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峰下鐵雄

《鹿茸之研究》~ 五 鹿茸之調製法

回本書目錄

五 鹿茸之調製法

1. 五 鹿茸之調製法

鹿茸自古即主用丸劑與散劑。曾於前敘之矣。鹿茸採取後,以何種方法制成粉末乎?別錄(一七)曰: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陰乾,使時燥。

上記乃陰乾法。蘇敬(五)則以陰乾法為不可,主張火乾法,而謂鹿茸夏收,收陰乾,百不收一,從得一乾臭不任用,破之,火乾大好。

自古茸以他物塗布而調製之。如雷斅(六)載有塗以天靈蓋與羊脂,或以黃精自然汁浸之之法。而謂凡使先以天靈蓋作末,然後鋸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靈蓋末,塗之於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內外黃脆,了用鹿皮一片,裹之安室上一宿,其藥鬼歸也。至明則以慢火焙之令脆。

方搗作末用之。每五兩鹿茸,用羊脂三兩,炙盡為度。又製法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日夜,了漉出,焙令乾,細搗用,免渴人也。

然應用天靈蓋法,一般用否?尚屬疑問。但可知六朝時,藥品調製法,甚進步也。

於唐時代,行何種方法,詳細不明。千金方論合和第七載有:凡用諸毛羽,齒牙,蹄甲,龜鱉,鮫鯉等,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

又於翼方,及外臺秘要處方中,於藥名之下,指定分量,與特殊之調製法。對於鹿茸,常記一炙字,似炙之使成脆弱,作為粉末,而用之者。

又千金方論,合和第七亦載有:凡湯中,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黃,須末如粉,臨服內湯中,攪令謂和服之。佐上記,可知雖湯劑亦須豫作粉末,然後攪拌湯中而用之,決非用以浸煎等法也。

再雖宋代,亦同樣主用炙法。在炙之先,要燎去毛,或豫以酥醋酒等塗後炙之。三因方(二八)處方中記鹿茸多雲酥炙方,燎去毛切,酥炙去毛切,炙去毛切,醋灸,酸塗炙去毛盡等。

又和劑局方,亦同樣記有燎去毛,擘開酒浸,炙乾燎去毛,酥炙去毛,淨約三寸,截斷酒浸伏時,慢火炙脆,燎去毛,酒浸炙,醋炙,酒炙去毛,塗酥炙微黃等。蓋豫塗以酥醋者,欲防傷茸之實質也。

本草衍義曰:(三)茸上毛,先薄以酥塗勻,於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塗,恐火焰傷耳。俟毛淨微炙,入藥。

明清時代,似亦行同樣方法。本草綱目曰:澹寮劑生諸方,有用酥多,及酒蒸焙用者,當各本方。

本經逢源亦云:鹿茸酥炙,酒炙,各隨本方,但不可過焦,有傷氣血之性。炙後去頂骨用茸。

現今市中販賣者,厚參二mm-五mm薄片,至調製法之詳製藥者,秘而不語,概踏襲明清之舊法也。

白話文:

[五 鹿茸的製作方法]

自古以來,鹿茸主要被製成丸劑和散劑使用。之前已提及過。鹿茸採集後,該如何製成粉末呢?根據《別錄》(第十七卷)所述,在四、五月鹿角脫落時收集,需在陰涼處晾乾,確保其完全乾燥。

上述是陰乾的方法。然而,蘇敬(第五卷)認為陰乾方式不適用,反而主張使用火乾法,他提到鹿茸在夏季收獲,如果只用陰乾,一百份可能連一份都無法保存,而且容易發臭無法使用。他建議先破開,再用火乾效果更佳。

自古以來,人們會將其他物質塗抹在鹿茸上進行加工,如雷斅(第六卷)就記載了用天靈蓋(人腦殼)粉和羊脂,或用黃精自然汁浸泡的方法。一般來說,先將天靈蓋磨成粉,然後將鹿茸切成薄片,再將羊脂和天靈蓋粉混合塗抹在鹿茸上,慢慢烘烤至內外呈現黃脆狀,再用一片鹿皮包裹,放置房間一夜,讓藥效充分滲透。第二天再慢慢烘烤使其更脆。

最後研磨成粉末使用。每五兩鹿茸,需用三兩羊脂,直到鹿茸完全乾燥。另一種方法是用黃精自然汁浸泡兩天兩夜,然後瀝乾,烘烤至乾燥,細碎後使用。

然而,是否普遍應用天靈蓋的方法仍存在疑問。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六朝時期,藥品的加工技術已十分進步。

至於唐代,具體的加工方法不詳。《千金方》中的“合和第七”部分提到,所有動物的毛髮、牙齒、蹄甲、龜鱉、鮫鯉等的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都需要經過烘烤處理。

在《翼方》和《外臺祕要》的處方中,除了指定藥材的分量,還特別提到了特殊的加工方法。對於鹿茸,常常標註著“炙”,似乎意在使其變得脆弱,方便磨成粉末後使用。

《千金方》的“合和第七”也提到,湯劑中使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黃等時,需事先磨成粉末,服用前加入湯中,攪拌均勻後服用。由此可見,即使是湯劑,也需預先磨成粉末,再加入湯中攪拌使用,而不是直接浸泡或煎煮。

即使到了宋代,依然普遍採用烘烤的方法。烘烤前,需要先去除毛髮,或者先塗抹上酥油、醋、酒等再進行烘烤。《三因方》(第二十八卷)的處方中,對於鹿茸,大多記載為“酥炙方”,包括燎去毛、切片、酥炙、去毛切片、醋灸、酸塗炙等。

《和劑局方》也有類似的記載,如燎去毛、擘開酒浸、烘乾燎去毛、酥炙去毛、淨約三寸、截斷酒浸、慢火烘脆、燎去毛、酒浸炙、醋炙、酒炙去毛、塗酥炙微黃等。預先塗抹酥油、醋等,可能是為了防止損傷鹿茸的實質成分。

《本草衍義》提到,鹿茸上的毛髮,需先薄薄地塗上酥油,然後在烈火中迅速燒灼,如果不先塗酥油,可能會被火焰傷害。待毛髮燒淨後,再稍微烘烤,即可入藥。

明清時期,似乎沿用了類似的方法。《本草綱目》指出,一些方子會用大量的酥油,或用酒蒸焙的方法來處理鹿茸。應遵循具體的方子。

《本經逢源》也提到,鹿茸可用酥油或酒來烘烤,但不能過度烘烤,以免損傷其滋養血氣的功效。烘烤後,去掉頂部的骨頭,只使用鹿茸的部分。

現在市面上銷售的鹿茸,通常切割成2mm-5mm的薄片。至於具體的加工方法,製藥者往往保密不宣,大體上沿用了明清時期的傳統方法。