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霍亂門
論治霍亂證候
夫霍亂之病,為卒病之最者。以人起居無它,揮霍之間,便至變亂,悶絕不救,甚為可畏,臨深履危,不足以諭。有生之流,不可不達其旨趣。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發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下,心腹俱痛,吐利並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
霍亂惡證,無越於斯。此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隔,上下奔逸,遂成霍亂之疾。
論乾霍亂證候
夫人忽然心腹煩滿,短氣,不吐不瀉,此名為乾霍亂腹痛,死人如反掌間。此證蓋由風冷搏於腸胃,腸胃先實,故不吐利。治法急以通利、和氣為佳。
白話文:
論治霍亂證候
霍亂之病,屬於突發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人若平常生活不注意,稍有不慎,便會突然發病,病情急轉直下,昏迷不醒,難以救治,非常可怕。我們身處險境,不可掉以輕心,應當了解其病理,以便於治療。
霍亂的症狀包括:突然感到心腹劇烈疼痛,嘔吐腹瀉,畏寒發熱,頭痛頭暈。若先感到心痛,則先出現嘔吐;若先感到腹痛,則先出現腹瀉。若心腹同時疼痛,則嘔吐腹瀉同時發生,嚴重者甚至會抽筋,若病入腹中,便會致命。
霍亂的惡性症狀,無過於此。這都是由於陰陽失衡,清濁混淆,陽氣暴漲,陰氣驟降,陰陽阻隔,上下奔逸,最終導致霍亂發作。
論乾霍亂證候
人若突然感到心腹脹滿、呼吸短促,不吐不瀉,稱為乾霍亂腹痛,其危險程度如同翻掌之間。此病是由於風寒侵襲腸胃,導致腸胃先積聚內熱,因此不吐不瀉。治療方法應當以通利腸胃、調和氣血為主。
三宛湯,治乾霍亂,不吐不瀉,腹脹如鼓,築刺心痛。柳宗元方。
鹽(二兩),生薑(一兩,切)
上件藥,炒令轉色,以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二服,溫溫服之。
理中湯,治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
葉伯材處此數方,累用有效。
人參,乾薑(炮),白朮,甘草(炙。各三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前。遠行防霍亂。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如作散,每服方寸匕,酒調下亦得。
白話文:
「三宛湯」用於治療乾霍亂,患者不吐不瀉,腹脹如鼓,胸口刺痛。方劑出自柳宗元。取鹽二兩,生薑一兩切片,一起炒至變色,用童子尿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分兩次溫服。
「理中湯」用於治療霍亂,患者有嘔吐、腹瀉、腹脹、消化不良、心腹疼痛的症狀。葉伯材屢次使用此方,效果顯著。方劑由人參、乾薑(炮製)、白朮、甘草(炙)各三兩組成,研成細粉,每次服用四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飯前服用。可用于遠行預防霍亂。也可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三五十丸。也可以直接服用方寸匕藥粉,用酒送服。
若轉筋者,加石膏,煅,三兩;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心四兩,腎惡燥,故去朮,恐作奔豚,故加桂;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復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加朮,合前成四兩半;腹中痛,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若寒者,加乾薑,合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服藥後食頃,食熱粥一杯,微自溫覆,勿發揭衣被。
七氣湯,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鬱發,致五臟互相刑剋,陰陽反戾,揮霍變亂,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痞滿咽塞。
白話文:
七氣湯 方解
若病人出現轉筋的情況,應加入煅石膏三兩。
若臍上出現脹滿,這是腎氣不穩所致,應去除術,改用桂心四兩。腎喜溫惡燥,故去除術,並擔心產生奔豚症,故加入桂心。
若病人出現嘔吐過多的情況,應去除術,改用生薑三兩。
若病人出現排泄過多的情況,則應繼續使用術。
若病人出現心悸,應加入茯苓二兩。
若病人出現口渴欲飲,則應加入術,與之前藥物合在一起,共計四兩半。
