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3)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3)
1. 治瘴續說
上等分。一處以好酒浸透。取出各自揀焙。或曬乾為細末。麵糊丸梧桐子大。赤痢用黃連丸三十粒,甘草湯下;白痢用茱萸丸三十粒,乾薑湯下;赤白痢各用十五粒相合並,以甘草乾薑湯下。
痢疾不納飲食,謂之禁口。醫者但知其危篤而畏縮,更不究其所致危篤之由,故多不救。良可愍哉。《易簡方》謂:宜用四柱散、理中湯、參苓散,加肉豆蔻、木香輩,或咽震靈丹等藥。何乃王德膚知其一而未知其二耶。蓋古方有用清心壓毒藥者,有用生胃進食藥者,豈可執一律以治之。
如診而知其脾胃脈不弱,問而知其頭疼心煩,手足溫熱未嘗多服涼藥。此乃毒氣上衝心肺,所以嘔而不食,宜用敗毒散。每服四錢重,陳倉米一百粒,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又方用石蓮子捶碎去殼,留心並肉,碾為細末。亦用陳米飲調下。若其脈微弱,或心腹虛膨,或手足厥冷,初病則不嘔,嘗服罌粟、烏梅及苦澀涼劑,或飲草藥已多。早晨未食先嘔,或才聞穢氣即嘔,不思飲食。
此乃脾胃虛弱,卻可信《易簡方》之言。然別有一方,尤為易簡也。一味山藥銼如小豆大,一半銀瓦銚炒熟,一半生用,同碾為末,米飲調下,自有奇效。又嘗觀前輩癰疽方,治嘔而不食,亦有二說,毒氣攻心者,卻以乳香、綠豆粉作內托散治之;如脾胃虛弱者,用嘉禾散、山藥丸治之。若胸中更有活法,裁其方為禁口痢用,又何患不取功於危篤耶。
五皮散
治脾虛氣滯,頭面四肢臍腹腫滿,又治瘴瘧,飲水過度,或食毒物,忤脾觸氣乃成腫疾。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薑皮,陳橘皮(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熱服,病在上食後,病在下空心。忌生冷糍糕、毒物。
實脾散
治脾虛浮腫,瘴後腫滿,亦宜用之。
大附子(一個),草果仁,乾薑(各二兩),大腹子(六個,連皮),木瓜(一個,去瓤,切片)
上用水,於銀磁器內同煮乾,一半以手擘開,乾薑心不白為度,不得全令水乾。恐近底焦,取出銼末。每服三錢,空心日午沸湯點服。《百一選方》治膨脹,用嘉禾散、四柱散等分,合和煎服。常用以治頭面四肢腫者亦效。又嘉禾散治腫甚效。
三生飲
治痰厥、飲厥及氣虛眩暈,或似卒中,口眼喎斜,咽喉作聲。
天南星(一兩),川烏頭,生附子(各半兩),木香(一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姜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一方
氣盛人止用南星八錢,木香一錢,加生薑十四片,煎作兩服,名星香散。
一方
氣虛人用生附子、木香、生薑,亦如前數煎服,名附香飲,《易簡方》謂用天雄代附子亦妙。痰涎壅甚者,每服加全蠍五個,仍服黑錫丹鎮墜,或口禁用細辛、皂角末少許,或半夏末吹入鼻中,候噴嚏得少蘇,卻急進藥。
白話文:
治瘴續說
將多種藥材等份混合,其中一種藥材用好酒浸泡透徹,取出後各自挑選、烘焙或曬乾,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赤痢(血便)用黃連丸三十粒,以甘草湯送服;白痢(膿便)用茱萸丸三十粒,以乾薑湯送服;赤白痢混合出現時,則各用十五粒混合,以甘草乾薑湯送服。
痢疾患者不進食,稱為「禁口」。醫生只知道病情危急而退縮,卻不去探究導致危急的原因,所以大多無法救治,實在可悲。《易簡方》說:應該使用四柱散、理中湯、參苓散,加上肉豆蔻、木香等藥材,或是服用震靈丹之類的藥物。為什麼王德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古時候的藥方,有的使用清心解毒的藥物,有的使用健胃幫助進食的藥物,怎麼能只用一種方法來治療所有情況呢?
如果診斷後得知患者脾胃的脈象不弱,詢問後得知患者頭痛心煩,手腳溫熱,並且沒有服用過多的寒涼藥物。這表示是毒氣上衝心肺,所以才會嘔吐不進食,應該使用敗毒散。每次服用四錢重,加上陳倉米一百粒,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去渣後溫服。另一個藥方是用石蓮子搗碎去殼,保留蓮子心和肉,碾成細末,也用米湯調服。如果患者脈象微弱,或心腹虛脹,或手腳冰冷,初期發病時還不嘔吐,曾經服用過罌粟、烏梅等苦澀寒涼的藥物,或是喝過很多草藥。早上還沒吃飯就開始嘔吐,或才聞到穢氣就嘔吐,沒有食慾。
這表示患者脾胃虛弱,這時就可以相信《易簡方》所說的方法。然而還有一個藥方,更加簡單方便:單味山藥,切成小豆大小,一半用銀瓦鍋炒熟,一半生用,一起磨成末,用米湯調服,會有奇效。我曾經看過前輩治療癰疽的藥方,治療嘔吐不進食的狀況,也有兩種說法:毒氣攻心的,使用乳香、綠豆粉做成內托散來治療;脾胃虛弱的,使用嘉禾散、山藥丸來治療。如果胸中有治療方法,能將這些藥方應用於「禁口痢」的治療,那又何必擔心不能在危急時刻取得療效呢?
五皮散
治療脾虛氣滯,頭面四肢、肚臍腹部腫脹,也治療瘴瘧、飲水過多,或是吃了毒物,導致脾胃受到干擾、氣機不暢而造成的腫脹疾病。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薑皮、陳橘皮(各等份)
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去渣後熱服。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病在下半身空腹服用。忌吃生冷黏膩的食物和有毒的食物。
實脾散
治療脾虛水腫,瘴病後引起的腫脹,也適合使用。
大附子(一個)、草果仁、乾薑(各二兩)、大腹子(六個,連皮)、木瓜(一個,去瓤,切片)
以上藥材用水放入銀器中一起煮乾,一半用手擘開,檢視乾薑中間的顏色,不白即可,不能讓水完全煮乾,以免底部燒焦。取出後切碎磨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在中午用開水沖服。《百一選方》治療腹脹,使用嘉禾散、四柱散等分混合煎服。常用來治療頭面四肢腫脹也有效。另外嘉禾散治療腫脹效果很好。
三生飲
治療痰厥、飲厥以及氣虛眩暈,或者類似中風,出現口眼歪斜、喉嚨有痰鳴聲等症狀。
天南星(一兩)、川烏頭、生附子(各半兩)、木香(一分)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半兩,用水兩碗,加生薑十片,煎至六分,去渣後溫服。
另一藥方
氣盛的患者,只用天南星八錢、木香一錢,加上生薑十四片,煎煮成兩次服用,稱為星香散。
另一藥方
氣虛的患者,使用生附子、木香、生薑,用量和煎煮方式如同前述,稱為附香飲。《易簡方》說用天雄代替附子也很好。痰涎很嚴重的人,每次服用時可以加上全蠍五個,同時服用黑錫丹來鎮靜和降逆,或是在口中禁用少許細辛、皂角末,或是將半夏末吹入鼻中,等到打噴嚏稍為清醒後,立即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