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

1. 淋閉門

治諸淋閉結證候

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熱,曰膏,曰血,曰石。五種不同,皆以氣為本。多因淫情交錯,內外兼併,清濁相干,陰陽不順,結在下焦,遂為淋閉。

寬氣湯,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

孫盈仲傳。呂子厚右司,閣中服之有效。

香附子(六兩,須新沙盆內打令淨潔,焙乾,秤),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秤,須用真天台者),縮砂仁(一兩),甘草(一兩一分,炒)

白話文:

治諸淋閉結證候

淋病大致分為五種:冷淋、熱淋、膏淋、血淋、石淋。這五種淋病雖然不同,但都以氣虛為本。大多是因縱慾過度、內外因素交織、清濁之氣相互影響、陰陽失調,導致下焦氣血瘀結,最終形成淋閉。

寬氣湯可以通利三焦,調和臟腑,並治大便秘結。

孫盈仲傳說,呂子厚右司曾服此湯,療效顯著。

方劑組成:

  • 香附子(六兩,需用新沙盆打淨,焙乾後稱量)
  • 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稱量,需用真天台產者)
  • 縮砂仁(一兩)
  • 甘草(一兩一分,炒)

說明:

  • 此方以香附子、烏藥溫腎散寒,理氣止痛,佐以縮砂仁溫脾暖胃,行氣消脹,甘草調和藥性,共奏溫腎利氣,化瘀止痛之效。
  • 淋病的病因複雜,治療需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此方僅供參考,不可自行服用。
  • 藥材需新鮮,且需注意炮製方法,以保證藥效。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濃煎橘皮湯下,不拘時候。此方比官局小烏沉湯加縮砂仁分兩不同。

蔥白阿膠散,治老人、虛人大便不通。

吳內翰母夫人服之效。

蔥白(一條),阿膠(一斤)

上先將蔥白以水煎,候蔥熟,不用,入阿膠溶開溫服。

皂角湯,治風秘。

攢宮有一老人,患八九日不通,有木匠授以此方,只一服見效。

不蛀皂角(當中取一寸許,去黑皮)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橘皮湯濃煎後服用,不限時間。這個方子與官局的小烏沉湯相比,多了縮砂仁,用法用量也不同。

蔥白阿膠散,用於治療老人、虛弱的人大便不通。

吳內翰的母親服用後見效。

取蔥白一條,阿膠一斤。

先用清水煎蔥白,待蔥煮熟後,將蔥取出不用,再將阿膠放入藥液中溶解,溫熱後服用。

皂角湯,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便秘。

攢宮有一位老人,便秘八九天,一位木匠教了他這個方子,只服用了一次就見效。

取不蛀的皂角,取中間一寸左右的部分,去除黑色外皮。

上以沸湯半盞泡,上用盞蓋定,候通,口服之。先辦少粥,通後即食。

琥珀散,治老人、虛人小便不通。

吳內翰方,陳彥修侍郎服驗。

琥珀

上研如粉,人參湯調下,一錢止。

瓜蔞散,治腹脹,小便不通。

紹興劉駐泊汝翼云:魏蟇知明州時,宅庫之妻患此疾垂殆,隨行御醫某人治此藥令服,遂愈。

瓜蔞(不拘多少)

上焙乾,碾為末。每服三錢重,熱酒調下,不能飲者,以米飲下。頻進數服,以通為度。

白話文:

功效

治療老人、虛弱之人小便不通。

製法

  1. 將藥材用沸水泡,水量約半杯,蓋上杯蓋,等藥材泡開後,服用藥液。
  2. 事先準備少量稀粥,服藥後即可食用。

來源

此方為吳內翰所創,陳彥修侍郎親自服用並驗證其療效。

用量

琥珀研磨成粉末,用人參湯調和服用,每次服用一錢。

功效

治療腹脹、小便不通。

來源

紹興劉駐泊汝翼記載:魏蟇擔任明州知州時,他宅邸的妻子患此病,病情危重。隨行御醫某人用此藥治療,令其服用後痊癒。

製法

  1. 將瓜蔞烘乾後研磨成粉末。
  2. 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和服用,不能飲酒者可以用米湯送服。
  3. 頻頻服用,直至小便通暢為止。

蔥豉膏,治大小便不通。

顏尚書方,屢驗。

連根蔥(蔥根不得洗),淡豆豉(二十一粒)

上用鹽一捻,生薑一塊,胡桃大,同研令爛,炒溫,填臍內,以絹帛縛定,良久即通。

硫黃圓,治腹肚脹痛,臟腑秘。

俞教授方,甚驗。

蒼朮,厚朴(薑汁炙),陳皮(各一兩),生好硫黃(二兩,用蘿蔔煎沸湯浴之三兩次)

白話文:

蔥豉膏可以用來治療大小便不通。這個方子是顏尚書的秘方,屢試不爽。將蔥連根(蔥根不可洗)和淡豆豉(21粒)用鹽少許、生薑一塊、核桃一個,一起研磨成泥狀,炒熱後填入臍中,用絹帛綁緊,過一會兒便可通暢。

