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2)
1. 腸風門
辨腸風、痔漏、下血證候
夫有五痔,人奏圊則下血,或點滴,或迸箭,或清或濁。面黃唇白,心忪腳弱,頭目眩暈。此因飽食、坐久、腸癖所為。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所致。世醫多指此為腸風臟毒,然腸風臟毒,自屬滯下門,臟毒即是臟中積毒;腸風即是邪入臟。純下清血,謂之風利。今五痔下血,乃是酒痔、脈痔,其血自肛門邊別有一竅,如針孔大,滴淋而下,與泄物不共道,不可不知。
黃連湯,治脈痔下血不止,量冷熱加減法。
此數方系葉伯材累用有神效。
黃連(去須),烏頭(炮,去皮、尖。各等分)
白話文:
辨腸風、痔漏、下血證候:
古代醫書中關於腸風、痔漏、下血的描述如下:
五痔,指的是肛門周圍的腫物。當人上廁所時,就會有血液流出,可能是點滴、噴射,也可能是清澈或混濁的血液。患者還會出現面色蒼白、心慌、腿軟、頭昏眼花等症狀。這些症狀通常是由於過食、久坐、腸道疾病或飲酒過度、房事過頻所引起。
過去許多醫生將這些症狀歸因於“腸風臟毒”,認為是腸道內有毒氣和臟腑積毒所致。但事實上,腸風臟毒屬於下焦(指腹部以下的部位)的疾病,指的是邪氣入侵臟腑。而單純的清血下瀉,則稱為“風利”。
五痔下血,通常是酒痔或脈痔引起的。這些痔瘡在肛門附近會有一個針孔大小的小孔,血液會從這個小孔滴下,並不會與糞便混合在一起,這一點需要注意。
黃連湯可以用來治療脈痔下血不止,根據病人的體質調整藥物的劑量和温度。
以上藥方出自葉伯材先生的醫術經驗,屢試不爽。
方劑組成:
- 黃連(去鬚):適量
- 烏頭(炮製去皮、尖):適量
注:
- 此方僅供參考,實際使用需咨询专业医师。
-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研究之用,並非醫療建議。
上為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熱則加黃連,冷則加烏頭。
酒連圓,治酒痔下血,伏暑久治不效。
黃連(不以多少,燎去須,酒浸,銀器中重湯煮,漉出曬乾,添酒煮七次止)
上為末,以余酒為圓,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加味四君子湯,治五痔下血,面色萎黃,心忪耳鳴,腳弱氣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黃耆,白扁豆(蒸。各等分)
白話文:
取銼散藥方,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半水煎煮,煎至七分,去除藥渣,空腹服用。如果發熱就加黃連,如果怕冷就加烏頭。
酒連圓藥方,用來治療喝酒引起的痔瘡出血,以及暑氣久治不愈的病症。
黃連需先去除須根,用酒浸泡後,再用銀器煮沸,濾出曬乾,並重複用酒煮七次。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剩下的酒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加味四君子湯藥方,用來治療五種痔瘡引起的出血,以及面色萎黃、心慌耳鳴、腿軟乏力、口淡、食慾不振等症狀。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炙)、黃耆、白扁豆(蒸),各取等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湯點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頗效,所謂「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豬牙皂角散,治五種腸風下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名脫肛;穀道四旁有胬肉,如乳頭,名鼠奶痔;有穴,腸出血,名漏。並皆治之。
黃牛角䚡(一枚,捶碎),白蛇蛻(一條),蝟皮(一兩),豬牙皂角(七鋌),穿山甲(一片,七十鱗)
上並銼碎,入砂瓶內,以鹽泥封固,候乾。先少著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煅,令通赤為度。取出攤冷,為末。先以胡桃一個,分四分。一分臨臥時,細研如糊,酒調下便睡。先引出蟲,至五更時一服,次日辰時一服,並三錢藥末。久患者不過三服即愈。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每次服用兩錢匕,用湯送服。這個方子很多人不信,但服用過的人都很有效果,正如俗話說:「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豬牙皂角散,用於治療五種腸風下血:大便前有血,稱為外痔;大便後有血,稱為內痔;大腸脫出,稱為脫肛;肛門四周長出像乳頭一樣的肉疙瘩,稱為鼠奶痔;肛門有洞,腸子出血,稱為漏。這個方子都可以治療。
