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六 (4)
卷之十六 (4)
1. 頭目門
頭者,諸陽之會,上丹產於泥丸宮,百神所集。凡頭痛者,乃足太陽受病,上連風府、眉角而痛者,皆可藥愈。或上穿風府,陷入手泥丸宮而痛者,是為真頭疼,不可以藥愈,夕發旦死,旦發夕死,責在根,氣先絕也。原其所因,有中風寒、暑濕而疼者,有氣血、食飲厥而疼者,有五臟氣鬱厥而疼者。治之之法,當先審其證候。
都梁圓,大治諸風眩暈,婦人產前、產後,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服之令人目明。凡沐浴後服一二粒甚佳。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並宜服之。
王定國因被風吹,項背拘急,頭目昏眩,太陽並腦俱痛。自山陽孥舟至泗州求醫,楊吉老既診脈,即與藥一彈圓便服,王因款話。經一時再作,並進兩圓,病若失去。王甚喜,問為何藥。答云:公如道得其中一味,即傳此方。王思索良久,自川芎、防風之類,凡舉數種皆非,但一味白芷耳。王益神之,此藥初無名,王曰:是藥處自都梁名人,可名「都梁丸」也。
香白芷(大塊,擇白色新潔者,先以捘刷刷去塵土,用沸湯泡洗四五遍)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圓,多用荊芥點臘茶,細嚼下。食後常服,諸無所忌,只干嚼咽亦可。
茶芽湯,治偏正頭疼,噁心,嘔吐不止者。
襄陽府胡急腳專貨此藥,積錢至數萬緡,秘惜不傳。上官醫以計得之。
細茶芽(一兩),生草烏(半兩,去皮、尖),細辛(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慢火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服取效。
十味如神圓,治偏正頭風,墜痰涎,散滯氣,寬胸膈。久服清頭目,強腰膝。
峽州教授王執中,字叔權,永嘉人。其母患頭風,臥病餘半年,偏服頭風藥,雖少愈而未能去體。偶何用之來訪,云:祖母嘗因驚避戎馬,奔走,得頭風疾數年,有道人令服此而驗。因傳其方,既服遂脫然。
半夏(四十九粒,湯浸七次),晉礬(枯過),南星(一個,洗,薑汁浸),天門冬(去心),五味子(各半兩),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各一兩),甘草(炙),白朮,人參(各一分)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飛羅面煮糊圓,梧桐子大,硃砂一分為衣,每服十圓至十五圓,食後、臨臥,生薑湯吞下。
芎辛湯,治傷風寒生冷,及氣虛痰厥,頭疼如破,兼眩暈欲側,嘔吐不定。
附子(生,去皮、臍),烏頭(生,去皮、尖),天南星,乾薑,甘草(炙),川芎,細辛(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三盞,姜五片,茶芽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芎附散,治氣虛頭痛不可忍。
張裁衣得此方,屢以醫人,皆立效。
附子(一兩者,炮,去皮、臍),川芎(二錢),熟乾地黃(半兩,須自曬,灑酒九蒸九曝者,市賣者以綠礬搭色,不中用。或無,即以好大川當歸半兩代之)
白話文: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上丹田位於腦部的泥丸宮,是眾多神經聚集之處。凡是頭痛,多半是足太陽經脈生病,向上連到風府穴、眉角而引起的疼痛,這些通常可以通過藥物治癒。但如果疼痛向上穿過風府穴,深入到腦部的泥丸宮,那就是真正的頭痛,無法用藥物治癒,早晨發作晚上就可能死亡,晚上發作早晨就可能死亡,這是因為病根深重,氣已經先衰竭了。探究頭痛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感受風寒、暑濕等邪氣而引起的疼痛,有的是因為氣血、飲食失調而引起的疼痛,有的是因為五臟氣機鬱結而引起的疼痛。治療的方法,應該先仔細辨別症狀。
「都梁圓」這種藥,能有效治療各種因風邪引起的眩暈,婦女產前、產後,突然感受風邪,導致頭部昏沉、眼睛模糊,以及因血虛而引起的頭痛,服用後能使眼睛明亮。洗完澡後服用一兩粒效果更佳。天氣突然變冷又突然變暖,導致神智不清,以及感受風寒導致頭部昏沉、眩暈,都適合服用。
王定國因為被風吹到,脖子和背部僵硬,頭暈眼花,太陽穴和腦部都疼痛。他從山陽乘船到泗州求醫,楊吉老診脈後,就給他服用了一粒藥丸,王定國一邊服藥一邊和醫生聊天。過了一會兒,又再吃兩粒,病就好了。王定國非常高興,問是什麼藥。楊吉老回答說:「如果你能說出藥方中的其中一味藥,我就把這個藥方傳給你。」王定國思考了很久,從川芎、防風等藥材,列舉了很多種,但都猜不對,最後才猜到是白芷。王定國更加覺得這個藥很神奇。這種藥原本沒有名字,王定國說:「這個藥是出自都梁這個地方的名人,可以稱之為『都梁丸』。」
香白芷(要選大塊、白色、新鮮乾淨的,先用刷子刷去灰塵,用滾燙的開水泡洗四五遍)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彈珠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多用荊芥點著的臘茶送服,細嚼慢嚥。飯後經常服用,沒有什麼禁忌,直接嚼著吞下也可以。
「茶芽湯」這種藥,能治療偏頭痛、正頭痛,噁心、嘔吐不止的症狀。
襄陽府有個叫胡急腳的商人,專門販賣這種藥,積累了數萬錢,但他秘不外傳。上官的醫生用計謀才得到這個藥方。
細茶芽(一兩)、生草烏(半兩,去皮、尖)、細辛(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用小火煎到剩六分,去除藥渣,溫服。服用一次就能見效。
「十味如神圓」這種藥,能治療偏頭痛、正頭痛,能使痰涎下降,消散體內滯氣,寬闊胸膈。長期服用可以使頭腦清醒,強壯腰膝。
峽州的教授王執中,字叔權,是永嘉人。他的母親患有頭痛,臥床半年多,吃了很多治療頭痛的藥,雖然有些好轉,但還是無法根治。偶然間,何用之來拜訪,他說:「我的祖母曾經因為驚嚇躲避戰亂,奔波勞累,得了頭痛病好幾年,有個道人讓她服用這個藥就痊癒了。」因此把藥方傳給了他,服用後果然病就好了。
半夏(四十九粒,用湯浸泡七次)、晉礬(用火烤乾)、南星(一個,洗淨,用薑汁浸泡)、天門冬(去心)、五味子(各半兩)、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各一兩)、甘草(炙)、白朮、人參(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的自然汁調和,再用飛羅面煮成糊狀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十丸到十五丸,飯後或睡前,用生薑湯送服。
「芎辛湯」這種藥,能治療因為感受風寒生冷之氣,以及氣虛痰阻而導致的頭痛,頭痛如裂,伴隨眩暈想倒,嘔吐不止。
附子(生,去皮、臍)、烏頭(生,去皮、尖)、天南星、乾薑、甘草(炙)、川芎、細辛(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大錢,用水三碗,加薑五片,少許茶芽,煎到剩七分,去除藥渣,飯後服用。
「芎附散」這種藥,能治療氣虛引起的劇烈頭痛。
有個叫張裁衣的人得到這個藥方,多次用它給別人治病,都能立即見效。
附子(一兩,炮製過,去皮、臍)、川芎(二錢)、熟乾地黃(半兩,必須自己曬乾,用酒浸泡蒸九次再曝曬九次的才有效,市面上賣的用綠礬染色,沒有用。如果沒有熟地黃,就用好的大川當歸半兩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