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五 (2)
卷之十五 (2)
1. 血疾門
葛察判閣中苦此疾,百藥皆試。得此方,服之取效。後雖發,屢驗。
生地黃(一斤),附子(一兩,炮,去皮,細切),乾山藥(三兩)
上將地黃洗淨,細搗,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將附子切作片子,入在地黃汁內,用銀石器熬成膏,其附子取出焙乾,更用山藥同為細末,卻以地黃膏子和成劑,木臼內杵一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漸加至五十丸。米飲、空心下,神效。
地黃湯,治妄行吐血。
張裁衣傳。其子病,服此即止,屢作屢效。
熟地黃(洗去土,焙乾)
上為細末,用好真京墨、新汲水磨半盞來許,分作二服,調熟地黃末服之。
墨須用松煙者。
固榮散,治吐血、便血。
王醫師方,鍾允中鈴轄傳。
真蒲黃(炒,一兩),地榆(去蘆,一兩),白芷(半兩),甘草(炒,三錢)
上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氣壯人加石膏半兩。
止衄散,治氣鬱發衄,無比神方。
黃耆(六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乾地黃,阿膠(炙。已上各三錢)
上為細末,煎黃耆湯調下二錢匕。未知再作。
二灰散,治肺癰、吐血並妄行。
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
紫金丹,治暴中咯血。
新綿灰(蒲抄,一錢),漢防己(一兩,為末),甘草(半兩,炮,為末),阿膠(半兩,炙,為末),麝香(半錢,細研),乳香(少者)
上件藥和合令勻,滴水為丸,如雞頭大,臨臥時臘茶吞下一丸。
白話文:
葛察判(姓葛的官員)在衙門裡深受這種疾病困擾,各種藥都試過了,都沒效。後來得到這個藥方,服用後就見效了。即使後來又發作,屢次服用都有效。
藥方內容:
生地黃(一斤),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掉外皮,切細),乾山藥(三兩)
先把生地黃洗淨,搗碎取汁,剩下的藥渣再加入一些好酒,再取汁,直到把汁液完全取盡。把附子切成片,放入生地黃汁中,用銀或石製的器具熬成膏狀,把附子取出烘乾,再和山藥一起磨成細末,然後把地黃膏和藥末混合製成藥丸,放在木臼裡杵一兩千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五十丸。用米湯在空腹時服用,效果非常好。
地黃湯,治療胡亂吐血的症狀。
這是張裁縫傳下來的藥方。他兒子生病,服用這個藥方後就止住了吐血,屢次發作,屢次有效。
藥方內容:
熟地黃(洗淨泥土,烘乾)
把熟地黃磨成細末,用好的真京墨(松煙墨)用新汲的水磨半盞左右的墨汁,分成兩次服用,用墨汁調和熟地黃末服用。
墨汁必須用松煙墨。
固榮散,治療吐血、便血的症狀。
這是王醫師的藥方,鍾允中官員傳下來的。
藥方內容:
炒過的蒲黃(一兩),地榆(去掉蘆頭,一兩),白芷(半兩),炒過的甘草(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服。體質強壯的人可以加半兩石膏。
止衄散,治療因氣鬱導致的鼻出血,效果非常好。
藥方內容:
黃耆(六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地黃、阿膠(炙,以上各三錢)
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黃耆煎湯調服二錢。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再服用。
二灰散,治療肺癰、吐血以及胡亂出血的症狀。
藥方內容:
紅棗(連核燒成灰),百藥煎(煅燒。等量)
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
紫金丹,治療突然吐血的症狀。
藥方內容:
新棉花的灰(用蒲草燒製,一錢),漢防己(一兩,磨成粉),炮製過的甘草(半兩,磨成粉),炙過的阿膠(半兩,磨成粉),麝香(半錢,研磨成粉),少量的乳香
把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滴水做成藥丸,像雞頭那麼大,在睡覺前用臘茶吞服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