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

1. 淋閉門

治諸淋閉結證候

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熱,曰膏,曰血,曰石。五種不同,皆以氣為本。多因淫情交錯,內外兼併,清濁相干,陰陽不順,結在下焦,遂為淋閉。

寬氣湯,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

孫盈仲傳。呂子厚右司,閣中服之有效。

香附子(六兩,須新沙盆內打令淨潔,焙乾,秤),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秤,須用真天台者),縮砂仁(一兩),甘草(一兩一分,炒)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濃煎橘皮湯下,不拘時候。此方比官局小烏沉湯加縮砂仁分兩不同。

蔥白阿膠散,治老人、虛人大便不通。

吳內翰母夫人服之效。

蔥白(一條),阿膠(一斤)

上先將蔥白以水煎,候蔥熟,不用,入阿膠溶開溫服。

皂角湯,治風秘。

攢宮有一老人,患八九日不通,有木匠授以此方,只一服見效。

不蛀皂角(當中取一寸許,去黑皮)

上以沸湯半盞泡,上用盞蓋定,候通,口服之。先辦少粥,通後即食。

琥珀散,治老人、虛人小便不通。

吳內翰方,陳彥修侍郎服驗。

琥珀

上研如粉,人參湯調下,一錢止。

瓜蔞散,治腹脹,小便不通。

紹興劉駐泊汝翼云:魏蟇知明州時,宅庫之妻患此疾垂殆,隨行御醫某人治此藥令服,遂愈。

瓜蔞(不拘多少)

上焙乾,碾為末。每服三錢重,熱酒調下,不能飲者,以米飲下。頻進數服,以通為度。

蔥豉膏,治大小便不通。

顏尚書方,屢驗。

連根蔥(蔥根不得洗),淡豆豉(二十一粒)

上用鹽一捻,生薑一塊,胡桃大,同研令爛,炒溫,填臍內,以絹帛縛定,良久即通。

硫黃圓,治腹肚脹痛,臟腑秘。

俞教授方,甚驗。

蒼朮厚朴(薑汁炙),陳皮(各一兩),生好硫黃(二兩,用蘿蔔煎沸湯浴之三兩次)

上搗,羅為末,浸蒸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五十丸,日兩服,米湯下。

生附散,治冷淋,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憎寒凜凜,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泣,心虛志耗,皆有此證。

附子(去皮、臍,生用),滑石(各半兩),瞿麥木通(各三分),半夏(湯洗七次,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煎七分,空腹服。

石韋散,治熱淋,多因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木通,石韋(去毛。各二兩),甘草,王不留行當歸(各一兩),滑石,白朮,瞿麥,芍藥,葵子(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小麥湯調下,食前、日三。兼治大病餘熱不解,後為淋者。

地膚子湯,治下焦有熱及諸淋閉不通。

地膚子(三兩),知母黃芩豬苓(去皮),瞿麥,枳實(麩炒),升麻通草,葵子(炒),海藻(洗去腥。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立效散,治血淋,多因下焦結熱,小便黃赤,淋閉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挾風冷、風熱。或內傷志勞神,或房室過度,丹石發動。便鮮赤者,為風熱傷心;瘀血者,為風冷傷腎。及小便俱出血者。

麥穗(一兩),甘草(炙,三分),山梔子(炒,半兩)

上同為末,每五錢至七錢,水一碗,入連須蔥根七個,燈心五十莖,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時時溫服,不拘時候。經云血寒則瘀。此藥未必勻,治宜煎木通湯麝香鹿茸圓、菟絲子圓等。所以《養生方》云:不可專以血得熱則淖溢為說。於理甚明,不復詳引。

沉香散,治氣淋。多因五內鬱結,氣不得舒,陰滯於陽,而致壅閉。小腹脹滿,使溺不通,大氣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不焙),石韋(去毛),滑石,王不留行,當歸(炒。各半兩),葵子(炒),白芍藥(各三分),甘草(炙),橘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大麥飲調下,飲調亦得,食前。

霹靂煎,治大便不通,累服轉藥不能通者。

出張仲景經驗方。

好蜜(一匙頭)

上於銚內熬,不住以匙攪,次下鹽一錢,成膏。以匙刮出,急手擀之,如小棗、大蓮子形,放冷自硬。先以溫水浴下部,次用油塗藥丸子,深內入穀道中。如人行三里,取下腹內積聚惡物,便與承氣湯、散吃。如一丸未透,再用一丸,如三丸不通,是臟氣絕也。

子芩散,治血淋。

甘草,芎藭,伏龍膽(乃灶下黃土是也。已上各一兩),子芩,赤芍藥(以上各二兩)

上件藥,粗搗,羅,用水一升,藥半兩,煎至七合,分三服,去滓,溫服。一日服盡,以變色為大效。

石韋飲子,治氣淋,小遺澀痛。

石韋(湯浸,刷去皮,一兩),瞿麥(一兩),木通,陳橘皮(三分,去瓤,炒),茯苓,芍藥,桑白皮(以上各三分),人參(二分)

上件藥,杵,羅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一分,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早食後、臨臥各一服,忌冷物。

蠟丸子,治淋經效方

黃蠟(二兩,淨,銚子內化),木香,肉豆蔻(各一分,為細末),硇砂(半兩,研,水飛,去砂石),燈心(二束子,寸切)

上件藥末,並燈心,併入蠟油銚子內,鐵箸攪,候煙盡(煙青細便可),放冷取出,丸如梧桐子。以溫酒調舶上茴香末一錢下。每服三丸,炒燈心,欲煙盡,然後入三味藥,更炒移時,候稍冷,丸之。

大效香枳湯,治大腸秘澀,調風順氣,宜服此方。

枳殼(一兩,去瓤,麩炒),防風(一兩),甘草(半兩,炙)

上三味並搗,羅為細散,每服二大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前各一服。

麻皮,治熱淋,小腹脹滿急痛。

麻皮(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

上件細銼,水二大盞,煎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