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疝氣門

治諸疝氣發作證候

《經論》雖云七疝,諸疝等更不見名狀,但出寒疝、㿗疝而已。唯《大奇論》列五臟脈為五疝證,所謂腎脈大、急沉為腎疝;肝脈大、急沉為肝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三陰急為脾疝。三陰即太陰脾脈也。大抵血因寒泣,則為瘕;氣因寒聚,則為疝。但五臟脈理不同,不可不辨。

且腎脈本沉,心脈本滑,受寒則急,於理乃是;肝脈本弦,肺脈本澀,並謂之沉,未為了義。又脾不出本脈,但云急為疝,亦文義之缺也。凡云急者,緊也,緊為寒。亦可類推。且賊風入腹,亦為疝;冒暑、履濕皆能為疝。常隨四氣改易急字,風則浮弦,暑則洪數,濕則緩細,於理甚明。

白話文:

治諸疝氣發作證候

雖然《經論》中提到七種疝氣,但除了寒疝、㿗疝外,並沒有詳細描述其他疝氣的名稱。只有《大奇論》將五臟脈與五種疝氣聯繫起來,認為:

  • 腎脈大而急沉,稱為腎疝;
  • 肝脈大而急沉,稱為肝疝;
  • 心脈搏動滑而急,稱為心疝;
  • 肺脈沉而搏動,稱為肺疝;
  • 三陰脈急,稱為脾疝。其中三陰脈指的是太陰脾脈。

總而言之,血氣受寒凝滯,則形成瘕;氣受寒而聚集,則形成疝氣。但由於五臟脈理不同,不可不加區分。

此外,腎脈本性沉潛,心脈本性滑利,受寒則會變得急促,這在道理上是合理的。而肝脈本性弦急,肺脈本性澀滯,卻都說成沉,就顯得言辭不通。至於脾臟沒有特定的脈象,只說急就代表疝氣,也存在文字上的漏洞。凡是說「急」的,都代表著緊縮,而緊縮就是寒邪的表現。

此外,賊風侵入腹部也會導致疝氣;冒暑、受潮濕也同樣會引起疝氣。疝氣的表現會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例如:

  • 風邪侵襲則脈象浮弦;
  • 暑熱侵襲則脈象洪數;
  • 濕邪侵襲則脈象緩細。

這些都符合道理,十分明確。

要知疝雖兼臟氣,皆外所因也。寒則溫之,風則散之,暑則利之,濕則燥之,各有成法。

失笑散,治疝氣腫硬。

徐都承叔至傳,云是錢參政方。

防風(去蘆),牡丹皮(去心)

上等分,為細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亦治㿗卵偏墜。又一方加黃檗、桂心二味等分,治氣上下腫脹。

大戟丸,治膀胱氣陰腫,或小腸氣痛。

泗州楊吉老方,累用有效。

檳榔(一兩,略炮過),麝香(半分,好者),胡蘆巴(四兩,炒香),大戟(揀好者寸許,銼去皮,炒令黃色,秤半兩),木香(一兩),舶上茴香(一兩),黑附子(一兩,炮,去皮、臍),訶黎勒(炮,去核,一兩)

白話文:

疝氣雖然可能牽涉到臟腑的氣機,但根本原因都在外在因素。寒則溫之,風則散之,暑則利之,濕則燥之,都有特定的治療方法。失笑散可以治療疝氣腫硬,是錢參政的方子,用防風、牡丹皮等分,研成細末,飯前用酒送服,每天三次,也可以治療睪丸偏墜。另外還有一個方子,加了黃檗、桂心,可以治療氣上下腫脹。大戟丸可以治療膀胱氣陰腫或小腸氣痛,是泗州楊吉老的方子,用檳榔、麝香、胡蘆巴、大戟、木香、茴香、附子、訶黎勒等藥材組成。

上件藥為末,用川楝子五兩,好酒二升,蔥白七枝,長三四寸已,來一處煮,令楝子肉透軟,去皮、核,只取肉,和上件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加之十丸,每日空心、溫酒少許下之。生薑、鹽湯下亦可。如潮發疼痛,可用炒生薑,熱酒下十五丸,一服立效。吃藥後消盡氣腫,且卻減藥。

