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二 (4)
卷之十二 (4)
1. 腸風門
辨腸風、痔漏、下血證候
夫有五痔,人奏圊則下血,或點滴,或迸箭,或清或濁。面黃唇白,心忪腳弱,頭目眩暈。此因飽食、坐久、腸癖所為。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所致。世醫多指此為腸風臟毒,然腸風臟毒,自屬滯下門,臟毒即是臟中積毒;腸風即是邪入臟。純下清血,謂之風利。今五痔下血,乃是酒痔、脈痔,其血自肛門邊別有一竅,如針孔大,滴淋而下,與泄物不共道,不可不知。
黃連湯,治脈痔下血不止,量冷熱加減法。
此數方系葉伯材累用有神效。
黃連(去須),烏頭(炮,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熱則加黃連,冷則加烏頭。
酒連圓,治酒痔下血,伏暑久治不效。
黃連(不以多少,燎去須,酒浸,銀器中重湯煮,漉出曬乾,添酒煮七次止)
上為末,以余酒為圓,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加味四君子湯,治五痔下血,面色萎黃,心忪耳鳴,腳弱氣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黃耆,白扁豆(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湯點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頗效,所謂「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豬牙皂角散,治五種腸風下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名脫肛;穀道四旁有胬肉,如乳頭,名鼠奶痔;有穴,腸出血,名漏。並皆治之。
黃牛角䚡(一枚,捶碎),白蛇蛻(一條),蝟皮(一兩),豬牙皂角(七鋌),穿山甲(一片,七十鱗)
上並銼碎,入砂瓶內,以鹽泥封固,候乾。先少著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煅,令通赤為度。取出攤冷,為末。先以胡桃一個,分四分。一分臨臥時,細研如糊,酒調下便睡。先引出蟲,至五更時一服,次日辰時一服,並三錢藥末。久患者不過三服即愈。
黃耆圓,治腸風瀉血。
呂大資宅經效方,石寺丞服後得驗。
黃耆,黃連(各等分)
上件藥為末,以麵糊為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厚朴煎,王嗣康為蔡昭先處此方,治積年下血。韓縣尉名楚卿傳,云乃尊主藏,服之作效。
厚朴(五兩,用生薑五兩,同搗開,於銀石器內炒,令紫色),白朮(一兩),大麥糵,神麯(二味各一兩,同炒紫色)
上為細末,白水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疾作空心、米飲下一百丸,平時三五十丸。嗣康云:腸胃本無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今用厚朴厚腸胃,神麯、麥糵消酒食,白朮導水,血自不作也。
荊芥散,治脈痔下血。
荊芥穗,槐花(炒焦。各一兩),石菖蒲(一兩半)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食前服,日二。
白玉丹,治久年腸痔下血,服百藥不效者。
白話文:
辨別腸風、痔漏、下血的症狀
一個人有五種痔瘡,每次上廁所都會出血,有時是滴滴答答,有時像噴射一樣,血的顏色有清有濁。患者臉色發黃、嘴唇蒼白,感到心慌、腿腳無力,頭暈眼花。這通常是因為吃太飽、久坐、腸胃功能失調所導致。也有可能是因為飲酒過量、房事過度引起的。
一般醫生大多認為這是腸風或臟毒引起的,但腸風和臟毒實際上屬於「滯下」的範疇。所謂臟毒,是指臟器中累積的毒素;而腸風,是指邪氣侵入臟腑。單純排出清血,稱之為「風利」。而這裡所說的五痔出血,其實是酒痔或脈痔,血是從肛門旁邊另一個像針孔大小的孔流出來的,滴滴答答地流,與排泄物不是同一個通道,這一點必須清楚。
黃連湯,可以用於治療脈痔出血不止,可以根據患者的寒熱情況調整藥量。
這個方子是葉伯材多次使用,效果很好的。
黃連(去掉鬚),烏頭(炮製過,去掉皮和尖,兩者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去渣後空腹服用。如果感到發熱,可以多加黃連;如果感到發冷,可以多加烏頭。
酒連丸,可以用於治療因飲酒引起的酒痔出血,以及伏暑久治不癒的情況。
黃連(用量不限,燒掉鬚,用酒浸泡,放在銀器中隔水蒸煮,撈出曬乾,再加酒煮七次)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剩餘的酒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加味四君子湯,可以用於治療五痔出血,導致面色萎黃、心慌耳鳴、腿腳無力、氣短乏力、口中無味、食不知味的患者。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黃耆、白扁豆(蒸,以上藥材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湯送服。這個方子可能不為人所信,但服用後效果顯著,正所謂「看似平淡無奇,卻有奇效」。
豬牙皂角散,可以用於治療五種腸風下血:排便前出血,稱為外痔;排便後出血,稱為內痔;大腸脫出肛門,稱為脫肛;肛門周圍長出像乳頭一樣的贅肉,稱為鼠奶痔;有孔洞,腸道出血,稱為漏。以上情況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黃牛角(一枚,搗碎)、白蛇蛻(一條)、蝟皮(一兩)、豬牙皂角(七塊)、穿山甲(一片,約七十鱗)
將以上藥材都搗碎,放入砂瓶中,用鹽泥封好,等泥乾了,先用小火燒,等冒煙後用大火煅燒,直到通紅為止。取出攤涼,研磨成粉末。先取一個核桃,分成四份。取一份在臨睡時磨成糊狀,用酒調服後就睡覺。這可以引出蟲子。到了五更(凌晨三點至五點)時服用一次藥,第二天辰時(早上七點至九點)再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錢藥末。病情嚴重的患者,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痊癒。
黃耆丸,可以用於治療腸風瀉血。
這個方子是呂大資宅的經驗方,石寺丞服用後證實有效。
黃耆、黃連(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像赤豆。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厚朴煎,王嗣康為蔡昭先開的方子,用來治療積年下血。韓縣尉(名楚卿)傳說這是他主人收藏的方子,服用後效果很好。
厚朴(五兩,用生薑五兩一同搗開,在銀器或石器中炒至紫色)、白朮(一兩)、大麥芽、神麯(以上兩味各一兩,一同炒至紫色)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水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發病時空腹用米湯送服一百丸,平時服用三五十丸。嗣康說:腸胃本來沒有血,是因為氣虛腸壁薄,血液從榮衛滲出。現在用厚朴來加厚腸胃,用神麯、麥芽來消化酒食,用白朮來疏導水濕,血自然就不會滲出了。
荊芥散,可以用於治療脈痔出血。
荊芥穗、槐花(炒焦,各一兩)、石菖蒲(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飯前服用,每日兩次。
白玉丹,可以用於治療多年腸痔出血,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