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張致遠

《嶺南衛生方》~ 校刻嶺南衛生方上卷 (9)

回本書目錄

校刻嶺南衛生方上卷 (9)

1. 瘴病中將息法

凡才發瘴時,便須忌口。非惟生冷油膩不可食,尤忌酒肉魚面之類,飯也可住,只可食粥,仍戒葷腥。不得已吃白糝蘿蔔及咸豉,但當發時不可食。候發過稍久卻食。不發日從便吃白粥,切不可大飽。不忌口則病難愈。所食之物,皆助邪氣,致服藥無效。若食素粥數日,依前法服藥即效。

所謂服藥十日,不如一日忌口。切須信之,仍每日漱口而已,不可洗面及手足,亦不可梳頭。但安心坐臥,數日無勞動,如此將息,無不即瘥。

白話文:

【對於瘴病的養病方法】

只要一開始感到有瘴病的症狀,就必須開始忌口。不僅要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更要特別避開酒、肉、魚和麵食這類食物,甚至連飯也最好暫停食用,只能喝粥,而且還要遠離葷腥的食物。如果實在需要吃點東西,可以選擇白米蘿蔔或是鹹豆鼓,但在病發時還是不能吃。應等到病發過後一段時間再食用。在沒有病發的日子裡,可以適量地吃白粥,但是千萬不要吃到太飽。如果不遵守忌口的原則,疾病將會很難痊癒。因為你所吃的這些食物,都會助長邪氣,使得藥物無法發揮效果。如果能連續幾天只吃素食粥,再依照之前的療法服藥,就會看到效果。

俗話說,吃藥十天,還不如一天的忌口來的有效。這句話你一定要相信。此外,每天只需漱口就好,不需要洗臉或洗手腳,也不能梳頭髮。只需要安靜地坐著或躺著,幾天內都不要做勞動,像這樣好好養病,疾病很快就能痊癒。

2. 瘴病後將息法

凡瘴病才住,可記初發幾日,依前日數,十分畏謹。大率瘴不發後,三日方可洗手,七日後可洗面,半月後可略梳頭。一兩月後,戒房室事,能戒百日尤好。瘴不發後,仍吃素粥三日,經五日後,方以豬脾熟煮羹,吃軟飯。十日後,略吃些酒,吃少肉羹。但不可食諸般骨汁,若犯之即再發。

所謂羊、肉、雞諸般骨汁,並須忌一月或兩月為佳。萬一不能將息,或致再發,又須依前法服藥及依前法將息可也。

白話文:

【瘴病後的休養方法】

只要是患了瘴病之後,應記住病情剛開始的天數,接下來的日子要依照那幾天的狀況,特別小心保養。大致上來說,瘴病症狀消失後,至少三天才能洗手,七天後可以洗臉,而半個月後才能稍微梳頭。在一個月至兩個月內,應避免性生活,如果能完全節制一百天會更好。瘴病症狀消失後,還需連續三天只吃素食粥品,經過五天後,可以開始食用豬脾臟煮成的湯,搭配軟飯。十天後,可以適量飲酒,吃些肉湯。但是絕對不能吃各種動物骨頭熬製的濃湯,一旦誤食,可能會導致病情復發。

像是羊肉、牛肉、雞肉等動物骨頭熬製的濃湯,最好能在一個月至兩個月內完全避免。萬一無法妥善休息調養,導致病情再次復發,則需再次按照之前的療法服藥,並且重新遵循以上的休養方法。

3. 繼洪治瘴用藥七說

(景定甲子書於五羊)

夫人身本是四大假合,(四大乃地、水、火、風,地即土,風即木。)陰陽和會。上焦屬火而為陽。下焦屬水而為陰。遇有上熱下寒之疾,不能升降既濟之。而反用藥實實虛虛,則水火解散而人身壞矣。繼洪嘗見,柳教彭亮一日染瘴,身熱而心煩,自以為實熱,乘渴以冷水吞黃芩黃連丸,又取冷水以清胸膈。至日晡,小便漸多,更服黃芩湯,是夜連進十數服,小便愈數,次早熱才退而逝去矣。

