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

1. 胎產門

治婦人胎前產後諸疾證候

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婦人調其血。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調護。然婦人以血為基本,氣血宣行,其神自清。所謂血室不蓄則氣和,血凝結則水火相形。月水如期,謂之月信,不然,血凝成孕,此乃調燮之常。其血不來,則因風熱傷於經血,故血不通。

或外感寒,內受邪熱,脾胃虛弱,不能飲食,食既不充,榮衛抑遏,肌膚黃燥,面無光澤,發寒熱,腹脹作痛,難於嗣息。子臟冷熱,久而勞損,必挾帶下,便多淋□□□□漏。經云:腹中如塊,忽聚忽散,其病乃癥;血涸不流而搏,腹脹,時作寒熱,此成瘕也。或先後爽期,雖通而多寡。

白話文:

治婦人胎前產後諸疾證候

一般而言,治療疾病,首先要了解其根本原因。男性注重調養氣,而女性則要調養血。氣血是人體的生命之源,不可不謹慎調護。然而,女性以血為根本,氣血暢通運行,其精神自然清朗。所謂「血室不蓄則氣和,血凝結則水火相形」,意思是指血液充盈則氣順暢,血液凝滯則水火失衡。月經來潮按時,稱為月信,否則,血液凝結成孕,這是調和陰陽的正常現象。

如果月經不來,可能是由於風熱侵犯經血,導致血行不暢。也可能是外感寒邪,內受邪熱,脾胃虛弱,不能進食,導致營養不足,氣血運行受阻,肌膚乾燥發黃,面色黯淡無光,發寒發熱,腹脹疼痛,難以生育。子宮虛寒或積熱,久而久之導致損傷,必然伴隨帶下,小便頻繁或失禁。經書記載:腹中如有塊狀物,時聚時散,此為癥病;血液乾涸不流而積聚,腹脹,時發寒熱,此為瘕病。也可能出現月經提前或延後,即使來潮,流量也多寡不一。

究疾之原,蓋本於此矣。

內補圓,治妊娠,衝任脈虛,補血安胎。

此三方諸集皆載之,在人用之如何爾。大率婦人妊娠,唯在抑陽助陰。《素問》云:陰搏陽別,為之有子。蓋關前為陽,關後為陰,尺中之脈,按之搏手而不絕者,妊子也。婦人平居,陽氣微盛無害,及其妊子,則方閉經隧以養胎。若陽盛搏之,則經脈妄行,胎乃不固。《素問》所謂「陰虛陽搏,謂之崩也」。

抑陽助陰之方甚多,然胎前藥唯惡群隊。若陰陽交雜,別生它病,唯是枳殼散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故爾。枳殼散差寒,若單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疾,以內補圓佐之,則陽不至強,陰不至弱,陰陽調勻,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嘗論及也。

白話文:

「內補圓」

這方劑用於治療孕婦,因衝任脈虛弱而導致的妊娠不穩,具有補血安胎的功效。

這三方藥方都記載於諸多醫書中,至於在人體上的運用,就看個人的情況了。總的來說,婦女懷孕期間,關鍵在於抑制陽氣,滋補陰氣。《素問》中說:「陰氣搏擊陽氣,則能生育。」意思是說,關前屬陽,關後屬陰,尺中脈按之搏手而不絕者,即懷孕之象。婦女平時陽氣略微旺盛無妨,但一旦懷孕,就應該封閉經脈,以養護胎兒。若陽氣過盛搏擊,則經脈妄行,胎兒便不穩固。《素問》中所言「陰虛陽搏,謂之崩也」,正是這個道理。

抑制陽氣,滋補陰氣的方劑很多,但懷孕期間的用藥卻要格外謹慎,因為藥物可能會相互作用,導致其他疾病。只有像**「枳殼散」這種能夠抑制陽氣的藥方,和「四物湯」這種能夠滋補陰氣的藥方,才能安全有效。「枳殼散」性偏寒,如果單獨服用,可能會導致胎寒腹痛,因此需要用「內補圓」**佐之,這樣才能使陽氣不至過強,陰氣不至過弱,陰陽調和,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以前的人還沒有人論及這個道理。