若病人出現腹痛,應加入人參,與之前藥物合在一起,共計四兩半。
若病人體寒,應加入乾薑,與之前藥物合在一起,共計四兩半。
若病人腹滿,應去除術,改用附子。
服藥後,應稍作休息,食用熱粥一杯,注意保暖,不可隨意掀開衣被。
七氣湯,主治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鬱結而引發五臟互相刑剋,陰陽失調,氣血紊亂,出現嘔吐腹瀉、寒熱交替、頭昏眼花、胸悶氣短等症状。
半夏(湯洗,五兩),厚朴(薑製),桂心(各三兩),茯苓,白芍藥(各四兩),人參(一兩),紫蘇葉,橘皮(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胃氣圓,治憂思過度,脾肺氣閉,聚結涎飲,留滯腸胃。氣鬱於陰,凝寒於陽,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頭目眩暈,或復發熱。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惡阻,全不納食。
硫黃(不拘多少,豬臟內縛兩頭,以米泔、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乾,一半取出,洗斷穢氣,控干,秤十兩),半夏(湯洗去滑,秤五兩),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石膏(一分,煅,一法同硫黃煮)
白話文:
將半夏(用湯洗淨,五兩)、厚朴(用薑製)、桂心(各三兩)、茯苓、白芍(各四兩)、人參(一兩)、紫蘇葉、橘皮(各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入七片薑、一個棗,煎煮至七分,去渣,空腹服用。此方名為「胃氣圓」,主治憂思過度、脾肺氣閉、積聚涎飲、滯留腸胃等症。症狀包括:氣鬱於陰,凝寒於陽,陰陽失調,嘔吐腹瀉交替出現,四肢冰冷,頭昏眼花,或發熱。此外,也可治老人胃寒、大便秘結、孕婦妊娠反應,以及完全不思飲食等症。
另外,還需準備硫黃(數量不限,用豬臟包裹兩端,以米泔、酒、童子尿各一碗煮至乾涸,取出其中一半,洗去污穢,控干水分,稱重十兩)、半夏(用湯洗去滑,稱重五兩)、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石膏(一分,煅燒,方法與硫黃煮制相同)。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釋炊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腹、米湯入少生薑汁下。
真珠散,治喜怒不常,憂思兼併,致臟氣鬱結,留積涎飲,胸腹滿悶,或復㽲痛,憎寒發熱,吐利俱作。
附子(二個,一生一炮各用,去皮、臍),滑石(半兩),半夏(湯二十一次,洗去滑,一兩半),辰砂(三錢,別研),成煉鍾乳(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姜七片,藿香兩三葉,蜜半匙,煎七分,食前冷服。小便不利,加木通、燈心、茅根煎。
白話文:
將生薑汁與炊餅糊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粒,空腹服用,用米湯送服,並加入少量生薑汁。
真珠散用於治療喜怒無常,憂思煩惱,導致臟腑氣機鬱結,積聚痰飲,胸腹脹悶,或伴有疼痛,畏寒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
將附子(兩個,每次服用一個,去皮、臍)、滑石(半兩)、半夏(用二十一次水洗去滑性,一兩半)、朱砂(三錢,另研磨)、鐘乳石(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兩盞水,加入七片生薑、兩三片藿香、半匙蜜,煎煮至七分,飯前趁熱服用。若小便不利,可加入木通、燈心草、茅根一同煎服。
紅圓子,治脾胃虛冷,飲食不節,宿食留飲,聚癖腸胃。或因氣不調,沖冒寒濕,忽作霍亂,吐利並作,心腹絞痛,腸胃纏刺,疲苶不勝。
蓬莪朮(銼),三稜(銼。各二兩,同以米醋煮一伏時),胡椒(一兩),青皮(三兩,炒),阿魏(一分)
上為末,醋化阿魏,入陳米粉為糊,丸如梧子大,礬、朱為衣。每服一百丸至二百丸,煎生薑甘草湯下。
白話文:
紅圓子
功效: 治療脾胃虛寒、飲食不節、宿食停滯、腸胃積聚等症。也可用於因氣血不調、受寒濕侵襲而導致的霍亂,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心腹絞痛、腸胃脹痛、疲倦乏力。
藥方:
- 蓬莪朮 (銼碎) - 2兩
- 三稜 (銼碎) - 2兩 (與蓬莪朮一起用米醋煮沸1小時)
- 胡椒 - 1兩
- 青皮 (炒) - 3兩
- 阿魏 - 1分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醋將阿魏溶解,加入陳米粉製成糊狀。
- 將糊狀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
