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證方後集》~
1. 卷之十
2. 嘔吐門
治諸嘔吐發作所因證候
嘔吐,雖本於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熱、飲食、血氣之不同,皆使人嘔吐。據《論》云: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此亦一途,未為盡論。且如氣屬內因,則有七種不同;寒涉外因,則六淫分異,皆作逆。但鬱於胃則致嘔,豈拘於憂氣而已?況有宿食不消,中滿溢出,五飲聚結,隨氣翻吐,痼冷積熱,及瘀血凝閉。更有三焦漏氣,走哺,吐利,泄血,皆有此證,不可不詳辨也。
白話文:
【治療各種引發的嘔吐症狀】
談到嘔吐,雖然主要問題源於胃部,但導致嘔吐的原因卻有多種。可能是因為寒冷、熱氣、飲食不當、或是身體的血氣運行失調,這些因素都能讓人出現嘔吐的症狀。根據古籍記載,若寒冷之氣充斥上身,憂慮之氣聚集下身,兩種氣流相互較勁,只往外排而不往內收,這只是一種可能的情況,實際上原因不止於此。
比如說,從體內的因素來看,至少有七種不同的狀況會導致嘔吐;而由外界環境影響,則有六種邪氣的侵擾,這些都會造成身體機能的逆轉。只要這些異常的氣流聚集在胃部,就有可能引起嘔吐,又豈止是憂慮之氣呢?此外,如果食物在胃中無法消化,過量的食物就會反覆溢出;五臟的濕氣聚集成塊,隨著氣流翻滾而吐出;長期的寒涼或熱毒積累,以及瘀血阻塞,都可能導致嘔吐。
更不用說,三焦(人體內的一個系統)的氣流洩漏,或是食物在腸道中移動不順,甚至是嘔吐、腹瀉、出血等症狀,都有可能伴隨嘔吐一同出現。這些情況,我們都必須詳細地分辨清楚。
以上就是嘔吐的各種可能原因和相關症狀,對於診斷和治療,都非常重要。
3. 寒嘔證治
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即嘔吐,名曰寒嘔。或因飲食多,致傷胃氣,或因病,曾經汗下,致胃氣虛冷之所為也。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四逆湯,治寒嘔,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甘草(一錢,炙),乾薑(三錢三字),附子(六錢重,生,去皮、臍)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重,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靈液丹,治胃中虛寒,聚結痰飲,食飲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納食者。
硫黃(打碎,一兩),附子(一兩,去皮、臍,切綠豆大),綠豆(四兩,水一碗,煮乾,焙)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寒性嘔吐的方法]
患者因為胃部受寒,會感到胸口不舒服,四肢冰冷,吃東西就會嘔吐,這種症狀被稱為寒性嘔吐。可能由於過量飲食導致胃氣受損,或者因為生病,曾經大量出汗或用藥排泄,導致胃氣虛弱及寒冷所致。
葉伯材提供了以下幾個療法,具有很好的療效。
「四逆湯」,用於治療寒性嘔吐,脈搏弱,小便頻繁,身體有輕微發熱,如果出現肢體冰冷的情況則較難治療。
所需材料:炙甘草(1錢),乾薑(3錢3分),生附子(6錢,去皮、中心)。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6錢,用水兩杯煎至剩七分,濾掉殘渣,飯前溫服。
「靈液丹」,用於治療胃部虛寒,導致痰飲積聚,食物和飲料消化不良,胃酸過多,大便反而硬結,胸口脹滿,對食物的味道敏感,孕婦孕吐,嘔吐且無法進食。
所需材料:硫磺(打碎,1兩),附子(1兩,去皮、中心,切成綠豆大小),綠豆(4兩,加一碗水煮乾後烘焙)。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薑汁和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50粒,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4. 熱嘔證治
病者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熱嘔。或因胃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濕阻之類,皆熱所為也。
小柴胡湯,治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澀,並宜服之。
柴胡(去蘆頭,秤半斤),黃芩,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秤二兩半)
上五味,同為粗末,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白話文:
[熱嘔病症與治療]
患者胃中有熱氣聚集,感到煩躁不安,口中的唾液和痰沫會凝結在一起,食物一吃進去就馬上嘔吐出來,這種情況被稱為熱嘔。有時候,這是因為胃部受熱,加上夏季的暑熱困擾,或是感冒後的熱氣未消,以及濕氣阻滯等原因造成的,總之,這些都是由熱氣引起的問題。
「小柴胡湯」適用於治療嘔吐、噯氣、口渴、感覺煩躁,同時伴有發燒和寒戰交替出現、臉色和身體皮膚泛黃、小便不通暢、大便乾硬等症狀的人。
藥方成分包括:柴胡(去除根部,約半斤)、黃芩、人參(同樣去除根部)、炙甘草(各二兩)、半夏(先用熱水清洗七次,再烘乾,約二兩半)。
將以上五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粗粉末。每次取三大錢的藥粉,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五片生薑和一個掰開的棗子,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水量,過濾掉藥渣,趁熱溫服,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5. 痰嘔證治
病者素盛今瘦,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嘔,食與飲並出,名曰痰嘔。或因氣鬱,涎結於胃口,或因酒食甜冷,聚飲之所為也。
大半夏湯,治心氣不行,郁生涎飲,聚結不散,心下痞鞕,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吐。
半夏(二兩,湯洗十次,完用),人參(三錢,切)
