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適用方》~ 卷下 (2)
卷下 (2)
1. 門資欽錄元立方一宗四道
壽州霍丘醫瘡人元立治瘡甚有聲,元符己卯,予侍先子,將漕江東舟次壽州,予因累月食雞卵數十枚,暴得咽喉腫塞及頸赤腫硬,下連心胸如鐵石,日夕號叫,喉中水米不通壅塞,將死,召醫者視之,云:此喉癰也,泛泛藥恐無益。因言:可招元立治之,必愈。先子夜遣介,兩日往還數百里,召立至,用藥數服得效,報之頗厚,立感激。
予自傅治發背方四首,皆累用有奇功,今錄於下。
治發背腦疽一切惡瘡,當先用托裡藥,使毒氣皆出。一醉膏(凡初覺發背癰疽等,即多服用大黃、甘草等藥,極疏轉以行道毒氣,次用此藥。)
白話文:
壽州霍丘有一位專治瘡瘍的醫生名叫元立,醫術精湛,名聲遠播。元符年間的己卯年,我隨侍先父前往江東,途經壽州。因為連續數月食用雞蛋,我突然感到咽喉腫痛,脖子又紅又腫又硬,甚至蔓延到心胸,硬如鐵石,日夜哀號,喉嚨無法吞咽,眼看就要不行了。我急忙找醫生診治,醫生診斷說這是喉癰,一般的藥物恐怕無效。於是建議我找元立治療,說他一定能治好。先父當晚便派人前往,兩天往返數百里,終於請來了元立。元立用藥數次後,我的病情便有了好轉,我對他十分感激。
我曾經從師傅那裡學到四首治療發背的方子,效果都十分顯著,現在把它們記錄下來:
治療發背、腦疽以及一切惡瘡,首先要使用托裡藥,將毒氣排出。
[一醉膏](凡是剛開始感到發背、癰疽等症狀時,就應該多服用大黃、甘草等藥物,讓它們充分發揮疏通經絡、排出毒氣的作用。之後再用此藥。)
大甘草(半兩,為粗末),沒藥(一分,研),瓜蔞(一個大者,去皮)
上三物用無灰酒三升煮至一升,放溫,頓服之。如一服不盡,分三兩服,連服盡。
次用收暈白玉膏(切忌用冷藥外貼,必逼毒氣入內殺人。)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研),川椒(四十九粒,去目為末),清芝麻油(一兩),酒臘(半兩白者)
上同熬至紫黑,新綿濾過,用無灰薄紙看瘡大小剪作梳樣,攤藥在上,於瘡暈盡處向兩邊圍繞貼之,候暈漸收近里,即別煎差小者再攤藥圍貼暈,又收,即又再移近里貼,仍頻換,候暈已收見瘡根腳或瘡口,即用此方。(專貼大惡瘡,毒氣方盛,不可以藥當上貼,恐趕散毒氣、瘡益大。此藥能收暈見瘡,其法大妙。)
白話文:
材料如下:
大甘草(半兩,粗磨)、沒藥(一分,研磨)、瓜蔞(一個大塊,去皮)。
以上三種材料,使用無灰酒三升,煮沸後減少到一升,待溫後一次飲完。如果一劑未能喝完,可分成三次飲用,直到喝完。
接著使用收暈白玉膏(注意,避免使用冷藥外敷,以防毒氣入侵致死)。
杏仁(二十一個,去皮尖後研磨)、川椒(四十九個,去籽後磨成粉)、清芝麻油(一兩)、酒臘(半兩,白色)。
將上述材料一同煎煮至紫黑色,用新綿布過濾,根據傷口大小,用無灰薄紙剪成梳狀,將藥膏塗在上面,然後貼在傷口周圍。等到傷口的瘀血逐漸收縮到中心,就另換小尺寸的藥膏,繼續按照上述方式貼敷,直至瘀血完全收縮,露出傷口根部或傷口口,方可使用此方。
此方法專門針對嚴重的膿瘡,且毒氣旺盛,不能直接將藥物貼在表面,以免毒氣擴散,傷口會更嚴重。這藥膏能有效收縮瘀血,呈現出治療效果,其療法極為巧妙。
暈收見瘡,次用檳榔散
雞心檳榔(半兩),川黃連(去須,半兩),川山甲(大者十片,燒灰存性)
上同為細末,先用好臘茶清掃過瘡,厚傅瘡上,日三五次,以膿出為知。(如見瘡口後,用此藥數次了,可更用乳香膏。)
膿已出用生肌散
黃狗腦蓋骨(二兩,燒灰存性。此極難得,須預收),膩粉(一錢),桑白皮末(一兩)
白話文:
如果瘡瘍出現暈收的現象,可以用檳榔散治療。取雞心檳榔、川黃連(去須)、川山甲(大者十片,燒灰存性)等藥材,研磨成細末,先用好臘茶清洗瘡口,然後厚厚地塗在瘡瘍上,每天敷三到五次,直到膿液流出即可。如果瘡口已出現,可以用檳榔散敷藥數次後,再換用乳香膏。膿液流出後,就改用生肌散,取黃狗腦蓋骨(二兩,燒灰存性,此物十分難得,需預先準備)、膩粉(一錢)、桑白皮末(一兩)等藥材,研磨成散劑使用。
上同為細末,用生油調塗瘡上。
