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夔

《傳信適用方》~ 卷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9)

1. 治瘴瘧

七聖散

治山嵐瘴瘧,寒暑往來,或兩日三日一發,累治不效者。

雞骨川常山(銼),製厚朴(各一兩),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各二兩),烏梅(七個),白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炙)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臨發前冷飲,去滓熱服,即吐亦即瘥。

五獸飲

治脾瘧疾。

草果子(七個,連皮銼碎),生薑(五塊如大指大,銼碎),大棗子(十個,去核切),烏梅(大者七個,小者十個,槌碎,不用仁核),人參(五寸,銼碎),厚朴(半兩,薑製),陳皮(全者五個,不去白),甘草(五寸,銼碎)

上件八味銼細,分作五裹,每裹入鹽三指一撮,拌勻,如法包裹,水濕,卻火內煨十分香熟,取出,每包水一碗,同煎至六分,分作二服,去滓,通口服之一服,然後又溫動一服服之,無不效者,甚妙。

治諸瘧十棗湯

以多年陳橘皮,不拘多少,略去白,焙乾,卻以生薑自然汁浸之過二指已上,用銀石器重湯慢火熬干,取出切,焙乾,碾為細末,預以隔年肥棗十枚,用水盞半煎至一中盞,早晨暖棗湯熱,調藥末三大錢頓服,不拘老少、孕婦皆可用服,藥後剝棗熱吃。

金不換正氣散

常服進飲食,調榮衛,正氣逐冷,闢山嵐瘴氣。治陰陽不和,往來寒熱,諸般瘧疾解利,四時傷寒;治五種隔氣,噁心,痰逆,或吐或瀉,冒冷傷食,脾胃虛弱,悉宜服之。

藿香(去沙土、枝梗),半夏(湯泡洗七次),甘草(炒),陳皮(去白),厚朴(去粗皮,薑製),草果子(煨,去皮),蒼朮(米泔浸一宿),白茯苓,白朮,神麯(炒)

上並等分,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治療瘴瘧的七聖散】

適用於山間惡劣氣候導致的瘧疾,症狀表現為冷熱交錯,可能每隔兩天或三天發作一次,即便多次治療也見效甚微。

成分包含:雞骨川常山(搗碎)、製厚朴(各30克)、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各60克)、烏梅(7顆)、白檳榔(15克)、甘草(15克,炒過)。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6克,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在發病前冷飲,去掉渣滓後趁熱服用,即使嘔吐也能快速見效。

【五獸飲】

適用於脾臟相關的瘧疾病症。

成分有:草果子(7顆,連皮搗碎)、生薑(五塊,大小約拇指,搗碎)、大棗子(10顆,去核切片)、烏梅(大約7顆,小的可增至10顆,敲碎,不用仁核)、人參(約5釐米,搗碎)、厚朴(15克,薑製)、陳皮(整的5顆,不去白)、甘草(約5釐米,搗碎)。

將以上八種材料細細搗碎,分成五份,每份加入三指一撮的鹽,均勻混合,按規定包裝,用水濕潤,再在火上烤到十分香熟,取出,每包加一碗水,一同煎煮至剩六分,分成兩份服用,去掉渣滓,一次性全部服下,再溫一服,無不見效,非常靈驗。

【治諸瘧十棗湯】

使用多年陳化的橘皮,數量不限,稍微去掉白色部分,烘乾,再用生薑的自然汁液浸泡超過2釐米,使用銀石器皿以慢火熬乾,取出切片,烘乾,碾成細粉,提前一年的肥棗10顆,用半杯水煎煮至一杯,早晨趁熱服用三大錢的藥粉,不論老少、孕婦都能服用,服藥後熱吃棗子。

【金不換正氣散】

經常服用可以促進飲食,調節身體機能,扶正祛寒,避開山間的惡劣氣候。用於治療陰陽失調,冷熱交錯,各種瘧疾,四季感冒;也適用於五種胃腸道疾病,噁心,反胃,或嘔吐或腹瀉,受寒或食物中毒,脾胃虛弱,都適合服用。

成分包括:藿香(去除沙土、枝梗)、半夏(湯泡洗七次)、甘草(炒過)、陳皮(去白)、厚朴(去除粗皮,薑製)、草果子(煨,去皮)、蒼朮(米泔浸泡一夜)、白茯苓、白朮、神麯(炒過)。

以上成分均等份,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12克,一杯半的水,五片生薑,一枚棗,一同煎煮至剩七分,去掉渣滓,放溫後服用,不限時間。

2. 治痰嗽

寧肺湯

治咳嗽喘急,不問久新,悉皆療治。(黃鼎臣傳。)

罌房(半兩,去枝梗,銼,蜜炒黃脆),五味子(去枝梗,半兩),烏梅(去核,四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後服。

清膈散

治痰嗽,發散肺寒。

麻黃(一兩,去節),阿膠(一兩,炒),罌粟殼(一兩,蜜炙),烏梅肉(一兩),杏仁(半兩,去皮尖)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臨臥。

導痰湯

治痰厥,頭昏暈。(清虛皇甫坦傳。)

半夏(四兩,湯洗七次),天南星(一兩,細切,薑汁浸),枳實(去穰,一兩),橘紅(一兩),赤茯苓(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兩盞,姜十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治痰,葉錫丞相傳

附子(一兩),半夏(半兩,洗)

