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一 (2)
卷之十一 (2)
1. 腫滿門
木瓜湯,治水氣。
鄭簽判名本中雲。
宣木瓜(一個),吳茱萸
上以木瓜,用竹刀切下蓋子,去子並瓤,入吳茱萸在內,卻將蓋子用竹籤簽定,蒸熟。各研細焙乾,同為細末。以紫蘇熟水調下,不計時候。積日水自消退。
導水圓,治男子、婦人水氣腫滿。
茯苓琥珀圓,治水氣,通身浮腫。
消腫圓,治水氣、腹脹,四肢皆腫。□急咳嗽,睡臥不得。服之小便自利,腫脹悉消。須忌鹽醬、藏醃之物。
淡豉(二兩,新好者研),巴豆(一兩,去殼,河水半升煮乾,去心,出油取霜),五靈脂(去砂石,一分),荊三稜(煨,切),大戟(新者),杏仁(燒留性,研細。三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以生面水調搜和,杵千下,圓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濃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後服。大便秘者,加至十丸。喘急者,用杏仁去皮、尖,研細,濃煎湯送下。忌甘草三日。
消脹圓,治水病,渾身腫脹,喘急,小便不利。
白樟柳根(三兩,銼細),赤小豆(五兩),陳皮(去白,二兩),木香(一)
上件為細末,滴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煮赤小豆湯下,不拘時候。
冬瓜圓,治十種水氣浮腫,喘滿。
大冬瓜(一枚,先於頭返切一蓋子,取去中間瓤不用,以赤小豆,水淘淨,填滿冬瓜中,再用蓋子合了,用竹籤簽定,以麻線系。紙筋、黃泥通身固濟,窨干。用糯谷破取糠片兩大籮,埋冬瓜在內,以火著,糠內煨之。候火盡,取出去泥,刮冬瓜令淨,薄切片子,並豆焙乾)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不拘時候。小便利為驗。
海蛤湯,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此藥最妙。
海蛤,澤瀉,木豬苓(去皮),木通,滑石,桑白皮,葵菜子(七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十莖,通草二寸,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
消脹圓,治蠱脹,推氣退腫。
法曲(四兩,焙),乾葛(二兩),肉桂(去粗皮,一兩),蕤仁(三十粒),巴豆(二十五粒,去皮、油,生用),陳皮(去白,一兩),檳榔(半兩),木香(一兩),縮砂仁(一兩),黑牽牛(一升,用無灰酒半升,浸一宿,取出焙乾)
上件為細末,用豶肚一枚,淨洗,將前件牽牛盛在內,用無灰酒五升,慢火煮之,酒盡肚爛,取出,於臼中搗極爛,和前藥末,一處杵為圓,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送下。更量虛實加減之。
蘿蔔子圓,治蠱氣脹滿,四肢虛浮,上氣喘急,大小便秘澀,服此有效。
蘿蔔子(四兩,炒令黃),雷丸(一兩,炒黃),白附子(一兩半,炮),檳榔(半兩),陳皮(去白,二兩),藍根(二兩,炒黃)
白話文:
木瓜湯:
用來治療水腫。
鄭簽判本中說:
將宣木瓜一個,用竹刀切開頂部當作蓋子,挖去裡面的籽和瓤,放入吳茱萸在裡面,然後把蓋子用竹籤固定好,蒸熟。之後將木瓜和吳茱萸分別研磨成細末並烘乾,再混合均勻。用紫蘇煮熟的水調服,不限時間。連續服用一段時間,水腫自然會消退。
導水丸:
用來治療男性和女性因水腫導致的全身腫脹。
茯苓琥珀丸:
用來治療水腫,全身浮腫。
消腫丸:
用來治療因水腫導致的腹脹、四肢腫脹、呼吸急促咳嗽,導致無法安睡。服用後小便會順暢,腫脹會消退。但必須忌吃鹽、醬油和醃製食物。
將淡豆豉(二兩,要新鮮的研磨)、巴豆(一兩,去殼,用半升河水煮乾,去心取霜)、五靈脂(一分,去除砂石)、荊三稜(煨過切片)、大戟(要新鮮的)、杏仁(燒過保留藥性,研磨成細末,這三味藥各半兩),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生麵水調和,搗杵數千下,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濃煎的桑白皮湯送服,飯後服用。如果便秘,可以加到十丸。如果喘急,用去皮尖的杏仁研磨成細末,用濃煎的杏仁湯送服。服用期間忌吃甘草三天。
消脹丸:
用來治療水病,全身腫脹、呼吸急促、小便不暢。
將白樟柳根(三兩,切碎)、赤小豆(五兩)、陳皮(去白,二兩)、木香(一兩),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滴水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煮好的赤小豆湯送服,不限時間。
冬瓜丸:
用來治療各種水腫、氣喘、腫脹。
取一個大冬瓜,先在頂部切開一個蓋子,挖去中間的瓤不用,用淘洗乾淨的赤小豆填滿冬瓜,再蓋上蓋子,用竹籤固定,用麻線綁好。用紙筋和黃泥將冬瓜全身包裹密封,陰乾。用糯稻穀殼兩大籮,把冬瓜埋在裡面,點火用穀殼煨烤。等火熄滅後,取出冬瓜,去除泥土,刮乾淨冬瓜表皮,切成薄片,與豆子一起烘乾。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水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煎好的冬瓜子湯送服,不限時間。小便順暢為有效。
海蛤湯:
用來治療水腫、肢體腫脹、身體發熱、小便不通。此藥效果最佳。
將海蛤、澤瀉、木豬苓(去皮)、木通、滑石、桑白皮、葵菜子(以上七味藥材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燈心草十根、通草二寸,一起煎煮至七分,溫服,飯前服用。
消脹丸:
用來治療蠱脹,能推動氣機、消退腫脹。
將法曲(四兩,焙乾)、乾葛(二兩)、肉桂(去粗皮,一兩)、蕤仁(三十粒)、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去油,生用)、陳皮(去白,一兩)、檳榔(半兩)、木香(一兩)、縮砂仁(一兩)、黑牽牛(一升,用無灰酒半升浸泡一晚,取出焙乾),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取一隻公豬肚,清洗乾淨,將前面準備好的牽牛藥末放入豬肚中,用無灰酒五升,用小火慢慢燉煮,等到酒煮乾、豬肚煮爛後,取出於臼中搗爛,和之前的藥末一起搗成藥丸,做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中午、臨睡前用溫酒送服。可根據體質虛實情況增減用量。
蘿蔔子丸:
用來治療因蠱氣引起的腹脹、四肢虛浮、呼吸急促、大小便秘澀等症狀,服用此藥有效。
將蘿蔔子(四兩,炒黃)、雷丸(一兩,炒黃)、白附子(一兩半,炮製)、檳榔(半兩)、陳皮(去白,二兩)、藍根(二兩,炒黃),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