- 用礬石和朱砂作為藥丸的外衣。
用法: 每次服用100至200丸,用生薑甘草湯送服。
胡椒湯,治霍亂吐利極妙。
胡椒(七粒),荳豆(三七粒)
上為末,煎木瓜湯調下。
水浸丹,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口乾煩渴。
黃丹(一兩一分,炒),巴豆(二十五個,去皮)
上同研勻,用黃蠟熔作汁,和為圓,如梧子大。每服五圓,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不以時候。
如神湯,治霍亂吐。
厚朴(二兩,去粗皮,生薑汁炙黃),高良薑(一兩),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胡椒湯用來治療霍亂嘔吐腹瀉非常有效,方法是將七粒胡椒和三七粒研磨成粉末,用木瓜湯沖服。水浸丹用於治療伏暑傷寒、冷熱不調、霍亂嘔吐腹瀉、口乾煩渴,做法是將一兩一分炒過的黃丹和二十五個去皮的巴豆研磨均勻,用黃蠟熔化後的汁液混合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粒,用水浸泡片刻,再用新汲取的水吞服,不限時間。如神湯用於治療霍亂嘔吐,將二兩去粗皮並用生薑汁炙黃的厚朴、一兩高良薑、半兩炙過的甘草煎湯服用。
上為末,以新汲水調下二錢,素有冷氣者,用溫酒下。
香樸散,治霍亂吐逆及利,並腳轉筋。
厚朴(薑汁炙),陳皮,人參,白朮,乾木瓜(各一兩),乾薑(炮),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以生薑半分煎,去滓服,不以時候。
姜附湯,治中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四肢厥逆。
王德膚治霍亂,簡要數方,大有神效。
乾薑(二兩),熟附(二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服。或慮此藥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湯相繼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兩錢粉末用新汲取的清水調和服用,若體寒者,可用溫酒送服。
香樸散,用於治療霍亂嘔吐腹瀉,以及腳抽筋。
將厚朴(用薑汁炙烤)、陳皮、人參、白朮、乾木瓜(各一兩)、乾薑(炮製)、甘草(炙烤,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去渣服用,不限時辰。
姜附湯,用於治療胃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抽筋、四肢厥逆。
王德膚治療霍亂,常用幾種簡單的方劑,效果顯著。
將乾薑(二兩)、熟附子(二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七分,去渣服用。若擔心此藥過於燥烈,可接著服用附子理中湯。
縮脾飲,止吐利霍亂之後,服熱藥太多,煩躁者尤宜服。
草果,烏梅,甘草,縮砂(各四兩),乾葛(二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碗,生薑十片,煎至八分,侵以熟水浸冷,極冷旋服之。
平胃散,治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並宜服之。
厚朴(五兩),蒼朮(八兩),橘紅(五兩),甘草(三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縮脾飲
用於治療嘔吐及霍亂之後,服用過多溫熱藥物,導致煩躁者尤其適合。
藥材
- 草果 四兩
- 烏梅 四兩
- 甘草 四兩
- 縮砂 四兩
- 乾葛 二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水,加入十片生薑,煎煮至八分,再用冷水浸泡至極冷,趁熱服用。
平胃散
用於治療霍亂、五噎八痞、膈氣反胃等症狀,都適合服用。
藥材
- 厚朴 五兩
- 蒼朮 八兩
- 橘紅 五兩
- 甘草 三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五片薑和一個大棗,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於飯前服用。
養正丹,治霍亂轉筋,咳逆不定。
出寶林真人谷伯陽方,一名交泰丹。
硫黃(研細),黑錫(去滓,淨秤,與水銀結砂子),水銀,硃砂(細研。已上各一兩)
上用黑盞一隻,火上熔黑鉛成汁,次入水銀,以柳杖子攪勻。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末,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焰,以醋灑之。候冷取出,研如粉極細,用糯米粉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粒,加至三十粒,鹽湯下。此藥升降陰陽,既濟心腎。空心、食前,棗湯送下。神效不可具述。
