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2)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中卷 (2)

1. 嶺表十說

俚俗有病,必召巫覡而祭鬼神。士大夫咸笑其信巫不信醫。僕當思之,此殆可憐憫,而不可以為笑也。夫民雖至愚,而孰不能趨利避害,況性命所繫,曉然易見。若醫者能愈人疾,彼何苦不用。蓋嶺外良醫甚鮮。凡號為醫術者,率皆淺陋。又郡縣荒僻,尤乏藥材。會府大邦,間有醫藥,且非高價不售,豈閭閆所能辨。

況于山谷海嶼之民,何從得之。彼既親戚有疾,無所控告,則不免投誠於鬼。因此而習以成風者也。近歲北醫漸至,長吏父老,倘能使之轉相傳習,不亦善哉。

瘴類不一,而土人以瘂瘴最為危急。其狀初得之即失音,不過一二日不救。([梯注]《景岳全書》,「不救」上有「即致」二字。)醫者多言極熱所致,或云:蘊熱而感寒所激。近見北醫有用煎生附子一味愈此疾者,得非以熱治熱而發散寒邪乎。僕觀古方,飲溪澗水中毒,令人失音。

則知凡失音者,未必皆瘴也。溪澗水毒灼然有之,道路多無井飲。而瀕江之民,與夫舟行者,皆汲江水,其間豈無邂逅遇毒者。此行路之人所以多疾病也。若經烹煎則非生水,此廝役輩大率飲冷,故尤蹈其患。

傳云:嶺外多毒草。彘食之,而人食其肉者,亦能中毒。所以北人度嶺,多戒食彘,然則嶺外能致疾者非一端。昧者逐皆以為瘴。不可不辨。

以上吳興章傑

白話文:

嶺南一帶的風俗習慣,百姓生病時,一定會找巫師祭拜鬼神。士大夫們都嘲笑他們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我認為,這情況實在是值得同情,而不應該嘲笑。一般民眾雖然愚昧,但誰不會趨利避害呢?更何況是攸關性命的大事,更是顯而易見。如果醫生能夠治好疾病,他們為什麼不用醫生呢?實在是因為嶺南一帶的好醫生非常稀少。那些號稱懂醫術的人,大多醫術淺薄。而且,偏遠的郡縣,尤其缺乏藥材。即使在首府大城,偶爾有藥材,但價格昂貴,一般百姓哪能負擔得起?

更何況,那些住在山谷海島的百姓,又從哪裡取得藥物呢?他們親人有病,卻求助無門,只好轉而求助鬼神。因此,就養成了這種風俗習慣。近年來,北方的醫生逐漸來到這裡,如果地方官員和長老們,能夠讓百姓互相學習他們的醫術,這不是很好嗎?

瘴氣的種類有很多,而當地人認為「瘖瘴」最為危險。這種病發作時,會立即失聲,如果一兩天內沒有醫治,就會死亡。(根據《景岳全書》的記載,「不救」二字前應有「即致」二字)。醫生大多認為這是因為體內極熱所導致的,或者說是體內蘊積熱氣,又受到寒氣刺激所引起的。最近我看到北方的醫生,用單味煎煮過的附子治好這種疾病,這難道不是用熱性藥物來治療熱病,並驅散體內的寒邪嗎?我從古方中看到,喝了有毒的溪水會使人失聲。

因此,我知道失聲的原因,未必都是因為瘴氣。溪水中的毒確實存在,道路上大多沒有井水可飲用。而住在江邊的百姓,以及在船上的人,都是取江水飲用,難道沒有人會不小心喝到有毒的水嗎?這就是為什麼路上的人容易生病的原因。如果將水煮開,就不是生水了,而那些僕役大多喝冷水,因此更容易生病。

傳說說,嶺南一帶有很多有毒的植物。豬吃了這些有毒植物,人吃了豬肉,也會中毒。所以北方人到了嶺南,大多不敢吃豬肉。由此可知,嶺南地區能讓人致病的因素不只一種。那些不明就理的人,都認為這是瘴氣所造成的,這是不可不辨明的。