黃牛角(一枚,捶碎),白蛇蛻(一條),蝟皮(一兩),豬牙皂角(七鋌),穿山甲(一片,七十鱗)
將以上藥材全部銼碎,放入砂瓶內,用鹽泥封好,待乾。先用小火慢慢燒,讓藥材冒煙,然後用大火煅燒,直到燒紅為止。取出攤涼,研成粉末。先取胡桃一個,分成四份。第一份在睡前,研成糊狀,用酒調服,然後就睡覺。這樣可以先引出蟲,到五更時再服用一次藥末,第二天辰時再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錢藥末。久病患者最多服用三次就會痊癒。
黃耆圓,治腸風瀉血。
呂大資宅經效方,石寺丞服後得驗。
黃耆,黃連(各等分)
上件藥為末,以麵糊為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厚朴煎,王嗣康為蔡昭先處此方,治積年下血。韓縣尉名楚卿傳,云乃尊主藏,服之作效。
厚朴(五兩,用生薑五兩,同搗開,於銀石器內炒,令紫色),白朮(一兩),大麥糵,神麯(二味各一兩,同炒紫色)
上為細末,白水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疾作空心、米飲下一百丸,平時三五十丸。嗣康云:腸胃本無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今用厚朴厚腸胃,神麯、麥糵消酒食,白朮導水,血自不作也。
白話文:
黃耆圓
,用於治療腸風瀉血。
呂大資家中記載於《經效方》,石寺丞服後驗證有效。
配方
黃耆、黃連(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以麵糊做成如赤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厚朴煎
,王嗣康為蔡昭先開此方,治療多年下血。韓縣尉名楚卿傳言,此方乃其祖傳秘方,服之有效。
配方
厚朴(五兩,用生薑五兩,一同搗碎,於銀器或石器中炒至紫色),白朮(一兩),大麥糵,神麯(二味各一兩,一同炒至紫色)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白水麵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發病時空腹服用一百丸,用米湯送服;平時服用三五十丸。
嗣康解釋道:腸胃本無血,緣於氣虛腸薄,導致精血外溢。此方用厚朴來增厚腸胃,神麯、麥糵消解酒食積滯,白朮利水,血自不流出。
荊芥散,治脈痔下血。
荊芥穗,槐花(炒焦。各一兩),石菖蒲(一兩半)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食前服,日二。
白玉丹,治久年腸痔下血,服百藥不效者。
凝水石(不以多少,煅紅,研細,水飛,再入銀鍋中煅)
上糯米糊丸,如梧子大,陳米飲下五十丸,只一服愈。
消毒圓,治腸風外痔結核,或癢或痛。消毒定痛,令結核自散。
白話文:
荊芥散可以用來治療脈痔下血,用荊芥穗、炒焦的槐花各一兩,石菖蒲一兩半研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每日兩次,飯前服用。白玉丹則用於治療多年腸痔下血,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者,將凝水石煅燒至紅,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後,再次放入銀鍋中煅燒,用糯米糊製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用陳米湯服用五十丸,一次即可痊癒。消毒圓則用來治療腸風外痔結核,無論是癢還是痛,都能消毒止痛,讓結核自行消散。
楊氏用此數方,治諸腸風痔漏,大有功效。
黃耆(一兩半,蜜塗,慢火炙),荊芥穗(一兩),枳殼(三兩,湯浸,去瓤,切作片子,麩炒黃色),薄荷葉(去土,半兩),槐花(一兩,炒赤),皂角子仁(一兩,炒香),蝸牛(十四枚,炙,去殼,焙乾)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七十丸,茶清送下,食後。
聚金圓,治大便下血,發熱煩躁,腹中熱痛,作渴喜妄,舌澀目昏,脈來弦數。多因蓄熱,或有酒毒,即此見證。
白話文:
楊氏治腸風痔漏方:聚金圓
楊氏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各種腸風痔漏,效果十分顯著。
藥材:
- 黃耆(一兩半,用蜂蜜塗抹後,以小火慢慢烘烤)
- 荊芥穗(一兩)
- 枳殼(三兩,先用溫水浸泡,去除果肉和內膜,切成薄片,再用麩皮炒至黃色)
