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適用方》~ 卷上 (12)
卷上 (12)
1. 治泄瀉下痢
又有人久患瀉泄,以暖藥補脾及分利小水百種治之,不愈。醫候之心脈獨弱,以益心氣兼補脾藥服之,遂安。蓋心火也脾土也,火生土,脾之旺賴火之燥,心氣不足則火不燥,脾土受濕,故令瀉泄。今益心補脾而又能去濕,豈有不效者乎?
又有一種泄瀉,作冷、作積、作心氣不足治之,及服硫黃、附子甚多,皆無效,因服火蘞圓而愈,此腸胃有風冷也。胃風湯兼服暖藥亦佳。
又有一種痰毒瀉兼吐,服痰毒藥下之而愈。
又有一種脾泄瀉,服太山老李炙肝散而愈,乃白朮、白芷、桔梗、白芍藥四味也。
暑月破腹
一曰傷暑;二曰傷冷物,食瓜果、飲水之類;三曰夏季心火旺,心經熱,則小水不利,行大腸,謂之水穀不分。傷暑而瀉者,心躁頭痛作渴,宜服香藿散、烏金散。傷冷物而瀉、腹痛水瀉、穀食不化,宜服暖藥,如附子及理中圓、二氣丹、正元丹、紫蘇子圓之類。水穀不分者,宜服大順散、五苓散,此二藥專分清濁,暑月多此疾,故人多用之。
凡瀉不可急以熱藥止之,恐成痢。
痢有赤白
凡人患痢,不問赤白,脈小身涼者易安,脈大身熱者難差。患痢未有不腹痛者,皆緣有積也。暑積及熱積多患赤痢,冷積多患白痢,亦有腸胃有風而患赤痢者,有冷熱不調而患赤白痢。暑積痢及熱痢可用黃連阿膠圓,又綿煎散加滑石;白痢用駐車圓、感應圓之類;冷熱不調用戊己圓、巴豆圓、黃圓子之類。綿煎散入滑石,治赤痢極有功。
又有豆飲子加減亦有功,治諸般痢用之每有效。官局靈砂丹亦甚奇。此數藥自夏及秋皆不可闕也。
痢有赤白
有人久患痢疾,赤白兼下,或純白,或赤,百藥不愈者,病久服藥已多,治痢多用毒藥後,擊得臟氣不和,所以難愈,史載之用輕清和氣藥與之,遂安,後來屢用有驗。其方用罌粟殼蜜炙、人參、白朮、白茯苓、川芎、甘草炙、黃耆等分,為細末,每二錢,薑棗水一盞,烏梅半個,煎至八分,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治療腹瀉痢疾
有人長期腹瀉,用溫補脾胃、利小便等各種方法治療都不見好轉。醫生診斷他的心脈虛弱,於是採用補益心氣兼補脾的藥物,病就好了。這是因為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脾的強健依賴火的溫煦。如果心氣不足,火就不夠溫熱,脾土就會受濕,導致腹瀉。現在補益心氣、健脾又能去除濕氣,怎麼會沒有效果呢?
還有一種腹瀉,把它當作虛寒、積滯或心氣不足來治療,甚至服用大量的硫磺、附子等藥物都沒效,後來服用火蘞丸才痊癒,這是因為腸胃有風寒。用胃風湯配合溫熱藥物效果也不錯。
還有一種腹瀉是痰毒引起的,伴隨嘔吐,服用化痰解毒的藥物就可以治好。
還有一種脾虛腹瀉,服用太山老李炙肝散就好了,這個藥方其實就是白朮、白芷、桔梗、白芍藥這四味藥。
暑月腹瀉
一種是中暑引起的;另一種是吃了寒涼的東西,如瓜果、冷飲等;第三種是夏季心火旺盛,心經有熱,導致小便不利,影響大腸功能,使水穀不分。因中暑而腹瀉的,會感到心煩躁、頭痛口渴,適合服用香藿散、烏金散。因吃了寒涼食物導致腹瀉、腹痛、水瀉、食物不消化的,適合服用溫熱藥物,如附子以及理中丸、二氣丹、正元丹、紫蘇子丸等。因水穀不分而腹瀉的,適合服用大順散、五苓散,這兩種藥專門用於分清泌濁。夏季這種病很常見,所以人們經常使用它們。
凡是腹瀉,不可以急著用熱性藥物止瀉,否則可能會轉成痢疾。
痢疾的赤白之分
凡是患痢疾的人,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如果脈搏微弱、身體發冷就容易治好,如果脈搏強勁、身體發熱就比較難治。患痢疾的人沒有不腹痛的,都是因為體內有積滯。暑熱積滯多導致赤痢,寒冷積滯多導致白痢,也有因為腸胃有風而患赤痢的,也有因為體內寒熱失調而患赤白痢的。暑積和熱積引起的痢疾可以用黃連阿膠丸,或者棉煎散加滑石;白痢可以用駐車丸、感應丸之類;寒熱失調引起的痢疾可以用戊己丸、巴豆丸、黃丸子等。棉煎散加入滑石,治療赤痢非常有效果。
還有豆飲子加減應用也很有效果,治療各種痢疾都能奏效。官局靈砂丹也很神奇。這些藥物從夏季到秋季都不可或缺。
痢疾的赤白之分
有人長期患痢疾,赤白痢交替出現,或純粹是白痢或赤痢,用各種藥物都治不好。這是因為病久服藥太多,治療痢疾又大多使用有毒性的藥物,導致臟腑氣機不調,所以很難治癒。史書記載,使用輕清平和的藥物來調理,病就好了,後來屢次使用都有效。藥方是:罌粟殼用蜂蜜炙過、人參、白朮、茯苓、川芎、炙甘草、黃耆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水一盞,加入半個烏梅,煎到八成,溫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