上㕮咀,分三服,水二盞,姜二十片,煎八分服,空心。一方,去半夏,用南星半兩,名南附湯,一料作四服,煎煮同,更加少木香,亦妙。

款冬花膏

溫益肺氣,止嗽。

人參,白朮,款冬花(去梗),川薑(炮),鍾乳粉

上各半兩,為細末,煉蜜圓,每兩十圓,每服一圓,米飲下,食前。

治一切嗽,定喘補肺化痰阿膠散

阿膠(一兩炒),紫團參(一兩),半夏(湯洗七遍,同生姜杵,作餅子一兩),鱉甲(半兩,刮洗淨,醋煮黃),甘草(半兩,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通口服。如勞咳盛,加薤白一寸,同煎熟,先嚼薤,次呷藥。

治痰人參化痰圓(朱季益傳)

半夏大者切作四破,先以湯浸七遍,卻用蘿蔔切作大片,拌勻,用水慢火煮,直候嘗其味不襲人方止焙乾,去蘿蔔不用,入人參,等分,為末,水浸蒸餅,圓如桐子大,食後薑湯下。

小半夏飲

治痰嗽甚效。

半夏(湯洗七遍),白茯苓,陳皮(洗,去白),甘草(炙)

上等分,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四片,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定喘治嗽沉香散(趙山甫傳)

好沉香(半兩),阿膠(半兩,蚌粉炒成珠),結實人參(一兩),桑白皮(揀一兩,微炒,氣虛人減半),陳皮(半兩),紫蘇子(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元方只以棗湯調下。

治諸般嗽喘(洪子和傳)

罌粟殼(十個大者,用新瓦一片,細拍碎,於瓦上炒黃),大白梅(五個,湯浸三五次去鹽味)

上件用生薑五片,棗二個,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臨臥服,留滓天明再煎服。

白話文:

寧肺湯

主治咳嗽、呼吸急促,無論病情新舊,都能治療。(由黃鼎臣傳授。)

罌粟殼(半兩,去掉枝梗,切成絲,用蜜糖炒至金黃色及酥脆),五味子(去掉枝梗,半兩),烏梅(去核,四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水量,過濾掉藥渣後服用。

清膈散

主治痰嗽,能散去肺部的寒氣。

麻黃(一兩,去掉節段),阿膠(一兩,炒製),罌粟殼(一兩,蜜糖炙烤),烏梅肉(一兩),杏仁(半兩,去掉外皮和尖端)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的水,煎煮至剩七分水量,過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睡前服用。

導痰湯

主治痰厥,頭部昏眩。(由清虛皇甫坦傳授。)

半夏(四兩,用水洗七次),天南星(一兩,細切,用薑汁浸泡),枳實(去掉瓤,一兩),橘紅(一兩),赤茯苓(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大錢,加入兩盞的水,放入十片薑,煎煮至剩一盞水量,過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治痰,由葉錫丞相傳授

附子(一兩),半夏(半兩,清洗)

將藥材切碎,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加入兩盞的水,放入二十片薑,煎煮至剩八分水量服用,空腹時服用。另一方子是去掉半夏,改用南星半兩,名為南附湯,一份藥材可分四次服用,煎煮方法相同,另外加入少量木香,效果更佳。

款冬花膏

溫暖肺部,增強肺氣,止咳。

人參,白朮,款冬花(去掉梗),川薑(炮製),鍾乳粉

以上藥材各半兩,研磨成細末,用煉製的蜜糖製成丸,每兩可做十粒,每次服用一粒,用水送服,飯前服用。

治一切嗽,定喘補肺化痰阿膠散

阿膠(一兩,炒製),紫團參(一兩),半夏(用水洗七遍,與薑一同搗碎,做成餅狀,一兩),鱉甲(半兩,刮洗乾淨,用醋煮至呈金黃色),甘草(半兩,炙烤)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的水,放入兩片薑,煎煮至剩七分水量,整口吞服。若勞累咳嗽嚴重,可添加一寸的薤白,一同煎煮至熟,先嚼薤白,再喝藥。

治痰人參化痰圓(由朱季益傳授)

選擇大的半夏,切成四塊,先用水浸泡七遍,然後使用蘿蔔切成大片,與半夏均勻混合,用慢火加水煮,直到嘗試其味道不再刺激人為止,烘乾,去掉蘿蔔不用,加入人參,等量混合,研磨成末,用水浸泡蒸餅,製成像桐子大小的圓形,飯後用薑湯送服。

小半夏飲

主治痰嗽,非常有效。

半夏(用水洗七遍),白茯苓,陳皮(清洗,去掉內層白色部分),甘草(炙烤)

上述藥材等量混合,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半的水,放入四片薑,煎煮至剩七分水量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定喘治嗽沉香散(由趙山甫傳授)

優質沉香(半兩),阿膠(半兩,用蚌粉炒成珠狀),實在的人參(一兩),桑白皮(挑選一兩,輕微炒製,對於氣虛者可減半使用),陳皮(半兩),紫蘇子(半兩),甘草(炙烤,一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放入三片生薑,加入一大盞的水,煎煮至剩七分水量,過濾掉藥渣後整口吞服,原本的方子是以棗湯調和服用。

治諸般嗽喘(由洪子和傳授)

罌粟殼(十個大的,使用一片新的瓦片,細心敲碎,放在瓦片上炒至金黃色),大白梅(五個,用水浸泡三四次去除鹽味)

將上述藥材與五片生薑,兩個棗,加入兩盞的水,煎煮至剩一盞水量,過濾掉藥渣後睡前服用,保留藥渣,第二天早上再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