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0)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10)
1. 治瘴續說
異功散
瘴瘧後調胃進食,順氣化痰,不冷不燥,功效尤多。
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白朮(麵炒),陳皮(各等分),甘草(炒,減半)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個,煎七分,溫服。若胸膈痞悶,不嗜飲食,脾胃虛寒,素有痰飲,去甘草,加枳實、半夏等分,名六君子湯。如前煎服。
小烏沉湯
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烏藥(去心一兩),香附子(沙盆內淅去皮毛,焙乾,二兩),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
大養脾丸
補養脾胃,進美飲食。
乾薑(炮),縮砂(去皮,各二兩),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大麥糵(炒,各一兩),白朮(半兩),甘草(爁,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分作八丸。每服一丸細嚼,生薑湯送下。
二氣香薷飲
治一切暑毒。
香薷(淨葉),黃連(去須),厚朴(各二兩),生薑(四兩)
上先將生薑取汁,同黃連、厚朴,於銀磁器內罨一宿,炒令厚朴紫色為度。每服四錢,於銀磁銚內,以水一碗,煎至八分,入酒少許,再煎二三沸,冷服。暑毒作痢,先以此藥吞下,加巴豆感應丸,盪滌暑毒。如未痊瘥,卻再服痢藥。此理皆妙。
縮脾飲
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亂之後,服熱藥太多,致煩躁者,並宜服之。
白扁豆(去皮,炒),乾葛(各二兩),草果(煨,去皮),烏梅(去仁不去核),縮砂仁,甘草(炙,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以水沉冷服。以解煩。夏月常服,或欲熱欲溫,任意服。代熟水飲,極妙。若傷暑,發熱頭疼,宜用此藥兼消暑丸服之。
龍鬚散
治中暑迷悶,不省人事。暑月代一切暑藥,亦可。奴僕出入,此藥尤便。
白礬(一兩,生用),甘草(炙,一兩半),五倍子,飛羅面,烏梅(去仁不去核,各二兩)
上五味,為細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如泄瀉霍亂作渴,一服即愈。
六和湯
治夏月冒暑伏熱,心脾不調,霍亂吐瀉,或瘧或痢或咳嗽。廣南夏月瘴疾,冷熱未分,煩躁口渴,正宜服之。
人參(去蘆),縮砂仁,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半夏(湯洗七次,各一兩),白扁豆(薑汁略炒),赤茯苓(去皮),藿香葉(拂去塵),木瓜(各二兩),香薷(去梗),厚朴(薑汁製,各四兩)
上十一味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服。熱燥者冷服,肚痛泄瀉者溫服。夏月無疾亦宜服。
冷香湯
治夏秋暑濕,恣食生冷,遂成霍亂。陰陽相干,臍腹刺痛,脅肋脹滿,煩躁引飲。感瘴虛熱,胸膈不利,或嘔或泄。並宜服之。
白話文:
異功散
這帖藥方主要在瘧疾或瘴氣病後,用來調理腸胃,幫助消化吸收,使氣順暢、化解痰濕。藥性平和,不寒不熱,功效很多。
藥材包含:人參(去除蘆頭)、茯苓(去除外皮)、白朮(用麵粉炒過)、陳皮(各等份),以及甘草(炒過,減半)。
將上述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生薑五片,紅棗兩個,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如果胸悶不舒服、食慾不振、脾胃虛寒、平時就有痰,可以去除甘草,加入枳實、半夏等份,這時就稱為六君子湯。服用方式和之前一樣。
小烏沉湯
這帖藥方可以調理脾胃,使氣機順暢,主要治療心腹部位的刺痛。
藥材包含:烏藥(去除中間的木心,一兩)、香附子(在沙盆裡磨去皮毛,焙乾,二兩),以及甘草(一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鹽,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不限時間。
大養脾丸
這帖藥方可以補養脾胃,增進食慾。
藥材包含:乾薑(炮製過)、縮砂(去除外皮,各二兩),白茯苓(去除外皮)、人參(去除蘆頭)、大麥糵(炒過,各一兩),白朮(半兩),以及甘草(炙烤過,一兩半)。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每兩分成八丸。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生薑湯送服。
二氣香薷飲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各種因暑熱引起的疾病。
藥材包含:香薷(只要葉子)、黃連(去除鬚根)、厚朴(各二兩),以及生薑(四兩)。
先將生薑榨汁,與黃連、厚朴一起放在銀製或陶瓷的器皿中浸泡一晚,然後炒至厚朴呈現紫色。每次服用四錢,在銀製或陶瓷的鍋中,加水一碗,煎煮至八分,加入少許酒,再次煮沸兩三次,放涼後服用。如果因暑熱導致腹瀉,先服用此藥,再服用巴豆感應丸,以清除體內暑熱。如果還沒痊癒,再服用治療腹瀉的藥。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
縮脾飲
這帖藥方可以解除潛伏在體內的暑熱,消除煩躁口渴,去除暑熱引起的毒素,止吐止瀉。霍亂病後,如果服用太多熱性藥物導致煩躁,也很適合服用此方。
藥材包含:白扁豆(去除外皮,炒過)、乾葛(各二兩),草果(煨烤過,去除外皮)、烏梅(去除果核,保留果肉)、縮砂仁,以及甘草(炙烤過,各四兩)。
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放涼後服用,以解除煩躁。夏天可以經常服用,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溫熱或冰涼服用。此方可以代替白開水飲用,效果很好。如果中暑導致發熱頭痛,適合與消暑丸一起服用。
龍鬚散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中暑導致昏迷不醒、意識不清。夏天可以代替其他治療暑病的藥,對於經常出入戶外的人來說,這藥尤其方便。
藥材包含:白礬(一兩,生用),甘草(炙烤過,一兩半),五倍子、飛羅面,以及烏梅(去除果核,保留果肉,各二兩)。
將上述五味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新打上的井水調和服用。如果出現腹瀉、霍亂、口渴等症狀,服用此藥一次就能痊癒。
六和湯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夏天因中暑、體內有潛伏的熱氣、心脾不調所引起的霍亂、吐瀉,或瘧疾、痢疾、咳嗽等症狀。特別適合廣東地區夏天,因瘴氣引起的發熱、寒熱未定、煩躁口渴等病症。
藥材包含:人參(去除蘆頭)、縮砂仁、甘草(炙烤過)、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半夏(用湯水洗過七次,各一兩),白扁豆(用薑汁稍微炒過)、赤茯苓(去除外皮)、藿香葉(拂去灰塵)、木瓜(各二兩),香薷(去除梗),以及厚朴(用薑汁泡製過,各四兩)。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磨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水,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不論何時都可服用。如果身體燥熱,可以放涼服用;如果腹痛腹瀉,可以溫熱服用。夏天即使沒生病,也適合服用此藥。
冷香湯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夏秋季節,因暑濕過重、貪吃生冷食物導致的霍亂。這種霍亂會引起陰陽失調,導致肚臍腹部刺痛,胸脅脹滿,煩躁口渴。此方也適用於因瘴氣引起的虛熱,導致胸悶不適,或是嘔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