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適用方》~ 卷下 (9)
卷下 (9)
1. 諸湯
近侍湯
丁香(一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銼,一兩半),縮砂仁(四兩),鹽(三兩),麝香(一錢,研後入)
上先將鹽炒令乾,次入縮砂、甘草,慢火炒黃色,承熱用淨器先入一半在底,次下丁香在中,又以一半蓋之,蜜封口,候冷入桂,急碾為細末,卻入麝香同拌勻,瓷合盛窨三五日,每服一錢,沸湯點之。
八神湯
神麯(三兩,搗碎,略炒),大麥糵(三兩,搗碎,略炒),甘草(三兩,炙),草果子(四兩,煨,去皮),橘紅(一兩),丁香(三錢,不焙),胡椒(三錢),粟米(一兩,炒熟)
上為細末,入鹽點服。
洞庭湯
陳皮(四兩),檀香(半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入鹽點服。
清中湯
大菖蒲(刮去皮,秤一斤,切片子,入鹽四兩,和勻,入姜),人參(一兩,去蘆),生薑(不去皮,細切以上同淹,夏一宿,冬三宿,取出日乾,黃其色得),桔梗(四兩,去蘆),甘草(二兩,微炙)
上為末,不入鹽點。去暑毒疫氣。菖蒲非石上者,乃是水中河邊採取。
快氣湯
生薑(一斤,切作片子,以鹽二兩淹二宿,焙乾),神麯(三兩),白朮(二兩),橘皮(二兩,不去白,淨洗),京三稜(半兩,炮),蓬莪朮(半兩),甘草(二兩半,炒),大麥糵(二兩,炒),草豆蔻(一個,煨,去皮,不得用多)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湯點服。
又方
香附子(一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炒),縮砂(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湯點服。
半夏湯,呂彥能傳
半夏(先以水煮透軟,焙乾為末,薑汁和作餅子,焙乾),甘草(炙),杏仁(去皮尖),茯苓(去皮),上等分為末,入鹽點服。
爽氣湯
白朮(一兩),縮砂仁(四兩,炒),龍腦薄荷(去土,秤一錢),甘草(一兩半,炙),上為細末,入鹽點服。
棖湯
棖翅(四兩),甘草(一兩),檀香(一分),白鹽(一兩)
上一處為末點服,入龍腦少許尤奇。
棖面法
上用大香棖十個蒸餅十個,先將蒸餅焙乾為細末,次將棖子去穰爛研如泥,入蒸餅末搗勻,以圈子打成曲餅子,慢火焙乾。
又方
能溫中調氣。
大香棖(十個),甘草(四兩,別為末),白檀香(半兩),乾淨白鹽(四兩),生薑(三兩,切作片,別置一處),白梅肉(半兩,別切作薄片)
上將棖子切開,去子,切作薄片,入甘草末、生薑片子,三物一處和勻,用微火焙令半乾,次入白梅肉片子,再和勻,添火焙令極干,方入檀香,一處為末,入鹽和勻,瓷器收,勿令見風。凡入藥味次第須依本法,上焙須寬緩著意,勿令傷火。
木瓜湯
木瓜(生,去皮穰,薄切片子,秤三斤),生薑(洗淨,薄切片子,秤一斤半),甘草(生用,細銼碎,秤一斤),鹽(篩,揀令淨,秤一斤二兩)
上同入鹽內拌勻,罨一宿後,於日中曬,不住攪轉,候水脈盡,慢火焙乾,急碾為細末,入垍器貯之,每服二錢,白湯點服。
六犯豆蔻湯
生薑(一斤,切片,曬乾),草果(半斤,去殼並白皮),甘草(四兩,炒)
只如此,名豆蔻湯(入鹽點)。用鹽二兩,不曬,生薑淹一夕,成末,三倍湯。添縮砂與甘草,同四神湯。添胡椒半兩,名五順湯。添蓽茇半兩,成六和湯。添半夏二兩,名七氣湯。上為末,入鹽,如常服。
御府五辛寬膈湯(方見氣疾門)
白話文:
近侍湯
使用丁香(一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甘草(切碎,一兩半)、縮砂仁(四兩)、鹽(三兩)、麝香(一錢,研磨後加入)。首先將鹽炒至乾燥,接著加入縮砂仁和甘草,用慢火炒至呈黃色,趁熱倒入乾淨容器,先放一半在底部,再放入丁香在中間,再以剩下的一半覆蓋,密封容器口部,待冷卻後加入肉桂,迅速研磨成細粉,再加入麝香拌勻,放入瓷罐密封存放三到五天,每次服用一錢,用沸水沖泡。
八神湯
