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卷之六
2. 中暑門
巢氏論中暑證候
傷暑,乃夏至前後各三十日有奇,少陽相火用事之時也。炎熱大行,鑠石流金,草萎河涸,人或傷之,則身熱惡寒,頭痛狀如傷寒;或往來寒熱如瘧,煩躁渴甚,眩暈嘔吐,背寒面垢,泄瀉,昏悶不清,其脈陰陽俱虛,緩而微弱,皆由傷暑之所致也。
冰黃散,治伏熱,煩渴引飲,嘔逆噁心,肢體倦怠。
陳氏云:四明魏丞相家,常施此藥。余每登長途必飲,從者少有中暍,間有悶絕,一服即蘇。
頭面(一斤),生薑(一十兩,洗淨,和皮切作片子,和麵盫一宿,焙乾),甘草(四兩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勝如大順五苓。
大黃龍圓,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半寒半熱,或寒熱往來,或煩渴嘔瀉,昏悶不省,或不能飲食。此方曾合治暑甚妙。嘗有中暍已昏欲死者,灌之立蘇。李子英傳。
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白礬(半兩),雄黃(半兩),滑石(半兩),白麵(四兩,飛羅者)
上五味研為極細末,入面在內,滴水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小兒黍米大。如無硝石,以盆消代之。
小瓢圓,治暑毒,解煩渴。中書何舍人希深方。
烏梅肉(四兩),甘草(二兩),青鹽(二兩),乾木瓜(一兩),檀香(一兩),白茯苓(一兩),麝香(二錢半,蜜煉過,隨藥加減使)
上除麝香別研,余併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含化或新汲水溫水嚼下,不計時候。
烏金散,治中暑,不拘老少皆可服。
朱子新傳云:吳內翰《備急方》,用皂角五斤,去皮弦,炙焦黑存性,甘草五兩。
皂角(不蚛者),甘草
上以皂角,不計多少,刮去黑皮,燒煙欲盡,用盆合於地上,周迴用土遮縫,勿令透煙。每一兩皂角灰,用甘草末六錢。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如氣虛人,用溫漿水調下,昏迷不省者,不過兩服。
加減小柴胡湯,治伏暑煩躁發渴極妙,若躁悶,煎放水沉,冷服。
柴胡(半斤,去蘆),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炒),半夏(三兩,湯泡)
上㕮咀五錢,水二盞,生薑五大片,棗子一個,加瓜蔞實一個。若渴,去半夏、人參,加瓜蔞、赤茯苓各一兩;腹痛,去黃芩,加赤芍藥三兩;脅下痞鞕,去棗,加牡蠣;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赤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三兩,取汗愈;若嗽,加五味子三兩,乾薑二兩。
枇杷葉湯,治伏暑暴瀉,兼去暑毒。
趙從簡親服此方立效。
枇杷葉(去毛,三錢),罌粟殼(去瓤、蒂,三錢),生薑(三錢,濕秤)
上三味細銼,用水二大盞,蜜一合,酒半合,粟米百餘粒,同煎至一盞以下,溫服。一服即愈。
白話文:
中暑的各種症狀與治療
中暑的病因: 中暑是因為在夏至前後約一個月的時間裡,天氣炎熱,陽氣旺盛,人們受到暑熱侵襲所導致的。天氣非常炎熱,連石頭都會被曬融化,草木枯萎,河流乾涸。人一旦受到暑熱侵襲,就會出現發燒怕冷、頭痛,症狀類似傷寒;或者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像瘧疾一樣;還會感到煩躁口渴、頭暈想吐、背部發冷、面色污垢、腹瀉、昏迷不清。脈象虛弱、遲緩,這些都是因為中暑引起的。
冰黃散: 治療體內潛藏的暑熱,引起的口渴想喝水、噁心嘔吐、四肢乏力等症狀。 據說,四明魏丞相家經常使用這個藥方。我(作者)每次走遠路都會服用,跟隨我的人很少中暑,偶爾有人昏厥,服用後就能馬上恢復。
藥材組成: 頭面(一種麵粉)一斤、生薑十兩(洗淨,連皮切片,和麵粉一起浸泡一夜後烘乾)、甘草四兩四錢。
製法和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沖服,效果比大順五苓散更好。
大黃龍圓: 治療中暑引起的發熱頭痛,症狀像脾胃虛寒,或者半寒半熱,或者忽冷忽熱,或者煩躁口渴、嘔吐腹瀉、昏迷不省人事,或者無法進食。這個藥方曾經被用來治療暑熱,效果非常好。曾經有人中暑昏迷快要死了,灌服這個藥方後馬上就醒過來了。這是李子英傳下來的藥方。
藥材組成: 舶上硫黃一兩、硝石一兩、白礬半兩、雄黃半兩、滑石半兩、白麵四兩(篩過)。
製法和用法: 將以上五種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白麵混合,滴水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三十丸,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送服。小孩則服用像小米粒大小的藥丸。如果沒有硝石,可以用盆消代替。
小瓢圓: 治療暑熱引起的毒素,解除煩躁口渴。這是中書何舍人希深提供的藥方。
藥材組成: 烏梅肉四兩、甘草二兩、青鹽二兩、乾木瓜一兩、檀香一兩、白茯苓一兩、麝香二錢半(用蜂蜜煉過,用量可以根據情況增減)。
製法和用法: 將麝香單獨研磨,其餘藥材一起磨成細粉,用蜂蜜煉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三十丸。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或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或溫水嚼碎吞服,不限時間。
烏金散: 治療中暑,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服用。
朱子新傳說,吳內翰在《備急方》中記載,用皂角五斤(去除外皮和筋絡,燒到焦黑並保留藥性),甘草五兩。
藥材組成: 皂角(沒有蟲蛀的)、甘草
製法和用法: 用皂角,不限數量,刮去黑色的外皮,燒到快要冒煙的時候,用盆蓋在地上,周圍用土封住縫隙,不要讓煙漏出來。每一兩皂角灰,用六錢甘草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沖服。如果身體虛弱的人,用溫熱的米漿水沖服。昏迷不醒的人,服用不超過兩次就能醒過來。
加減小柴胡湯: 治療伏暑引起的煩躁口渴,效果非常好。如果感到煩躁不安,煎好藥後放冷,涼服。
藥材組成: 柴胡半斤(去除莖),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炒過),半夏三兩(用熱水泡過)。
用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兩碗水、生薑五片、紅棗一顆、瓜蔞實一顆一起煎煮。如果感到口渴,去除半夏和人參,加入瓜蔞和赤茯苓各一兩;如果腹痛,去除黃芩,加入赤芍藥三兩;如果脅肋下有硬塊,去除紅棗,加入牡蠣;如果心悸、小便不順暢,去除黃芩,加入赤茯苓四兩;如果不口渴,體外有微微發熱,去除人參,加入桂三兩,通過發汗來治癒;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三兩、乾薑二兩。
枇杷葉湯: 治療伏暑引起的突然腹瀉,同時也能去除暑毒。 趙從簡親自服用這個藥方,效果非常好。
藥材組成: 枇杷葉三錢(去除毛),罌粟殼三錢(去除瓤和蒂),生薑三錢(濕秤)。
用法: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加入兩大碗水、一合蜂蜜和半合酒、一百多粒粟米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碗左右,溫熱服用。服用一次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