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9)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9)

1. 治瘴續說

《攝生方》治瘂瘴方

銅青,石綠(各一兩)

上研為末。用水調生面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

稀涎飲

治風涎迷於心竅,口不能言,形癡如醉。

豬牙皂角(四條,肥實不蛀者,去皮、弦),晉礬(光明者,一兩)

上細末研勻。輕者半錢,重者三字匕,溫水調灌下。少頃,吐下冷涎便醒。次緩以調治。昏不知人者,灌下藥不可過多。

正舌散

治風痰為患,舌本強而不言。

蠍梢(去毒一分),茯神(去心木,一兩),龍腦薄荷(曬乾,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更以擦牙頰間。

脾約丸

治腸胃燥澀,津液耗少,大便堅硬,或秘而不通,臍腹脹滿,腰背拘急,及有風人大便結燥。又治小便利數,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謂之脾約,此藥主之。

麻仁(別研,五兩),枳殼(麩炒),芍藥,厚朴(去粗皮,薑汁炒,各兩半),大黃(蒸焙,一斤),杏仁(去皮、尖,炒,研,五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飯湯下。

寬氣湯

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

香附子(六兩),砂仁(一兩),天台烏藥(去心,取肉,二兩),甘草(炒,一兩一分)

上銼散。每服一錢,橘皮湯下,不拘時候。

蜜煎導法

治傷寒瘴疾,自汗及發汗後,津液內竭,大便不通,此不可攻之,惟宜此藥。

用上好蜜四兩,於銚內慢火煎煮,攪之勿令焦著,俟稍餳飴狀可以捏丸,卻取水為挺,如拇指大,約長二三寸,令一頭銳。乘稍熱納入穀道中,以手抱住。如未即效,更用一枚火上炙,使溫用之。《嚴氏方》:蜜三合入豬膽汁二枚,在內同煎,倉促無膽只如前方亦可。一方入皂角末半兩。皆可隨病淺深而取用也。

烏梅木瓜湯

治酒食過度,中焦蘊熱,煩渴枯燥,小便並多,遂成消中,兼治傷寒瘴疾作渴。

木瓜干(去皮、瓤),烏梅(打破,不去仁),麥糵(炒),甘草,草果(去皮,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破證奪命散

治傷寒瘴疾,陰陽證候不明,或誤投藥致病垂困,煩躁發渴,及婦人胎前產後受熱瘴等疾。

好人參(去蘆,一兩)

上水二盞,於銀石器內,煎至一盞。以新水沉之取冷。一服而盡。若鼻上有汗滴尤妙。

溫膽湯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睡。兼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異象眩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或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悉能主之。

半夏(湯泡),枳實(炒,各一兩),橘紅(一兩半),甘草(四錢),茯苓(去皮,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個,竹茹一塊,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竹茹即刮竹青也。)

白話文:

《攝生方》治療瘖啞瘴的藥方

銅青、石綠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生麵粉做成丸子,如雞頭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打上的井水磨開後服用。

稀涎飲

治療風邪引起的痰液迷亂心竅,導致口不能言,神情呆滯如醉。

豬牙皂角四條,要肥實沒有被蟲蛀的,去皮和筋;明礬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病情輕的服用半錢,重的服用三字匕的量,用溫水調和後灌服。稍後會吐出冷痰,人就會清醒。之後再慢慢調理。如果是昏迷不省人事,灌藥時不可過量。

正舌散

治療風痰引起的疾病,導致舌根僵硬不能說話。

蠍子尾尖(去掉毒性)一分,茯神(去掉中心木質)一兩,龍腦薄荷(曬乾)二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後服用。同時將藥粉擦在牙齒和臉頰之間。

脾約丸

治療腸胃乾燥澀滯,津液不足,大便乾硬,或是便秘不通,肚臍腹部脹滿,腰背拘緊,以及因風邪侵入導致大便乾燥。也治療小便頻繁,但大便因乾燥而導致口不渴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為脾約,此藥主要治療這種情況。

麻子仁(另外研磨)五兩,枳殼(用麩皮炒過)、芍藥、厚朴(去掉粗皮,用薑汁炒過)各兩半,大黃(蒸過後烘乾)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過,研磨)五兩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寬氣湯

疏通三焦,調順臟腑,治療大便經常秘結。

香附子六兩,砂仁一兩,天台烏藥(去掉中心,取肉)二兩,甘草(炒過)一兩一分。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一錢,用橘皮湯送服,不拘泥於時間。

蜜煎導法

治療傷寒引起的瘴病,出汗或發汗後,體內津液耗竭,大便不通,這種情況不適合用攻下的藥物,只能用此藥。

用上好的蜂蜜四兩,在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邊攪拌不要讓它燒焦黏鍋,等到呈現可以捏成丸子的狀態時,取水將其做成圓錐狀,如大拇指般大小,約二三寸長,一頭較尖。趁熱將其塞入肛門中,用手按住。如果沒有立即見效,再用一枚放在火上烤熱,使其溫熱後使用。《嚴氏方》:將蜂蜜三合加入豬膽汁兩個,一起在鍋中熬煮,如果倉促沒有豬膽,按照前面的方法也可以。另一種方法加入皂角末半兩。這些都可以根據病情輕重來選擇使用。

烏梅木瓜湯

治療因飲酒過量,飲食過度,導致中焦蘊積熱氣,出現煩渴乾燥,小便增多,最終形成消渴病,也治療因傷寒引起的瘴病而出現口渴。

木瓜乾(去皮、瓤),烏梅(打破,不去核),麥芽(炒過),甘草、草果(去皮)各半兩。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大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去掉藥渣後溫服,不拘泥於時間。

破證奪命散

治療傷寒引起的瘴病,陰陽證候不明,或誤用藥物導致病情危重,出現煩躁口渴,以及婦女在懷孕或產後感染熱瘴等疾病。

好的人參(去掉蘆頭)一兩。將以上藥材用水兩碗,在銀器或石器中煎煮至一碗。取出後用新的冷水浸泡冷卻,一次性喝完。如果鼻尖有汗珠滴落,效果更佳。

溫膽湯

治療大病後出現虛煩難以入睡。也治療心膽虛弱,容易受到驚嚇,或夢見不祥之物或奇怪的景象,導致心驚膽顫。氣鬱而產生痰涎,痰涎與氣相搏,產生各種病症,例如氣短心悸,或反覆出汗,或四肢浮腫,食慾不振,心虛煩悶,坐立不安。這些症狀都能用此藥治療。

半夏(用湯浸泡)、枳實(炒過)各一兩,橘紅一兩半,甘草四錢,茯苓(去皮)三分。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七片,紅棗一個,竹茹一塊,煎煮至六分,去掉藥渣後在飯前熱服。(竹茹即刮下來的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