熟乾地黃(二兩),當歸(一兩,微炒)

上細末,煉蜜和圓,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益血四物湯,治婦人榮衛氣虛,挾風冷,胸脅膨脹,腹中㽲痛,經水衍期,或多或少,崩傷漏下,腰腿痛重,面色青黃,嗜臥無力。安胎、止痛、補虛。

當歸,芎藭,熟乾地黃,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枳殼散,此雖孫真人滑胎易產方,然抑陽降氣,為眾方之冠。

商州枳殼(二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準備熟地黃兩兩,當歸一兩微炒,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四十丸,溫酒送服。

益血四物湯適合治療婦女氣血不足、受風寒侵襲,導致胸脅脹痛、腹痛、經期不調、崩漏、腰腿痠痛、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同時也能安胎、止痛、補虛。

準備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各等分,研磨成粗粉。每次服四錢,用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枳殼散,雖然是孫真人治療滑胎易產的方子,但它以抑陽降氣為主,是各種方劑中的佼佼者。

準備商州枳殼兩兩,甘草一兩。

上細末,每服二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前,日三服。凡懷孕六七月以上,即服,令兒易生。初生胎小,微黑,百日以後肉漸變白。

寧志膏,治婦人因出血多,心神不安,不得睡,語言失常。

滕生色家方,極有效。

辰砂,酸棗仁,人參,茯神(去木),琥珀(已上各一分),滴乳香(一錢,別研)

上為細末,和勻,每服一錢,濃煎燈心、棗湯調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沸水沖服,空腹或飯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懷孕六七個月以上就可以服用,可以讓孩子容易出生。剛出生的孩子體型較小,膚色略黑,百日之後肉色逐漸變白。

寧志膏,用於治療婦女因失血過多,心神不安,失眠,說話顛倒的症狀。

這是滕生色家的方子,非常有效。

將辰砂、酸棗仁、人參(去木)、茯神、琥珀(以上各一分)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濃煎燈心、棗湯調服。

拱辰丹,婦人當壯年而真氣猶怯,此乃稟賦素弱,非虛衰而然也。僭燥之藥,尤宜速戒。勿謂手足厥逆,便云陰多。如斯治之,不惟不能愈疾,大病自此生矣。滋益之方,群品稍眾,藥力微細,難見功效。但固天元一氣,使水升火降,則五臟自和,百病自去,此方主之。

行在孫琳郎中方。葛丞相夫人少年時服之,杲效。

鹿茸(酥炙,去毛、皮,四兩),山茱萸(新好有肉,紅潤者,四兩),川當歸(洗,去土,四兩),麝香(半兩,別研)

白話文:

拱辰丹:婦人壯年真氣怯弱的治療方

拱辰丹,適用於婦人在壯年時期,卻仍真氣虛弱的情況。這並非因年老虛衰所致,而是天生體質較弱所造成。對於燥熱的藥物,更應快速戒除,不可輕易使用。也不要以為手腳冰冷就認為是陰寒過多。若以此法治療,不僅無法治癒疾病,反而會導致更大的病症。

滋補的藥方雖種類繁多,但藥效微弱,難見明顯效果。唯有補益先天之氣,使水氣上升,火氣下降,才能使五臟協調,百病自除。此方正是以此為原則。

此方為行在孫琳郎中所傳。葛丞相夫人年少時服用此方,效果顯著。

藥方組成:

  • 鹿茸(酥炙去毛皮,四兩)
  • 山茱萸(新鮮飽滿,色澤紅潤者,四兩)
  • 川當歸(洗淨去土,四兩)
  • 麝香(半兩,單獨研磨)

上三件,為末,入麝香拌勻,酒煮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粒或五十粒,溫酒、鹽湯下。

琥珀散,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㽲痛不可忍。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

此方許學士之秘方也。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衝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後救人急切不少,此藥易合,宜多合以救人。

荊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官桂,熟乾地黃,菊花,真蒲黃,當歸(干秤。已上各一兩,細銼)

白話文:

將以上的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麝香充分拌勻。用酒煮麵糊製成圓形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粒或五十粒,溫酒或鹽湯送服。

