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3)

1. 中毒門

治中諸毒證候

江南、閩中山間人以蛇虺、娛蚣、蜒蚰、蝦蟆等百蟲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勝者為靈以事之。取其毒,雜以菜果、食之類,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圖富貴。人或中之,證狀萬狀,廣如治百蠱說;或年歲聞人多死。又有人家香火奉事如家先者,亦謂之蠱能病人。世謂之蠱,注以姓類,屬五音,謂之五蠱。此皆邊鄙邪僻之地,多有此事,中都則蔑聞也。

夫中蠱毒者,令人心腹絞痛,如有物齧,吐、下血皆如爛肉,若不即治,食人五臟即死。驗之令病,唾水沉即是蠱。有人行蠱毒以病人,若欲知其姓名者,以敗鼓皮燒作木,飲服方寸匕。須臾,自呼蠱家姓名,可語,令呼喚將去則愈,治之亦有方。

丹砂圓,治蠱毒。從酒食中著者,方端午日合。

辰砂(別研),雄黃(別研,水飛),赤腳蜈蚣,續隨子(各一兩),麝香(一分)

上為末,糯米飲為丸,如雞頭大。若覺中毒,即以酒下一圓,蛇蠍所螫,醋磨塗之。

犀角飲子,解丹石藥毒。

楊氏處此數方,累用有神效。

犀角(鎊),知母,防風(去蘆頭),甘草(四味各半兩),山梔子,杏仁(去皮、尖),蔓荊子,地骨皮,白茯苓(去皮。各一兩),黃芩(一兩半),柴胡(去苗,二錢)

上件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解毒圓,解一切飲食毒,及諸藥毒,並療溺死、縊死、磕死,或湯燙火燒,氣已絕,但心頭微熱者,皆可治。

五倍子(三兩),大戟(一兩),山慈姑(半兩),板藍根(半兩),續隨子(去皮,一兩),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末,研勻,水煮糯米糊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丸,陰乾。用雄鴨頭血為衣,候經宿,布袋掛當風處。每服一圓,熱酒磨下。

化毒散,治中藥毒,吐血,或心痛,或舌尖微黑,口唇裂,嚼豆不腥者是。

巴豆(一枚,去皮、心、膜,細研),黃丹(半錢),雄黃(一字,同細研)

上用烏雞子一枚,煎盤內煎成餅,摻藥在上,卷為筒子,臨睡一服,爛嚼,茶清送下,當夜取下毒。

備急散,解中藥毒,煩躁,吐血,口內如針刺。

白礬(一兩),草茶(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此藥入口,味甘而不覺苦者,是中毒也。

甘粉散,解一切藥毒。

甘草二兩,生,銼碎,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滓,入綠豆粉一合,折勻。再煎數沸,入蜜半兩,溫服。

白豆散,解一切藥毒。

白扁豆,生,曬乾,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二三錢匕。

吳內翰《備急方》云,全椒醫高照一子,原賴父笞之,遂服砒霜自毒,大渴利,腹脹欲裂。余教照令服此藥,以水調,隨所欲飲,與之不數碗,即利而安。

菖蒲散,解蠱毒。

白話文:

[中毒門]

關於各種中毒的症狀與治療

在江南和福建山區一帶,有些人會把蛇、蜈蚣、蜒蚰、蛤蟆等各種蟲子放在同一個容器裡飼養,讓它們互相殘殺,活下來的就被視為有靈性,用來祭拜。他們會取出這些蟲子的毒液,摻雜在蔬菜水果或食物裡,用來加害他人,妄想這樣可以得到福報,藉此發財。如果有人中了這種毒,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情況跟治療蠱毒的說法很類似;有時候還會聽說有人因此接連死亡。也有些人會把像供奉祖先一樣祭拜的東西,當作會使人生病的蠱,世人稱之為蠱毒,並按姓氏分類,歸屬五音,稱為五蠱。這些大多是偏遠地區才會發生的事情,在繁華的城市就很少聽聞了。

中了蠱毒的人,會感到心腹絞痛,好像有東西在啃咬,嘔吐和排泄的血都像腐爛的肉,如果不馬上治療,毒會侵蝕五臟,導致死亡。驗證方法是讓病人吐口水到水裡,如果口水沉下去,就是中了蠱毒。有些人會用蠱毒來害人,如果想知道施蠱毒的人的名字,可以把破鼓皮燒成灰,用一小匙的量和水服下,過一會兒,病人就會自己說出施蠱毒的人的名字,可以與他對話,並要求他把蠱毒收回去,病就會痊癒,治療的方法也有。

丹砂圓,用來治療蠱毒,特別是從酒食中感染的。這種藥方適合在端午節那天製作。

配方:辰砂(另外研磨)、雄黃(另外研磨,用水飛過)、赤腳蜈蚣、續隨子(各一兩)、麝香(一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糯米湯做成丸子,像雞頭那麼大。如果感覺中毒,就用酒吞服一丸。被蛇或蠍子咬傷,可以用醋磨藥塗抹在傷口。

犀角飲子,用來解除丹石類藥物的毒性。

配方:犀角(磨成粉)、知母、防風(去掉蘆頭)、甘草(這四種各半兩),山梔子、杏仁(去掉皮和尖)、蔓荊子、地骨皮、白茯苓(去掉皮,這五種各一兩),黃芩(一兩半),柴胡(去掉苗,二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一杯煎到剩七分,去除藥渣,溫服。

解毒圓,可以解除各種飲食中毒和藥物中毒,並能治療溺水、上吊、跌撞致死、或被開水燙傷、火燒導致氣絕,但心臟還稍微有餘溫的人,都可使用。

配方:五倍子(三兩),大戟(一兩),山慈姑(半兩),板藍根(半兩),續隨子(去掉皮,一兩),麝香(一錢,另外研磨)。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水煮糯米糊做成丸子,每丸一錢,陰乾。用雄鴨頭的血塗在丸子上,放置一晚,然後用布袋裝好掛在通風的地方。每次服用一丸,用熱酒磨開後服下。

化毒散,用來治療藥物中毒,症狀包括吐血、心痛、舌尖微微發黑、嘴唇乾裂、吃豆子時感覺不到腥味。

配方:巴豆(一枚,去掉皮、心和膜,仔細研磨),黃丹(半錢),雄黃(一字,一起仔細研磨)。

用一枚烏雞蛋,在平底鍋裡煎成餅,把藥粉撒在餅上,捲成筒狀,睡前服用,仔細咀嚼後用茶水送服,當晚就可以排除毒素。

備急散,用來解除藥物中毒引起的煩躁、吐血、口內像針刺一樣的感覺。

配方:白礬(一兩),草茶(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新打的井水調和後服下。這個藥如果入口是甜的,而且感覺不到苦味,就是中毒了。

甘粉散,用來解除各種藥物中毒。

配方:甘草(二兩,生的,切碎),用水三碗煎到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加入綠豆粉一合,攪拌均勻。再煎幾次,加入蜂蜜半兩,溫服。

白豆散,用來解除各種藥物中毒。

配方:白扁豆(生的,曬乾),研磨成細粉,用新打的井水調和後服用二三錢。

吳內翰的《備急方》記載,全椒的醫生高照,他的兒子因為被父親責打,就吃了砒霜自殺,出現極度口渴、腹瀉、肚子脹得快要裂開的症狀。我教高照用這個藥用水調和後給兒子服用,隨他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喝了幾碗後,就順利排泄,病情好轉了。

菖蒲散,用來解除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