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6)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6)
1. 治瘴續說
《指迷方》加減平胃散。以朴硝、巴豆、製厚朴、蒼朮藥味大峻,恐非此地所宜。又淨脾散苦味藥,皆主破積消食,亦宜減去三稜、莪朮。增入茯苓、山藥之類為妙。《陳氏方》有云:多服食藥,正如礱磨,快則快矣,其如薄荷。用者審之。
《四時治要》云
風瘧,即瘴瘧也。食瘧,多生於東南。蓋謂東南乃魚鹽之鄉,及多暴風。風瘧宜草果飲。注云:此藥用川芎、青皮、白芷,發散風邪故也。又云:良薑、紫蘇、青皮,發散寒氣。今瘴疾脈浮緊,頭疼身痛,惡風寒者。乃感與凜冽暴風之候而得也。正當服此草果飲。又云:因食生冷肥膩,中脘生痰,嘔逆發熱,遂成食瘧。
宜服二陳湯。陳無擇治食瘧用紅丸子,亦妙。
草果飲
治瘴瘧頭疼身痛,脈浮弦,寒熱。
草果(去皮),川芎,白芷,紫蘇葉,良薑,甘草(炙),青皮(去白,炒,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當發日連進三服。
四獸飲
治五臟氣虛,喜怒不節,勞逸兼併致陰陽相勝,結聚涎飲,與氣相搏,發為瘧疾。兼治瘴瘧最有神效。
半夏(湯洗七次),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白朮(炒),草果(去皮),橘紅(去白),甘草(減半)
上同棗子、烏梅、生薑並等分㕮咀,以鹽少許淹食頃。厚皮紙裹,以水濕之,慢火炮令香熟,焙乾。每服半兩,水二盞,煎六分,去滓。未發前並進數服。
瘴疾,多上熱而下寒。此正張給事所謂陽浮而陰閉是也。愚當謂,寓廣者,平居無疾,亦須服降氣鎮墜藥,乃養正丹、黑錫丹。然養正丹四藥,皆有利性。廣地陽氣常泄,稍失制度,寧免誤人也。常服不若秘傳降氣湯及蘇子降氣湯,二藥均治上盛下虛。然秘傳降氣湯差寒,胃弱氣虛者,亦不宜多服。
得病而上熱下寒者,李待制生薑附子湯法最妙。《易簡方》亦類,在降氣湯後更云:若虛氣上壅,當間以生附加生薑煎。臨熟以藥汁濃磨沉香,再煎一兩沸。此法更良。病退而餘熱在上者,正宜用之。
秘傳降氣湯
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脾腎不和,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又腳氣上攻,與浮腫虛煩。宜先服此藥,卻以所主藥治之。無不效者。
桑白皮(炒二兩),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骨碎補(燎去毛,銼炒),桔梗(去蘆,炒黃),地骨皮(炒黃),草果(去皮膜,淨洗,炒黃),訶子(炮,去核),半夏(為末,生薑自然汁為餅,再碎炒),枳殼(湯浸,去瓤,麩炒),柴胡(去蘆),陳皮(去白,炒黃),甘草(炒,各一兩)
白話文:
《指迷方》的加減平胃散:裡面用的朴硝、巴豆、製厚朴、蒼朮這些藥性太過強烈,恐怕不太適合這個地方的病症。另外,淨脾散裡的苦味藥,主要作用是破除積滯、幫助消化,也應該減少三稜、莪朮的用量,增加茯苓、山藥之類的藥材會更好。**《陳氏方》**裡說:經常吃藥就像用磨刀石磨刀一樣,效果雖然快,但也像磨損刀刃一樣,要使用的人要仔細考慮。
**《四時治要》**裡說:
風瘧,也就是瘴瘧。食瘧,大多發生在東南地區。這是因為東南地區是產魚產鹽的地方,而且多暴風。風瘧適合用草果飲。書中註解說:這個藥方用了川芎、青皮、白芷,是用來發散風邪的。又說:良薑、紫蘇、青皮,是用來發散寒氣的。現在的瘴病,脈象浮緊,頭痛身痛,怕風怕冷的人,是因為受到凜冽暴風侵襲而得的病,就應該服用這個草果飲。書中又說:因為吃了生冷油膩的食物,導致中脘產生痰,出現嘔吐、發熱,就成了食瘧。
適合服用二陳湯。陳無擇治療食瘧用了紅丸子,效果也很好。
草果飲:
治療瘴瘧引起的頭痛身痛,脈象浮弦,有寒熱症狀。
藥材:草果(去皮),川芎,白芷,紫蘇葉,良薑,甘草(炙),青皮(去白,炒),各等份。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去渣,趁熱服用。在發病的日子連續服用三次。
四獸飲:
治療五臟氣虛,情緒不穩定,勞累過度,導致陰陽失衡,體內積聚痰液,與氣相搏,引發瘧疾。兼治瘴瘧,效果非常好。
藥材:半夏(用熱水洗七次),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白朮(炒),草果(去皮),橘紅(去白),甘草(減半)。
用法:將上述藥材與棗子、烏梅、生薑一起切碎,用少許鹽醃製一會兒。用厚皮紙包起來,用水浸濕,用慢火烤至香熟,然後烘乾。每次取半兩,用水兩碗煎煮至六分,去渣。在發病前多服用幾次。
瘴病,多表現為上熱下寒。這正是張給事所說的陽氣浮在上,陰氣閉在下。我認為,住在廣東地區的人,平時沒病也應該服用降氣、鎮墜的藥,例如養正丹、黑錫丹。但是養正丹的四味藥,都有利尿的性質。廣東地區陽氣容易外洩,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誤人。所以,經常服用不如選擇秘傳降氣湯和蘇子降氣湯,這兩種藥都可以治療上盛下虛的症狀。但是秘傳降氣湯藥性偏寒,胃虛弱、氣虛的人也不宜多服。
如果得病後出現上熱下寒的症狀,李待制的生薑附子湯效果最好。《易簡方》裡也有類似的方子,在降氣湯之後又說:如果虛氣上湧,應該間隔服用加生薑煎的藥。快煎好時加入藥汁磨濃沉香,再煮一兩沸。這個方法更好。病退後餘熱在上的人,正適合用這個方法。
秘傳降氣湯:
治療男女上熱下虛的疾病。凡是飲食過量,損傷脾胃,縱慾過度,耗損腎精,導致脾腎不和,陰陽失調,使得氣機升降失常。上熱的症狀有頭暈目眩、痰多嘔吐、胸悶不適、咽喉乾燥、食慾不振。下虛的症狀有脾氣虛弱、腸鳴腹瀉。如果用溫熱藥治療,上焦會更加壅塞,口舌會生瘡。還可能導致腳氣上攻,出現浮腫虛煩。應該先服用這個藥,再用其他對症的藥物治療,沒有不見效的。
藥材:桑白皮(炒二兩),五加皮(酒浸半天,炒黃),骨碎補(燎去毛,切碎炒),桔梗(去蘆,炒黃),地骨皮(炒黃),草果(去皮膜,洗淨炒黃),訶子(炮製,去核),半夏(磨成粉,用生薑汁做成餅,再切碎炒),枳殼(用熱水浸泡,去瓤,麩炒),柴胡(去蘆),陳皮(去白,炒黃),甘草(炒),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