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六 (3)
卷之十六 (3)
1. 咽喉門
立聖膏,治纏喉風。
齊州半夏(三七粒),巴豆(三七粒)
上將半夏輕捶,每粒分作四片。巴豆剝去心、膜,於銀(銅)石器內,用米醋三碗,文武火熬盡醋為度。用清醋微洗過,研為膏子。每患纏喉風,或喉閉,或癇疾,用一斡耳,以生薑自然汁一茶腳化下。患甚者灌藥,少時自然吐出惡涎,如魚凍相似,立愈。極有神效。
吹喉散,治咽喉腫痛。
朴硝(四兩,別研),甘草末(生,一兩)
上研勻,每用半錢,乾摻喉中。如腫甚者,用竹筒子吹入喉中為佳。
一字散,治喉痹,氣塞不通,欲死者。
雄黃(別研),蠍梢(七枚),白礬(生,研,一錢),藜蘆(一錢),豬牙皂莢(七挺)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許,吹入鼻中,即吐頑涎,立瘥。
佛手散,治纏喉風,神效。
盆硝(一兩,研),白殭蠶(半兩,去絲),青黛(一錢,研),甘草(二錢半,生)
上為細末,以少許摻喉中,如閉甚,以竹管吹入。尋常咽喉間不快亦可用。
白藥子治急喉痹,
範觀道方。
青魚膽(新瓦上焙乾,去膜,取末,一錢),蛇蛻皮(去沙土,碗內燒灰,一錢,研令極細),白殭蠶(直者去絲、嘴,新瓦上焙乾,一兩),白礬(鐵銚飛過,留性,一兩),白藥子(新瓦上焙乾,一錢)
上併為細末,再以乳缽和,研令勻,再用半錢吹入咽喉,立愈。若病輕,以多年白鹽梅肉細切,入前項藥,同搗令勻,圓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如白梅稍乾硬,用熟湯浸令軟,取肉細切用。
白話文:
立聖膏,治療纏喉風。
用齊州產的半夏(約21顆),巴豆(約21顆)。 先將半夏稍微敲碎,每顆分成四片。巴豆剝去外殼和薄膜,放在銀器或銅器中,倒入三碗米醋,用文火和武火熬煮直到醋都煮乾為止。再用少量清水醋稍微清洗一下,然後研磨成膏狀。每當患上纏喉風,或者喉嚨閉塞,或是癲癇等疾病時,就用少量,約一個耳勺的膏,用生薑自然榨出的汁一小茶匙化開服用。病情嚴重的,可以用灌藥的方式餵服,過一會兒自然會吐出像魚凍一樣的惡痰,立刻就會好轉。效果非常神奇。
吹喉散,治療咽喉腫痛。
用朴硝(四兩,另外研磨),生甘草末(一兩)。 將它們研磨均勻,每次取用半錢,直接撒在喉嚨中。如果腫脹很嚴重,用竹筒吹入喉嚨效果更好。
一字散,治療喉痹,氣息堵塞不通,瀕臨死亡的狀況。
用雄黃(另外研磨)、蠍子尾(七個)、生白礬(研磨,一錢)、藜蘆(一錢)、豬牙皂莢(七個)。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取用像一個「一」字那麼多的量,吹入鼻孔中,就會吐出頑固的痰涎,馬上就會痊癒。
佛手散,治療纏喉風,效果神奇。
用盆硝(一兩,研磨)、白殭蠶(半兩,去除絲)、青黛(一錢,研磨)、生甘草(二錢半)。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取少量撒在喉嚨中,如果閉塞嚴重,就用竹管吹入。平常咽喉不適也可以使用。
白藥子治療急性喉痹,這是範觀道的藥方。
用青魚膽(放在新瓦上烘乾,去除薄膜,取末,一錢)、蛇蛻皮(去除沙土,在碗內燒成灰,一錢,研磨至極細)、白殭蠶(直的,去除絲和嘴,放在新瓦上烘乾,一兩)、白礬(用鐵鍋燒過,留下藥性,一兩)、白藥子(放在新瓦上烘乾,一錢)。 將以上藥物一同研磨成細末,再用乳缽混合研磨均勻,每次用半錢吹入咽喉,立刻就會痊癒。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陳年白鹽梅肉切細,加入上述藥物一同搗碎均勻,捏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吞嚥汁液。如果白梅稍微乾硬,可以用熱湯浸泡使其軟化,然後取肉切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