蓋下元為人身之根本,根本既虛,於身乎何有?且如小柴胡湯,今人但謂可用解熱。曾知其所以用乎?古人惟用之以治足少陽膽經傷寒,膽無出入之道,非柴胡、半夏能和解則不可。佐以黃芩,欲其峻快以宣泄之。復用人參,則不得不存攻守之意也。倘或不當用而用之,鮮有不蹈教彭之轍者。

瘴病多嘔,蓋本由飲食傷脾而得之。亦炎方之疾,氣多上逆。故為嘔,為頭痛,為大便不通。所以治嘔、治痞、治頭痛之法,皆當斟酌以溫利大便也。大約言之,治嘔當以養胃湯、來復丹、治中湯、二陳湯選而用之。嘔而寒熱,藿香正氣散;嘔而膨脹,二陳湯下感應丸;嘔而頭痛,來復丹兼如聖餅子;若只胸膈不快,下虛中滿,嘉禾散主之。李待制云:雖有蘊熱,亦可冷服,是取其有升降之功,與瘴疾相宜也。

雖無疾而氣不快,心腹脹而身體倦,遇風寒則一身凜然,是為欲作瘴之兆。亦宜服嘉禾散、正氣散、紅丸子之類,使氣順食消,則外邪無自而入。若夫大便不通,切不宜峻用利藥,或只須嘉禾散入少蜜煎,或宜三和散、感應丸,甚者蜜導法。氣實者可用麻仁丸。小便多而大便秘者,謂之脾約,宜服脾約丸。

但病久氣虛,宜服宣利之劑則不免困弱。須是精細飲食,加意將養,毋令之秘可也。

《指迷方》云:冷瘴必不死,熱瘴久而死,瘂瘴無不死。此雖大略之言,然亦可以既此而知受病淺深也。瘂瘴及熱瘴之甚者,蓋常人肺氣入心則為音聲,今瘴毒兜在胸臆,使脾氣不通,涎迷心竅,故不能言也。此當疏氣豁痰,清心解熱。大便秘而脈按之實者,可以薄荷、檳榔、枳殼、沉香、青皮、茯神之類,斟酌為之通利。

胸膈緊者,宜用青州白丸子,薑汁爛研嚥下。若手足抽搐及成痰厥,宜服星香散。氣虛者,宜附香飲及養正丹。又有非心肺鬱閉,而惟舌根強木者,乃瘴毒中於心脾經所致。心之別脈系舌本。脾之脈連舌本,散舌下。邪氣入經絡,故舌不轉而不能言。此宜投正舌散及全蠍、麝香、南星、茯苓之類,大概治痰壓熱也。

古人治瘂瘴不立方,意在臨時將息之,固不可拘執。

醫書云:人間之火,得木則炎,得水則伏。其疾之小者似之。神龍之火,得木則潛,得水則炎。疾之大者似之。乃謂,疾之大者,非溫涼補瀉常法可以制治。故處方則有熱因寒用,寒因熱用。今人染瘴,重者或瘂而不能言,或熱而精神昏亂,生死一間。不謂之大病可乎?所以冷香湯、沉附湯、附子湯、冷湯等,雖主於溫劑,復以涼藥為佐使,更令冷服,乃熱因寒用也。深有理焉。

白話文:

人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合而成,(地就是土,風就是木)陰陽調和的狀態。上焦屬於火,代表陽;下焦屬於水,代表陰。如果遇到上熱下寒的疾病,陰陽不能正常升降交流,卻反而用藥物來實補實證、虛補虛證,就會導致水火分離,損害身體。我曾經見過,柳教彭亮有一天得了瘴病,身體發熱,心煩意亂,他自己認為是實熱,就趁著口渴喝冷水,吞服黃芩黃連丸,又用冷水來清胸部的熱。到了傍晚,小便越來越多,他又服用黃芩湯,當晚連續服了十幾服,小便更加頻繁,第二天早上熱才退去,人就去世了。