琥珀散,專治婦女月經阻塞,每次發作時,心腹臍部疼痛難忍。也可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淨,血氣上衝心頭,昏迷不醒,氣息微弱,瀕臨死亡的狀況。

此方為許學士秘傳之方。若是普通血氣疼痛,只需服用一劑。產後血氣上衝心頭,服用兩劑即可見效。經常服用效果更佳。我用此方救治過許多危急病人,此藥易於配製,應多加配製以救治更多病人。

荊三稜、蓬莪朮、赤芍、劉寄奴、牡丹皮、官桂、熟乾地黃、菊花、真蒲黃、當歸(干秤。以上各一兩,切碎)。

上以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一方,不用菊花、蒲黃,用烏藥、延胡索亦佳。

桃仁煎,治婦人血瘕,血積,經候不通。

此出《千金方》。頃年在毗陵,有一貴人妻,患小便不通,臍腹脹,不可忍,眾醫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類,數種治皆不退,痛愈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藥不可去。予用此藥,更初散,至日午,痛大作,不可忍。遂臥少頃,下血塊如拳者數枚,小便如黑汁者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藥治病的切,然猛烈太峻,氣虛血弱者,更斟酌與之。

白話文:

以前用黑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再加入米醋四升一起煮,煮到豆子爛為止,然後將豆子烘乾,再加入其他五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服,空腹或飯前服用。可以不用菊花、蒲黃,改用烏藥、延胡索也一樣有效。

這個藥方名叫桃仁煎,是用來治療婦女血瘕、血積、經期不通的。

這個方子出自《千金方》。前些年在毗陵,一位貴人的妻子患了小便不通、臍腹脹痛,難以忍受,很多醫生都當作淋症治療,用八正散等藥物,但病情沒有好轉,反而疼痛加劇。我診斷後認為這是血瘕,需要用强力藥物才能治癒。我用這個藥方治療,剛開始服用藥物時,疼痛加劇,難以忍受。病人臥床休息一會兒後,排出拳頭大小的血塊數枚,再排出黑汁一樣的小便約一升,疼痛也消失了。這個藥方治病效果明顯,但藥性猛烈,氣虛血弱者要謹慎使用。

桃仁(去皮、尖,麩炒黃),大黃,川朴硝(已上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色)

上四味末之,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黃、桃仁、虻蟲等,不住手攪,欲圓下朴硝,更不住手攪,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食,五更初用溫酒吞下五丸。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雞肝、蝦蟆衣。未下再作,血鮮紅即止。續以調氣血藥補之。

通經圓,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白話文:

通經圓 方劑及用法說明

藥材:

  • 桃仁(去皮、尖,麩炒黃):一兩
  • 大黃:一兩
  • 川朴硝:一兩
  • 虻蟲(半兩,炒黑色)

製法:

  1. 將上述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
  2. 以醇醋二升半,在銀石器中用小火煎煮至一升五合。
  3. 加入大黃、桃仁、虻蟲粉末,不停攪拌。
  4. 待藥汁將要熬乾時,加入朴硝粉末,繼續不停攪拌。
  5. 熬製一段時間後,取出藥汁,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

  1. 服藥前一日晚上不需進食。
  2. 五更(凌晨3-5點)時,用溫酒吞服五丸。
  3. 中午觀察排泄物,若呈現赤豆汁、雞肝、蝦蟆衣的顏色,表示藥效發揮。
  4. 若未見效,可重複服用,直至出血鮮紅色為止。
  5. 服藥後需服用補氣血的藥物調理。

主治:

本方專治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不調、經痛,或形成血塊等症狀。

徽州醫巫張擴,頃年緣事在推勘院。有王醫者,以醫職直宿,日夜與之捻熟,口傳此方,渠甚秘之。予後得此方,以治婦人疾,不可勝數,且欲廣行,不敢自秘。尋常血氣凝滯疼痛,數服便效。

