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2)

1. 耳鼻門

治耳諸病證候

腎雖寄竅於耳,當知耳為聽會,主納五音,外則宮商角徵羽,內則唏噓呵吹呬。內關五臟,外合六淫。故風寒暑濕,使人聾聵耳鳴,憂思喜怒多生內塞,其如勞逸不言喻。復有出血、生膿、聤耳、底耳,或耵聹(上直庚切,下乃項切,)不出飛走投入。諸證既殊,治各有法。

菖蒲散,治耳聾。

西外知宗趙士珩賓老傳授此方,累用有效。

石菖蒲(十兩,一握九節者),蒼朮(五兩,事治淨)

上二味,銼成塊子,置於缸內,用米泔浸七日,取出,去蒼朮不用,只用菖蒲。於甑上蒸三兩時,取出焙乾,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下,日進三服。或將蒸熟者作指面大塊子,食後置口中,時時嚼動,咽津亦可。

白話文:

耳朵雖然與腎臟相通,但它也是聽覺器官,負責接收各種聲音,從外部的宮商角徵羽,到內部的嘆息、呼氣、吹氣、呻吟等聲音。耳朵與五臟六腑內外相通,因此外界的風寒暑濕等因素,以及內心的憂思喜怒等情緒,都可能導致耳聾、耳鳴等問題。過度勞累或休息不足也同樣會影響聽力,這些都是耳病發生的原因。除此之外,耳朵還會出現出血、生膿、耳漏、耳根發炎等問題,甚至耳屎堵塞難以取出。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菖蒲散是治療耳聾的有效方劑,由西外知宗趙士珩賓老傳授,經過多次使用證明其療效顯著。該方劑由石菖蒲和蒼朮組成,將兩種藥材混合後浸泡米泔水七天,再蒸熟焙乾,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糯米湯調服,一天三次。也可以將蒸熟的藥材製成指面大小的塊狀,飯後含在口中,慢慢咀嚼,吞咽唾液即可。

補腎圓,治腎虛耳聾,或勞頓傷氣,中風虛損,腎氣升而不降,致耳內虛鳴。

山茱萸,乾薑(炮),巴戟,芍藥,澤瀉,桂心,菟絲子(酒浸),黃耆,遠志(去心),石斛,當歸,乾地黃,蛇床子,細辛,牡丹皮,人參,甘草,蓯蓉(酒浸),附子(炮。以上各二兩),菖蒲(一兩),防風(一兩半),茯苓(半兩),羊腎

白話文:

補腎圓適用於腎虛導致的耳聾,或因勞累傷氣、中風虛損,腎氣上揚而不下降,造成耳內鳴響的症狀。方劑包含山茱萸、炮乾薑、巴戟、芍藥、澤瀉、桂心、酒浸菟絲子、黃耆、去心遠志、石斛、當歸、乾地黃、蛇床子、細辛、牡丹皮、人參、甘草、酒浸蓯蓉、炮附子(各二兩)、菖蒲(一兩)、防風(一兩半)、茯苓(半兩)、羊腎。

上為末,以羊腎研細,酒煮麵糊為圓,如梧子大,食前、鹽酒任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紅綿散,治聤耳。

透明白礬(火飛過),頭色坯子

上等分,研細。先用綿杖子,纏去耳中膿及黃水,令盡。別用綿杖子引藥,或用鵝毛管子輕吹入耳內。入少麝香尤佳。

雄黃丹,治蚰蜒入耳。

雄黃,綠礬,白礬,半夏(各一分)

白話文:

取羊腎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做成圓形藥丸,大小如梧桐子,飯前用鹽酒送服,每次三十到五十丸。

紅綿散,可以治療耳聾。

將白礬(先用火燒過)研磨成粉末,等分成幾份。先用棉花棒將耳中的膿液和黃水清理乾淨,然後用棉花棒將藥粉送入耳中,也可以用鵝毛管輕輕吹入耳內。加入少許麝香效果更佳。

雄黃丹,可以治療蚰蜒鑽入耳中。

將雄黃、綠礬、白礬、半夏(各取一份)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同搗為末,以醋調一字,灌入耳。兼治蜈蚣諸蟲入耳。