- 薄荷葉(去除泥土,半兩)
- 槐花(一兩,炒至赤色)
- 皂角子仁(一兩,炒至香氣四溢)
- 蝸牛(十四枚,先烘烤,去除外殼,再烘乾)
製法: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蜂蜜製成圓丸,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至五七十丸,用茶水送服,飯後服用。
主治:
聚金圓主要用於治療大便帶血、發熱煩躁、腹痛灼熱、口渴愛喝水、舌頭乾燥、眼花目眩、脈象弦數等症狀。這些症狀大多是由於體內積熱或酒毒引起的。
黃連(四兩。一兩水浸,曬乾;一兩炒;一兩灰火炮;一兩生用),黃芩(一兩),防風(去蘆頭,一兩)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量意加減,以米泔浸枳殼水下,不拘時候。冬月入大黃一兩,三時不須。
北亭散,治腸風、痔漏,積年膿血不幹。
白礬(別研),乳香(別研),黃連(去須。已上各一兩),硇砂(半兩,別研),全蠍(一錢,取末)
白話文:
北亭散
組成:
- 黃連(四兩,其中一兩用水浸泡後曬乾,一兩炒制,一兩用灰火炮製,一兩生用)
- 黃芩(一兩)
- 防風(去蘆頭,一兩)
- 大黃(冬月時加入一兩,其他季節不需)
- 白礬(研磨成粉)
- 乳香(研磨成粉)
- 黃連(去須,一兩)
- 硇砂(半兩,研磨成粉)
- 全蠍(一錢,研磨成粉)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可根據情況加減。用米泔水浸泡枳殼煮出的水送服,不限時間服用。
主治:
治療腸風、痔漏,以及多年積存的膿血不癒合。
上件為末,用大鯽魚一枚,去腸、鱗,入藥末在內,濕紙裹,麻皮纏,鹽泥固濟。文武火煨熟,去泥紙,卻用慢火炙焦,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粟米飲調下。
鳳眼草散,治腸風下血。
鳳眼草(揀淨,即揀莢也),褐油麻(水淘淨。二味各四兩),枳殼(去瓤,二兩,麩炒),輕粉(一字)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米飲亦得,食前服。
地榆散,治腸風下血不止。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末,取鯽魚一條,去除內臟和魚鱗,將藥末放進魚腹,用濕紙包好,麻皮繩捆緊,再用鹽泥封住。以文火和武火交替煨熟後,去除泥土和紙,再用慢火烤至焦黃,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粟米湯送服。
鳳眼草散,主治腸風下血。
取鳳眼草(挑選乾淨,也就是挑選莢果),褐油麻(用水淘洗乾淨),枳殼(去除果瓤,麩炒),輕粉(一字),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米湯也可以,飯前服用。
地榆散,主治腸風下血不止。
地榆,訶子(煨,去核),赤芍藥,橡斗子(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食前。
皂角子散,治腸風、痔漏下血,經久不瘥者。
皂角子(一百枚,燒留性,研細),榼藤子(一枚,金者,去殼,研,不可搗)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人行三五里,再飲熱酒,一盞投之。
蝟皮湯,治腸風下血。
白刺蝟皮(一枚,於銚子內煿,針焦,去皮,只用針),木賊(半兩,炒黃)
白話文:
地榆、訶子(煨過,去核)、赤芍,以及橡斗子(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送服,飯前服用。此方名為皂角子散,用於治療腸風、痔漏下血,久治不癒的患者。
皂角子(一百枚,燒至留性,研成細粉),榼藤子(一枚,金色的,去殼研磨,不可搗碎)。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服用後走三五里路程,再飲一盞熱酒。
蝟皮湯用於治療腸風下血。白刺蝟皮(一枚,放在銚子裡燒至針焦,去皮,只用針),木賊(半兩,炒至黃色)。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空心服。
松皮散,治腸風下血過多。
松木皮(就木上以刀刮去粗浮者,只取貼木嫩皮)
上銼細,焙令半乾,再入銚子內,慢火炒乾,為細末。每服一錢,入臘茶一錢,白湯點服,食前。
立聖散,治年深日久腸風下血,或如雞肝,日夜無度,全不入食,通身黃腫者。兼治尿血。
黃連(去須,一斤)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濃煎荊芥,蜜湯調下,空心、食前。
