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虛損門
麋茸(一兩,治如鹿茸,無麋茸以鹿茸代),菟絲子(取末,一兩),舶上茴香(半兩)
上為末,以羊腎二對,法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圓,如梧子大,陰乾。如腎膏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圓,溫酒、鹽湯下。
八仙丹,治虛損,補精髓,壯筋骨,益心智,安魂魄,令人悅澤,駐顏輕身,延年益壽,閉固天癸。
有人年幾七旬,夢漏羸弱,氣惙惙然,虛損。得此方服之,頓爾強壯,精氣閉固,飲食如舊。予常制自服,良驗。
伏火硃砂,真磁石,赤石脂,代赭石,石中黃,禹餘糧(六味並用醋淬),乳香,沒藥(八味各一兩)
上為細末,勻研極細,糯米濃飲,丸如梧子大,或如豆大。每服一粒,空心、鹽湯下。
混元胎丹,乃陰陽始生之物,氣、精、血初生之英華。蓋人元宮真氣所化,修真之士服餌,補漏壯氣,固神益髓,通神明,延壽命,增益道涯,超範圍,外內丹之基。具服餌方如後。
久無嗣息者服此有驗。
以首兒衣(二、八月者不用,收時連帶中元血收)
用長流水淨洗,控干,入瓷瓶中,下無灰法酒三大升,腦子麝香(隨力下之,多止一錢或半錢,)以紙封瓶口,下用文武火煅,候酒將盡,取出。再入酒三勝,依前煅。卻用竹篦或金銀篦不住攪,以覺爛糜似粥模樣,待冷,取入砂盆內,細研如粉,別入外料。
人參(二兩),茯苓(二兩),乳香(半兩),硃砂(半兩,水飛晾乾取淨),山藥(四兩)
上併為細末,入於所煮藥內,如干時更用原煅酒旋旋添,拌勻,一處攪搜為圓,梧桐子大,慢火焙乾。每日空心五十粒,加至一百粒,用溫酒、鹽湯下。良久,用甜淡飲食飽壓。逐日葷味中減少五味(謂甜、淡、咸等物。)服至五七日,微覺小腹連腰沉重,不須疑慮,乃是藥力攻、元氣相輔助如此。
蓯蓉茸附圓,平補真元,益養脾腎,固精壯氣,暖胃思食。
督府王翰林方。丞相兄舊苦腳氣,自服此藥,十餘年不作。
鹿茸(一兩,先用草燒去毛,切作片子用,酥炙,令香熟為度),真烏藥(一兩),蓯蓉(四兩,酒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川五味子(一兩),牛膝(二兩,酒浸一宿,切焙),熟乾地黃(二兩,炒,焙),附子(一兩,炮,去皮、臍),菟絲子(六兩,酒浸兩宿,炒令半乾,搗作餅子,焙),白朮(一兩),補骨脂(炒),胡蘆巴(炒),茴香(炒),干淡木瓜(上各一兩),沉香(一分),木香(一錢,麵煨),丁香(二錢,不見火)
上件搗,羅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臨臥,米飲、溫酒、鹽湯下。
白話文:
虛損門
麋茸丸:用麋鹿茸(一兩,處理方式同鹿茸,沒有麋鹿茸可用鹿茸代替),菟絲子末(一兩),舶上茴香(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取羊腎兩對,用酒煮爛,去除薄膜,搗成泥狀,與藥粉混合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陰乾後服用。如果腎泥太少,可加入酒糊輔助。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八仙丹:此方能治療虛弱虧損,補益精髓,強壯筋骨,增進心智,安定魂魄,使人容光煥發,駐顏輕身,延年益壽,並能固守精氣。曾有人年近七十,因夢遺而身體羸弱,氣息微弱,呈現虛損之象。服用此方後,迅速恢復強壯,精氣得以固守,飲食恢復正常。我(作者)也經常自己製作服用,效果顯著。
伏火丹:使用伏火硃砂、真磁石、赤石脂、代赭石、石中黃、禹餘糧(以上六味藥材皆需用醋淬製),以及乳香、沒藥(以上八味藥材各一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濃稠的糯米湯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或豆子。每次服用一粒,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混元胎丹:此丹藥乃陰陽初始之物,是氣、精、血初生之精華。據說是人體丹田真氣所化。修道之人服用,能補益虧損,強壯氣血,固守精神,增益骨髓,通達神明,延年益壽,增進修道境界,超越世俗,是內外丹修煉的基礎。具體服用方法如下:此丹藥對於久無子嗣者有療效。
取嬰兒的初生衣物(二、八月出生的嬰兒衣物不宜使用,收集時需連帶臍帶血一同收集)。用流動的清水洗淨,瀝乾水分,放入瓷瓶中,倒入無灰的法酒三大升,加入腦麝香(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最多不超過一錢或半錢)。用紙封住瓶口,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煅燒,直到酒快要燒盡時取出。再倒入酒三大升,重複之前的煅燒步驟。然後用竹篦或金銀篦不斷攪拌,直到藥物呈爛粥狀。冷卻後,取出放入砂盆內,仔細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其他藥材。
人參(二兩)、茯苓(二兩)、乳香(半兩)、硃砂(半兩,用水飛法處理後晾乾取用)、山藥(四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之前煮過的藥液中,如果藥液太乾,可慢慢加入原先煅燒過的藥酒,攪拌均勻,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用慢火烘乾。每日空腹服用五十粒,可逐漸增加至一百粒,用溫酒或鹽湯送服。稍後,用清淡的食物填飽肚子。每天應減少五味(指甜、淡、鹹等)的攝入。服用五到七天後,若感到小腹連帶腰部有沉重感,不必擔憂,這是藥力發揮作用,元氣得到輔助的表現。
蓯蓉茸附圓:此方能平和補養真元,滋養脾腎,固守精氣,溫暖腸胃,增進食慾。是督府王翰林的方子。丞相的兄長過去飽受腳氣之苦,服用此藥後,十餘年未曾復發。
鹿茸(一兩,先用火燒去絨毛,切成片,用酥油炙烤至香熟)、真烏藥(一兩)、蓯蓉(四兩,用酒浸泡一晚,切片,烘乾)、川五味子(一兩)、牛膝(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切片烘乾)、熟乾地黃(二兩,炒後烘乾)、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臍)、菟絲子(六兩,用酒浸泡兩晚,炒至半乾,搗成餅狀,烘乾)、白朮(一兩)、補骨脂(炒)、胡蘆巴(炒)、茴香(炒)、干淡木瓜(以上各一兩)、沉香(一分)、木香(一錢,用麵包裹後煨烤)、丁香(二錢,不經火)。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酒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或睡前用米湯、溫酒或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