以上四方是一宗。元立自云,少年時初得此方,救十餘人後,忽自病背瘡,自信其藥,乃以此四藥自治,得愈。袒背示予,瘢痕猶盈尺也。予在汝州時,梁縣吏人侯昱孝母病背瘡,予用此治之愈。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生油調和成膏狀,塗抹於瘡瘍患處。
上述四味藥材的組合,可以被視為一個完整的方劑。據元立自述,他年輕時初次得到這個方劑,用它救治了十餘人後,自己卻突然患了背瘡。由於對這個藥方深具信心,他便用這四味藥自我治療,最後痊癒。他還袒露背部給我看,留下的疤痕仍然有一尺長。我曾在汝州的時候,梁縣吏人侯昱孝的母親患了背瘡,我用這個方劑為她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泰山石刻一宗七道
專治發背方,神妙不可具言
上初覺或做瘡,用牛皮膠熬令稀稠得所,如藥花,攤在毛頭紙上,於初覺處或有做瘡處貼;次用軟布帕子二條,於釅米醋內煮令熱,漉出,互相於膠紙上乘熱蒸熨,不可令布帕冷,(布帕二條不可都齊漉出,常留一條在醋內煮,候蒸熨得一條冷,卻於醋內取熱布蒸熨,冷布卻入醋內煮,庶幾常得熱布替換,熨蒸即易見效。
)若瘡癢時,乃是藥攻其病,須忍癢不住蒸熨,直候膿出將盡,即濃煎貫眾湯,候溫,洗去膠紙,次日復看,瘡中尚有膿出,即是未效,卻再如前,將膠紙鋪於瘡上,用熱醋布依舊蒸熨,追令膿盡,然後卻用貫眾煎湯,如前洗去膠紙,次日後依前更看,若尚有膿,又如前法蒸熨,雖連數日蒸熨不妨,但要瘡中膿盡,瘡成干掩為度,然後用生肌紅玉散摻在瘡上,即以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兩上。)
白話文:
起初感到發背或長瘡時,
- 將牛皮膠熬製成稀稠適當的狀態,如同藥花一般,攤在毛頭紙上,貼在發背處或長瘡處。
- 然後取兩條柔軟的布帕,在濃米醋中煮熱,濾出,並互相疊放在膠紙上,趁熱蒸熨。注意不要讓布帕冷卻。
- (兩條布帕不要同時濾出,始終留一條在醋中煮著,待一條布帕蒸熨冷卻後,再從醋中取出熱布繼續蒸熨,冷布則放入醋中煮,如此就能隨時替換熱布,蒸熨效果更明顯。)
如果瘡瘍感到癢,
- 這是藥物正在攻克病邪的表現,務必忍住瘙癢,持續蒸熨,直到膿液幾乎完全排出。
- 然後將貫眾湯濃煎,待溫涼後,洗去膠紙。
- 次日再觀察,若瘡中仍然有膿液排出,說明療效未顯,需再次重複上述步驟,將膠紙鋪在瘡上,用熱醋布繼續蒸熨,促使膿液徹底排出。
- 膿液完全排出後,用貫眾煎湯,如前洗去膠紙。
- 次日後繼續觀察,若仍有膿液,則重複上述蒸熨方法,即使連續數日蒸熨也不妨礙,只要瘡中膿液完全排出,瘡口乾燥結痂即可。
- 然後用生肌紅玉散撒在瘡口上,並貼上萬金膏。(每日敷藥一次或兩次。)
注
- 發背是一種嚴重的皮膚病,應及時就醫,切勿自行用藥。
專治諸般惡瘡萬金膏
黃連,黃柏,黃芩,白及,白蘞,龍骨,當歸,厚朴,川芎,沒藥,槐枝,柳枝,鱉甲,苦參,香白芷,木鱉子,草烏頭,豬牙皂角,烏賊魚骨(已上各一分),乳香(一錢),黃丹(一兩半),清麻油(四兩,冬月用半斤)
白話文:
這是一款專門治療各種惡瘡的萬金膏,由多種中藥材組成。配方包含:黃連、黃柏、黃芩、白及、白蘞、龍骨、當歸、厚朴、川芎、沒藥、槐枝、柳枝、鱉甲、苦參、香白芷、木鱉子、草烏頭、豬牙皂角、烏賊魚骨等,每種藥材取一錢;另加乳香一錢,黃丹一兩半,以及清麻油四兩(冬月用半斤)。
備註
上件藥除下黃丹,將諸藥油內慢火煎得油色紫赤,濾去藥材不用,入黃丹在油內,(先用黃丹一半在油內,)不住手攪,煎得色似黑,更入一半黃丹,不住手攪,只是用慢火熬得紫色,滴在水上不散,捻不黏手,然後更入黃丹少許,再熬,如捻著硬時,卻更入油少許,但不黏手,是成也。如常膏藥攤在紙花上,看瘡大小敷貼。
治熱毒腫硬難消者瘡腫白鶴散
寒水石(軟者二兩。燒不爆散者乃是寒水石,燒爆裂、散者即是石膏,不可用)
白話文:
先將藥材用慢火煎熬,直到藥油呈現紫紅色,然後過濾掉藥材,不用。接著把黃丹加入藥油中,先加入一半,不斷攪拌,煎熬至顏色呈黑色,再加入另一半黃丹,繼續攪拌,用慢火熬製,直到顏色呈紫色,滴在水上不會散開,用手捻也不粘手。之後再加入少許黃丹繼續熬製,如果捻起來感覺硬,就再加入少許藥油,但要確保不粘手,這樣就完成了。