菖蒲圓,治耳卒痛,及聾塞不聞聲。

菖蒲,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為末,以醋圓,如杏仁大,綿裹內耳中,日二易之。

蠟彈圓,治耳虛聾。

白茯苓(二兩),山藥(炒,三兩),杏仁(去皮、尖,炒,一兩),黃蠟(二兩)

上以前三味為末,研勻,熔蠟為丸,如彈子大,鹽湯嚼下。有人止以黃蠟細切,嚼,點好建茶送下,亦效。

麝香散,治聤耳、底耳,耳內膿出。

白話文:

上述藥材,一起搗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灌入耳朵。這個方法還可以治療蜈蚣等昆蟲進入耳朵。

菖蒲丸可以治療耳朵突然疼痛,以及耳聾、聽不見聲音的症狀。

將菖蒲、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臍)各等分。

將它們研磨成粉末,用醋做成丸子,大小像杏仁一樣,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每天換兩次。

蠟彈丸可以治療耳鳴、耳聾。

將白茯苓(二兩)、山藥(炒熟,三兩)、杏仁(去皮尖,炒熟,一兩)、黃蠟(二兩)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黃蠟做成丸子,大小像彈子一樣,用鹽水送服。有些人只用黃蠟切碎,咀嚼後,配上好的建茶吞服,也有效。

麝香散可以治療耳溢膿,耳內有膿液流出。

桑螵蛸(一個,慢火炙及抲分熟存性),麝香(一字,別研)

上為末,研令勻,每用半字摻耳內。如有膿,先用綿拈,次以藥摻之。

蟬殼散,治聤耳。

蟬殼(半兩,事治淨,火燒存性),麝香(抄半錢)

上同研如塵,用綿先展耳內膿,令淨,次入藥,拄耳門不得動,追出惡物即愈。

治耳痛。

杏仁炒焦黑,研成膏,以綿裹塞耳中。吳內翰親用之,效。

諸百蟲入耳,用麻油灌之,即效。

白話文:

桑螵蛸一個,用慢火慢慢地烤到半熟,然後再研磨成粉,保存其藥性。麝香一字,單獨研磨成粉。將桑螵蛸和麝香粉混合均勻,每次取半字量的藥粉,摻入耳內。如果有膿,先用棉花輕輕地擦拭乾淨,然後再將藥粉摻入。

蟬殼散,用於治療耳鳴。

蟬殼半兩,清洗乾淨後用火燒至保留藥性,麝香半錢。將蟬殼和麝香混合研磨成細粉狀。用棉花先輕輕地擦拭耳內的膿液,直到清潔,然後將藥粉放入耳中,用手指輕輕按住耳門,不要讓藥粉掉出來,直到將耳內的污物排出,即可痊癒。

治療耳痛。

將杏仁炒至焦黑,研磨成膏狀,用棉花裹住塞入耳中。吳內翰親自使用過,效果很好。

如果各種蟲子爬入耳中,可以用麻油灌入耳中,即可治癒。

諸耳中出血,以龍骨末吹入,即止。

治鼻中諸疾證候

鼻大衄者,由氣虛熱故也。肝藏血,肺主氣,而開竅於鼻。血之與氣相隨而行,循於經絡,榮於腑臟。若勞傷過度,腑臟生熱,熱乘血氣,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從鼻出者,謂之衄。其云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

鼻齆者,肺主氣,其經手太陰之脈也。其氣通鼻。若肺臟調和,則鼻氣通利,而知臭香;若風冷傷於臟腑,而邪氣乘於太陰之經,其氣蘊積於鼻者,則津液壅塞,鼻氣不宣調,故不知香臭,而為齆也。

鼻生瘡者,鼻是肺之候,肺氣通於鼻,其臟有熱,氣衝於鼻,故生瘡也。

白話文:

耳朵出血,可以用龍骨粉吹進去,就能止血。

治療鼻子各種疾病的症狀

鼻子大量出血,是氣虛熱盛造成的。肝臟藏血,肺臟主氣,並且開竅於鼻子。血液與氣相互依附而運行,循行於經絡,滋養臟腑。如果過度勞累,臟腑生熱,熱氣乘血氣,血液因熱氣而流散失控,從鼻子流出,就叫做鼻衄。這裡說的鼻大衄,是指因為鼻子出血,嘴巴、耳朵、鼻子都出血,所以叫鼻大衄。

鼻塞,是因為肺臟主氣,其經絡是手太陰經。肺氣通鼻子。如果肺臟調和,鼻子氣息通暢,就能分辨臭味和香味;如果風寒傷害到臟腑,邪氣侵入手太陰經,氣積聚在鼻子,就會造成津液阻塞,鼻氣不通暢,因此無法分辨香味和臭味,就會鼻塞。

鼻子生瘡,是因為鼻子是肺臟的表徵,肺氣通鼻子,肺臟有熱氣,氣衝向鼻子,就會生瘡。

辛夷膏,治腦戶受寒,濃涕結聚,關竅壅閉。

楊氏家藏此方,治鼻塞,無不取效。

辛夷,川芎,香白芷,菵草,通草(已上各一錢),當歸(洗,焙),細辛(去粗、土),肉桂(去粗皮。已上各半兩)

上件細銼,以酒浸一宿(酒不須多),次日以豬、羊腦及豬脂少許,煎成油,入前件酒浸藥,同煎令變色。卻用綿濾去滓,盛瓷器內,每一粒米許,滴入鼻內,須要仰臥,其藥不流出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辛夷膏,是用辛夷、川芎、香白芷、菵草、通草、當歸、細辛、肉桂等藥材製成的膏狀藥物,主要用于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的鼻塞、鼻涕濃稠等症状。

制作方法是先將藥材浸泡在酒中,然后用猪脑或羊脑以及豬油煎出油脂,再加入浸泡过的药材一起煎煮,最后过滤掉藥渣,得到膏狀藥液。使用时,用棉签沾取少许药液滴入鼻孔,并仰臥,避免藥液流出。

这个方子出自杨氏家族,在治疗鼻塞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瓜丁散,治齆鼻有息肉,不聞香臭。

富次律曾患此,息肉已垂出鼻外。用此藥敷之,即化為黃水,點滴至盡,不三四日遂愈,後不復作。

瓜丁(即瓜蒂也),細辛

上二味,等分末之,以綿裹如豆許,塞鼻中,須臾即通。

鼻中息肉,俗謂之鼻痔,治此疾方極多,但此取效耳。

烏尖散,治肺風,面赤鼻赤。

華宮使方。

草烏尖(七個),大風油(五十文),真麝香(五十文)

上以草烏尖為末,入麝香研勻,次同大風油,瓷合子盛,於火上調勻。先以生薑擦患處,次用藥擦之,日三兩次,無不效。

白話文:

瓜丁散能治鼻息肉,使人闻不到香味。富次律曾经患此病,息肉已经垂到鼻外,用此药敷后,息肉就化成黄水,滴完后,不到三四天就痊愈了,此后也没有再犯。瓜丁,就是瓜蒂,与细辛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成豆粒大小,塞进鼻子里,很快就会通气。鼻息肉俗称鼻痔,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很多,但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乌尖散能治肺风,使面部和鼻子发红。华宫使的方子。草乌尖七个,大风油五十文,真麝香五十文。将草乌尖研磨成粉末,加入麝香一起研磨均匀,再加入大风油,用瓷器容器盛放,放在火上调匀。先用生姜擦拭患处,再用药擦拭,每天三到两次,没有不有效的。

又方兼服之,即除根本,同。

何首烏,防風,黑豆(去皮),藁本,荊芥穗,地骨皮(洗淨。各一兩),桑白皮,天仙藤,苦參,赤土(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茶清送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同時治療病症的根源,服用之後即可見效。將何首烏、防風、黑豆(去皮)、藁本、荊芥穗、地骨皮(洗淨)、桑白皮、天仙藤、苦參和赤土各取一兩,再取半兩桑白皮和天仙藤,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食三四十丸,飯後用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