茴香散,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

軍頭司何押番傳與陳端,遇發時只一兩服,立定。何云等子輩常服此藥,故無下部之疾。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川楝子五兩、好酒二升、蔥白七枝(長約三到四寸)一起煮,煮到川楝子肉軟透,去皮、核,只取肉,再與藥粉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到七丸,最多可服十丸,每天空腹服用,溫酒或生薑、鹽湯送服。如果疼痛加劇,可用炒過的生薑,熱酒送服十五丸,效果顯著。服用藥物後氣腫消退,即可減藥。

茴香散可以治療寒濕氣、小腹疼痛、外腎偏大腫痛。

軍頭司何押番傳話給陳端,遇到發病時只需服一兩次,就能痊癒。何押番說他的子孫常服用此藥,因此沒有下部疾病。

茴香,柿楂子(《本草》名糖球)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

蛇床子散,治淋泄。

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藁本,陳橘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連根蔥白七枝,水三碗,藥兩匙,煎五七沸。先噓候通,手淋洗。

木香散,治疝氣。

漢陽洪簽判名價傳,復州史君親服得效,並下三方。

白話文:

茴香和柿楂子(《本草》中稱為糖球)等量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鹽酒調和,空腹熱服。此為蛇床子散,用於治療淋泄。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藁本、陳橘皮各一兩,研成粗末。每次取藥兩匙,加入連根蔥白七枝,水三碗,煎煮五到七沸。先用鼻子聞一聞藥氣,再用溫水洗淨雙手。此為木香散,用於治療疝氣。漢陽洪簽判和復州史君親自服用此方後都取得了療效,並將此三方方劑流傳下來。

木香,青皮(去白),延胡索,馬撲兒(新瓦上焙乾),土茴香(炒)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抄二錢,空心、溫酒調服。忌滯氣食物,如豆腐、雞鴨子、濕面、韭菜等。病愈任意食,無害。

桃仁散,

桃仁(三十粒,炒)

上細嚼,熱酒吞下茴香丸,食前。

皂子圓,

肥皂子(獨腎者四十九個)

白話文:

木香、青皮(去除白色外皮)、延胡索、馬撲兒(放在新瓦上焙乾)、土茴香(炒熟),以上五味藥材等量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溫酒送服。忌食容易造成氣滯的食物,例如豆腐、雞鴨肉、濕面、韭菜等。病癒後可隨意飲食,無需忌口。

桃仁散:桃仁(三十粒,炒熟),細嚼後用熱酒吞服,飯前服用。

皂子圓:肥皂子(單腎者服用四十九個)。

上燒過存性,為細末,再研如粉。用陳米飯爛研,如膏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茴香煎湯下。

又治疝氣,細末、熱酒調下。

茱萸桃仁散,

茱萸(揀,四兩),桃仁(一百二十粒)

上二味,同炒香熟,去萸不用,止將桃仁去皮、尖,蔥白十寸,細銼,沙盆內爛研,銀銚內炒香熟,用酒二盞,浸作一服,熱吃,有汗便解。

金鈴圓,治丈夫本臟氣並膀胱氣,往往衝心臍下,胸脅刺痛。及婦人血氣衝心,並皆治之,消溶飲食,通三焦氣。

金鈴子(四十個,去皮、核,只取肉。用巴豆二十粒,去皮,入麩同炒。金鈴子肉如桑根色為度,棄卻巴豆、麩,只使金鈴肉),茴香(輕爛過,舶上者),蓬莪朮(醋浸,紙裹,炮),荊三稜(醋浸,紙裹,炮),枳殼(麩炒,去瓤),陳皮(湯浸,去瓤。已上各二兩),川楝子(焙,一兩),木香(半兩),百部(炒,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研磨成粉末。用陳米飯煮爛研磨成膏狀,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用茴香煎湯送服。

也可以用藥材的細末,用熱酒調服,治療疝氣。

茱萸桃仁散,取茱萸四兩、桃仁一百二十粒,一起炒香熟透,去掉茱萸不用,只取桃仁去皮、尖,用蔥白十寸切碎,在沙盆中研磨成泥狀,再用銀銚炒香熟透,用酒兩盞浸泡成一劑,熱服,出汗即可解毒。

金鈴圓,用於治療男性本臟氣和膀胱氣衝擊心臍下、胸脅刺痛,以及女性血氣衝心,皆可治療。消融飲食,通暢三焦氣。取金鈴子四十個去皮、核,只取肉,加入巴豆二十粒去皮,和麩皮一起炒制。金鈴子肉呈現桑根的顏色即為適度,棄去巴豆、麩皮,只留金鈴肉。另取茴香輕輕煮爛,選擇舶上來的茴香。蓬莪朮用醋浸泡,再用紙包起來炮製。荊三稜用醋浸泡,再用紙包起來炮製。枳殼用麩皮炒制,去瓤。陳皮用湯浸泡,去瓤。以上各藥材各取二兩,川楝子焙炒一兩,木香半兩,百部炒制一兩。