硫黃圓則是用來治療腹脹痛、臟腑積滯。這是俞教授的秘方,效果顯著。將蒼朮、厚朴(用薑汁炙)、陳皮(各一兩)和生硫黃(二兩,用蘿蔔煎沸水煮三次)一起研磨成丸狀,服用可治病。

上搗,羅為末,浸蒸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五十丸,日兩服,米湯下。

生附散,治冷淋,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憎寒凜凜,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泣,心虛志耗,皆有此證。

附子(去皮、臍,生用),滑石(各半兩),瞿麥,木通(各三分),半夏(湯洗七次,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煎七分,空腹服。

白話文:

方劑組成及用法:

  • 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蒸餅糊調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
  • 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一日服用兩次,以米湯送服。

主治病症:

  • 生附散主治寒淋、小便閉塞難通,反覆起夜小便不通,會陰部位疼痛,怕冷發抖。
  • 這些症狀多是由於過度飲水,或者寒邪入侵,心氣虛弱,心神耗損所引起。

藥材組成:

  • 附子(去皮、臍,生用) 半兩
  • 滑石(去皮,生用) 半兩
  • 瞿麥 三分
  • 木通 三分
  • 半夏(湯洗七次,三分)

用法:

  •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 每次服用兩錢,以兩盞水,加入七片薑、二十根燈芯、半匙蜜,煎煮至七分,空腹服用。

藥方組成和使用方法:

  •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蒸熟的餅子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 每次服用30-50粒丸子,一天服用兩次,用米湯送服。

主治疾病:

  • 生附散主要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的小便不通、小便困難,以及會陰部疼痛、怕冷等症状。
  • 這些症状可能是由於過度喝水、寒氣入侵、心氣虛弱、心神耗損等原因引起的。

藥材組成:

  • 附子:去皮、臍,生用,半兩。
  • 滑石:去皮,生用,半兩。
  • 瞿麥:三分。
  • 木通:三分。
  • 半夏:用熱水反覆洗滌七次,三分。

使用方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
  • 每次服用2錢藥粉,用兩碗水加入七片薑、二十根燈芯、半匙蜂蜜,煎煮至七分,空腹服用。

石韋散,治熱淋,多因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木通,石韋(去毛。各二兩),甘草,王不留行,當歸(各一兩),滑石,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小麥湯調下,食前、日三。兼治大病餘熱不解,後為淋者。

地膚子湯,治下焦有熱及諸淋閉不通。

白話文:

石韋散

石韋散,用於治療熱淋。熱淋多因腎氣不足,膀胱積熱,導致水道不通,小便淋瀝不暢,排尿次數頻繁,量少,臍腹疼痛,時發時止,勞累後加重。此外,尿液可能像豆汁一樣,或伴隨排出砂石。

葉伯材運用此方治療,療效顯著。

方劑組成:

  • 木通、石韋(去除毛,各二兩)
  • 甘草、王不留行、當歸(各一兩)
  • 滑石、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

用法:

每次服用二錢,用小麥湯煎服,飯前服用,每日三次。

功效:

石韋散除了治療熱淋,也可兼治大病後的餘熱不退,以及因餘熱導致的淋病。

地膚子湯

地膚子湯,用於治療下焦積熱以及各種淋病導致的尿路不通。

地膚子(三兩),知母,黃芩,豬苓(去皮),瞿麥,枳實(麩炒),升麻,通草,葵子(炒),海藻(洗去腥。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立效散,治血淋,多因下焦結熱,小便黃赤,淋閉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挾風冷、風熱。或內傷志勞神,或房室過度,丹石發動。便鮮赤者,為風熱傷心;瘀血者,為風冷傷腎。及小便俱出血者。

白話文:

地膚子(三兩)、知母、黃芩、豬苓(去皮)、瞿麥、枳實(麩炒)、升麻、通草、葵子(炒)、海藻(洗去腥,各二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去渣,空腹服用。此方名為立效散,主治血淋,多因下焦熱結,小便黃赤、淋閉疼痛,排泄物如血。或伴隨風寒、風熱;或內傷心神勞累,或房事過度,或丹石發動。小便鮮紅色者,為風熱傷心;小便有血塊者,為風寒傷腎。以及小便伴隨出血者。

麥穗(一兩),甘草(炙,三分),山梔子(炒,半兩)

上同為末,每五錢至七錢,水一碗,入連須蔥根七個,燈心五十莖,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時時溫服,不拘時候。經云血寒則瘀。此藥未必勻,治宜煎木通湯下麝香鹿茸圓、菟絲子圓等。所以《養生方》云:不可專以血得熱則淖溢為說。於理甚明,不復詳引。

沉香散,治氣淋。多因五內鬱結,氣不得舒,陰滯於陽,而致壅閉。小腹脹滿,使溺不通,大氣分泄,小便方利。

白話文:

將麥穗一兩、甘草(炙過)三分、山梔子(炒過)半兩,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用水一碗,加入連根帶鬚的蔥七個、燈心五十莖、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七分,隨時溫熱服用,不限時辰。古書上說,血液寒冷就會瘀積。這個藥方不一定能完全治癒,如果需要,可以配合煎煮木通湯並加入麝香、鹿茸、菟絲子等藥材。因此《養生方》中說:不能只說血液過熱就會導致溢出,道理很清楚,不再詳細引用了。

