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卷之十一

2. 腫滿門

治十水腫滿證候

十腫證候,以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疼痛為肝水;大便鴨溏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乾為膽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小便秘澀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各隨其經絡,分其內外,審其脈證而甄別之。然此十水,謂之正水。外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

以義考之,風合歸肝,皮合歸肺,黃汗歸脾,石合歸腎,雖名理不逾,奈證候少異,古方備列,不可不辨。但風水脈浮,必惡風;皮水亦浮,按不沒指;石水脈浮,不惡風;石水脈沉,腹滿不喘;黃汗脈沉遲,發熱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癰膿。

五傷證候,諸唇黑則傷肝;缺盆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凡此五傷,必不可療也。治法曰: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學者當知之。

苦葫蘆散,治遍身水腫如神。

呂大資宅經效秘方。

木通(一兩半,細銼),澤瀉(三分),苦葫蘆子(一兩半),防己(三分),豬苓(一兩,去黑皮),海蛤(一兩,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五錢,水七分,酒七分,入蔥白五寸,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進。當下小便數升,腫消。

大蒜圓,治氣虛水腫浮脹。

滁州公使、酒庫攢司陳通,患此一病垂死,醫者已不下藥,偶一婦人傳此方,云是道人所授。服之,病自小便而下幾數桶,遂愈。

大蒜(一個),蛤粉

上以蒜研爛,以蛤粉和,無分兩,可圓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圓,白湯下。若氣不升降,即以大蒜一頭,每瓣切開,逐瓣內入茴香七粒,用濕紙裹,煨香熟,爛嚼,白湯送下,不以多少。若臟腑不止,即以丁香如茴香法煨服,每瓣用三粒。

吳茱萸湯,治脾虛腳腫,面黃,小便黃赤,腹脅脹滿,㽲痛,或大小便澀。

錢昭遠知縣傳。

吳茱萸(一兩,去枝,湯泡),枳實(麩炒,去麩,半兩),赤茯苓(一兩),半夏(湯泡,半兩)

上㕮咀,三錢重,水一盞半,生薑七大片,同煎八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

冬瓜散,治水氣極有神效。

冬瓜(一枚,著中者去瓤),肉桂(十兩,銼)

上以肉桂內冬瓜中,蓋口,濕紙裹數重,撅地坑,簇以炭火,煅令存性,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二服。一料可絕根本。

棗仁散,治浮腫。

俞子清少卿家傳方,云得效甚多。

紅棗核(捶破取仁),白茯苓(等分)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

黃魚湯,治水氣。

王尚之提刑傳。云武義縣方,已治數人,甚妙。

黃顙魚(一個),綠豆(一合許)

上煮淡羹,頓食。紹興張醫升之云:以商陸根煮綠豆,令熟,去商陸,取綠豆任意食之,亦妙。王氏《博濟方》第二卷逐氣散,與此二藥大同小異。

白話文:

腫脹滿門

這裡討論的是十種因水液停滯導致的腫脹證候。

十種腫脹的表現:呼吸短促、無法平躺是心臟積水;兩側肋骨疼痛是肝臟積水;大便稀溏如鴨糞是肺部積水;四肢沉重無力是脾臟積水;腰痛、腳冷是腎臟積水;口苦、咽喉乾燥是膽囊積水;時好時壞是不穩定的症狀是大腸積水;腹部急迫、四肢消瘦是膀胱積水;小便困難或排尿不暢是胃部積水;小腹脹滿是小腸積水。這些積水都按照它們所影響的經絡分佈,要仔細區分它們在身體內外的位置,並且要觀察脈象和症狀來進行判斷。這十種水腫,被稱為「正水」。此外,還有風水、皮水、石水和黃汗這幾種水腫。

從理論上來說,風水與肝相關,皮水與肺相關,黃汗與脾相關,石水與腎相關。雖然道理一致,但它們的症狀略有不同,所以古方中都有記載,必須仔細辨別。風水脈象浮在表面,通常會怕風;皮水脈象也浮在表面,按壓下去不會馬上恢復原狀;石水脈象浮在表面時,通常不怕風;石水脈象沉在裡面時,腹部脹滿但不喘氣;黃汗脈象沉緩,常伴隨發熱、口水多,如果久治不癒,可能會導致癰瘡化膿。

五種傷損的徵兆:嘴唇發黑表示肝臟受損;鎖骨上的凹陷變平表示心臟受損;肚臍突出表示脾臟受損;腳底變平表示腎臟受損;背部變平表示肺臟受損。以上這五種傷損,通常無法治癒。治療原則是:腰部以上的腫脹,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腰部以下的腫脹,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療。學者應該明白這些道理。

苦葫蘆散,治療全身水腫效果極佳。

(這是呂大資家傳的有效秘方)

藥材:木通(一兩半,切碎),澤瀉(三分),苦葫蘆子(一兩半),防己(三分),豬苓(一兩,去掉黑皮),海蛤(一兩,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七分、酒七分,加入蔥白五寸,一起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在飯前溫熱服用。服藥後會大量排尿,腫脹自然消退。

大蒜丸,治療氣虛導致的水腫浮腫。

(滁州公使、酒庫攢司陳通曾患此病,幾乎要死了,醫生已經放棄治療。偶然一位婦女傳授此方,說是道人所授。服用後,病患從小便排出大量水,隨即痊癒。)

藥材:大蒜(一個),蛤粉(適量)

將大蒜搗爛,與蛤粉混合,沒有固定的比例,只要能揉成丸子就可以,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出現氣機不順的情況,就將一頭大蒜的每一瓣切開,在每瓣中放入七粒茴香,用濕紙包裹後煨熟,爛嚼後用白開水送下,不限數量。如果臟腑仍然不順暢,就用丁香代替茴香,方法一樣,每瓣用三粒。

吳茱萸湯,治療脾虛引起的腳腫、面色發黃、小便黃赤、腹部和肋骨脹滿、腹痛、大小便不暢。

(錢昭遠知縣傳授的方子)

藥材:吳茱萸(一兩,去枝,用熱水泡過),枳實(用麩皮炒過,去麩皮,半兩),赤茯苓(一兩),半夏(用熱水泡過,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重的藥材,加一碗半水,加入七大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冬瓜散,治療水腫有奇效。

藥材:冬瓜(一個,選大小適中的,挖空瓜瓤),肉桂(十兩,切碎)

將肉桂放入冬瓜中,蓋好開口,用濕紙包裹數層,埋入土坑,用炭火燒製,燒至藥材保留藥性,然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每日兩次。一個療程就可以根治。

棗仁散,治療浮腫。

(俞子清少卿家傳方,據說效果很好)

藥材:紅棗核(搗碎取出裡面的核仁),白茯苓(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米湯調服。

黃魚湯,治療水腫。

(王尚之提刑傳授,說是武義縣的方子,已經治好數人,效果很好)

藥材:黃顙魚(一條),綠豆(約一合)

將以上藥材煮成清淡的湯,一次性吃完。紹興的醫生張升之說:用商陸根煮綠豆,煮熟後去掉商陸根,吃綠豆,效果也很好。王氏的《博濟方》第二卷的逐氣散,和這兩個方子藥材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