上件揀淨,細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不計時候,茶、酒任下,消酒食。如若只為散,用酒調,或入鹽點更佳。

大補腎,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灸刺、諸藥不能療,及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叫呼,陰縮,悉主之。

醫官杜壬,以此五方治寒疝,極效。

大烏頭(五枚,實者,去皮、尖,蜜大盞,煎減半,漉出,湯洗,切),桂心(三錢三字),芍藥(三錢三字),甘草(一分,炙)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大棗三個,入前煎烏頭蜜半合,同煎至七分盞,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將藥材揀選乾淨,研磨成細粉,用醋煮成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粒,不限時間,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可消酒食積。如果只是做散劑,可以用酒調服,或加入鹽點會更好。

此方能大補腎氣,治療風寒疝氣、腹痛、逆冷、手足麻木、身體疼痛等症狀,即使灸刺、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或因賊風入腹,導致五臟拘緊、無法翻身、發作時喊叫、陰縮等症狀,也都能治癒。

醫官杜壬用這五種藥方治療寒疝,效果極佳。

烏頭五枚(選擇飽滿的,去皮、尖,用蜂蜜浸泡大碗,煎煮至一半,過濾,用藥湯洗淨,切碎),桂心三錢三字,芍藥三錢三字,甘草一分(炙烤),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大錢,用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三個,再加入之前煎煮烏頭的蜂蜜半合,一同煎煮至七分盞,去渣,飯前服用。

倉卒散,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及小腸、膀胱氣,絞刺脾腎,氣攻攣急,極痛不可忍,屈伸不能,腹中冷重如石,白汗出。

山梔子(四十九個,燒半過),附子(一枚,炮)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七分,入鹽一捻,溫服即愈。

神應散,治諸疝,心腹絞痛不可忍。

延胡索,胡椒(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酒半盞,水半盞,煎七分,食前服。

牡丹圓,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無時。及治婦人月病,血刺疼痛。

白話文:

倉卒散,用於治療寒疝入侵腹部,導致心腹突然疼痛,以及小腸、膀胱氣逆,絞痛刺痛脾腎,氣機攻逆導致攣急,疼痛難忍,無法伸屈,腹部冷重如石,伴有白汗。

方劑:山梔子(49個,燒至半焦),附子(1枚,炮製)。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用水一盞,酒半盞,煎煮至七分,加入少許鹽,溫服即可痊癒。

神應散,用於治療各種疝氣,心腹絞痛難忍。

方劑:延胡索、胡椒(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大錢,酒半盞,水半盞,煎煮至七分,飯前服用。

牡丹圓,用於治療寒疝,心腹刺痛,時常發作。也可用於治療婦女月經病,血行不暢,疼痛刺痛。

川烏頭(炮,令焦黑,去皮、尖),牡丹皮(四兩),桂心(五兩),桃仁(炒,去皮、尖,五兩,別研)

上為末,煉蜜圓,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婦人醋湯下。

補腎湯,治寒疝入腹,上實下虛,小腹㽲痛,時復泄瀉,胸膈痞滿,不進飲食。常服溫脾補腎。

人參,茯苓,白朮,黃耆,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沉香(四錢),木瓜(一兩半),羌活(半兩),甘草(炙),芎藭(各一分),紫蘇(三分)

白話文:

將川烏頭炮製至焦黑,去皮和尖端;牡丹皮四兩,桂心五兩,桃仁炒製後去皮和尖端,五兩,不要研磨。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送服,婦女則用醋湯送服。此方名為補腎湯,主治寒疝入腹,上實下虛,小腹隱痛,時常腹瀉,胸膈痞滿,不思飲食等症狀。長期服用可溫脾補腎。

另外,將人參、茯苓、白朮、黃耆、炮製後的附子(去皮和臍)、沉香、木瓜、羌活、炙甘草和芎藭各取一兩,紫蘇取三分,一起煎服。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嘔吐,加半夏半兩,添水盞半,姜七片,煎。

世寶圓,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鬱金,薑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硃砂少許為衣,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婦人淡醋湯,更服代針散。

