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4)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4)

1. 治瘴續說

一方

附子、天雄、川烏頭各一兩,木香半兩,薑、棗煎,更入磨沉香水服。六脈俱虛者可用之,若挾熱中風者不宜三生飲。《續易簡方》非之頗當。

以上治痰、治腫、治痢數方,皆為瘴後復證而設。所謂復證,豈非傷寒壞證之勞復、食復,與夫陰陽易之類乎?古方有云:傷寒復證,乃病家不善調攝之過,即此證也。且如外方瘧疾,視它病尤難調攝。況汪南容有言,瘴病後調攝,又倍於外方之難。

如此則瘴後豈容不謹,若夫病中不戒酒肉,時渴飲水,寧免忤脾胃壯毒氣得不變為腫滿,泄痢嘔逆乎?又病後脾氣未快,邪氣未絕,恣意飲食,與夫酤酒市脯,色色無忌,豈不積而作痢,聚而作痰,浮而作腫?治其腫則宜實脾快氣,可於嘉禾散、小烏沉湯、五皮散、實脾散中詳酌用之。切不可服章柳、芫花下水之劑,雖降氣湯亦不可輕服。

嘉禾散自制至妙,或宜加薑、附等煎之。大概合補脾而使氣快,脾克腎則縱有水亦不能危害。諸腫疾臍凸腫,手足無紋,滿腹青筋,腰腫陰腫,其脈沉細,皆為難起。治痰則宜理氣壯胃,然痰證為喘、為咳、為嘔逆、為麻木、為痞膈,悉當隨證施治。三生飲治卒暴痰厥、眩暈等證。

若遺溺手散口開者,難取效。泄痢能飲食而脈微小者猶庶幾哉。若脈洪浮而大鮮有不斃。汪子迪所謂:瘴體先虛,虛不宜利者是也。治瘴後痢本難立方,當求明醫察其脈證以處之。如前數藥皆雖良劑,亦不可過備急而已。臨時加減。通醫者必能反隅。如此等證,皆由病瘴不善將理而得之。

豈可更輕生不信戒忌乎?豈可不急求醫脈尚服草藥乎?若猶因循而致困頓,是雖良醫,亦未如之何。

玉屏風散

治虛弱人腠理不密,易感冒於風寒。

防風(一兩),黃耆(蜜炙),白朮(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重,水一盞半,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後熱服。

實表散

治腠理不密,易致感冒,先服此藥,則感冒自然解散。

附子(炮,去皮臍),蓯蓉(酒浸一宿,焙乾),細辛(去葉),五味子(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二錢,入黃耆建中湯三錢,如法煎服。

香苓湯

暑月至要之藥。

香薷(炮,二兩),茯苓(去皮),陳皮,乾薑(炮,各二兩),甘草(五兩),厚朴(一兩,姜炙)

上為細末。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不拘時。

白話文:

[治瘴續說]

藥方:

附子、天雄、川烏頭各一兩,木香半兩,加薑和紅棗一起煎煮,再加入磨好的沉香水服用。這個方子適用於六脈都虛弱的人。如果同時有發熱和中風症狀,就不適合服用三生飲。《續易簡方》的說法蠻對的。

關於瘴後復發的處理:

前面提到的幾個治療痰、腫、痢疾的藥方,都是為瘴病後病情復發而設的。所謂復發,難道不就像傷寒病癒後因勞累、飲食不當或陰陽易而導致病情加重嗎?古書說,傷寒後復發,是因為病人不注意調養,瘴病也是這樣。外地的瘧疾就已經很難調養了,更何況汪南容說,瘴病後的調養比外地瘧疾更難。

所以,瘴病後怎麼能不謹慎呢?如果在生病時不戒酒肉,經常口渴喝水,難道不會讓脾胃受損,助長毒氣,導致變成腫脹、泄瀉、嘔吐等症狀嗎?而且,病後脾氣還沒恢復,邪氣還沒清除,就放縱飲食,無所禁忌,吃喝不忌口,難道不會積聚成痢疾,聚集成痰,浮腫成腫嗎?治療腫脹,應該健脾理氣,可以從嘉禾散、小烏沉湯、五皮散、實脾散中仔細選擇用藥。千萬不要服用章柳、芫花等瀉水的藥物,即使是降氣湯也要謹慎使用。

嘉禾散是自行配製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加入生薑、附子等一起煎煮。它的主要作用是補脾、使氣機暢通。只要脾功能強健,即使體內有水濕也不會造成危害。各種腫脹,如肚臍凸出腫脹,手腳沒有紋路,滿腹青筋,腰部、陰部腫脹,脈象沉細,都屬於難以治癒的。治療痰證,應該理氣健胃。痰證會表現出喘、咳、嘔吐、麻木、胸悶等症狀,需要根據不同症狀來治療。三生飲可以用於治療突然昏厥、眩暈等痰厥症。

如果病人小便失禁、手腳亂動、口開張,就很難治好。如果腹瀉但還能進食,脈象微弱,還有一線希望;如果脈象洪大而浮,多半難以救治。汪子迪說:“瘴病體質本就虛弱,虛弱的體質不宜用利尿的藥”,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治療瘴病後的痢疾,本來就很難開方,應該請高明的醫生診察脈象和症狀來治療。前面說的幾種藥雖然是良藥,也不可過分使用,急於求成,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加減。通曉醫理的人應該能靈活運用。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得了瘴病後沒有好好調理而導致的。

怎麼能輕視生命而不相信戒忌呢?怎麼能不趕快求醫,還自己亂服草藥呢?如果還是拖延不治療,導致病情惡化,即使是良醫也無能為力。

[玉屏風散]

**主治:**治療體質虛弱、腠理不密,容易感受風寒的人。

**藥物組成:**防風(一兩),黃耆(蜜炙),白朮(各二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物搗碎,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碗半,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後溫服。

[實表散]

**主治:**治療腠理不密,容易感冒的人。先服用這個藥,感冒就會自然痊癒。

**藥物組成:**附子(炮,去皮臍),蓯蓉(酒浸一宿,焙乾),細辛(去葉),五味子(各等分)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物製成粗末。每次取二錢,加入黃耆建中湯三錢,按常規方法煎服。

[香苓湯]

說明: 暑天最重要的藥。

**藥物組成:**香薷(炮,二兩),茯苓(去皮),陳皮,乾薑(炮,各二兩),甘草(五兩),厚朴(一兩,薑炙)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物製成細末,加入少量鹽,用開水調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