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3)

1. 中暑門

枇杷葉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口乾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利轉筋,煩躁引飲。

劉駐泊汝翼親用此方,無不效驗。

香薷(三分),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四兩),甘草(炙,一兩),麥門冬(湯浸,去心,焙乾),乾木瓜,白茅根(已上各一兩),枇杷葉(去毛,令盡淨,炙),陳橘皮(湯浸,去瓤),丁香(已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溫水調下亦得。如煩躁,用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小兒三歲以下,可服半錢,更量大小加減。

穀神散,治夏月暴瀉。趙從簡方。

楮實(青者蒸,一次曬乾,用一斤),陳倉米(一升),乾薑,甘草(一兩,炙)

上為末,飯飲調下。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劉子壽上舍伏暑泄瀉,水穀不分,服此甚驗。

甘草(銼,長一寸許,三十斤),乾薑,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粗皮。已上各四斤)

上先將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隔淨後,入桂一處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躁,新汲水調,不計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

異功敵暑圓,專治暑毒如水瀉,米飲下即愈。

趙教授得之泉州沈醫方,用之甚效。

黃連(一斤,去須,洗淨),倉陳米(二升,淘去糠秕)

上拌勻用,鍋內如罨飯相似,飯熟水乾為度。曬乾,碾為細末,以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冷水下。

白話文:

[中暑門]

枇杷葉散,可以治療因為暑熱潛伏體內,加上飲用過多冷飲,導致脾胃受寒,消化不良,胸口悶脹,想吐噁心,頭暈眼花,口乾舌燥,四肢倦怠,完全沒有食慾的症狀。或者因為體內陰陽失調,造成霍亂,出現上吐下瀉、抽筋、煩躁口渴等情況。

劉駐泊汝翼先生親身使用這個藥方,效果都非常好。

藥材包含:香薷(三分)、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過,四兩)、甘草(炙過,一兩)、麥門冬(用熱水浸泡後去除中心,烘乾,一兩)、乾木瓜(一兩)、白茅根(一兩)、枇杷葉(去除毛,完全去除乾淨後炙過,半兩)、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半兩)、丁香(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兩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也可以用溫開水調服。如果感到煩躁,可以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服,不限服用時間。三歲以下的小孩,可以服用半錢,再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增減用量。

穀神散,可以治療夏天突然發生的腹瀉。這是趙從簡先生的藥方。

藥材包含:楮實(青色的蒸過一次,曬乾,一斤)、陳倉米(一升)、乾薑(一兩)、甘草(炙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米湯調服。

大順散,可以治療因為暑熱潛伏體內,加上飲用過多冷飲,導致脾胃受濕,消化不良,水和食物無法有效分離,清濁混淆,陰陽氣機逆亂,造成霍亂、嘔吐,臟腑功能失調等症狀。

劉子壽先生因為暑熱而腹瀉,水和食物無法有效分離,服用這個藥方效果非常好。

藥材包含:甘草(切成一寸左右長,三十斤)、乾薑(四斤)、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四斤)、肉桂(去除粗皮,四斤)。

先將甘草用白砂炒至八分黃熟,再加入乾薑一起炒,炒到乾薑裂開。再加入杏仁一起炒,炒到杏仁不再發出聲音為止。用篩子將炒好的藥材隔開,再將肉桂加入一起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如果感到煩躁,可以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服,不限服用時間。也可以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

異功敵暑圓,專門治療因為暑毒引起的像水一樣的腹瀉,服用米湯後就會痊癒。

趙教授從泉州沈醫師那裡得到這個藥方,使用後效果非常好。

藥材包含:黃連(一斤,去除鬚根,洗淨)、陳倉米(二升,淘洗去除米糠雜質)。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放入鍋中像煮飯一樣蒸,蒸到飯熟水乾為止。然後曬乾,磨成細末,用水做成丸子,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冷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