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適用方》~ 卷下 (6)
卷下 (6)
1. 治瘡疥丹毒一切雜瘡
魏伯虎瘡藥方
《內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受風熱則血脈凝滯而成瘡,風多熱少即癢,熱多風少即痛,風熱相半即癢痛,皆因大病後風熱毒不曾宣利,畜於血脈,遍身生惡瘡,兩腳尤甚,或攻刺疼痛,或晚間增寒,欲作膿水,每蓋即熱痛,不蓋即疼痛,宜服此藥。
烏蛇(一條大而細尾梢長者,去頭尾三寸長,截作數劑,用極好酒浸三宿,去刺骨皮,取好淨肉,慢火焙乾),玄參(去蘆頭),苦參(去木,取皮),地骨皮(去木,淨洗),白蒺藜(炒以新磚二口,磨去刺),甘草(細切,炒今黃色),防風(去蘆,淨洗),白殭蠶(炒斷絲),乾蠍(以米炒,令米微黃為度),川芎(淨洗。
已上各半兩),草烏(半斤肉,白者以黑豆一升水煮,令草烏都黑,惟心中一點白為度,薄切焙,一兩),黑牽牛(半生半炒,以二兩取一兩末),枳殼(去穰,薄切,麩炒一兩)
上件一十三味為細末,煉蜜搜成劑,入石臼中搗百十下,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圓,溫酒吞下,不拘時候,日進三服,以利則減,不利則加服。
又方
柿樹皮(燒煙欲盡,以碗蓋滅火,研一兩),荷葉(如前法燒灰,取一兩),草烏(去皮尖,半兩),硫黃(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黃檗(半兩,去粗皮),胡椒(半兩),白蕪荑(半兩,研),細辛(半兩),苦參(半兩),白礬(生研,三錢),雄黃(細研,半兩),輕粉(一錢)
上件一十三味搗為細末,和令勻,濕瘡乾摻,干瘡用烏臼油或酥或油臘調塗,夜間以手掌多擦藥,有癢處即以手掌拂之。
治熱毒風瘡四聖圓(興國候醫恭傳四方)
何首烏(一兩),蔓荊子(一兩),苦參(一兩),荊芥穗(一兩)
上件四味生為細末,用酒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溫酒送下。
貼瘡烏金散
用鯽魚一個可重六兩者,去腸,用柏葉研細入在魚腹內,用紙裹數重,次用黃泥固濟,煅令存性,候冷,碾成細末,入輕粉一分同勻。如瘡干,用麻油調;瘡濕乾用。
又方
撫芎不拘多少,煅過,入輕粉,用麻油調塗,如瘡濕乾摻。
洗瘡
苦參,荊芥,防風,露蜂房,木鱉子,白殭蠶,五倍子,地骨皮,桑白皮
上件各等分,煎洗瘡處。
治肷瘡累年不效
鯽魚一枚,用麻油煎魚焦為度,去魚只留油調藥;穿山甲不拘多少,鹽泥固濟,候乾,火煅存性,為末,入輕粉、麝香少許,研勻。先以鹽湯洗瘡,卻用前件油調藥塗之。
治濕瘡
芸臺葉或用子搗汁塗。
又方,用臘茶調麻油塗。
治一切惡癬並瘡
用茄子花為末,乾用油調塗,濕乾摻之。
癮疹入腹亦殺人
蠶沙二盞,水二盞,煮一碗洗。又,鹽湯洗了,以蓼子挼傅之。又,枳殼銼,煎湯洗。又,牛膝末酒調二三錢服。又,蕪菁子末酒調服。
白話文:
魏伯虎瘡藥方
《內經》說:「各種痛、癢、瘡都與心有關。」心臟受到風熱侵襲,導致血脈凝滯形成瘡。風邪多而熱邪少就會癢,熱邪多而風邪少就會痛,風熱各半則會又癢又痛。這些都是因為大病之後,風熱毒邪沒有完全清除,積存在血脈之中,導致全身長惡瘡,尤其雙腳更為嚴重。瘡可能出現刺痛,或在晚上加重寒冷,有化膿的跡象。蓋著會感覺熱痛,不蓋又會疼痛。這種情況適合服用以下藥方:
- 藥方一:
- 烏蛇(選一條大而尾巴細長的蛇,去掉頭尾三寸,切成數段,用最好的酒浸泡三天,去除蛇刺、骨頭和皮,取乾淨的蛇肉,用小火慢慢烘乾)
- 玄參(去除蘆頭)
- 苦參(去除木心,取皮)