桂心,青皮(去白),大黃(炮),乾薑,川椒,蓬莪,朮,川烏,乾漆,當歸,桃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一兩為率。先將四錢米醋熬成膏,和餘六錢末成劑,臼中治之,丸如桐子大,晾乾。每服二十丸,用淡醋湯下,加至三十丸,溫酒亦得,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徽州的醫生張擴,前些年因為工作關係,在推勘院工作。當時有一位叫王大夫的醫生,因為工作需要,日夜輪班,張擴與他關係很熟,王大夫就口頭傳授了這個方子給張擴,這個方子他非常珍惜。後來我得到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婦女疾病,效果非常好,而且治癒的人數不勝枚舉,我想廣泛傳播這個方子,所以不敢私藏。一般來說,如果婦女有血氣凝滯疼痛的症状,服用几次就會见效。

桂心、青皮(去除白色部分)、大黃(炮製)、乾薑、川椒、蓬莪、術、川烏、乾漆、當歸、桃仁(各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一兩為基準。先用四錢米醋熬製成膏狀,然後與剩下的六錢藥末混合在一起,用研缽充分研磨,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晾乾。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淡醋湯送服,最多可以加到三十丸,溫酒送服也可以,空腹或飯前服用。

艾煎圓,治婦人一切虛寒,胎前產後,赤白帶下,或成血瘕,久服此藥,自然融化。

漢陽蘇司法孝祥傳,名次參。

伏道艾(揉去塵土,擇淨枝梗,取葉,秤五兩),大淮棗(十二兩,砂瓶內水煮爛,去核,同艾葉一處搗爛如泥,捻成薄餅子,猛火焙乾),漢椒(去目、枝梗併合□□□□□五兩,以阿膠二兩,米醋三升,同椒於沙瓶內,煮極干,取出,焙燥,碾為細末),當歸(去蘆及用酒洗),白芍藥(真白者),熟乾地黃(如鋪上賣者,須淨洗,漉去浮者,曬乾。酒浸,蒸,曬。

白話文:

「艾煎圓」可以治療婦女各種虛寒症狀,包括懷孕前後的虛寒,以及白帶、赤帶、血塊等問題。長期服用此藥,這些病症自然會消散。

再入酒浸,蒸五十次如糖煎,香美方可用),川芎,白薇,附子(大者,炮,去皮、臍),卷柏(取青葉),澤蘭(去枝、梗。已上各焙乾,秤)

上件同為細末,與前艾葉、椒末拌勻,米醋、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一二百丸,艾、醋湯,空心,食前服。

當歸散,治婦人天癸過期,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素問》云:七損七益謂:女子七七數盡,而經脈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

白話文:

將川芎、白薇、附子(大者,炮製後去皮和臍)、卷柏(取青葉)、澤蘭(去枝梗)等藥材烘乾,秤好後研磨成細粉,與先前準備好的艾葉、胡椒粉混合均勻。用米醋和麵糊將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至一二百丸,用艾葉和醋煮成的湯水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此藥方名為當歸散,用於治療婦女月經週期不規律,經脈不順暢,或三個月以上沒有來月經,或一個月來兩次月經,伴隨腰腹疼痛等症狀。

《素問》中提到,女子七七之年(49歲)後,月經若不按時來潮,說明血氣旺盛,不可強行止血,只要能按時來潮,不腰痛就很好。

當歸,川芎,白芍藥,黃芩(各銼炒,各一兩),白朮(半兩),山茱萸(一兩半)

上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空心、食前、日三服。飲冷,去黃芩,加桂一兩。

煮附圓,治婦人室女,一切血氣,經候不調,臍腹㽲痛,面色萎黃,心忪乏力,腹脹脅疼,頭暈噁心,飲食減少,崩漏帶下,大腸便血,積聚癥瘕,並皆治之。若以其名,人人言之,耗氣不喜。此藥出訛之久,疑懼不肯服者甚多,殊不知獲效非常。古書所載婦人仙藥,不可輕忽。況修制相感,豈同日而語也,服之自顯其功耳。

白話文:

這是一個專門針對女性各種血氣不調症狀的藥方,包括經期不調、肚子痛、面色蒼白、心慌乏力、腹脹、頭暈、食慾不振、異常出血、腹內腫塊等等。雖然藥方名字可能讓人覺得奇怪,但實際上效果很好,古書裡都把它叫做婦女仙藥。而且藥材经过特殊处理,药效更強,服用後就能感受到效果。