取神麯(三兩,搗碎,略炒)、大麥芽(三兩,搗碎,略炒)、甘草(三兩,烤)、草果子(四兩,烘烤,去皮)、橘紅(一兩)、丁香(三錢,不烘焙)、胡椒(三錢)、粟米(一兩,炒熟)。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鹽調服。
洞庭湯
使用陳皮(四兩)、檀香(半兩)、甘草(一兩)。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鹽調服。
清中湯
取大菖蒲(颳去外皮,秤一斤,切成片,加入鹽四兩,均勻攪拌,加入薑)、人參(一兩,去蘆)、生薑(不去皮,細切,以上材料一同浸泡,夏天浸泡一夜,冬天浸泡三夜,取出晾乾,待顏色變黃即可)、桔梗(四兩,去蘆)、甘草(二兩,輕微烘烤)。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不加鹽沖泡。此湯可去除暑熱和瘟疫之氣。菖蒲並非生長於石頭上的,而是從河邊或水中採集。
快氣湯
使用生薑(一斤,切成片,用鹽二兩浸泡兩夜,然後烘乾)、神麯(三兩)、白朮(二兩)、橘皮(二兩,保留白色部分,清洗乾淨)、京三稜(半兩,烘焙)、蓬莪朮(半兩)、甘草(二兩半,炒)、大麥芽(二兩,炒)、草豆蔻(一個,烘焙,去皮,不可過多)。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鹽湯調服。
另一配方
使用香附子(一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炒)、縮砂(半兩)。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鹽湯調服。
半夏湯,呂彥能傳方
使用半夏(先用水煮軟,烘乾研磨成粉,用薑汁和成餅狀,再烘乾)、甘草(烤)、杏仁(去皮尖)、茯苓(去皮)。將以上材料等量研磨成粉末,加入鹽調服。
爽氣湯
使用白朮(一兩)、縮砂仁(四兩,炒)、龍腦薄荷(去土,秤一錢)、甘草(一兩半,烤)。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鹽調服。
棖湯
使用棖翅(四兩)、甘草(一兩)、檀香(一分)、白鹽(一兩)。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調服,加入少量龍腦更佳。
棖面法
取大香棖十個、蒸餅十個,先將蒸餅烘乾研磨成細粉,接着將棖子去穰研磨成泥,加入蒸餅末攪拌均勻,用模具製成餅狀,慢火烘乾。
另一配方
具有溫中調氣的功效。
使用大香棖(十個)、甘草(四兩,另研磨成末)、白檀香(半兩)、乾淨白鹽(四兩)、生薑(三兩,切成片,單獨放置)、白梅肉(半兩,切成薄片)。將棖子切開,去籽,切成薄片,加入甘草末和生薑片,三種材料混合均勻,用微火烘乾至半乾,接着加入白梅肉片,再次混合均勻,添加火候烘乾至極幹,最後加入檀香,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鹽攪拌均勻,存放在瓷器中,避免接觸空氣。在加入藥物時須按照此方法,烘乾過程需寬緩並注意火候,避免過火。
木瓜湯
使用木瓜(生,去皮和瓤,薄切片,秤三斤)、生薑(洗淨,薄切片,秤一斤半)、甘草(生用,細切碎,秤一斤)、鹽(篩過,揀淨,秤一斤二兩)。將所有材料混入鹽中拌勻,醃製一夜後,在陽光下曬乾,不斷攪拌,待水分完全蒸發,慢火烘乾,迅速研磨成細粉,放入容器保存,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沖泡。
六犯豆蔻湯
使用生薑(一斤,切成片,曬乾)、草果(半斤,去殼和白皮)、甘草(四兩,炒)。僅使用這些成分,稱爲豆蔻湯(加入鹽調)。使用鹽二兩,不曬乾,生薑浸泡一夜,研磨成末,三倍於湯。添加縮砂與甘草,如同四神湯。添加胡椒半兩,稱爲五順湯。添加蓽茇半兩,成爲六和湯。添加半夏二兩,稱爲七氣湯。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鹽,如常服用。
御府五辛寬膈湯(方見氣疾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