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7)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7)

1. 治瘴續說

上為粗散,和勻,再就蒸一伏時,曬乾。每服二錢,紫蘇三葉,生薑三片,水一盞,同煎至七分,食後通口服。痰嗽,加半夏曲煎。上膈熱加黃芩煎。下部大段虛,加少許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薑。婦人血虛,加當歸煎。

蘇子降氣湯

治男子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響,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昏,腰痛腳弱,肢體倦怠,腹肚㽲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滯不通。

前胡(去苗),厚朴(去皮,薑汁製),甘草(炙),當歸(各二兩),肉桂(去粗皮),陳皮(去白,各三兩),半夏(湯洗,五兩)

上七味㕮咀。並蘇子(但蘇子極難得真正的,細而香者方妙。)五兩,炒,共成八味。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六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樂令黃耆湯

治嶺南瘴毒。發熱煩躁引飲,大便不通,小便赤澀,或狂言內熱,神昏不省人事。

半夏(湯洗七次,七錢半),白芍藥(炒),前胡(去蘆),桂心(去粗皮),黃耆(蜜炙),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細辛(去葉,洗),當歸(去蘆),麥門冬(去心),陳皮(去白),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微熱服。不拘時候。

李待制柴胡湯

治寒熱。

柴胡(去蘆,一兩),半夏(湯洗,一分),桂心(去粗皮,二錢),白芍藥(一錢),甘草(炙,一錢半)

上為細末。加姜七片,棗一個,水煎溫服。寒熱欲退,便止此藥。

參蘇飲

治傷寒發熱,頭疼體痛,及瘴瘧壯熱。其脈弦緊,按之不絕,熱而頭痛。

前胡(去蘆),人參(去蘆),紫蘇葉,茯苓(去皮),半夏(湯洗),乾葛(各三分),枳殼(煨,去瓤),陳皮(去白),桔梗(去蘆),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一個,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候服。兼治痰氣上壅,咽喉不利,呀呷有聲,氣怠短急,上盛下虛,宜加木香半兩。目睛痛,加川芎煎服。

凡陽氣常泄得疾者,雖身熱而亦多內寒。正得《經》所謂,身熱未已,寒病復始。又王叔和云:有熱不可太攻之,熱去則寒起是也。所以瘴疾熱多者,並單發熱者,《攝生方》、《衛生方》皆以為病深而難治,參蘇飲有不當服者。但如脈虛內弱,煩躁而熱,《衛生方》治以冷湯、生薑附子湯甚效。

愚嘗於湟川遇周醫者云:近日二三之證熱甚,大用附子、乾薑、沉香,煎令冷服,皆一服熱去。次日有拉區區治熱瘴者,用生薑附子湯不效,如周之說,用乾薑頓愈。此固未敢許人以為法,明醫當自會用之,不可執著以治寒熱也。

芎蘇散

治傷寒瘴疾,頭疼身熱,煩渴引飲,其脈洪實。

白話文:

治瘴續說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勻,然後蒸一個時辰,曬乾。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紫蘇葉三片、生薑三片,用水一杯煎煮至七分,飯後立即服用。如果是咳嗽有痰,加入半夏曲一起煎煮。如果是上腹部發熱,加入黃芩一起煎煮。如果是下半身虛弱嚴重,加入少量炮製過的附子一起煎煮。如果使用附子,要多加生薑。婦女如果血虛,加入當歸一起煎煮。

蘇子降氣湯

治療男子因虛陽上亢,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呈現上實下虛的狀態,胸膈阻塞有痰聲,咽喉不適,咳嗽虛弱煩躁,想喝水但頭暈,腰痛腿軟,肢體倦怠,腹部刺痛,忽冷忽熱,大便乾燥,難以排出。

藥材包括:前胡(去除莖苗)、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炮製)、甘草(炙烤)、當歸(各二兩)、肉桂(去除粗皮)、陳皮(去除白瓤,各三兩)、半夏(用熱水洗過,五兩)。

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再加上炒過的蘇子(真正的蘇子很難得到,要選細小且香味濃郁的才好)五兩,一共八味藥。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五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服用,不拘泥於時間。

樂令黃耆湯

治療嶺南地區的瘴毒。症狀包括發熱煩躁,想喝水,大便不通,小便赤黃澀痛,或者出現胡言亂語、內熱,甚至神志不清。

藥材包括:半夏(用熱水洗過七次,七錢半)、白芍藥(炒過)、前胡(去除蘆頭)、桂心(去除粗皮)、黃耆(用蜂蜜炙烤過)、白茯苓(去除外皮)、人參(去除蘆頭)、細辛(去除葉子,洗淨)、當歸(去除蘆頭)、麥門冬(去除心)、陳皮(去除白瓤)、甘草(炙烤,各一兩)。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加生薑四片、紅棗一顆,一起煎煮至七分,濾去藥渣,稍微溫熱時服用。不拘泥於時間。

李待制柴胡湯

治療寒熱交替的症狀。

藥材包括:柴胡(去除蘆頭,一兩)、半夏(用熱水洗過,一分)、桂心(去除粗皮,二錢)、白芍藥(一錢)、甘草(炙烤,一錢半)。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寒熱症狀減退,就停止服用此藥。

參蘇飲

治療因傷寒引起發熱、頭痛、身體疼痛,以及瘴氣瘧疾引起的劇烈發熱。症狀表現為脈象弦緊,按壓時感覺持續不斷,發熱且頭痛。

藥材包括:前胡(去除蘆頭)、人參(去除蘆頭)、紫蘇葉、茯苓(去除外皮)、半夏(用熱水洗過)、葛根(各三分)、枳殼(用火煨過,去除瓤)、陳皮(去除白瓤)、桔梗(去除蘆頭)、甘草(各半兩)。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七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六分,濾去藥渣,不拘泥於時間服用。同時也治療痰氣壅塞,咽喉不適,呼吸有聲,氣喘短促,上盛下虛的症狀,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可以加入木香半兩。如果是眼睛痛,加入川芎煎服。

凡是陽氣容易外洩而生病的人,雖然身體發熱,但體內往往存在寒氣。這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身體發熱的症狀還沒消失,寒症又開始出現了。”又如王叔和說:“有熱症不能過於攻伐,熱症退去則寒症就會出現。”所以那些瘴病發熱嚴重,或者單純發熱的,《攝生方》、《衛生方》都認為病邪深入難以治療,參蘇飲不一定適用。但如果脈象虛弱,體內虛弱,煩躁發熱,《衛生方》用冷水、生薑附子湯來治療,效果很好。

我曾經在湟川遇到一位周姓醫生,他說:最近兩三例病症發熱很嚴重,大量使用附子、乾薑、沉香,煎好後放冷服用,都一服藥就退熱了。第二天,有人來求醫,病情也是發熱瘴,用了生薑附子湯卻無效,按照周醫生的方法,用乾薑就立刻好了。這個方法我不敢輕易推薦給別人,聰明的醫生應該會自行判斷使用,不能固執地用來治療寒熱病症。

芎蘇散

治療因傷寒或瘴氣引起的頭痛、身體發熱、煩渴想喝水,脈象洪大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