出張氏方,極效。

香附子(不計多少,先擦去毛,淨用)

上以好醋煮出,焙乾,碾細末,煮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送下,不計時候。婦人數數墮胎,由氣不下降,所以胎氣不固,此藥尤妙。

生熟地黃散,治婦人血隔。若血崩者,服之住;血隔者,服之效。

李秀傳此方,甚驗。

生地黃,熟地,甘草(炙),柴胡,白芍藥,當歸,地骨皮,牡丹皮,延胡索,川芎(各一兩)

白話文:

張氏方非常有效。取香附子(不限數量,先去除毛,淨用),用好醋煮出,焙乾,碾成細末,用醋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時間。婦女反覆流產,是因為氣機不下降,導致胎氣不固,此藥尤其神奇。生熟地黃散可以治療婦女血隔症。如果血崩,服用此方可以止血;血隔,服用此方有效。李秀傳授此方,效果顯著。生地黃、熟地、甘草(炙)、柴胡、白芍藥、當歸、地骨皮、牡丹皮、延胡索、川芎(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同古老錢一兩文,煎至熟,入麻油一兩點,候煎及八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忌魚腥之類。

十柔圓,補治婦人氣血。

蔣簽判傳。

熟地黃(四兩),當歸(二兩),桂,蓯蓉(酒浸,無,以鹿茸代之),紫菀,補骨脂,鹿角膠(炒),柏子仁,熟艾(別研,酒熬膏),白茯苓(各二兩)

上為細末,艾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溫酒或米飲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碗水,加入老錢一兩文,煎煮至熟,再滴入麻油一兩,煮至八分熟,去渣趁熱服用。空腹或飯前服用,忌食魚腥類食物。

十柔圓,可以補益婦人氣血。

這是蔣簽判傳授的藥方。

將熟地黃四兩、當歸二兩、桂、蓯蓉(用酒浸泡,若沒有就用鹿茸代替)、紫菀、補骨脂、鹿角膠(炒)、柏子仁、熟艾(研磨成粉,用酒熬成膏)、白茯苓各二兩研磨成細粉,製成艾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溫酒或米湯送服。

蝟皮散,治產後血氣中風,上喘燥渴,欲投入水者,宜服此方。

張氏傳,用之無不取效。

蝟皮,烏蛇,血餘(燒灰存性,為末,五錢),自然銅(醋淬,三五片),烏金石炭(各三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一錢,和白散一錢,酒調下,立效。白散者,用近水岸乾枯蝸牛殼,淨去土,為細末,與前藥同調服。如大渴,新汲水調服尤妙。有積物及滯血,則用此散下後方杏仁丸子。

白話文:

蝟皮散

功效: 治療產後血氣中風,導致上半身喘促、口乾舌燥,並且想跳入水中解渴的症狀。

配方:

  • 蝟皮
  • 烏蛇(以火燒成灰,留存藥性,研磨成粉,取五錢)
  • 自然銅(用醋浸泡,取出三至五片)
  • 烏金石炭(各取三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稱為蝟皮散。

用法: 每服一錢,與白散一錢一同用酒調服,藥效迅速。

白散的製作: 取靠近水邊的乾枯蝸牛殼,洗淨泥土,研磨成細末,與蝟皮散混合服用。

特殊用法: 如果口渴難耐,可用新汲取的井水調服,效果更佳。如果患者有積聚物或瘀血,服用此散後,再服用杏仁丸子。

來源: 張氏傳授,使用此方均可取得良好療效。

杏仁(去尖),巴豆(各十四個,並於燈焰上燎存性,各燎七遍),硇砂(一錢),沒藥,木香(各半錢),麝香(二字),鯉魚鱗(燒灰,一錢),肉豆蔻(末,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用狗膽和丸,如綠豆大,臨時看虛實加減,隨散子下三五丸。

麒麟圓,治婦人血風勞,體熱面黃,血刺,血塊,四肢少力,身體困倦,不思飲食,兼通經脈,極妙。

白話文:

