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2)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2)

1. 治瘴續說

良薑香薷湯

治伏暑傷冷,致作霍亂。

陳皮(去白),藿香葉,香薷葉,甘草(炒),生薑(和皮),良薑,棗子(去核),紫蘇葉,木瓜(去瓤,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重,煎服。一方用木瓜、香薷、高良薑等分。煎服。一方用藿香葉、良薑、木瓜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服。一方用胡椒、綠豆各四十九粒,同研破。水煎服。或為末,木瓜湯調下。如神。一方以平胃散、五苓散等分,和為一處。熱湯調下。若霍亂煩躁發渴,隨意飲浸冷香薷散或縮脾飲,病去藥除,不宜過多。

若食冷物,致令霍亂。不渴不煩,理中湯主之。若霍亂手腳轉筋不已,急取大蓼數莖,濃煎湯,如法淋洗。仍取濃煎汁先服,乃效。若心腹築痛,欲吐不吐,欲下不下,謂之乾霍亂。甚能殺人。宜用鹽湯三升頓服。卻以手抉口中令大吐。更服更抉吐之。痰物俱盡,然後服以理中湯。

大率霍亂,脈浮洪者生。若脈微氣少,默默不欲言者,恐亦難保。

斷下湯

治赤白痢、及休息痢,瘴後患痢亦宜此藥。

草果(連皮,一個),白朮(麵炒),茯苓(各一錢),甘草(半錢)

上㕮咀。用大罌粟殼十四枚,去筋膜並萼蒂,剪碎,用醋淹炒燥為粗末,同前作一劑。水二大盞,姜七片,棗子、烏梅各七個,煎至一大盞,分二服服之。赤痢加烏頭二七粒。白痢加乾薑半錢。若伏暑致痢者,先以香薷飲吞下,加巴豆感應丸。小便不通,用五苓散吞下,然後服此藥。

若瘴後因食物忤脾胃,壯毒氣,致腹痛而痢,必有積物,須服蘇合香丸,加感應丸少許。氣虛者,卻不宜服。盪滌後服此藥。古方謂:痢乃滯下。又云:無積不成痢。如此乃宜先盪滌,不然則積無由去。瘴後痢疾,又有氣虛臟寒而患者,卻不可更加盪滌,宜服養臟湯,乃吞下震靈丹、玉華白丹等理中之劑。

養臟湯

治大人小兒,腸胃虛弱,冷熱不調,臟腑受寒,下痢赤白,或大便膿血,有如魚腦,裡急後重,臍腹㽲痛,日夜無度,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全不思食。又治脫肛墜下,酒毒便血,諸藥不效者。

罌粟殼(去蒂蓋,蜜炙,三兩六錢),木香(一兩四錢,不見火),訶子皮(一兩二錢),川當歸(去蘆,洗,焙),人參(去蘆),白朮(炒,各六錢),白芍藥(一兩六錢),肉豆蔻(麵裹煨一兩),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八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老人孕婦小兒暴瀉,宜急服之。立愈。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等物。如腸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炮附子三四片煎服。此藥神效,不可具述。

變通丸

治赤白痢。

吳茱萸(揀淨),黃連(去須並蘆,銼骰子塊)

白話文:

良薑香薷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暑天受寒,導致的霍亂。

裡面的藥材有: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藿香葉、香薷葉、甘草(炒過)、生薑(連皮)、良薑、紅棗(去掉核)、紫蘇葉、木瓜(去掉瓤),每種藥材的份量都一樣。

把這些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的量,用水煎服。另一個方子只用木瓜、香薷、高良薑,份量相同,也是煎服。還有一個方子用藿香葉、良薑、木瓜各半兩,加兩碗水煎成一碗服用。另外一個方子用胡椒和綠豆各四十九粒,一起磨碎,用水煎服。也可以把胡椒綠豆磨成粉,用木瓜湯調服,效果很好。還有一個方子是用平胃散和五苓散,等量混合在一起,用熱水調服。如果霍亂時感到煩躁口渴,可以隨意喝浸泡過冷的香薷散或縮脾飲,病好了就不用再吃藥,也不要吃太多。