以上是吳興章傑所寫

2. 治瘴續說

繼洪南遊既久,愈知瘴疾不宜用藥,故再直述之於茲焉。若其證身熱而復寒,謂之冷瘴,不換金正氣散主之。若身熱胸痞,或嘔或噎,大便不利者,嘉禾散。若病輕而覺有積聚,兼進些少感應丸,無積者不可用。若病稍重,便不可妄為轉利,當溫中固下。若冬末春初,因寒而作大熱者,愚魯湯,柴胡可減。

夏月因暑氣者,六和湯。若身極熱而頭極疼,脈數者,謂之熱瘴,宜用挑草子法。亦不可不服藥。第此證病深最難治。蓋涼藥多不可用。熱藥須得法用之。如附子湯冷服者是也。非極工巧以處之則不可。若身熱而汗不多,頭痛未解,且與和解散。若腰以上極熱,腰以下稍涼,胸膈煩渴,腰腿重疼,或大便稀滑,其脈多數,按之不實,此陽浮陰閉也,李待制生薑附子湯最妙。

凡初病,則生薑附子湯能發散耳;若病經日久,汗愈多,虛煩潮上,則惟恐其不斂不降,宜用熱附乾薑沉香,用乾薑須冷服;若大便利,則不宜用沉香;煩甚少加竹茹;渴甚多加人參、北五味;咳逆加丁香、淡竹葉。(此草惟廣州白雲後洞及惠州羅浮有之。)若煩躁而有異象眩惑,夜不安寢,可略與溫膽湯,大便利者不可服。

若煩渴大作,宜蜜砂、丹參、砂丹、破證奪命散、既濟湯或冷湯倍加人參附子。若煩熱而大便自利,小便赤多,不可以赤為熱。膝脛一下稍涼,乃病邪激,([梯注]《景岳全書》「激」上有「所」字。)其氣血俱虛。表熱無以養中,故外熱而內虛也。可急服姜附湯、養氣丹,及灸氣海並足三里穴。

若至與四肢厥冷,或兩足冷甚、頭額虛汗,或時咳逆,脈數而促,其證尤危。惟有黃牙丹、伏火硃砂丹、三建湯,能斂心液,能壯真陽,可以更生也。又有瘂瘴,即熱瘴之甚者。醫書謂:血得寒則凝泣,得熱則淖溢。故熱瘴,面赤心熱,舌破鼻衄,皆瘴熱沸其血,湧上所致。

故宜用挑草子法。甚則血上塞其心竅,故昏不能言或但噫噫作聲,即瘂瘴也。治之當散其血。近有明醫,用麥門冬湯下黑神散,立見神效。南遊之士,不可不知,亦不可不備此藥也。愚前所謂涎迷心竅,及舌強者亦有之矣,卻非正瘂瘴,乃挾風證耳。故所取之方,當審而後用也。

成淳丁卯繼洪書

真方不換金正氣散

治四時傷寒,五種膈氣,和脾胃,止吐瀉,溫中,下痰飲,止腹痛、脹滿、吞酸、噫、痞、噎塞、乾嘔、噁心。內受寒濕,外感風邪,身體沉重,肢節痠疼,頭昏鼻塞,未分陰陽之間,尤宜服之。則氣自正而病自退。及能止汗,解山嵐瘴氣,八般瘧疾,遍身浮腫,五勞七傷。

或風氣所灌,手足腫痛,全不思飲食。妊婦產前後,皆可服餌。又治霍亂吐瀉,心腹疼痛,脾氣虛弱,臟腑時鳴。小兒脾胃不和,時氣諸疾。又治四方不伏水土。凡過嶺南,此藥不可缺。

白話文:

我繼上次到南方遊歷很久之後,更加了解瘴病不適合用藥物治療,所以再次在這裡詳細說明。如果瘴病的症狀是身體發熱又發冷,這叫做「冷瘴」,可以使用不換金正氣散來治療。如果身體發熱、胸悶、想吐或打嗝,大便不順暢,可以用嘉禾散。如果病情輕微,覺得身體內有積聚,可以稍微吃一點感應丸,沒有積聚就不要用。如果病情稍微嚴重,就不能隨便用藥來瀉下,應該用溫中固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冬末春初,因為受寒而引起發熱,可以用愚魯湯,柴胡可以酌量減少。