將膏藥塗在紙花上,根據瘡的大小敷貼。
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腫硬難消的瘡腫。
使用軟的寒水石兩兩。燒的時候不會爆散的才是寒水石,如果燒的時候爆裂、散開,就是石膏,不能用。
上用炭火燒寒水石通赤,細研,冷水調少許在瘡高處,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用此藥後便軟作瘡頭兒,更用七聖散掃膏藥周迴腫處,藥干即更掃。
回瘡化惡肉止痛生肌麝香散
寒水石(三兩,用炭火燒通赤,入膩粉半錢、麝香一字同研)
上如瘡口內有紫惡肉時,更乾摻少許在惡肉處,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如瘡內膿多,每日兩上。),
治疳瘡發背麝香圓
麝香(半錢),輕粉(半錢),定粉(半錢),粉霜(一字半),巴豆(三個大好者,去皮,研),白丁香(四十二個,揀直者)
白話文:
將寒水石放在炭火上燒到通紅,研成細末,用冷水調成糊狀,塗抹在瘡口的高處,再貼上萬金膏,每天一次。這樣做之後,瘡頭就會軟化。然後用七聖散掃在膏藥周圍腫脹的地方,藥粉乾了之後就再掃一次。
如果瘡口裡有紫黑色的惡肉,就將研磨好的寒水石、膩粉和麝香撒少許在惡肉上,再貼上萬金膏,每天一次(如果瘡口裡膿多,每天可以貼兩次)。
針對疳瘡發背,可以服用麝香丸,由麝香、輕粉、定粉、粉霜、去皮的巴豆、直的白丁香製成。
上先研粉霜、麝香,且裹起,令研巴豆細,卻合諸藥更同研,極細為度。如疳瘡深有眼子,用水和作挺子,任在瘡口內,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如膿多兩上,如患惡瘡發背、魚眼丁瘡,有紫惡肉,只做散子干散在惡肉上,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再上,且少摻藥,如不痛,更加此藥。
生肌止痛合瘡口生好肉時用此紅玉散
寒水石(二兩,炭火燒通赤,候冷即細研),黃丹(半兩)
上二味同研細,乾摻在瘡內,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兩上。
消熱毒赤腫疼痛不可忍七聖散
黃芩(一兩,去黑皮並心),大黃(一分),白滑石(四兩)
白話文:
首先將白霜、麝香研磨成細粉,然後用布包裹起來。接著將巴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與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如果疳瘡很深,有眼子,就用水和成藥膏,將藥膏塗在瘡口內,然後用萬金膏貼敷,每天敷一次。如果膿液多,可以每天敷兩次。如果是患了惡瘡發背、魚眼丁瘡,有紫色的惡肉,就將藥粉直接撒在惡肉上,然後用萬金膏貼敷,每天敷一次或兩次。一開始可以少加藥粉,如果沒有疼痛感,就可以多加一些藥粉。
生肌止痛,合瘡口,生好肉時用此紅玉散:
將寒水石(二兩,用炭火燒到通紅,冷卻後研磨成細粉)和黃丹(半兩)一起研磨成細粉,乾撒在瘡內,然後用萬金膏貼敷,每天敷一次或兩次。
消熱毒,赤腫疼痛不可忍,用七聖散:
將黃芩(一兩,去除黑皮和心,研磨成細粉)、大黃(一分,研磨成細粉)、白滑石(四兩,研磨成細粉)一起研磨成細粉。
上為末,用冷水調,掃腫赤疼處,如干即更掃。
上瘡藥方一宗,士大夫家多有之,括蒼何氏始編刻於經驗方。或云,此方舊有以刻之太山石壁者。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草藥配方,請以冷開水調和,塗抹在腫脹且疼痛的地方,若藥膏乾燥,請重新塗抹。
這份創傷藥方是一種常見的藥物配方,貴族與士大夫家庭多有使用。括蒼的何氏最初將此方編輯並刻印在經驗方中。據說,過去有人曾將此方刻寫在泰山的石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