如果是因為吃了冷的東西導致的霍亂,不覺得口渴也不煩躁,就用理中湯來治療。如果霍亂的時候手腳抽筋個不停,趕快取幾根大蓼,煎成濃湯,像洗澡一樣淋洗患處,同時先服用濃煎的湯汁,就會有效。如果心腹脹痛,想吐又吐不出來,想拉又拉不出來,這叫做乾霍亂,嚴重的話會致命。這時要趕快喝三升鹽湯,然後用手挖喉嚨讓自己大吐,吐完再喝再吐,直到把痰液都吐乾淨,然後再服用理中湯。

一般來說,霍亂如果脈象是浮而且洪大的,表示病情可以好轉;如果脈象微弱,氣息微弱,默默不想說話,那就可能很危險。

斷下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紅痢、白痢,以及反覆發作的痢疾,瘴病之後的痢疾也適合用這個方子。

裡面的藥材有:草果(連皮,一個)、白朮(用麵粉炒過)、茯苓(各一錢)、甘草(半錢)。

把這些藥材切碎。另外取罌粟殼十四個,去掉裡面的筋膜和蒂,剪碎,用醋浸泡後炒乾,磨成粗末,和前面的藥材一起做成一劑。加兩大碗水,七片薑,紅棗和烏梅各七個,煎成一碗,分兩次服用。紅痢加烏頭二十七粒。白痢加乾薑半錢。如果是因為暑天受熱導致的痢疾,先用香薷飲送服,再加上巴豆感應丸。小便不通暢,用五苓散送服,然後再服用這個藥方。

如果是瘴病後因為吃了不適合脾胃的食物,加重了毒氣,導致腹痛和痢疾,一定是體內有積滯,要先服用蘇合香丸,加少量感應丸。如果身體虛弱,就不適合吃這個,要先清空腸胃再吃這個藥。古人說:痢疾就是排泄不暢,又說:沒有積滯就不會得痢疾。所以應該先清空積滯,不然積滯沒辦法排除。瘴病後的痢疾,有時候是因為氣虛和脾胃虛寒導致的,不能再用清空腸胃的方法,應該服用養臟湯,然後送服震靈丹或玉華白丹等調養脾胃的藥。

養臟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大人小孩,腸胃虛弱、冷熱失調、臟腑受寒,導致的腹瀉,包括拉紅色的、白色的,或是大便有膿血,像魚腦一樣,想拉卻拉不乾淨,肚子痛、絞痛,一天拉很多次,胸口悶、肋骨脹滿、不想吃東西。還可以治療脫肛、墜落、酒精中毒引起的便血,其他藥治不好的情況。

裡面的藥材有:罌粟殼(去掉蒂蓋,用蜂蜜炙過,三兩六錢)、木香(一兩四錢,不要經過火)、訶子皮(一兩二錢)、川當歸(去掉蘆頭,洗過烘乾)、人參(去掉蘆頭)、白朮(炒過,各六錢)、白芍藥(一兩六錢)、肉豆蔻(用麵粉包著煨過,一兩)、甘草(炙過)、肉桂(去掉粗皮,各八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半水煎到剩八分,去掉藥渣,飯前溫服。老年人、孕婦、小孩突然腹瀉,要趕快服用這個藥,可以馬上見效。服用期間要忌酒、麵食、生冷食物、魚腥食物、油膩食物等。如果腸道一直滑瀉,晚上起來很久都沒好轉,可以加三四片炮製過的附子一起煎服。這個藥效果很好,沒辦法一一說完。

變通丸

這個方子是治療紅痢、白痢的。

裡面的藥材有:吳茱萸(挑選乾淨的)、黃連(去掉須根和蘆頭,切成小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