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本草》~ 卷上 (9)
卷上 (9)
1. 菜類
薪菜,味甘,無毒。主女子崩中帶下,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又止煩熱渴,去伏熱,殺藥毒。置酒醬中香美,和醋食益滋人,但損齒生黑。作虀菹,煮食生啖並得。一種荻蘄用莖。葉水蘄,水滑地所生者,不及高田者宜人。三月、八月勿食,恐病蛟龍瘕。
菾菜,味甘苦,大寒。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止熱毒痢,開胃通膈,又治小兒熱。其花白,婦人食之宜。
茼蒿,平。主安氣,養脾胃,消水飲。多食動風氣薰心,令氣滿。
蕨,味甘,寒滑。去暴熱,利水道。令人睡,弱陽,小兒食之腳弱不能行。又云,寒,補五臟不足,氣壅經絡,筋骨間毒氣,令人消陽事,令眼暗,鼻中寒,發落,非良物也。又冷氣,人食之多腹脹。《搜神記》曰:郗鑑鎮丹徒,二月出獵,有甲士折一枝食之,覺心中淡淡成疾,後吐出一小蛇,懸屋前,漸幹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也。今人遇荒年,多取其根,搗洗作粉,代糧度活,終羸弱不養人。一種名薇,亦蕨類。
茭白,味甘,冷。去煩熱。又云,主五臟邪氣,腸胃痼熱,心胸浮熱,消渴,利小便。多食令人下焦冷,發冷氣,傷陽道。不可同蜜食。糟食之甚佳。
紫菜,味甘,寒。下熱解煩,療癭瘤結氣。不可多食,令人腹痛,發氣,吐白沫,飲少醋即消。其中有小螺螄,損人,須擇出。凡海菜皆然。
鹿角菜,大寒,無毒,微毒。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解面熱。不可久食,發痼疾,損經絡血氣,令腳冷痹,損腰腎,少顏色。
白苣,味苦,寒。一云,補筋骨,利五臟,開胸膈壅氣,通經絡,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常食。產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腸痛。患冷人食即冷腹。葉心抽苔名萵荀,或醃或糟,曝乾食之甚佳。一種萵苣,一種苦苣,治療腫諸痢。
石耳,石崖上所生者,出天台山、廬山等名山,《靈苑方》中名曰靈芝。味甘,平,無毒。久食延年,益顏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飢,大小便亦少。一云性冷。
苦芙,味苦,寒。主面目遍身漆瘡並丹毒。生山谷下濕處,浙東人清明節爭取嫩者生食,以為一年不生瘡疥。又煎湯洗痔瘡甚驗。
山藥,味溫平,無毒。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又云,主頭面遊風,頭風眼眩,下氣,止腰痛,補勞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生山中者良。又云,安魂魄,鎮心神。《本草》謂之薯蕷,江南人呼為藷。南地種之,但性冷於北地者耳。
芋,一名土芝,一名蹲鴟。味平。水田宜種之。莖可作羹臛及菹。又云,愈蜂螫。其頭大者為魁,小者為子,荒年可以度飢。小兒食之滯胃氣,有風疾者忌食之。
白話文:
菜類
菘菜(白菜):味道甘甜,無毒。主要治療婦女崩漏、白帶過多,有止血、滋養精血、保護血管、補益氣血的功效,能使人身體強健、食慾旺盛。還能止渴、消除體內潛伏的熱邪、解藥物毒性。放在酒或醬中會增添香氣,用醋拌食更能滋養身體,但會損害牙齒,使牙齒變黑。可以做成醬菜、醃菜,煮食或生食都可以。還有一種莖可以當作荻蘄使用。葉片像水芹菜,生長在濕滑地面的,不如高地種的適合食用。三月和八月不要吃,恐怕會得蛟龍瘕(腹部腫塊)的疾病。
