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心氣門
熟乾地黃散,治心氣虛,憂恐恍惚,心腹痛,脹滿食少。
太平聖惠方,常用累有神效。
熟乾地黃(三分),陳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遠志(去心),桂心,芎藭,白芍藥(已上各半兩),人參(去蘆頭),白茯苓,菖蒲(各一兩)
上件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沙參散,治心實熱,驚悸,喜笑,心神不安。泄熱安心。
沙參(去蘆頭),白薇,川芒硝,羚羊角屑,子芩(已上各一兩),石膏(二兩半),人參(三分,去蘆頭),茯神(三兩),梔子仁(三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食後溫服。忌炙煿、熱面。
神效正元散,治氣不接續,氣虛,仍專治滑泄及小便數。王丞相服之神效。
蓬莪朮(炮去鬢,一兩,銼),金鈴子(一兩,去核,焙焦)
上件藥搗羅為末,更入硼砂一錢,煉過,研細,都和勻。每服二錢,鹽湯或溫鹽酒調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熟乾地黃散,治療心氣虛弱,導致憂慮恐懼、精神恍惚、心腹疼痛、腹脹飽悶、食慾不振等症狀。這個方子出自《太平聖惠方》,經常使用且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熟地黃(三分)、陳皮(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遠志(去除中心)、桂心、川芎、白芍藥(以上各半兩)、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菖蒲(各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粗篩成為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不拘泥於服藥時間。
沙參散,治療心火實熱,導致驚恐心悸、喜怒無常、心神不安等症狀。主要功效是清泄心熱,安定心神。
藥材組成:沙參(去除蘆頭)、白薇、川芒硝、羚羊角屑、黃芩(以上各一兩)、石膏(二兩半)、人參(三分,去除蘆頭)、茯神(三兩)、梔子仁(三兩)、甘草(半兩,略微炙烤至赤色,切碎)。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粗篩成為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後,加入生地黃汁一合,竹瀝半合,再次煎煮至沸騰一兩次,飯後溫服。服藥期間忌食燒烤、油炸食物和熱麵食。
神效正元散,治療氣息不順暢、氣虛,尤其擅長治療滑泄(精液滑脫)和小便頻繁等症狀。王丞相服用後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蓬莪朮(炮製後去除鬚邊,切碎,一兩)、金鈴子(去除果核,焙烤至焦,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為末,再加入硼砂一錢(煉製過後研磨成細末),全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鹽水或溫鹽酒調服,空腹或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