡湯用黃芩,大涼病人多有不能任者。余得一柴胡散方,治寒熱經驗。病人上熱下冷者,先正氣固本,後宜服之。

大抵西北地寒,土厚水深,又人食酥酪之類,病者多宜發散轉利。傷寒瘟疫至有汗不得出而斃者,氣常收斂故也。嶺南陽氣不收,又復卑濕,又人食檳榔之類,氣疏而不實,四時汗出,病者豈宜更服發散等藥。此理明甚。然西北之人,亦有不當發散轉利者。嶺南之人,亦不無發下之疾。

但舉其多者言之耳。

大梁李璆西美

白話文:

有些醫生使用朮附湯來治療,但病人的寒熱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病也無法治好。這是因為朮和附子一起使用,只能固住熱氣,無法將熱氣散發出去。單獨使用附子才是最重要的。偶爾會有脈象和症狀並非上熱下寒的情況,例如臉色和眼睛都呈現紅色或黃色,這時才可以根據情況來治療,不能使用附子湯。我(李璆)在蒼梧的時候,數十到上百人中,只有一位鄭防禦的症狀是寒熱,身體不出汗,脈象洪大而數且浮,都是柴胡湯證的表現,於是按照這個辨證,服用小柴胡湯後就痊癒了。但是,像小柴胡湯這樣的藥,如果不是真正對證,就不能輕易使用。

一般來說,上熱下寒,陽氣無法收斂的情況很常見,但真正適合使用附子湯的情況卻很少。如果辨證不清楚,或者懷疑有熱,也不需要服用發散的藥物,可以先服用嘉禾散。即使真的有內熱,冷服嘉禾散也沒有害處。嘉禾散能治療下虛中滿,能調和陰陽,也能治療四季溫疫和傷寒,使病情不發生變化。

即使是中暑或陽證傷寒,服用嘉禾散也能緩解。如果寒症比較嚴重,服用嘉禾散也適合。服用兩三天後,寒熱的證候就會自行判斷出來。然後再根據情況來調治,就沒有不痊癒的。如果確認是下焦虛寒,或是因為飢餓或受寒引起的,那麼針灸中脘、氣海、足三里穴位效果特別好。如果沒有其他濕寒問題,只針灸大椎或第五椎,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穴位,這兩個穴位都能止住瘴癘引起的寒熱,屢次驗證有效。如果寒熱已經停止,但每到發病的那一天,還是會感到昏沉、倦怠,不清爽,想睡覺,或者身上長瘡,這應該是之前服用了附子等藥,而且脾胃已經和順,下焦的濕冷也已經去除,氣機逐漸趨於平和,這時就應該少量服用常山藥。

常山藥最好的是七寶銼散。常山能去除皮膚毛孔中的瘴氣,而寒熱所感受的邪氣,多在榮衛和皮肉之間,想要根除病邪,必須使用常山。但是,服用常山藥通常會引起嘔吐,只有七寶銼散冷服才不容易嘔吐,而且多次驗證有效。

此外,柴胡能治療邪氣在半表半裡的情況,柴胡和常山並非不能使用,但是必須在證候適合時才能使用,不能輕易使用。病人的陽氣常常浮散,身體多汗,必須先固本培元,然後再服用這些藥,才能徹底去除瘴癘。小柴胡湯中含有黃芩,藥性寒涼,許多病人無法承受。我得到了一個治療寒熱的柴胡散方,臨床經驗顯示效果不錯。對於上熱下冷的病人,應先固本培元,然後再服用此方。

總的來說,西北地區寒冷,土厚水深,人們又多食用酥酪之類,所以患病的人多適合使用發散或通利的藥物。傷寒和瘟疫甚至有汗出不來而死的,這是因為那邊的氣機常處於收斂狀態。嶺南地區陽氣不容易收斂,又潮濕,人們又多吃檳榔之類,氣機疏散而不紮實,一年四季都出汗,患病的人怎麼還適合服用發散的藥物呢?這個道理很清楚。但是,西北地區也有不適合發散和通利的病人,嶺南地區也有需要使用發下藥物的疾病。

我只是就大多數情況而言。 (大梁 李璆 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