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二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 (2)

1. 修養門

養生秘要:凡欲服氣,先須得一高靜密室。不在於大,務絕風隙,左右焚香,不用熏陸。床須厚軟,腳稍令高。《真誥》曰:床高,鬼氣不及。鬼物善因地氣以吹,人為床高三尺可矣。衣服適寒溫,冬宜稍暖。枕高四指余,令與背平。每夜半後生氣,時或五更睦覺,先呵出腹內濁氣,一九止或五六止。

若要而言之,亦不在半夜與五更也,但無事閉坐,寬衣解帶,腹空即為之。先定心、閉目、叩齒三十六通,以集身神。然後以大拇指背拭目,大小九過,兼按鼻,左右七過,以兩手摩令極熱,閉口鼻氣。然後摩面,不以遍數。為真人起居之法。次以舌拄止齶,漱口中內外津液,滿口作三嚥下之。

白話文:

養生秘訣

凡是想練習吐納氣功的人,首先需要找到一個高聳靜謐的房間。房間大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沒有風隙,可以左右兩邊點燃香薰,但不要用熏陸香。床鋪要厚實柔軟,床腳要稍微抬高。

《真誥》中記載:床鋪高,鬼氣就無法接近。鬼物善於藉由地氣吹襲人體,因此床鋪抬高三尺即可。

衣物要適應寒溫,冬天宜稍暖一些。枕頭高度要四指左右,讓頭部與背部保持水平。

每到半夜之後,人體會產生陽氣,有時在五更時分(凌晨三點到五點)會自然醒來。此時,先將腹部的濁氣呵出來,呵九次或五六次即可。

其實,不一定非要在半夜或五更時分練習,只要無事時閉目靜坐,寬衣解帶,空腹狀態下都可以進行。

首先要安定心神,閉目,叩齒三十六次,以集中自身精氣神。然後用大拇指背部擦拭眼睛,上下九次,同時按壓鼻翼,左右七次,用雙手互相摩擦直到手心發熱,並閉口鼻吸氣。之後按摩面部,次數不限。

以上是真人修煉的起居方法。接下來用舌頭抵住上顎,漱口,將口中內外津液漱滿,然後分三次嚥下。

令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者三作,是三度九咽(《黃庭經》曰:漱咽靈液,體不幹,此之謂也。)庶得灌溉五臟,面目乃光。此雖傍門,亦極有力,不可輕忽,為常聞之小法。便兀然放身,使心同太虛,身若委衣,萬慮都遣。若能久久行之,則氣血調暢,精神內守,疾病不生也。

《修真秘訣道經》云:夫欲得長生,當修所生之本。始得精氣結而為形,則知形為受氣之本。氣是有形之根,若氣不得形,則無因而立;形不得氣,則無因而成。原其所稟之時,伏母臍下,混沌三月,玄牝是也。玄牝既立,猶瓜在蒂、陰在母,胎始於此時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綿綿十月,氣足神備,遂解胎而出。

白話文:

《修真秘訣道經》說:想要長生不老,就必須修煉生命之本源。開始的時候精氣凝聚成形體,因此可知形體是承載氣的根本。氣是形體的根源,沒有氣,形體就無從立足;沒有形體,氣就無從依附。追溯生命的起源,它隱藏在母親的臍下,混沌三月,這就是玄牝。玄牝既已形成,就像瓜蒂上的瓜、陰氣中的陽氣,胎兒從這個時候開始孕育。母親呼氣,胎兒也呼氣;母親吸氣,胎兒也吸氣。綿綿十月,氣血充盈,精神俱備,於是胎兒破腹而出。

母惟知貪悅於子,曾不知形耗體枯,分形減氣,為子之用矣。既生七日,情見於外,變嬰為兒,指頤為笑。況十五成童,二十弱冠。目眩五色,耳聽五聲,役智運神,機巧日變。如此淳樸之根,太和之氣,蕩而盡矣。故聖人以還元返本,握胎息之機,致長生久視。《中胎經》云:形中子母,何不相守。

且形中以氣為母,以神為子。夫形氣先立,而後有神。神由氣生,故為子也。夫至人不思外物,不視外色,不聽外聲,常令神與氣合,循環於臟腑之內,御呼吸以上下,久久修習,則神自明而氣自和。神明則可照徹於五臟,氣和則可使用於四肢。故皇帝三月內死也,魂飛於天,魄落於泉。

白話文:

母親只知道寵愛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衰弱,分給孩子自己的血肉和精氣。孩子出生七天,喜怒哀樂便表露在外,從嬰兒變成小孩,會用手比劃、會露出笑容。更何況到了十五歲成童,二十歲弱冠,眼睛迷戀五彩繽紛,耳朵貪戀各種聲音,心思機敏,變化多端。如此純粹的本性,天地間的精華之氣,都消散殆盡了。所以聖人主張返本歸元,掌握孕育生命的奧妙,才能長生久視。《中胎經》說:形體中孕育著子母,為何不能相依相守呢?

