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 (1)
卷之十 (1)
1. 嘔吐門
治諸嘔吐發作所因證候
嘔吐,雖本於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熱、飲食、血氣之不同,皆使人嘔吐。據《論》云: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此亦一途,未為盡論。且如氣屬內因,則有七種不同;寒涉外因,則六淫分異,皆作逆。但鬱於胃則致嘔,豈拘於憂氣而已?況有宿食不消,中滿溢出,五飲聚結,隨氣翻吐,痼冷積熱,及瘀血凝閉。更有三焦漏氣,走哺,吐利,泄血,皆有此證,不可不詳辨也。
白話文:
治諸嘔吐發作所因證候
嘔吐雖然主要源於胃部,但導致嘔吐的原因卻很多樣。因此,有寒熱、飲食、血氣等不同的因素,都能引起嘔吐。根據《傷寒論》記載:「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這也是嘔吐的原因之一,但並非所有嘔吐的全部原因。
除此之外,氣屬內因,則有七種不同的原因導致嘔吐;寒屬外因,則六淫之邪分化,也會使人作嘔。但總之,這些因素最終都會導致氣鬱於胃,而引起嘔吐,並不一定只因為憂氣。
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原因也會導致嘔吐,例如宿食不消化,胃部飽脹溢出,五種飲邪聚結,隨著氣機翻涌而吐出,脾胃積冷或積熱,瘀血凝滯,等等。更甚者,三焦漏氣,導致走哺、嘔吐、腹瀉、出血等症狀,都可能出現嘔吐。所以,治療嘔吐一定要仔細辨別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2. 寒嘔證治
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即嘔吐,名曰寒嘔。或因飲食多,致傷胃氣,或因病,曾經汗下,致胃氣虛冷之所為也。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四逆湯,治寒嘔,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甘草(一錢,炙),乾薑(三錢三字),附子(六錢重,生,去皮、臍)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重,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靈液丹,治胃中虛寒,聚結痰飲,食飲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納食者。
白話文:
病人胃裡發寒,胸口發悶,四肢冰冷,吃東西就嘔吐,叫做寒嘔。可能是因為吃太多傷了胃氣,也可能是因為生病後出汗太多,導致胃氣虛寒所造成的。
葉伯材針對這個病症,開了幾個方子,效果非常顯著。
四逆湯,用於治療寒嘔,脈搏微弱,小便頻繁,身體略微發熱,出現厥症者難以治療。
方劑:甘草(一錢,炙)、乾薑(三錢三字)、附子(六錢重,生,去皮、臍)。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重,用兩碗水煎煮,煮到剩下七分,去渣,飯前溫服。
靈液丹,用於治療胃中虛寒,痰飲積聚,吃喝無法消化,打嗝帶酸,大便反倒堅硬,胸悶,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感,婦女懷孕惡阻,嘔吐,不願吃東西。
硫黃(打碎,一兩),附子(一兩,去皮、臍,切綠豆大),綠豆(四兩,水一碗,煮乾,焙)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
白話文:
將硫黃打碎,取一兩,附子取一兩去皮、臍,切成綠豆大小。綠豆取四兩,加一碗水煮乾,再用文火烘乾。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煮麵糊,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食五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3. 熱嘔證治
病者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熱嘔。或因胃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濕阻之類,皆熱所為也。
小柴胡湯,治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澀,並宜服之。
柴胡(去蘆頭,秤半斤),黃芩,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秤二兩半)
上五味,同為粗末,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白話文:
病人胃裡有熱,感到煩躁,嘴裡聚集著唾液,吃東西就吐,叫做熱嘔。可能是因為胃熱伏暑,或是傷寒,伏暑熱氣不解,濕氣阻礙等等,都是熱氣造成的。
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嘔吐、呃逆、口渴、寒熱交替、面部發黃、小便不暢、大便乾燥,這些症狀都適合服用它。
柴胡(去掉蘆頭,稱半斤),黃芩,人參(去掉蘆頭),甘草(炙烤,各二兩),半夏(用湯洗七次,焙乾,稱二兩半)。
以上五味藥,一起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大錢,用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一個,掰開,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掉藥渣,稍微熱一點服用,不限時間。
4. 痰嘔證治
病者素盛今瘦,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嘔,食與飲並出,名曰痰嘔。或因氣鬱,涎結於胃口,或因酒食甜冷,聚飲之所為也。
大半夏湯,治心氣不行,郁生涎飲,聚結不散,心下痞鞕,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吐。
半夏(二兩,湯洗十次,完用),人參(三錢,切)
上分四服,每服水三盞,蜜二錢重,和水,揚令勻,水、藥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法有生薑七片。
治法曰:嘔家先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治屬支飲,無不取效。
白話文:
病症描述與治療方法:
病症: 病人原本身體健壯,現在卻消瘦,腸胃中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吃東西就吐,吃下去的東西和水都一起吐出來,稱為痰嘔。原因可能是氣鬱,造成津液積聚在胃中,或是因為過量飲酒、食用甜食和冰冷的食物所導致。