菾菜(甜菜):味道甘苦,性大寒。主要治療時行發熱,能解風熱之毒,止熱毒痢疾,開胃通暢,也能治療小兒發熱。它的花是白色的,婦女吃了有益。
茼蒿:性平。主要能使氣息平和,滋養脾胃,消除體內停滯的水液。吃多了會使體內風氣躁動,影響心神,導致氣脹。
蕨:味道甘甜,性寒滑。能去除暴熱,使小便順暢。會使人嗜睡,損耗陽氣,小孩子吃了會導致腿腳軟弱無力。也有說法認為,性寒,能補五臟的不足,疏通氣血壅塞的經絡,去除筋骨間的毒氣,但會使男性陽痿,使眼睛昏暗,鼻子發冷,頭髮脫落,不是好東西。還會導致體內寒氣增加,吃多了會腹脹。《搜神記》記載:郗鑑鎮守丹徒時,二月外出打獵,有個士兵折了一枝蕨吃,覺得心中不適而生病,後來吐出一條小蛇,掛在屋前,漸漸乾枯變成蕨,由此可知此物不可生食。現在人們遇到荒年,大多取其根,搗碎洗淨做成粉,當作糧食度過飢荒,但最終會身體虛弱,難以滋養身體。還有一種叫薇的,也屬於蕨類。
茭白:味道甘甜,性寒。能去除煩熱。也有說法認為,能去除五臟的邪氣,腸胃的痼疾熱,心胸的浮熱,消渴,利小便。吃多了會使下焦寒冷,產生寒氣,損害陽氣。不能和蜂蜜一起吃。用糟醃漬食用非常好。
紫菜:味道甘甜,性寒。能降熱解煩,治療癭瘤結氣。不能多吃,會引起腹痛,產生氣脹,吐白沫,喝少許醋就能消除。其中有小螺螄,對人有害,必須挑出來。所有海菜都是這樣。
鹿角菜:性大寒,無毒,略帶毒性。能降熱氣,治療小兒骨蒸,解除面部發熱。不能久吃,會引發舊病,損害經絡氣血,導致腿腳寒冷麻痺,損害腰腎,氣色變差。
白苣(萵苣):味道苦,性寒。也有說法認為,能強健筋骨,通利五臟,開胸膈的壅塞之氣,疏通經絡,停止脾虛之氣,使牙齒潔白,聰明少睡,可以經常食用。產婦不能吃,會導致小腸寒痛。體質寒涼的人吃了會腹部發冷。葉心抽苔的叫做萵筍,可以醃漬或用糟醃,曬乾吃很好。還有一種萵苣,一種苦苣,可以治療腫脹和各種痢疾。
石耳:生長在石崖上的,出產於天台山、廬山等名山,《靈苑方》中稱之為靈芝。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長期食用可以延年益壽,使氣色紅潤,到老不變,能使人不感到飢餓,大小便也會減少。也有說法認為性寒。
苦芙(苦蘵):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面部、身上長漆瘡和丹毒。生長在山谷下潮濕的地方,浙江東部的人在清明節爭相採摘嫩的生吃,認為這樣一年都不會長瘡疥。煎湯清洗痔瘡效果很好。
山藥:味道溫和,性平,無毒。主要治療損傷脾胃,補益虛弱,去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增長肌肉。也有說法認為,能治療頭面遊走性疼痛、頭痛眩暈,降氣,止腰痛,補勞損瘦弱,充養五臟,去除煩熱,強健陰氣。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生長在山中的品質較好。也有說法認為,能安定魂魄,鎮定心神。《本草》稱它為薯蕷,江南人稱之為藷。南方種植的,但其性較北方種植的寒涼。
芋:又名土芝,又名蹲鴟。味道平和。適合在水田中種植。莖可以做羹湯和醬菜。也有說法認為,能治療蜂螫。其頭大的叫做魁,小的叫做子,荒年可以用來充飢。小孩子吃了容易導致脾胃積滯,有風疾的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