上分四服,每服水三盞,蜜二錢重,和水,揚令勻,水、藥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法有生薑七片。
治法曰:嘔家先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治屬支飲,無不取效。
白話文:
[痰嘔的診斷與治療]
病人原本體態豐腴,近期卻顯消瘦,腸胃經常發出瀝瀝的聲音,食物一入口就產生嘔吐,食物和飲料都吐出來,這種情況被稱為痰嘔。可能是因為情緒壓抑導致口水在胃口凝結,也可能因為過量飲酒或食用過多甜冷的食物,造成飲食在胃中聚集所致。
「大半夏湯」可用來治療心臟運作不順暢,導致的口水和飲食在胃中積聚,這些積聚物無法散去,導致胸口有脹滿感,腸胃發出瀝瀝的聲音,吃東西就會吐的症狀。
藥方為:半夏(兩,需用水清洗十次,整塊使用),人參(三錢,切片)。
這兩種藥材可分為四劑,每一劑需用三杯水,加入約兩錢的蜂蜜,與水混合均勻,然後與藥材一起煮至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濾掉殘渣,趁溫熱服用。另一種做法是加上七片生薑。
治療原則是:若病人原本會感到口渴,現在反而不渴,這可能是因為心臟下方有積液的緣故。治療這種積液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6. 食嘔證治
病者胸腹脹悶,四肢厥冷,惡聞食臭,食入即嘔,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嘔。此由飲食傷脾,宿穀不化之所為也。
大養胃湯,治飲食傷脾,宿穀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及胃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厚朴(去皮),生薑(銼。各二兩),肥棗(三兩,銼,同上二味炒),白朮,山藥(炒),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甘草(炙),枇杷葉(刷去毛,用姜炙),黃耆(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為細末,大湯調下亦快。
白話文:
[食物引起的嘔吐治療]
患者感覺到胸腹部有脹悶感,四肢冰冷,對食物的氣味感到噁心,吃下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這種情況稱之為食嘔。這是由於飲食過量或不當導致脾胃受損,無法正常消化食物所引發的。
「大養胃湯」,主要用於治療因飲食過度或不當造成脾胃功能受損,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出現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症狀,伴有上氣不接下氣、身體發熱、四肢冰冷麻木、三焦運行不暢、胃部虛弱,寒氣聚集在上腹部,憂鬱的情緒積壓在下腹部,身體與情緒的不適相互影響,只感到疲憊無力,甚至出現嘔吐無法進食的情況。
藥方包括:厚朴(去皮)、生薑(切碎,各二兩)、肥棗(三兩,切碎,和上述兩種藥材一起炒)、白朮、山藥(炒)、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甘草(炙)、枇杷葉(刷去毛,用薑汁炙)、黃耆(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煮至剩下七分水量後,去除藥渣,空腹服用。或者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滾水調勻後服用,效果也很好。
7. 血嘔證治
病者心下滿,食入即嘔,血隨食出,名曰血嘔。此由瘀蓄冷血,聚積胃口之所為也。
茯苓湯,治憂怒兼併,氣攻血溢,停留胃管,噯聞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半夏(三兩,湯洗七次),茯苓,熟地黃(各一兩八錢),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炙。各一兩二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有客熱,煩渴,口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炒);胃中虛熱,大便閉,小便澀,去地黃,加大黃一兩八錢,黃芩六錢。
當歸湯,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因熱損發,或因酒發,悉主之。
當歸,乾薑(炮),熟地黃,檗皮,小薊,羚羊角(鎊),阿膠(炒。各三錢三字),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一塊如指大,煎至八分,去滓,入伏龍肝半錢匕,頭髮灰半錢匕,蒲黃半錢匕,再煎至七分,不以時服。
白話文:
[血嘔病症與治療]
患者感覺胸口有飽脹感,食物一吃進去就立刻反嘔出來,而且嘔吐物中夾雜著血液,這種症狀被稱為血嘔。這種病症是由於體內的瘀血和冷血聚集在胃口所導致的。
茯苓湯,適用於因憂慮和憤怒引發的氣血逆流,滯留在胃部,噁心嘔吐並伴有血腥味,甚至影響到飲食,以及孕婦因脾胃受寒,冷血侵脾,對食物的味道感到反感,這種症狀被稱為妊娠惡阻。
藥方包含半夏(洗淨後使用三兩),茯苓,熟地黃(各用一兩八錢),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烘烤後使用,各用一兩二錢)。將這些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大錢,用兩杯水和七片薑一同煎煮,待水剩七分時,去掉殘渣,在空腹時服用。若伴有熱象,口渴,口腔潰瘍,則要去掉橘皮和細辛,加入前胡和知母;若腹部冷且有下痢,則要去掉地黃,加入炒過的桂心;若胃中有虛熱,大便祕結,小便困難,則要去掉地黃,加入一兩八錢的大黃,六錢的黃芩。
當歸湯,主要治療三焦虛損,或是上下消化道出血,這些病症通常都與三焦功能失調有關。無論是因體熱導致的出血,或是因酒精引起的出血,此方都可應對。
藥方包含當歸,炮製乾薑,熟地黃,檗皮,小薊,羚羊角,炒過的阿膠(各用三錢三字),白朮,芍藥(各用半兩),黃芩,甘草(烘烤後使用,各用一分)。將這些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兩杯水和一塊手指大的竹茹一同煎煮,待水剩八分時,去掉殘渣,加入半錢的伏龍肝,半錢的頭髮灰,半錢的蒲黃,再煎至剩七分,隨時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