杏仁(去掉尖頭),巴豆(各十四個,在燈火上燒烤保留藥性,每種燒烤七遍),硇砂(一錢),沒藥,木香(各半錢),麝香(少許),鯉魚鱗(燒成灰,一錢),肉豆蔻(研磨成粉,一錢)。

以上藥材,搗碎成細末,用狗膽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根據患者體質虛實酌情加減劑量,配合散劑服用,每次三到五丸。

此藥方名為“麒麟丸”,主治婦女血風勞,症狀包括體熱面黃、血刺、血塊、四肢無力、身體疲倦、不思飲食等,同時能通經脈,療效極佳。

麒麟竭(三分),穿山甲(七片,近上者,炙焦黃色為度),乾漆(炒,令半生半熟),硇砂(別研,如粉面細),沒藥(研),荊三稜(炮,別搗,為細末),當歸(酒浸,細切,焙乾。以上各一兩),巴豆(七粒,去皮、膜,出盡油)

上件除巴豆、硇砂、三稜末外,都一處搗,羅為末,後入以前三味,同研,令勻細,用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調荊三稜末,湯下。初服第一日吃四丸,二日五丸,三日六丸,第四日七丸,第五日八丸,第六日九丸。盡是空心,服之見效,大病半月安。

參附圓,消腹內血塊。

大慶通監院方。

白話文:

參附圓方是一種中藥配方,由麒麟竭、穿山甲、乾漆、硇砂、沒藥、荊三稜、當歸和巴豆等八種藥材組成。將所有藥材(除巴豆、硇砂、三稜末外)搗碎成粉末,再將巴豆、硇砂、三稜末加入一起研磨。用醋煮麵糊捏成綠豆大小的丸子,調入荊三稜末,空腹服用。每日服藥劑量逐漸增加,服用六日即可見效。此方主要功效是消腹內血塊。

  • 此方為古代中醫方劑,需遵醫囑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附子(兩個,炮,去皮、臍),舶上茴香,益智仁,延胡索,陳橘紅,肉桂,蓬莪朮,川薑(各半兩),乳香,白朮,人參,當歸,木香,白芍藥,沉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棗肉為圓,每服六十圓,米醋湯吞下,溫酒亦得。

薑蔥散,治妊娠傷寒。

生薑(三十片),蔥(十莖,連根拔)

上用水二大盞,煎八分盞服之。

縮砂散,治妊娠吃顛,或閃肭著。

白話文:

以上三個方劑都是針對妊娠期間的疾病,分別治療妊娠傷寒、妊娠頭昏眼花和閃腰疼痛。

  • 方劑一 使用多種藥材,以附子、川薑等溫熱藥材為主,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適用於妊娠期間的寒性疾病。
  • 方劑二 使用生薑和蔥,具有散寒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適合治療妊娠期間的傷寒感冒。
  • 方劑三 沒有提供具体藥材,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具体内容。

注意事項

  • 妊娠期間服藥需謹慎,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 以上僅供參考,請勿自行用藥。

錢季毅傳。

縮砂仁

上去膜,熨斗內略炒,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飲酒人,米飲調下,鹽湯亦得。

瓜蔞根散,治胎死腹中。其證指甲青,漲悶舌青,甚者口中作屎臭。

郭宅心方,王順伯運使傳。

瓜蔞根

上一味焙乾,為細末,每服二錢,倒順水調下,一服取效。仍先備防暈茶藥。

催生丹,

孔世賢方,趙太叔方,同用之,累有神效。

蓖麻(十四個,去皮),硃砂,雄黃(各一錢半),蛇蛻(一尺)

白話文:

錢季毅傳

縮砂仁

將縮砂仁去膜,用熨斗略微炒熱,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溫酒送服。若不飲酒者,可用米湯或鹽湯送服。

瓜蔞根散,治胎死腹中

此方適用於胎死腹中之症。症狀為指甲青黑,腹部脹悶,舌頭青紫,嚴重者口中會散發糞便臭味。

郭宅心方,王順伯運使傳

瓜蔞根

將瓜蔞根焙乾,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涼開水送服,一服見效。服藥前應先備好防暈茶藥。