而且,形體中以氣為母,以神為子。形體和氣先建立,然後才有神。神由氣生,所以是子。至人不會思念外物,不看外物,不聽外聲,時刻保持神與氣的融合,在臟腑中循環流動,用呼吸調節上下,長久修煉,神自然明澈,氣自然平和。神明則可以照亮五臟六腑,氣和則可以用於四肢。所以皇帝在三個月內去世,魂魄就飛往天際,靈魂就沉入泉水。

水火分散,各歸本原。生則同體,死則相指,飛沉各異,稟之自然。何者?譬如一根之木,以火焚之,煙則上升,灰則下沉,亦自然之理也。夫神明者,生化之本。精氣者,萬物之體,全其形則生,養其精氣,則性命長存矣。

黃帝養生論: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代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方去。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黃帝問岐伯說:「我聽說上古的人,都能活到一百歲,而且身體活動能力不衰退。現在的人,到了五十歲左右,身體機能就開始衰退了。是時代不同了嗎?還是人們失去了什麼呢?」岐伯回答說:「上古的人,懂得養生之道。他們遵循陰陽法則,飲食有度,起居有常,不胡亂勞作,所以能保持身心健康,活到一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把酒當水喝,縱情享樂,喝醉了就與女人同房,放縱慾望,耗損精氣,使自身真氣散失。」

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也。

純陽呂真人抱一說:道生一,一生水,水生精。精者,一物全而神全。神所以制魂定魂,為上士矣。天精者,天地方物,所以生成也。然精常嗇人,而人常費之,竅漏無度。至於中干以死,則其離也。非精離之,人自離之耳。莊子曰:不離於精,謂之神人。故喪精則失虛沉,為下愚矣。

白話文:

不懂得滿足,不常守護神明,急躁心性,逆反於自然法則,生活作息無度,因此到了五十歲就會衰弱。古代聖人教導我們,要避開虛邪賊風,並選擇適當的時間。保持清淨無為,真氣自然流暢;精神內守,疾病何從而來?因此心志閒適,慾望減少,心安無懼,即使勞累也不覺得疲倦。嗜欲不能困擾心神,淫邪不能迷惑心智,無論愚智賢愚都不畏懼外物,因此符合大道。

所以能活過百歲,行動依然健壯,是因為德行圓滿,不致危殆。

呂洞賓真人說:道生一,一生水,水生精。精是萬物之本,也是神之本。神能控制魂魄,使之安定,是為上士。天地精氣是萬物生成的本源。然而精氣總是吝嗇於人,而人總是耗費精氣,毫無節制。到了精氣耗竭而死,那時就與精氣分離。並不是精氣離開了人,而是人自己離開了精氣。莊子說:不離開精氣,稱為神人。所以耗損精氣就會失去精華,變得愚鈍。

人之初生,固精集神,本自絕全,而不能了者,常至於離折隳散。其多曰「罔」、「兩」。罔者,神不明;兩者,精不一。莊子曰:無搖汝精,抱一之謂也。

可惜歌曰:

可惜許,可惜許,可惜元陽宮無主。

一點既隨濃色妒,百神泣送精光去。

三尸喜,七魄怒,血敗氣衰將何補。

尺宅丹田屬別人,王爐丹灶阿誰主。

勸世人,休慕色,慕色貪淫終無益。

一神去後百神離,百神去後人不知。

幾度待說說不得,臨臨下口泄天機。

休糧秘訣:以舌拄上齶,並料攪上下牙齒,內外取津液,至半口或滿口,即咽之。嚥了又以舌拄上齶,並料攪上下牙齒,內外取津液,至半口或滿口即咽之。如此一口,一夜咽之三百度、四百度,則自然不飢矣。三日、五日,前稍費力及疲倦。若過七日之後,當自慣熟,漸覺身體輕健。

白話文:

人剛出生時,精氣神應該集中在一起,本應該完整無缺,但因為不能守住,常常會散失、消耗。這種散失消耗,大多表現為兩種狀態:「罔」和「兩」。「罔」是指精神不集中,心神迷亂;「兩」是指精氣不充盈,精神不集中。莊子說:「不要妄動你的精氣,要保持內心的統一。」

可惜歌

真是可惜啊,真是可惜啊,元陽宮竟然沒有主人。

一點精氣隨着慾望而去,百神哭泣送走精光。

三尸歡喜,七魄憤怒,精血枯竭氣力衰敗,又能如何補救呢?