- 地骨皮(去除木心,洗淨)
- 白蒺藜(用新磚炒過,磨去刺)
- 甘草(切細,炒至黃色)
- 防風(去除蘆頭,洗淨)
- 白殭蠶(炒至斷絲)
- 乾蠍(用米炒至米微黃)
- 川芎(洗淨)
以上各取半兩。
- 草烏(半斤,取白色草烏,用一升黑豆水煮,煮至草烏全部變黑,只有中心一點白色為止,切薄片烘乾,取一兩)
- 黑牽牛(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取二兩研成一兩末)
- 枳殼(去除內膜,切薄片,用麩炒一兩)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研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放入石臼中搗百十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溫酒送服,不限時間,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排便順暢可以減量,如果沒有改善可以增加服用量。
- 藥方二:
- 柿樹皮(燒至快燒完時,用碗蓋住滅火,研磨成一兩)
- 荷葉(用同樣的方法燒成灰,取一兩)
- 草烏(去除皮和尖端,半兩)
- 硫黃(半兩)
- 黃連(去除鬚根,半兩)
- 黃柏(去除粗皮,半兩)
- 胡椒(半兩)
- 白蕪荑(研磨,半兩)
- 細辛(半兩)
- 苦參(半兩)
- 白礬(生研,三錢)
- 雄黃(細研,半兩)
- 輕粉(一錢)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搗成細末,混合均勻。濕瘡直接灑上藥粉,乾瘡用烏臼油或酥油、油蠟調和塗抹。晚上用手掌多擦藥,發癢的地方用手掌輕輕拂過。
- 四聖圓(治療熱毒風瘡)(興國侯的醫生傳授的藥方)
- 何首烏(一兩)
- 蔓荊子(一兩)
- 苦參(一兩)
- 荊芥穗(一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生研成細末,用酒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溫酒送服。
-
貼瘡烏金散:
-
選用一條約六兩重的鯽魚,去除內臟,將磨細的柏葉放入魚腹內,用多層紙包裹好,再用黃泥封固,然後煅燒至魚肉只留下藥性,冷卻後磨成細末,加入一分輕粉混合均勻。如果瘡是乾的,用麻油調和;瘡濕的話直接灑上藥粉。
-
又一藥方:
-
撫芎不限多少,煅燒過,加入輕粉,用麻油調和塗抹。如果瘡是濕的就直接撒上藥粉。
-
洗瘡藥方:
-
苦參、荊芥、防風、露蜂房、木鱉子、白殭蠶、五倍子、地骨皮、桑白皮
以上藥材各取等份,煎煮後用藥汁清洗患處。
-
治療多年不癒的肷瘡:
-
取一條鯽魚,用麻油煎至焦黑,去除魚肉,只留油來調藥。
-
穿山甲不限多少,用鹽泥包裹固定,待乾燥後,用火煅燒至只留下藥性,磨成細末,加入少許輕粉和麝香,研磨均勻。 先用鹽水清洗瘡面,再用之前留下的魚油調和藥粉塗抹。
-
治療濕瘡:
-
用芸薹葉或種子搗汁塗抹。
-
另一個方法是用臘茶調和麻油塗抹。
-
治療各種惡性癬和瘡:
-
用茄子花磨成粉末,乾的瘡用油調和塗抹,濕的瘡直接灑上藥粉。
-
隱疹(蕁麻疹)入腹也可能致命:
-
蠶沙兩杯,加水兩杯煮成一碗,用藥汁清洗。
-
或者用鹽水清洗後,用蓼子揉搓塗抹。
-
或者將枳殼切碎煎湯清洗。
-
或者用牛膝末用酒調和服用二三錢。
-
或者用蕪菁子末用酒調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