下元是人體的根本,根本虛弱了,身體還能怎麼樣呢?就像小柴胡湯,現在的人只認為可以用來退熱。可知道它真正的用途嗎?古人只用它來治療足少陽膽經的傷寒,膽經沒有出入的通道,如果不用柴胡、半夏來調和疏通就無法解決。再佐以黃芩,是為了使其快速發揮宣泄作用。再用人參,就不得不考慮到攻守兼備。如果是不該用卻用了,很少有人不會重蹈柳教彭的覆轍。

瘴病大多會嘔吐,是因為飲食傷了脾胃所導致的。也是南方特有的疾病,氣多往上逆行,所以會嘔吐、頭痛、大便不通。因此,治療嘔吐、胸悶、頭痛的方法,都應該考慮用溫熱的藥物來幫助大便通暢。大概來說,治療嘔吐應該選用養胃湯、來復丹、治中湯、二陳湯等藥方。如果嘔吐又發冷發熱,就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嘔吐又腹脹,就用二陳湯配感應丸;如果嘔吐又頭痛,就用來復丹配合如聖餅子;如果只是胸部不舒服,下虛中滿,就用嘉禾散。李待制說:即使有內熱,也可以冷服,是因為看中它有升降的功能,很適合瘴病。

即使沒有生病,但如果感到氣不順暢,心腹脹滿,身體疲倦,遇到風寒就會全身發冷,這就是快要得瘴病的徵兆。也應該服用嘉禾散、正氣散、紅丸子之類的藥,使氣順暢、食物消化,這樣外邪就無法入侵。如果大便不通,千萬不能用強烈的瀉藥,可以用嘉禾散加少量蜜煎,或者用三和散、感應丸,嚴重時可以用蜜導法。如果氣實,可以用麻仁丸。如果小便多而大便秘結,稱為脾約,應該服用脾約丸。

但是如果病久體虛,服用宣泄的藥物就容易導致虛弱。必須要注意飲食,加強調養,不要讓大便秘結。

《指迷方》說:冷瘴不會死人,熱瘴久了會死人,啞瘴沒有不死人的。這雖然是大概的說法,但也足以從此知道病情的輕重程度。啞瘴和熱瘴很嚴重時,一般來說人的肺氣進入心就會發出聲音,現在瘴毒堵在胸腔,使脾氣不通暢,痰涎迷住了心竅,所以說不出話。這時應當疏理氣機,化解痰液,清心解熱。如果大便秘結,摸脈有力,可以用薄荷、檳榔、枳殼、沉香、青皮、茯神等藥,斟酌使用以通利大便。

胸部緊悶,應該用青州白丸子,用薑汁研爛後吞服。如果手腳抽搐或出現痰厥,應該服用星香散。氣虛的人,應該服用附香飲及養正丹。還有一種情況,不是心肺鬱閉,而是舌根強硬,這是因為瘴毒侵入心脾經所導致的。心經的支脈連著舌根。脾經的脈絡連著舌根,散布在舌下。邪氣進入經絡,所以舌頭不能轉動而說不出話。這時應該用正舌散及全蠍、麝香、南星、茯苓之類的藥,大概是為了化痰壓制熱邪。

古人治療啞瘴沒有固定的藥方,意思是應該根據當時情況來調養,不應該拘泥於固定的藥方。

醫書說:人間的火,遇到木就會燃燒更旺,遇到水就會被壓制。小的疾病和它類似。神龍的火,遇到木就會潛藏,遇到水就會燃燒更旺。大的疾病和它類似。這意思是說,大的疾病,不能用溫、涼、補、瀉等常規方法來治療。所以開藥方會有熱證用寒涼藥,寒證用溫熱藥的方法。現在的人得了瘴病,嚴重的會變成啞巴說不出話,或者發熱精神錯亂,生死只在一線之間。能說不是大病嗎?所以像冷香湯、沉附湯、附子湯、冷湯等,雖然以溫熱的藥為主,又以寒涼的藥為輔佐,而且要冷服,這就是熱證用寒涼藥的道理。其中有很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