催生丹

孔世賢方與趙太叔方,皆有此方,並經多次驗證,效果顯著。

配方

蓖麻(十四個,去皮),硃砂(各一錢半),雄黃(各一錢半),蛇蛻(一尺)

上件為細末,漿水飯和圓,彈子大。臨產時先用椒湯淋泄臍下,次安藥於臍內,用醋紙數重敷藥,上以闊帛系之,須臾即生,急取下藥。一丸可用三遍。

下胎蛇蛻散,治婦人生產不下,死胎在腹,橫生、倒生,胞衣不下,一切危急,神效。

史丞相方,蘇韜先傳。

蛇蛻(一條,全者,斷者不可用。以火箸挑起,令直,用麻油紙燃,從尾燒上,以乳缽接貯,研細,羅過。須要是雄者。牆頭或籬上者是),燕翁窠(一個,泥須通透,兒出了者,研細)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用米漿飯捏成彈珠大小的丸子。婦女臨產時,先用椒湯淋在肚臍下方,然後將藥丸放入臍內,用醋紙包覆數層,再用寬布帶綁緊。很快就會生產,藥丸用完之後要立刻取下。一顆藥丸可以使用三次。

下胎蛇蛻散可以治療婦女生產困難、死胎在腹、橫生、倒生、胎盤不下等各種危急情况,效果神奇。

這是史丞相的方子,由蘇韜先生傳授下來。

蛇蛻要選用完整的,斷裂的不可用。用火箸將蛇蛻直立起來,用麻油紙點燃,從蛇蛻尾部開始燒至頭部,用乳缽收集燃燒後的灰燼,研磨成細粉,過篩。蛇蛻必須是雄性的,牆頭或籬笆上的蛇蛻最好。燕子窩要選用泥土通透、幼鳥已經飛走的,研磨成細粉。

上二件和勻,作一服。以無灰酒半盞暖熱,再以童子小便半盞浸(平)之,服下即分娩。

白朮散,治妊娠氣不和,調飲食。

經云: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又云:陰之所生,過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若妊子飲食不節,生冷毒物,恣性食啖,致脾胃之疾。故妊娠傷食難得藥,唯此方隱捷。

白朮(炒),乾紫蘇(各一兩),白芷(微炒,三錢),人參(三錢),川芎,訶子皮,青皮(各半兩),甘草(一錢)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均勻,做成一劑藥。用沒有灰塵的酒半杯溫熱,再用小男孩的尿半杯浸泡藥物,服用後就會分娩。

白朮散,用於治療孕婦氣血不調,調理飲食。

古籍記載:「飲食過度,脾胃就會受損。」又說:「陰氣的產生,過於依賴五味。」「陰氣的五臟,受損於五味。」如果孕婦飲食不節制,食用生冷有毒的食物,放縱食欲,就會導致脾胃疾病。因此,孕婦傷食難以用藥,唯有這個藥方隱秘快捷。

白朮(炒)、乾紫蘇(各一兩)、白芷(微炒,三錢)、人參(三錢)、川芎、訶子皮、青皮(各半兩)、甘草(一錢)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杯水,加入三片薑,煎煮至七分,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蓖麻膏,治婦人生產數日而下,及胞衣、死胎不下者。

政和中一鄉人女子,產二日不下,予令漫試之一塗,俄頃便下。自後常用,極效。

蓖麻(七粒,去殼)

上研如泥,塗婦人足心,才下便急洗去。此崔元亮海上方,人但未知耳。

鹿屑湯,治妊娠熱病,胎死腹中。

鹿角屑(一兩)

上用水一碗,蔥白五莖,豆豉半合,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靈脂散,治婦人胞衣不下,惡血衝心。

白話文:

蓖麻膏可以治療婦女生產後數日仍無法排出胎盤或死胎的情況。政和年間,一位鄉下女子生產後兩天仍無法順利生產,有人用蓖麻膏塗抹她的腳心,很快便順利生產。之後,這個方法被廣泛使用,效果顯著。做法是將七粒去殼的蓖麻研磨成泥狀,塗抹在婦女的腳心,生產完畢後立即清洗。這個方法出自崔元亮的《海上方》,只是人們大多不知曉而已。