治療方案: 使用大半夏湯治療。這個方子適用於心氣不足,導致津液停滯,積聚在胃部,造成胸悶、胃脹,腸胃中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吃東西就吐的症狀。
藥物組成:
- 半夏 (二兩,用水反覆洗十次,洗淨後使用)
- 人參 (三錢,切片)
用法:
- 將藥材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加入三碗水和兩錢蜂蜜,充分攪拌均勻。
- 用水煎藥,煮至水量減少至三分之二,去渣,溫熱服用。
- 另外一種方法是在藥方中加入七片生薑。
治療原則:
- 嘔吐的人通常會感到口渴,但這個病人卻不渴,是因為胃中積聚了津液的緣故。
- 這款方劑專門針對津液停滯的症狀,效果顯著。
5. 食嘔證治
病者胸腹脹悶,四肢厥冷,惡聞食臭,食入即嘔,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嘔。此由飲食傷脾,宿穀不化之所為也。
大養胃湯,治飲食傷脾,宿穀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及胃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厚朴(去皮),生薑(銼。各二兩),肥棗(三兩,銼,同上二味炒),白朮,山藥(炒),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甘草(炙),枇杷葉(刷去毛,用姜炙),黃耆(各一兩)
白話文:
病人胸腹脹悶,四肢冰冷,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吃下去就吐,早上吃的晚上吐,晚上吃的早上吐,這種病叫做食嘔。這是因為飲食損傷脾胃,食物殘渣無法消化導致的。
大養胃湯可以治療飲食損傷脾胃,食物殘渣無法消化,早上吃的晚上吐,晚上吃的早上吐,上半身氣往上衝,又感到發熱,四肢麻痺冰冷,三焦不調,以及胃虛寒,寒氣往上衝,憂鬱之氣往下沉,兩種氣相互爭鬥,只出不進,導致嘔吐不能進食。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為細末,大湯調下亦快。
白話文:
上文提到的藥方是「銼散」,每劑取四錢,用水一盞半,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煮至剩餘七分,過濾後空腹服用。也可將其磨成細末,用熱湯調製後快速服用。
6. 血嘔證治
病者心下滿,食入即嘔,血隨食出,名曰血嘔。此由瘀蓄冷血,聚積胃口之所為也。
茯苓湯,治憂怒兼併,氣攻血溢,停留胃管,噯聞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半夏(三兩,湯洗七次),茯苓,熟地(各一兩八錢),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炙。各一兩二錢)
白話文:
茯苓湯用於治療憂鬱憤怒交織,氣血上逆衝擊導致出血,停留於胃管,打嗝時聞到血腥味,嘔吐飲食,以及孕婦因脾胃虛寒,冷血侵犯脾臟,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此病稱為惡阻。
茯苓湯的藥方:半夏三兩,用湯水洗七次;茯苓、熟地各一兩八錢;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炙)各一兩二錢。
備註
- 文中「心下滿」指的是胸腹脹滿,「胃口」指的是胃部,「噯」指的是打嗝,「中脘」指的是上腹部,「惡阻」指的是孕婦妊娠反應中的反胃、嘔吐等症狀。
- 此方中所列藥材的重量單位是兩,一兩等於10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有客熱,煩渴,口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炒);胃中虛熱,大便閉,小便澀,去地黃,加大黃一兩八錢,黃芩六錢。
當歸湯,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因熱損發,或因酒發,悉主之。
當歸,乾薑(炮),熟地黃,檗皮,小薊,羚羊角(鎊),阿膠(炒。各三錢三字),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意思是:上方為銼散,每次服用四大錢,用水二盞,加入七片生薑,煎煮七分(約15分鐘),去渣,空腹服用。
有客熱,煩渴,口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炒);胃中虛熱,大便閉,小便澀,去地黃,加大黃一兩八錢,黃芩六錢。
意思是:如果病人有客熱、口渴、口瘡等症狀,則去除方劑中的橘皮和細辛,加入前胡和知母。如果病人有腹部寒冷、腹瀉等症狀,則去除地黃,加入炒過的桂心。如果病人有胃中虛熱、便秘、小便澀滯等症狀,則去除地黃,加入大黃一兩八錢和黃芩六錢。
當歸湯,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因熱損發,或因酒發,悉主之。
意思是:當歸湯,用於治療三焦虛損,以及由此引起的上下焦氣血不調,如嘔吐、咯血、吐血等症狀。無論是因熱損傷發病,還是因飲酒過度發病,此方都能治療。
當歸,乾薑(炮),熟地黃,檗皮,小薊,羚羊角(鎊),阿膠(炒。各三錢三字),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一分)
意思是:當歸湯的藥方由以下藥材組成:當歸、炮製的乾薑、熟地黃、檗皮、小薊、鎊過的羚羊角、炒過的阿膠,各三錢三字(約1.1克);白朮和芍藥,各半兩(約7.5克);黃芩和炙甘草,各一分(約1.5克)。
銼散
是一個中藥方劑,可以治療各種不同的病症,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可以調整藥方中的藥材。
當歸湯
是一個用於治療三焦虛損的方劑,它可以緩解各種由三焦虛損引起的症狀,例如嘔吐、咯血、吐血等等。
藥方中的每種藥材都有其特殊的功效,
根據病情的不同,醫生會選擇不同的藥材和劑量來配製藥方,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一塊如指大,煎至八分,去滓,入伏龍肝半錢匕,頭髮灰半錢匕,蒲黃半錢匕,再煎至七分,不以時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兩碗水煎煮,加入一根手指大小的竹茹,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再加入半錢匕的伏龍肝、半錢匕的頭髮灰、半錢匕的蒲黃,繼續煎煮至七分,不限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