神聖代針散,治小腸氣,搐得如角弓反張,膀胱腫硬,一切氣刺虛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三片薑,一顆棗,煎煮七分,去除藥渣,飯前服用。如果嘔吐,加入半兩半夏,再加半杯水,七片薑煎煮。

世寶圓可以治療各種厥心痛、小腸痛、膀胱痛難以忍受。

將附子(炮製後去皮、臍,一兩)、鬱金、薑黃(各半兩)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用少許硃砂包裹,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送服;婦女用淡醋湯送服,還可以再服用代針散。

神聖代針散可以治療小腸氣,抽搐得像角弓反張,膀胱腫硬,一切氣刺虛痛。

張氏處此數方,的有神效。

乳香(研),沒藥(研),安息香(研),當歸(洗,去蘆),川芎,白芷(各半兩),芫青(去足翅,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病甚半錢。先點好茶一盞,將藥摻在茶上,不得吹,攪動,立地細細呷之。

脫鈴圓,治奔豚,腎余腫墜,小腸氣痛,並下部一切疾。

胡蘆巴(炒),破故紙(炒),蓬莪朮(炒),荊三稜(炒。已上各一兩),檳榔(半兩,生用),南木香(半兩,不見火),川楝子(一兩,用巴豆七個炒,去巴豆)

白話文:

張氏所用這幾種方劑,都有神奇的效果。

方劑一:

  • 乳香(研磨成粉)
  • 沒藥(研磨成粉)
  • 安息香(研磨成粉)
  • 當歸(洗淨,去除根須)
  • 川芎
  • 白芷(各取半兩)
  • 芫青(去除足翅,取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病症嚴重者可服用半錢(約1.5克)。先泡好一杯茶,將藥粉撒入茶中,不可吹氣,也不可攪動,立即慢慢飲用。

方劑二:

  • 脫鈴圓:用於治療奔豚(氣逆上衝)、腎臟腫脹下垂、小腸氣痛,以及下半身各種疾病。

  • 胡蘆巴(炒製)

  • 破故紙(炒製)

  • 蓬莪朮(炒製)

  • 荊三稜(炒製,以上各取一兩)

  • 檳榔(半兩,生用)

  • 南木香(半兩,不經火烤)

  • 川楝子(一兩,用七個巴豆炒製,去除巴豆)

上為細末,面內入少許硇砂細末,同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鹽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妙應散,治大人、小兒偏墜。

防風(二兩),官桂(去皮,一兩)

上為細末,二錢,溫酒、鹽湯調下,服了食壓之。治小腸氣,用蔥白入茴香,煨,同嚼縮砂仁,妙。

木香趁痛圓,治下部諸疾,不問虛實,往來作痛,時發寒熱。

南木香(二兩,不見火),胡椒,大黃(炒),青皮(去白),全蠍(炒。已上各一兩),黑牽牛(四兩,半炒半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硇砂細粉,一起煮成糊狀,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妙應散可治療大人和小孩的偏墜症。

將防風二兩、官桂去皮一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溫酒或鹽湯調服,飯後壓服。可治療小腸氣,可用蔥白與茴香一起煨,再與砂仁一起嚼服,效果更佳。

木香趁痛圓可治療下部諸疾,不論虛實,往來作痛,時發寒熱。將南木香二兩(未經火烤)、胡椒、炒大黃、去白青皮、炒全蠍各一兩,以及半炒半生的黑牽牛四兩,一起研磨成粉末。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二十丸至三十丸,鹽湯、空心下。

半夏湯,治心脾疼,及小腸奔豚等痛患。

吳茱萸(去枝並目),半夏(湯泡,切片),肉桂(去皮。等分)

上㕮咀,三錢重,水一大盞半,生薑十片,同煎八分,去滓,熱服。

白話文:

主治

心脾疼痛,以及小腸奔豚等疼痛病症。

藥材

  • 吳茱萸(去枝並目):適量
  • 半夏(湯泡,切片):適量
  • 肉桂(去皮):適量

藥材比例

以上藥材等分。

製法

  1.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2. 以麵糊將藥末製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如桐子般。
  3.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
  4. 以鹽湯送服,空腹服用。

服用方法

  1. 將吳茱萸、半夏、肉桂各取三錢重,一起研磨成粉末。
  2. 用一大盞半的水,加入十片生薑,一起煎煮八分。
  3. 濾去藥渣,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