如果是夏天因為暑氣引起的,可以用六和湯。如果身體非常熱,而且頭很痛,脈搏跳動很快,這叫做「熱瘴」,適合用挑草子法來治療。也不是說完全不用藥,只是這種病深入難治,涼性的藥大多不能用,熱性的藥也需要正確的使用方法。比如附子湯要冷服就是其中一種方法。如果不是非常精通醫理,就不能隨意用藥。如果身體發熱但出汗不多,頭痛也沒有緩解,可以先用和解散。如果腰部以上很熱,腰部以下稍微涼,胸悶口渴,腰腿沉重疼痛,或者大便稀稀的,脈搏跳動快但按下去感覺空虛無力,這是陽氣浮越,陰氣閉塞的症狀,李待制的生薑附子湯效果最好。

一般來說,剛開始發病時,生薑附子湯可以幫助發散病邪;如果病程已經持續很久,汗流的更多,出現虛煩發熱的症狀,就應該避免讓汗繼續流失,應該用熱性的附子、乾薑、沉香,用乾薑的時候要冷服。如果大便順暢,就不宜用沉香。如果煩躁不安的症狀很嚴重,可以少量加入竹茹;如果口渴很嚴重,可以多加人參和北五味子;如果咳嗽氣逆,可以加入丁香和淡竹葉(這種草藥只有廣州白雲後洞和惠州羅浮山才有)。如果煩躁不安,而且出現幻覺、頭暈目眩、晚上睡不著,可以稍微服用溫膽湯,但如果大便順暢就不能服用。

如果口渴非常嚴重,可以用蜜砂、丹參、砂丹、破證奪命散、既濟湯,或者把冷湯裡的人參和附子加倍。如果發熱而且大便自己排出,小便顏色赤紅,不能因為小便赤紅就認為是熱證,因為膝蓋以下感覺稍微涼,這是病邪刺激導致的,其實是氣血虛弱。外表的熱是因為沒有辦法滋養體內,所以才會外熱內虛。這時候應該趕緊服用薑附湯、養氣丹,並且灸氣海和足三里穴。

如果發展到四肢冰冷,或者兩腳非常冷,額頭虛汗,或者時而咳嗽氣逆,脈搏跳動快而且急促,這種情況就很危險了。只有黃牙丹、伏火硃砂丹、三建湯,能收斂心液,能壯大陽氣,才能夠讓身體恢復健康。還有一種是「瘖瘴」,就是熱瘴非常嚴重的狀況。醫書上說:血遇到寒就會凝結,遇到熱就會變得稀薄。所以熱瘴,臉色發紅、心中煩熱、舌頭破裂、鼻子流血,都是因為瘴熱使得血液沸騰,向上湧所導致的。

因此,適合用挑草子法來治療。嚴重的話,血會堵住心竅,導致昏迷不能說話,或者只能發出「噫噫」的聲音,這就是瘖瘴。治療應該要散血。最近有高明的醫生,用麥門冬湯配黑神散,效果非常好。到南方遊歷的人,一定要知道這些,也要準備好這些藥。我之前說的「涎迷心竅」和「舌強」也有,但不是真正的瘖瘴,而是夾雜風邪的症狀。所以用藥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辨證之後再用。

成淳丁卯繼洪書

真方不換金正氣散

這個藥可以治療四時傷寒、五種膈氣、可以調和脾胃、止吐瀉、溫中、去除痰飲、止腹痛、腹脹、吞酸、打嗝、胸悶、噎塞、乾嘔、噁心。對於內受寒濕,外感風邪,身體沉重、肢體痠痛、頭昏鼻塞、陰陽未分的狀況,尤其適合服用,這樣可以使氣血恢復正常,疾病自然痊癒。還可以止汗、解除山嵐瘴氣、八種瘧疾、全身浮腫、五勞七傷。

或者是風邪侵入導致手腳腫痛、完全不想吃東西。孕婦產前產後都可以服用。又可以治療霍亂吐瀉、心腹疼痛、脾氣虛弱、腸鳴。小孩脾胃不和、時氣病也都可以用。還可以治療到各地水土不服的狀況。凡是過嶺南的人,這個藥絕對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