橄欖散,治腸風下血,久不瘥者。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酒調和服用,空腹服用。
松皮散,用於治療腸風下血過多。
松木皮(從樹木上用刀刮去粗糙的外層,只取靠近木質的嫩皮)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烘烤至半乾,再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炒至乾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錢臘茶,用白湯沖服,飯前服用。
立聖散,用於治療多年積累的腸風下血,或者血色如雞肝,日夜不止,完全不思飲食,全身黃腫的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尿血。
黃連(去除鬚根,一斤)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濃煎的荊芥湯和蜂蜜水調和服用,空腹或飯前服用。
橄欖散,用於治療腸風下血,久治不愈的症狀。
橄欖核(不以多少)
上件燈上燒灰,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空心。
萬靈圓,治五種痔漏。凡穀白礬瘤似鼠奶,時時發動,或出血者,名曰酒痔,又曰冷痔;若生核子者,曰腸風;痔發時熱,大便難下,脫肛良久不入,名曰氣痔;大便或出清血,名曰血痔。此因濕地久坐,腸胃虛冷,搏結得之。
硫黃(二錢,別研),白礬(枯,二錢),豬牙皂角(半兩,炙),附子(一兩,炮,去皮、臍),皂角刺(一兩,燒留性),刺蝟皮(一兩,燒留性),榼藤子(一枚,生,廣中圓者,色如肥皂子)
白話文:
橄欖核(不以多少)
將橄欖核放在燈上燒成灰,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湯調服,空腹服用。
萬靈圓,治五種痔漏
凡是像鼠奶般大小,時常發動,或出血的腫塊,稱為酒痔,又稱冷痔;如果生了核子,稱為腸風;痔發時伴隨發熱,大便難以排出,脫肛很久不回,稱為氣痔;大便中排出鮮血,稱為血痔。這些都是因為長期坐濕地,腸胃虛寒,氣血瘀結而導致。
萬靈圓藥方:
硫黃(二錢,單獨研磨),白礬(煅燒至枯,二錢),豬牙皂角(半兩,炙烤),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皂角刺(一兩,燒至留性),刺蝟皮(一兩,燒至留性),榼藤子(一枚,生,廣中圓形的,顏色如肥皂子)。
上件為細末,煮稀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如疤有頭者,用硃砂少許,同藥三五丸,一處細研,塗於頭上,旬日自落。又用米醋調藥三五丸,敷瘡上即愈。在裡面,即將米醋和糟,拌藥三兩丸,燒熏之。
治酒毒下血,多至升斗者。
盧州郭醫云:趙俊臣帥合肥日,其婿司馬機宜患此。服四物湯,每料加炒焦槐花二兩,如常法煎服,必止,久之不復作效。於一同官處得此方,遂安豶豬肚一枚,洗淨,入去須、土了淨黃連四兩,以酒、醋各二升半,文武火煮,候乾控起。將豬肚並黃連,一處研杵極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湯下。
白話文:
第一部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稀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如果疤痕有頭,可以用少許硃砂與藥丸三到五粒一起研磨成細粉,塗抹在疤痕頭部,十天左右就會自然脫落。也可以用米醋調和三到五粒藥丸,敷在瘡傷上,就能很快痊癒。如果傷口在體內,就用米醋和酒糟拌和三到五粒藥丸,用火熏烤傷口。
第二部分
治療因喝酒引起的毒素導致出血,出血量很多,甚至達到一升一斗的患者。
第三部分
盧州的郭醫生說:趙俊臣率軍攻打合肥時,他的女婿司馬機宜患了這種病。服用了四物湯,每劑加炒焦槐花二兩,按照常法煎服,病情一定會止住,但服用久了就不再有效。後來在同一官署裡得到這個方子,便取豬肚一個,洗淨,去除內膜和雜物,放入乾淨的黃連四兩,用酒和醋各二升半,文火煮沸,然後熄火,控干水分。將豬肚和黃連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治下血如豬肝片。
煎四順飲子下駐車丸,僧保俊患此,服而愈。
治下血。
漢陽章教授傳。
蔥須,新瓦上炒乾,碾為細末,每服三□,米飲調下,甚妙。
白話文:
治療下血如豬肝片狀者,可以用四順飲子煎服,並服用駐車丸。僧保俊曾患此病,服用後痊癒。另有一種治療下血的方法,是由漢陽章教授傳授的:取蔥須在瓦片上炒乾,研成細末,每次服三錢,用米湯調服,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