沉香散,用於治療氣淋。氣淋多半是五臟積鬱,氣機不舒暢,陰氣阻塞陽氣,導致排泄不通。小腹脹滿,排尿困難,呼吸急促,小便則順暢。

沉香(不焙),石韋(去毛),滑石,王不留行,當歸(炒。各半兩),葵子(炒),白芍藥(各三分),甘草(炙),橘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大麥飲調下,飲調亦得,食前。

霹靂煎,治大便不通,累服轉藥不能通者。

出張仲景經驗方。

好蜜(一匙頭)

上於銚內熬,不住以匙攪,次下鹽一錢,成膏。以匙刮出,急手擀之,如小棗、大蓮子形,放冷自硬。先以溫水浴下部,次用油塗藥丸子,深內入穀道中。如人行三里,取下腹內積聚惡物,便與承氣湯、散吃。如一丸未透,再用一丸,如三丸不通,是臟氣絕也。

白話文:

霹靂煎是一個針對大便不通,服用其他藥物仍無法通便的方劑。方劑主要以沉香、石韋、滑石等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藥材,以及當歸、白芍等具有補血活血作用的藥材組成。

藥丸的製作方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後,加入蜜和鹽熬製成膏狀,然後搓揉成藥丸。服藥時需要先用溫水洗淨肛門,再用油塗抹藥丸,將藥丸深深插入肛門,有助於藥丸更好地發揮作用。

提醒

子芩散,治血淋。

甘草,芎藭,伏龍膽(乃灶下黃土是也。已上各一兩),子芩,赤芍藥(以上各二兩)

上件藥,粗搗,羅,用水一升,藥半兩,煎至七合,分三服,去滓,溫服。一日服盡,以變色為大效。

石韋飲子,治氣淋,小遺澀痛。

石韋(湯浸,刷去皮,一兩),瞿麥(一兩),木通,陳橘皮(三分,去瓤,炒),茯苓,芍藥,桑白皮(以上各三分),人參(二分)

白話文:

子芩散,治血淋。將甘草、芎藭、伏龍膽(就是灶下黃土)各一兩,子芩、赤芍藥各二兩,粗搗研磨,過篩,用一升水煎煮藥半兩,煎至七分,分成三份溫服,去渣。一天服用完畢,以尿液顏色變為正常為最佳效果。

石韋飲子,治氣淋、小便澀痛。將石韋(用水浸泡,刷去外皮,取一兩)、瞿麥(一兩)、木通、陳橘皮(去瓤,炒,三分)、茯苓、芍藥、桑白皮各三分、人參二分,混合煎服。

上件藥,杵,羅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一分,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早食後、臨臥各一服,忌冷物。

蠟丸子,治淋經效方。

黃蠟(二兩,淨,銚子內化),木香,肉豆蔻(各一分,為細末),硇砂(半兩,研,水飛,去砂石),燈心(二束子,寸切)

上件藥末,並燈心,併入蠟油銚子內,鐵箸攪,候煙盡(煙青細便可),放冷取出,丸如梧桐子。以溫酒調舶上茴香末一錢下。每服三丸,炒燈心,欲煙盡,然後入三味藥,更炒移時,候稍冷,丸之。

白話文:

上件藥材,要使用杵臼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的劑量為二錢,加入一分的生薑,用一大盞的水煮沸後再煎至剩下七分,溫熱後服用,一天早晚各一次,忌食冷飲。

蠟丸子,是治療尿路感染的有效方子。

所需材料包括:

  • 黃蠟兩兩兩(淨洗後放入銚子中熔化)
  • 木香和肉豆蔻,各一分,研磨成細末
  • 硏砂半兩(研磨後,用水濾過,去除砂石)
  • 燈心草兩束,切成寸長

將上述所有藥材末和燈心草一同放入蠟油中,使用鐵筷子攪拌,直到煙霧散盡(煙色青細即可)。等其冷卻後取出,做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狀。用溫酒調和一錢的船茴香末一起服用。每次服用三顆蠟丸,炒燈心至煙霧散盡後,再加入三味藥,再炒一段時間,待丸稍冷後再進行包裝。

大效香枳湯,治大腸秘澀,調風順氣,宜服此方。

枳殼(一兩,去瓤,麩炒),防風(一兩),甘草(半兩,炙)

上三味並搗,羅為細散,每服二大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前各一服。

麻皮散,治熱淋,小腹脹滿急痛。

麻皮(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

上件細銼,水二大盞,煎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三服。

白話文:

大效香枳湯,用於治療大腸便秘,調和氣血,順暢氣機,適合服用此方。

枳殼(一兩,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防風(一兩),甘草(半兩,炙烤)。

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滾水沖服,空腹和飯前各服用一次。

麻皮散,用於治療熱淋,小腹脹滿疼痛。

麻皮(一兩),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色)。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兩大碗水煎煮至一大碗三分,去渣,飯前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