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卷之十二
2. 疝氣門
治諸疝氣發作證候
《經論》雖云七疝,諸疝等更不見名狀,但出寒疝、㿗疝而已。唯《大奇論》列五臟脈為五疝證,所謂腎脈大、急沉為腎疝;肝脈大、急沉為肝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三陰急為脾疝。三陰即太陰脾脈也。大抵血因寒泣,則為瘕;氣因寒聚,則為疝。但五臟脈理不同,不可不辨。
且腎脈本沉,心脈本滑,受寒則急,於理乃是;肝脈本弦,肺脈本澀,並謂之沉,未為了義。又脾不出本脈,但云急為疝,亦文義之缺也。凡云急者,緊也,緊為寒。亦可類推。且賊風入腹,亦為疝;冒暑、履濕皆能為疝。常隨四氣改易急字,風則浮弦,暑則洪數,濕則緩細,於理甚明。
要知疝雖兼臟氣,皆外所因也。寒則溫之,風則散之,暑則利之,濕則燥之,各有成法。
失笑散,治疝氣腫硬。
徐都承叔至傳,云是錢參政方。
防風(去蘆),牡丹皮(去心)
上等分,為細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亦治㿗卵偏墜。又一方加黃檗、桂心二味等分,治氣上下腫脹。
大戟丸,治膀胱氣陰腫,或小腸氣痛。
泗州楊吉老方,累用有效。
檳榔(一兩,略炮過),麝香(半分,好者),胡蘆巴(四兩,炒香),大戟(揀好者寸許,銼去皮,炒令黃色,秤半兩),木香(一兩),舶上茴香(一兩),黑附子(一兩,炮,去皮、臍),訶黎勒(炮,去核,一兩)
上件藥為末,用川楝子五兩,好酒二升,蔥白七枝,長三四寸已,來一處煮,令楝子肉透軟,去皮、核,只取肉,和上件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加之十丸,每日空心、溫酒少許下之。生薑、鹽湯下亦可。如潮發疼痛,可用炒生薑,熱酒下十五丸,一服立效。吃藥後消盡氣腫,且卻減藥。
茴香散,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
軍頭司何押番傳與陳端,遇發時只一兩服,立定。何云等子輩常服此藥,故無下部之疾。
茴香,柿楂子(《本草》名糖球)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
蛇床子散,治淋泄。
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藁本,陳橘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連根蔥白七枝,水三碗,藥兩匙,煎五七沸。先噓候通,手淋洗。
木香散,治疝氣。
漢陽洪簽判名價傳,復州史君親服得效,並下三方。
木香,青皮(去白),延胡索,馬撲兒(新瓦上焙乾),土茴香(炒)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抄二錢,空心、溫酒調服。忌滯氣食物,如豆腐、雞鴨子、濕面、韭菜等。病愈任意食,無害。
桃仁散,
桃仁(三十粒,炒)
上細嚼,熱酒吞下茴香丸,食前。
皂子圓,
肥皂子(獨腎者四十九個)
上燒過存性,為細末,再研如粉。用陳米飯爛研,如膏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茴香煎湯下。
白話文:
疝氣門
關於各種疝氣發作的症狀治療
醫書上雖然提到七種疝氣,但其實許多疝氣的具體狀況都難以描述,大多只提到寒疝和㿗疝。只有《大奇論》將五臟的脈象與五種疝氣症狀對應,認為腎脈搏動強勁、急促且沉在脈下,是腎疝;肝脈搏動強勁、急促且沉在脈下,是肝疝;心脈搏動滑利急促,是心疝;肺脈搏動沉在脈下,是肺疝;三陰脈搏動急促,是脾疝。這裡的三陰指的是太陰脾脈。總的來說,血液因為寒冷凝滯會形成腫塊,氣因為寒冷聚集就會形成疝氣。但五臟的脈象不同,必須仔細辨別。
腎脈本身就沉,心脈本身就滑,受寒後變急,這在道理上說得通;肝脈本身弦細,肺脈本身澀滯,都說成沉脈,就沒有完全解釋清楚。而且脾脈沒有提到本身的脈象,只說急就是疝氣,這在文義上也有所欠缺。凡是說急的,都是指脈搏緊,脈緊通常是受寒的表現,可以由此類推。另外,賊風侵入腹部也會引起疝氣,冒暑、踩濕地也都會導致疝氣。通常會隨著四季變化,脈象的急字也會有所不同:風邪侵襲會出現浮弦脈,暑邪侵襲會出現洪數脈,濕邪侵襲則會出現緩細脈,這些道理都很明顯。
要知道,疝氣雖然與臟腑之氣相關,但根本原因都在於外邪侵襲。寒邪導致的就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風邪導致的就用發散的藥物來治療,暑邪導致的就用利尿的藥物來治療,濕邪導致的就用燥濕的藥物來治療,各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失笑散,治療疝氣腫脹堅硬。
這是徐都承叔至傳下來的,據說是錢參政的方子。
防風(去除蘆頭)、牡丹皮(去除內心)
將上述兩味藥等量磨成細末,飯前用酒送服一小勺,一天三次。也治療㿗疝引起的睪丸下墜。還有一個方子,加上黃柏和桂心,也是等量,可以治療氣機上下不通導致的腫脹。
大戟丸,治療膀胱氣滯引起的腫脹,或者小腸氣痛。
這是泗州楊吉老的方子,多次使用都有效。
檳榔(一兩,略微炮製過),麝香(半分,選用好的),葫蘆巴(四兩,炒香),大戟(選用好的,一寸左右,削去皮,炒至黃色,稱半兩),木香(一兩),舶上茴香(一兩),黑附子(一兩,炮製,去除皮和臍),訶子(炮製,去除核,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川楝子五兩,好酒兩升,蔥白七段(每段三四寸長),放在一起煮,直到川楝子肉煮透軟爛,然後去除皮和核,只取肉,和之前磨好的藥末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可以加到十丸,每天空腹時用少量溫酒送服。用生薑、鹽湯送服也可以。如果疼痛發作頻繁,可以用炒過的生薑和熱酒送服十五丸,一服藥就能見效。吃藥後氣腫消退,就可以減少藥量。
茴香散,治療寒濕引起的氣滯,導致小腹疼痛、外生殖器偏大腫痛。
這是軍頭司何押番傳給陳端的,發作時服用一兩就可以見效。何押番說他們子輩經常服用此藥,所以沒有下身疾病。
茴香、柿楂子(《本草》裡叫糖球)
將上述兩味藥等量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鹽酒調和,空腹時熱服。
蛇床子散,治療小便淋漓不暢。
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藁本、陳皮(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用帶根的蔥白七段,加三碗水,放入兩勺藥末,煎煮五七次沸騰。先輕輕吹氣,等氣通順後再用藥水淋洗患處。
木香散,治療疝氣。
這是漢陽洪簽判傳下來的,復州史君親自服用後效果很好,同時也傳了以下三個方子。
木香、青皮(去白)、延胡索、馬勃(在新瓦上烘乾)、土茴香(炒)
將上述藥材等量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溫酒調服。忌食容易滯氣的食物,如豆腐、雞鴨蛋、濕麵、韭菜等。病癒後就可以隨意食用,沒有壞處。
桃仁散,
桃仁(三十粒,炒過)
將桃仁細嚼,用熱酒送服茴香丸,飯前服用。
皂子圓,
肥皂子(獨腎的四十九個)
將肥皂子燒至碳化,研磨成細末,再研磨成粉末。用煮爛的陳米飯一起研磨成膏狀,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茴香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