丹田屬於別人,丹爐又由誰掌控?

勸告世人,不要沉迷於美色,沉迷於美色貪圖淫慾,最終毫無益處。

一個神靈離開,百神就隨之散去,百神散去後,人就失去意識。

很多次想說卻說不出口,臨到嘴邊就泄露天機。

休糧秘訣

用舌頭頂住上顎,同時輕輕攪動上下牙齒,從內外吸取津液,直到半口或滿口,然後嚥下去。嚥下去後,再次用舌頭頂住上顎,輕輕攪動上下牙齒,從內外吸取津液,直到半口或滿口,然後嚥下去。像這樣一口一口地吞咽,一夜吞咽三百或四百次,就能自然而然地不感到飢餓。前三天到五天,會稍微感到費力或疲倦。如果超過七天,就會慢慢習慣,並漸漸感到身體輕盈。

注釋

  • 固精集神: 保持精氣神集中。
  • 離折隳散: 散失、消耗。
  • 罔: 迷亂,不集中。
  • 兩: 不充盈,不集中。
  • 元陽宮: 指腎臟,中醫認為腎臟是精氣的根本。
  • 三尸: 中醫認為三尸是人體內三種惡神,代表貪欲、嗔恨、愚癡。
  • 七魄: 中醫認為七魄是人體內七種神靈,代表喜、怒、哀、樂、思、悲、恐。
  • 尺宅丹田: 指人體的丹田,是精氣的匯聚之處。
  • 王爐丹灶: 指人體的丹爐,是煉化精氣的地方。
  • 慕色: 沉迷於美色。
  • 貪淫: 貪圖淫慾。
  • 百神: 指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
  • 休糧: 指不吃飯。
  • 舌拄上齶: 用舌頭頂住上顎。
  • 料攪上下牙齒: 輕輕攪動上下牙齒。
  • 內外取津液: 從內外吸取津液。

初學時未甚有津液,頻頻呷一二,呷水。水能止飢,惟不可多吃,吃多令人肚疼。又不可吃白湯,吃白湯則令人飢。又不可吃鹽、醋、咸、酸之物,令人少津液。一月、二月或半年、一年,遇飲食要吃,不妨須先吃少薄粥,漸漸吃硬飯。蓋緣久住飲食,腸肚窄狹。頓食恐致肚疼耳。

許真君方,武當山李道人傳,累試有驗。

休糧絕食妙香圓,

白膠香,乳香,硃砂,雄黃,蠟,茯苓

上等分,為細末,煉蜜為圓,如彈子大。臨服之時,飽食麵一腹,然後服此藥。可永停食,身輕力健,氣血愈壯。

白話文:

初學辟穀

剛開始練習辟穀時,身體可能不太會分泌津液,會感到口渴,可以少量多次喝水。水能暫時止飢,但不能喝太多,喝太多會肚子痛。也不要喝白湯,喝白湯反而會更餓。更不能吃鹽、醋、鹹、酸的食物,這些會減少津液分泌。

在練習辟穀的頭一個月或兩個月,甚至半年或一年內,如果需要進食,建議先吃一些稀薄的粥,慢慢再吃較硬的飯。這是因為長時間不吃東西,腸胃會變得比較狹窄,突然吃太多容易引起肚子痛。

許真君方

這是武當山李道人傳授的辟穀秘方,經過多次驗證,效果顯著。

妙香圓

白膠香、乳香、硃砂、雄黃、蠟、茯苓,以上各等份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彈珠大小的丸藥。食用時,先吃一肚子麵食,然後服用此藥丸。這樣就能長期不吃食物,身體輕盈,力量健壯,氣血更加旺盛。

註解

  • 辟穀:指不吃五穀雜糧,依靠氣、水、日月精華來維持生命的方法。
  • 津液:指人體內各種液體,如唾液、胃液、血液等。
  • 白湯:指只用水煮沸,沒有添加任何食材的湯。
  • 許真君:指道教神仙許遜,也稱許旌陽,被尊為「藥王」。

提醒

  • 辟穀是一種特殊的養生方法,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並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随意尝试,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