白話文:
養正丹
功效: 治療霍亂引起的筋攣抽搐,以及咳嗽頻繁、時好時壞的症狀。
出處: 出自寶林真人谷伯陽所傳方,又名交泰丹。
藥材:
- 硫黃(研磨成細粉) 一兩
- 黑錫(去除雜質,淨重,與水銀混合成砂狀) 一兩
- 水銀 一兩
- 硃砂(細研磨) 一兩
製法:
- 使用黑色瓷碗一隻,在火上熔化黑鉛,使其變成液體。
- 將水銀加入黑鉛液中,用柳條攪拌均勻。
- 加入硃砂,繼續攪拌直至看不見紅色顆粒。
- 靜置片刻後,加入硫黃粉末,快速攪拌至變成糊狀,並使之混合均勻。
- 若出現火焰,可用醋來澆滅。
- 待其冷卻後,取出藥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 用糯米粉煮成糊狀,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
服用方法:
- 每次服用二十粒至三十粒,用鹽湯送服。
- 此藥能調和陰陽,平衡心腎功能。
- 空腹或飯前服用,以棗湯送服。
- 效果極佳,難以用語言形容。
四逆湯,治霍亂吐瀉,手足厥冷,或咳或悸,內寒外熱,下利清穀,四肢沉重。
甘草(一兩),乾薑(三分),熟附(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六分,去滓,溫服。
感應圓,治霍亂吐瀉,大便頻並,後重遲澀,虛中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脘,不能傳化。或因氣傷冷,因飢飽食,飲酒過多,心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疼。
高殿前家方。
新揀丁香(一兩半),南木香(去蘆頭,秤一兩半),肉豆蔻(去粗皮,用滑仁子二十個),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研細,出盡油如粉),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刮,細研二兩),川乾薑(炮裂,秤一兩),杏仁(揀肥者,去雙仁者,一百上十個,去尖,湯浸一宿,去皮,別研極爛如膏),
白話文:
四逆湯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手腳冰冷、咳嗽或心悸等症狀,患者通常表現為內寒外熱、排泄清稀、四肢沉重。 甘草一兩,乾薑三分,熟附子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後溫熱服用。
感應圓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排便頻繁且排泄困難、身體虛弱、胃中積冷、氣虛、食物停滯在胃脘無法消化等症狀。症狀可能由氣虛、受寒、飢飽不均、飲酒過度等原因引起,表現為心下堅硬飽滿、兩側肋骨脹痛、心腹劇痛。 藥方由高殿前家提供:丁香一兩半、南木香(去蘆頭,一兩半)、肉豆蔻(去粗皮,滑仁子二十個)、巴豆(去皮、心、膜,研磨成粉,出盡油)、百草霜(用鍋底刮取,研磨成粉二兩)、川乾薑(炮裂,一兩)、杏仁(選取肥厚無雙仁的杏仁一百上十個,去尖,水浸泡一夜後去皮,研磨成膏狀)。
上七味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餘四味搗為細末,與前三味同拌,研令細,用好蠟匱和,先將蠟六兩熔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更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熔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秤,用圓。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於銚內熬,令末散香熟。
次下酒煮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秋冬修合,清油一兩半,同煎煮熱作汁,和匱藥末成劑,分作小鋌子,以油單子裹之,旋圓服餌。
白話文:
上七味藥方,除去巴豆粉、百草霜、杏仁這三味藥材,其餘四味藥材要研磨成細末,再與前面三味藥粉混合在一起,繼續研磨至細緻,然後加入好的蠟,使其混合均勻。首先將六兩的蠟融化成汁,用厚厚的棉布過濾掉雜質,再用一升好酒,在銀器中煮沸,待蠟完全融化後,滾沸數次,再倒出來。等酒涼了之後,蠟會浮在酒面上,將蠟取出,稱重,製成圓形。
在春夏季節調配藥方時,要使用一兩清油,在銚子裡熬製,讓藥末散發出香味並熟透。
接下來,將四兩的蠟與酒一起煮,使其融化成汁,趁熱在鍋裡與先前研磨好的藥末混合在一起。在秋冬季節調配藥方時,要使用一兩半清油,一起煎煮至沸騰,再與藥末混合成劑,分成小塊,用油紙包裹,旋轉成圓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