鹿屑湯可以治療孕婦發熱,導致胎兒死在腹中的情況。做法是將一兩鹿角屑與一碗水、五根蔥白和半合豆豉一起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

靈脂散可以治療婦女生產後胎盤無法排出,導致惡血衝擊心臟的情況。

五靈脂

上用揀擇砂石及鐵屑之類,一半炒,一半生,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六物湯,安胎和氣,治胎動不安,腰腿疼重,惡露頻下。

楊氏家藏此數方,並試驗者。

阿膠(蛤粉炒成珠子),糯米(炒),黃耆(蜜炙),川芎,當歸(洗,焙),熟乾地黃(洗,焙)

上六味。各等分,為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三片,蔥白一寸,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人參調中散,調脾肺氣,治胸脅滿悶,四肢煩熱,及妊娠阻病,心胸注悶,嘔逆。可思飲食。

白話文:

五靈脂要挑選乾淨,去掉砂石和鐵屑,一半炒熟,一半生用,研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六物湯可以安胎和氣,治療胎動不安、腰腿疼痛、惡露不止。楊氏家藏這些方子,並且親自試驗過。六物湯的藥材有阿膠(用蛤粉炒成珠子)、糯米(炒)、黃耆(蜜炙)、川芎、當歸(洗淨,烘乾)、熟乾地黃(洗淨,烘乾),各取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三片、蔥白一寸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空腹服用。人參調中散可以調和脾肺之氣,治療胸脅滿悶、四肢煩熱,以及妊娠期間阻滯病症,如心胸鬱悶、嘔逆、食欲不振等。

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各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厚朴(薑汁製),白朮,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柴胡(去苗),細辛(去葉、土),藿香葉(去土),陳皮(去白。各三分)

上件為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赤茯苓散,治妊娠惡阻,心胸煩悶,頭暈噁心,四肢昏倦,嘔吐痰水,惡聞食氣。

赤茯苓(去皮),半夏(湯洗七遍),陳皮(去白),桔梗(去蘆頭),熟乾地黃(洗,焙。各一兩),白朮,川芎,人參(去蘆頭),赤芍藥(各三分),旋覆花,甘草(炙。二味各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散是治療妊娠惡阻的常用方劑,主要針對孕婦出現的心胸煩悶、頭暈噁心、四肢乏力、嘔吐痰水、聞到食物就反胃等症狀。

方劑中,人參、甘草、枳殼、厚朴、白朮、白茯苓、柴胡、細辛、藿香葉、陳皮等藥材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嘔、疏肝解郁的作用。

此外,方劑中還加入了赤茯苓、半夏、陳皮、桔梗、熟乾地黃、川芎、赤芍藥、旋覆花等藥材,加強了健脾和胃、止嘔止渴、化痰止咳的作用。

總結

赤茯苓散是治療妊娠惡阻的有效方劑,但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上件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不拘時。

芎藭圓,安胎,補衝任,止胎漏,調血脈,及療子臟風冷,腰腹疼痛,或久無子息,或妊娠損墜。

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山茱萸,續斷,川芎,白芍藥,蒲黃(各一兩),生乾地黃(三分),白朮,菟絲子(酒浸令軟,別搗),肉蓯蓉(酒浸宿,切,焙),黃耆(各二兩)

上件為細末,蜜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木香、熱米飲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方中藥材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下一盞,去除藥渣,趁熱服用,不拘時間。

此藥方能安胎,補益衝任二脈,止住胎漏,調和血脈,並且治療子宮寒涼導致的腰腹疼痛,或是久不生育,或者懷孕期間損傷導致胎兒墜落。

將乾薑(炮製)、附子(炮製,去皮、臍)、山茱萸、續斷、川芎、白芍藥、蒲黃(各一兩)、生乾地黃(三分)、白朮、菟絲子(用酒浸泡至軟,不要搗碎)、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切片,焙乾)、黃耆(各二兩)研磨成細末,用蜜糊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煎煮過的木香和熱米飲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